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养老问题成了公众所广泛关注的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出现不仅可以避免机构养老中出现的忽略老人特性的情况,而且解决了家庭养老中缺乏专业服务的问题。本研究将在了解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的基础上,总结出社区居家养老的现存问题,并通过探索相关对策,以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问题;对策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人口正在发生老龄化现象,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提到,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数量急剧上涨的老年人口将会给我国的养老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寻找一种更佳的养老模式迫在眉睫。
在2015年,广东省老龄工作办公室对全省60岁及以上的老人生活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家养老是老年人最喜欢的养老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它弥补了机构养老中老人对居住环境不适应对不足,而且解决了家庭养老中家属照料者压力大、缺乏照料技能等问题,充分利用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的资源,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舒适。但社区居家养老在推进的过程中,老人对需求与服务对供给之间存在许多问题。为了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以满足人们更高的老年生活质量的追求,本研究从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入手,探究目前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其发展。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存问题
(一)政府资金投入与支持力度不足
在调查中,大部分的老年人希望政府是提供社区居家养老的主体。因为政府资金投入的多少和支持力度的大小会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的数量,使用资源的丰富程度,进而影响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受益面[1]。目前,虽然政府逐渐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的资金投入,并且逐步出台了关于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但是对于建设一个更加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的体系,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该领域的支持力度。
政府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对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影响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其基础设施的建立需要政府的支持,如建立长者饭堂、居家养老中心等场所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作为推广社区居家养老的主体,应该在此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其次,政府的资金投入还影响了专业人才进入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的意愿。目前大多数专业人才不愿意进入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薪酬待遇水平不高。因缺少专业人才的介入,该养老方式在运行的过程中难以真正将服务的成效发挥出来。最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背后需要人力、物力等资源的使用,获取这些资源需要资金购买。政府作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若投入的资金不足,会出现相关的人力和物质资源缺乏,所能提供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数量便减少,接受服务的人群数量减少,造成许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因此要想进一步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政府必须展现出其支持的决心,加大资金的投入与支持的力度。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体现在服务项目运行不够成熟。主要体现在各类服务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的许多环节存在着不够细致的设计。如助餐配餐服务中,配餐点的选址问题关系到老年人就行就餐的方便性。如果长者饭堂与老人的家的距离太远,很多老人可能会因此放弃接受此服务。此外餐食的搭配、口味和营养等方面也要进行充分的考虑,要迎合大部分老年人的需求的同时,也要顾及到少数特殊老人的独特需求。如一些老人由于疾病原因有忌口的问题,配餐时要尽可能的考虑特殊老人的个别化需求。每个老年人都有其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特征,这些造成了他们各自不同的需求,要满足这些独特需求,要求服务人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注重老人个体差异。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整体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由于薪水待遇低和社会地位不足等原因,许多专业人才不愿意进入社区居家养老的领域。由于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需求的老人数量比较多,服务人员要服务的老人数量也很大。养老服务人员往往承担着较大的工作量。不仅如此,养老服务人员在提供具体服务的同时,还要处理大量的文书工作,对服务过程进行记录。这些资料将成为评估服务成效的依据。这些都对服务人员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同时,因为面对的群体是老年人,所以服务人员时常要面对服务对象去世的情况,这常常对服务人员的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在面对如此多的困难的时,服务人员所得到的薪酬却没有与其所付出的形成一个相对应的结果。这使得许多专业人才不愿意进入社区居家养老领域。
因此,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4050”的失业人员,都不具备专业资格的认证。这些人员往往没有没有接受过关于养老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的系统的学习,缺乏相关的技能。在面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上可能难以胜任。因此,这些人员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此外,这些养老服务人员由于没有受过专业化训练,对专业价值观和专业操作守则认识不足,导致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由缺乏相关的专业价值的概念可能做出一些有损服务对象利益的行为,甚至可能与其产生冲突,从而给老人造成伤害,影响服务成效。在为老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服务人员会面临许多挑战,包括资源的限制或价值的冲突等。在这些面对伦理困境的时候,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人员往往具有较强的专业价值观的意识,能够更客观理性地处理这些伦理困境问题。
三、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
(一)增加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与支持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政府只有加大资金的投入与政策支持,才能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以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的建立,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可以增加所能提供服务的数量,使服务的受益面更广,完善相关的设施,创造更舒适的养老环境。其次,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要合理的安排资金的使用,合理的将资金运用在人员配置、基础设施、服务项目等各个部分,使资金的使用尽可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效率。
政府不仅可以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还可通过政策支持,加大宣传等方式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年人需求多样,即使政府不断的加大对养老领域的资金投入,但是还是不能满足这巨大的需求缺口。因此,政府可通过政策支持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进入该领域,形成多元提供主体,帮助政府减轻负担[2]。但是,政府要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对进入该领域的社会组织的监督和规范。在放宽市场的同时,也要保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
除了政府在增加资金投入与支持中发挥作用之外,承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各机构要拥有寻找外界资源的能力。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要通过打造一些特色的服务项目,做好机构的宣传工作,树立机构的良好形象,增加机构的知名度,积极寻求与社会上的一些基金会、企业合作的机会,从中获取各类资源以发展自身,从而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运行。
(二)注重老人独特性,提供个别化的服务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经济条件的老人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对老人分类的工作。对老人进行分类的目的是為了将具有相同特征的老人聚集在一起。具有比较高同质性的老人的群体一般都具有相似的需求。通过将老人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老人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类别老人群体的独特需求,进而为他们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服务。
分类标准有很多,可以通过年龄、身体机能水平、居住背景、语言习惯等标准来对老人进行分类,从而对不同类别的老人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计服务项目。每个老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需求。因此在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每个老人的独特性,为其提供个别化的服务。这要求养老服务人员在接触老人时,要运用专业的方法对其需求进行评估,进而设计出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以真正实现养老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
(三)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因此为了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要着力于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首先,从人员招聘的环节入手,要明确求职人员应具备的相关专业能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医疗人员、心理咨询师、护工及社工等专业人员。因此,可以通过审查求职人员是否具有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或者是否通过官方职业资格考试的认证从而判断该人员是否具有专业能力。此外,还应在试用期间对这些服务人员进行考察和评估,看其是否能运用专业知识,是否具备专业素养,从整体上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此外,为了提高养老服务人员质量,还可定期举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技能培训。在为养老服务人员开展相关技能培训的时候,要注意培训的技能与老人的需求相适应。调查发现老年人对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的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需求。因此对服务人员进行社区居家养老护理培训的主题可以倾向于家政照顾、医疗护理等方面。最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也至关重要。政府在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对自愿参与的人员(如老年人的子女)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与老人的需求相符合。我们可以参考日本的“介户制度”,“介户制度”是由政府出资对拿到资格证书的“介户员”由户籍所在地区役所登记造册,提供上岗岗位,“介户员”的报酬也较高,这有力地保证了高素质服务人员的供给。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进入该领域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最终才能提高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章晓懿.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研究[D].江苏大学,2012.
[2]孙晓莉. 我国居家养老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
[3]俞贺楠,王敏,李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出路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19(01):202-205+219.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问题;对策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人口正在发生老龄化现象,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提到,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数量急剧上涨的老年人口将会给我国的养老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寻找一种更佳的养老模式迫在眉睫。
在2015年,广东省老龄工作办公室对全省60岁及以上的老人生活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家养老是老年人最喜欢的养老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它弥补了机构养老中老人对居住环境不适应对不足,而且解决了家庭养老中家属照料者压力大、缺乏照料技能等问题,充分利用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的资源,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舒适。但社区居家养老在推进的过程中,老人对需求与服务对供给之间存在许多问题。为了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以满足人们更高的老年生活质量的追求,本研究从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入手,探究目前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其发展。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存问题
(一)政府资金投入与支持力度不足
在调查中,大部分的老年人希望政府是提供社区居家养老的主体。因为政府资金投入的多少和支持力度的大小会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的数量,使用资源的丰富程度,进而影响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受益面[1]。目前,虽然政府逐渐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的资金投入,并且逐步出台了关于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但是对于建设一个更加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的体系,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该领域的支持力度。
政府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对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影响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其基础设施的建立需要政府的支持,如建立长者饭堂、居家养老中心等场所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作为推广社区居家养老的主体,应该在此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其次,政府的资金投入还影响了专业人才进入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的意愿。目前大多数专业人才不愿意进入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薪酬待遇水平不高。因缺少专业人才的介入,该养老方式在运行的过程中难以真正将服务的成效发挥出来。最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背后需要人力、物力等资源的使用,获取这些资源需要资金购买。政府作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若投入的资金不足,会出现相关的人力和物质资源缺乏,所能提供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数量便减少,接受服务的人群数量减少,造成许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因此要想进一步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政府必须展现出其支持的决心,加大资金的投入与支持的力度。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体现在服务项目运行不够成熟。主要体现在各类服务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的许多环节存在着不够细致的设计。如助餐配餐服务中,配餐点的选址问题关系到老年人就行就餐的方便性。如果长者饭堂与老人的家的距离太远,很多老人可能会因此放弃接受此服务。此外餐食的搭配、口味和营养等方面也要进行充分的考虑,要迎合大部分老年人的需求的同时,也要顾及到少数特殊老人的独特需求。如一些老人由于疾病原因有忌口的问题,配餐时要尽可能的考虑特殊老人的个别化需求。每个老年人都有其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特征,这些造成了他们各自不同的需求,要满足这些独特需求,要求服务人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注重老人个体差异。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整体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由于薪水待遇低和社会地位不足等原因,许多专业人才不愿意进入社区居家养老的领域。由于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需求的老人数量比较多,服务人员要服务的老人数量也很大。养老服务人员往往承担着较大的工作量。不仅如此,养老服务人员在提供具体服务的同时,还要处理大量的文书工作,对服务过程进行记录。这些资料将成为评估服务成效的依据。这些都对服务人员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同时,因为面对的群体是老年人,所以服务人员时常要面对服务对象去世的情况,这常常对服务人员的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在面对如此多的困难的时,服务人员所得到的薪酬却没有与其所付出的形成一个相对应的结果。这使得许多专业人才不愿意进入社区居家养老领域。
因此,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4050”的失业人员,都不具备专业资格的认证。这些人员往往没有没有接受过关于养老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的系统的学习,缺乏相关的技能。在面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上可能难以胜任。因此,这些人员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此外,这些养老服务人员由于没有受过专业化训练,对专业价值观和专业操作守则认识不足,导致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由缺乏相关的专业价值的概念可能做出一些有损服务对象利益的行为,甚至可能与其产生冲突,从而给老人造成伤害,影响服务成效。在为老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服务人员会面临许多挑战,包括资源的限制或价值的冲突等。在这些面对伦理困境的时候,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人员往往具有较强的专业价值观的意识,能够更客观理性地处理这些伦理困境问题。
三、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
(一)增加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与支持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政府只有加大资金的投入与政策支持,才能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以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的建立,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可以增加所能提供服务的数量,使服务的受益面更广,完善相关的设施,创造更舒适的养老环境。其次,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要合理的安排资金的使用,合理的将资金运用在人员配置、基础设施、服务项目等各个部分,使资金的使用尽可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效率。
政府不仅可以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还可通过政策支持,加大宣传等方式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年人需求多样,即使政府不断的加大对养老领域的资金投入,但是还是不能满足这巨大的需求缺口。因此,政府可通过政策支持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进入该领域,形成多元提供主体,帮助政府减轻负担[2]。但是,政府要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对进入该领域的社会组织的监督和规范。在放宽市场的同时,也要保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
除了政府在增加资金投入与支持中发挥作用之外,承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各机构要拥有寻找外界资源的能力。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要通过打造一些特色的服务项目,做好机构的宣传工作,树立机构的良好形象,增加机构的知名度,积极寻求与社会上的一些基金会、企业合作的机会,从中获取各类资源以发展自身,从而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运行。
(二)注重老人独特性,提供个别化的服务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经济条件的老人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对老人分类的工作。对老人进行分类的目的是為了将具有相同特征的老人聚集在一起。具有比较高同质性的老人的群体一般都具有相似的需求。通过将老人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老人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类别老人群体的独特需求,进而为他们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服务。
分类标准有很多,可以通过年龄、身体机能水平、居住背景、语言习惯等标准来对老人进行分类,从而对不同类别的老人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计服务项目。每个老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需求。因此在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每个老人的独特性,为其提供个别化的服务。这要求养老服务人员在接触老人时,要运用专业的方法对其需求进行评估,进而设计出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以真正实现养老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
(三)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因此为了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要着力于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首先,从人员招聘的环节入手,要明确求职人员应具备的相关专业能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医疗人员、心理咨询师、护工及社工等专业人员。因此,可以通过审查求职人员是否具有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或者是否通过官方职业资格考试的认证从而判断该人员是否具有专业能力。此外,还应在试用期间对这些服务人员进行考察和评估,看其是否能运用专业知识,是否具备专业素养,从整体上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此外,为了提高养老服务人员质量,还可定期举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技能培训。在为养老服务人员开展相关技能培训的时候,要注意培训的技能与老人的需求相适应。调查发现老年人对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的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需求。因此对服务人员进行社区居家养老护理培训的主题可以倾向于家政照顾、医疗护理等方面。最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也至关重要。政府在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对自愿参与的人员(如老年人的子女)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与老人的需求相符合。我们可以参考日本的“介户制度”,“介户制度”是由政府出资对拿到资格证书的“介户员”由户籍所在地区役所登记造册,提供上岗岗位,“介户员”的报酬也较高,这有力地保证了高素质服务人员的供给。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进入该领域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最终才能提高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章晓懿.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研究[D].江苏大学,2012.
[2]孙晓莉. 我国居家养老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
[3]俞贺楠,王敏,李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出路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19(01):202-20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