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卡尔·拉纳的先验认识论

来源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卡尔·拉纳卓越的神学贡献首先在于将现代基督教神学重建于古典基督教认识论的先验基础上。卡尔·拉纳运用康德的先验方法,研究人类认识的特殊方面——在命题知识之中对于存在的先验理解,进而确定在理论上认识上帝的人类心灵结构,建立人类关于上帝的形而上学经验的可能性、必要性和限度,限定作为有效客体的关于上帝的形而上学知识的领域,建立作为基督教神学认识论的形而上学。康德为了上帝的实践公设而拒绝关于上帝的理论知识,卡尔·拉纳为传统基督教启示神学的古典认识论重建形而上学的先验基础。
  关键词:先验认识论;在先把握;自由承纳;神圣逻各斯;圣言的倾听者
  中图分类号:B516.59;B9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2)03—0007-09
  卡尔·拉纳(Karl Rahner,1904—1984)的先验哲学,是二十世纪天主教神学学术的奇异景观。根据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和马雷夏尔(Joseph Marechal)对于康德哲学的诠释,康德先验哲学的目标在于奠定“科学的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基础。康德通过对于主体认识结构之中经验(sense experience)和理解(understanding)两种彼此区分的知识源泉的分离,将严格意义的真实知识限定于“可能经验的客体”,否定认识主体对于上帝的确凿知识的可能性,否认基督教神学作为对于上帝的确凿可靠的形而上学知识的可能性。卡尔·拉纳的先验哲学,奠基于海德格尔和马雷夏尔对于康德哲学的诠释,根据康德哲学的先验方法,深刻阐述托马斯·阿奎那关于存在和认识的形而上学,在现代哲学的语境之中重新阐述作为有限精神的此在关于作为无限奥秘的上帝的确凿知识的形而上学根基和认识论源泉,奠定作为基督教本质的启示神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卡尔·拉纳根据托马斯《神学大全》第1卷第84题第7条的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认识论论题,表述康德先验哲学的认识论课题:“倘若人类知识必须涉及感性直观即必须通过转向显现而实现,形而上学何以可能?”卡尔·拉纳根据海德格尔关于毕竟在(Being in general)和此在之间本体论的循环结构,从此在对于毕竟在的本体论发问论证此在对于毕竟在的先验知识(a priori knowledge of Being)即此在对于毕竟在的在先把握(pre-apprehension of Being),论证作为托马斯形而上学基本原则的存在与认识的同一性。卡尔·拉纳根据马雷夏尔对于康德先验哲学的诠释学,运用康德哲学的先验分析方法,深刻阐述托马斯关于存在和认识的形而上学,扬弃康德的先验哲学对于传统形而上学和基督教神学的扬弃,深刻揭示作为基督教本质的启示神学的形而上学根基和认识论源泉。
  一、基督教的启示神学如何可能
  作为二十世纪最卓越最深刻最著名的天主教神学家,卡尔·拉纳毕生的学术生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的先验哲学,第二阶段是毕生的先验神学。早期的先验哲学表述在卡尔·拉纳的两部经典著作中:《世界中的精神》(Geist in Welt,1939)和《圣言的倾听者》(Heorer des Wortes,1941)。在这两部经典著作中,卡尔·拉纳在现代哲学(康德的先验认识论和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的语境中深刻阐述作为先验哲学的托马斯神学——认识论、人类学和形而上学。关于卡尔·拉纳早期的先验哲学和毕生的先验神学之间的内在关系,基督教学者时常认为:卡尔·拉纳首先奠定自己的哲学基础,然后在此哲学基础上呈现自己的神学视野。然而,基于神学和哲学的双重根据,卡尔·拉纳自己完全拒绝这样的见解。在1980年,卡尔·拉纳被问及自己的哲学,享誉全球的拉纳晚年断然而简洁地回答说:“我没有哲学。”对于卡尔·拉纳而言,“倘若基督教神学要保持自己的真实本质并以真正的基督教方式言说上帝,基督教神学必须以在我们时代的文化之中探讨知识的意义作为自己的开端。换言之,在我们时代的精神处境之中,倘若基督教神学要保持自己的真实本质并以真正的基督教方式言说上帝,基督教神学必须在现代哲学的语境之中重新阐述自己的认识论基础,以基督教神学的认识论基础的陈述作为真实基督教的神学陈述的根基和开端。
  在卡尔·拉纳的经典著作《圣言的倾听者》中,拉纳把自己的先验认识论称为“作为对于启示之顺从能力(Potentia Oboedientialis)的本体论的宗教哲学”。卡尔·拉纳的先验认识论的哲学目标,在于阐明作为基督教本质的启示神学的认识论基础,即在我们时代的精神处境之中,通过对于主体认识结构的先验认识论的深刻分析,阐述基督教神学的认识论课题:作为基督教的本质,“启示神学是如何可能的”,即阐述伫立在作为绝对奥秘的上帝面前的作为精神的此在,“对于上帝可能发出的启示的倾听能力的先验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拉纳的先验认识论的哲学目标是“揭示启示神学的本质”,即作为基督教本质的启示神学的认识论基础。卡尔·拉纳在我们时代的精神处境之中,在现代哲学的语境之中深刻揭示作为神圣启示的基督教神学的认识论奥秘:面对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作为伫立在神圣奥秘面前的作为精神的此在,“我能够知道什么?”卡尔·拉纳的先验认识论深刻揭示出作为神圣位格的上帝与作为有限精神的此在在神圣历史之中真实相遇的场所:位格性的上帝在人类历史中所发出的可能启示的言辞形式——“在理论思考的领域完成了一个人为探索是否‘活的上帝渴望着在他自己的生命历史和整个人类的历史之中与他相遇’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在自己的生存论抉择的领域之中所必须完成的思维使命”。
  在康德的先验哲学中,根本不存在位格性的上帝与作为精神的此在在神圣历史之中真实相遇的场所。康德的先验认识论断言,我们没有关于上帝的可能经验,关于上帝的理论知识是不可能的。卡尔·拉纳的先验认识论,是运用康德先验认识论的分析方法阐述托马斯关于存在和认识的形而上学,运用托马斯关于存在和认识的形而上学的基本原则——“存在的本质是原初统一之中的认识和被认识”——回答康德先验认识论对于基督教的启示神学所提出的难题。卡尔·拉纳指出,作为有限精神的此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基础性的先验理解即在先把握,是关于客体的人类知识的普遍而必要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则。作为精神的此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在先把握,作为知识和现实的原则,构成卡尔·拉纳全部神学的核心。晚年康德宣称,哲学不是科学或奥秘的主题,而是实践和智慧的教导:“康德为了上帝的实践公设而拒绝关于上帝的理论知识;卡尔·拉纳为了基督教会的神学实践而殚精竭虑地论证作为关于上帝的理论知识的基督教神学的确凿性。”卡尔·拉纳的先验认识论,在现代哲学的语境之中奠定作为关于上帝的确凿可靠的形而上学知识的构成基督教本质的启示神学的认识论基础。   卡尔·拉纳运用康德的先验认识论的分析方法,通过如下的先验分析的途径探讨关于存在和认识的形而上学:“第一,研究特殊的人类认识——判断的知识;第二,确定作为理论的认识者的人类存在的结构;第三,确立形而上学经验的可能性、必要性和限度;第四,确立形而上学知识的有效对象的范围。”通过如此的基本途径,卡尔-拉纳把作为基督教本质的启示神学的可能性奠基于对于作为有限精神的此在认识结构的确凿可靠的先验分析,阐扬而拓展了托马斯关于存在和认识的形而上学。卡尔·拉纳在《圣言的倾听者》中通过本体论和人类学彼此关联的形而上学的命题范畴,阐述作为基督教本质的启示神学的认识论根基:第一,毕竟在的照亮状态和此在对于神圣奥秘的在先把握;第二,作为自由恩典的启示和作为自由承纳的倾听;第三,上帝启示的神圣逻各斯和圣言的倾听者。卡尔·拉纳的先验认识论的基本结论是:一切在者都可以通过圣言在世界显现的视野之中被给予,上帝的启示一旦来临,便在历史中并作为历史的最高现实以人的言辞形式发生。“人是这样一个在者,这个在者必须在自己的历史中倾听着那可能以人的言辞形式来临的历史性的上帝启示。卡尔·拉纳的先验认识论的基础命题是:作为精神的此在(Spiritual Being),是上帝圣言的倾听者。
  二、毕竟在的照亮状态和此在对于神圣奥秘的在先把握
  作为对于托马斯关于存在和认识的形而上学命题的重新阐述,卡尔·拉纳宣称自己的先验认识论所承担的形而上学思维课题,是在作为精神的此在知识的先验结构之中发现“盛放上帝的神圣而必然的启示珍宝的空间”。卡尔·拉纳根据托马斯关于存在和认识的形而上学,提出关于毕竟在的一般本体论的第一个基本命题:“在者之在的本质即处于原初统一之中的认识和被认识,我们将这种统一性称为在的自身呈现之在,在自身的照亮状态,即在的‘主体性’。”作为原初统一之中的认识和被认识,在者自身的先验存在是在的照亮状态——在者之在的可理解性和自身理解就构成一切在者的先验规定。作为原初统一之中的认识和被认识,在者之在的先验本质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原初完整的认识论同一,是作为在理解力(understanding of being)的认识者与呈现在在先把握的无限视野之中的被认识者的原初完整的本体论同一,是自身照亮状态之中的存在和认识的原初完整的形而上学同一:在的本质是在者照亮状态之中的自身认识。在者照亮状态之中的自身认识,就是在者的自身呈现之在,就是在者之在的在理解力,就是在者的主体性。这种在者的主体性——在者照亮状态之中的自身认识,就是在者在自身的照亮状态之中面对自己、返归自己、倾听自己、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把握自己、秉有自己。
  根据托马斯关于存在和认识的形而上学,“从单纯质料到三位一体的上帝的内在生命,所有在者的全部作为和行动,都只是这个唯一的形而上学主题——秉有自己,主体性——的变形”。作为有限精神的此在必然伫立在作为神圣奥秘的绝对者面前。此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绝对者的无限视野的先验意识,寓于此在的全部思想和行为之中。作为自由的存在者,此在在认识对象世界的过程中完全返归自己的主体性,使此在秉有自在于对象世界的自由。正是这种认知的自在性构成此在在对象世界中全部判断和行动的自由的基础。而此在认知的自在性的先验条件,乃是作为精神的此在的抽象能力,即藉助纯粹概念把握个别在者内在本质的无限性的抽象,即作为认识之光的主动理智。主动理智洞悉寓于个别在者之中的本质的无限性,必须以对于个别在者的有限性意识为前提。作为精神的此在只有置身在对于神圣奥秘之无限视野的先验意识之中,才可能拥有关于个别在者的有限性意识。作为精神的此在对于神圣奥秘的无限视野的先验意识,即此在对于神圣奥秘的在先把握,是抽象的先验条件,是作为精神的此在的认知自在性的先验条件。此在对于神圣奥秘的在先把握是抽象的先验条件,是主动理智的先验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此在对于神圣奥秘的无限视野的先验意识,即此在对于神圣奥秘的在先把握——此在对于上帝的先验意识,是纯粹理性的根据。卡尔·拉纳的先验认识论的结论是:倘若抽象判断和自由行动是作为精神的此在的必然本性,那么,此在对于神圣奥秘的在先把握,必然构成作为精神的此在的先验本质。
  作为理性的存在者,作为自由的存在者,此在乃是永远在关于神圣奥秘的无限视野的先验意识之中完成自己对于对象世界之中的有限在者的抽象判断和自由行动,此在乃是永远在对于个别在者的真实判断和自由行动之中经历着此在对于神圣奥秘的无限视野的先验意识,经历着作为精神的此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真实临在的在先把握。在对于对象世界之有限在者的抽象判断和自由行动之中,具有认知自在性的此在乃是永远在对于神圣奥秘的无限视野的先验意识之中确实肯定着作为绝对秉在的上帝之在。作为精神的此在,在对于世界之中的个别在者的抽象判断和自由行动之中,在对于神圣奥秘的无限视野的先验意识之中,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在先把握之中,经历着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真实临在。通过对于人类心灵认识结构的先验分析,特别是对于抽象本质的先验分析,卡尔·拉纳从此在作为理性的存在者和自由的存在者的基本前设,推论出三个基本结论:第一,此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在先把握是纯粹理性的根据;第二,对于神圣奥秘的在先把握是作为精神的此在的先验本质;第三,此在在对于神圣奥秘的在先把握之中经历着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真实临在。卡尔·拉纳宣称自己所完成的先验认识论的推论仅仅是基督教“传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认识论表述”。毋宁说,这是卡尔·拉纳根据托马斯关于存在和认识的形而上学所阐发的关于上帝存在的先验认识论的证明,是对于康德的先验认识论的分析方法的实现,同时是对于康德的先验认识论的哲学目标的扬弃。
  作为精神的此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在先把握,是此在与生俱来的向着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形而上学发问的“合目的性”的先验能力,这种先验能力就是作为有限精神的此在之确实秉在(having being)的先天形而上学倾向。作为精神的此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形而上学发问,此在对于作为存在的本体论根基的神圣奥秘的先验意识,此在对于作为绝对秉在的神圣奥秘的无限视野的先验意识,此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绝对存在的先验意识,此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绝对开放性,恰恰是作为精神的此在的先验本质。此在是向着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绝对敞开着的精神。作为精神的此在只能在对于神圣奥秘的绝对开放性之中实现自己的生命,此在总是在向着神圣奥秘的发问之中走在通往上帝的途中,此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永远保持无限的开放性。现在,卡尔·拉纳提出形而上学人类学的第一个基本命题:“对于绝对存在的知识的先验性,是作为精神的此在的基础结构。”恰恰由于作为精神的此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绝对存在的先验意识即在先把握,此在得以认识处于照亮状态的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得以倾听上帝的启示而认识启示着的上帝:“人是精神,有一双开放的耳朵,去倾听任何可能出于永恒者之口的圣言。”这是把握作为精神的此在的先验本质的基本命题。   三、作为自由恩典的启示和作为自由承纳的倾听
  作为绝对存在的上帝是自身照亮状态的上帝,在绝对照亮状态之中的上帝同时是自我遮蔽的上帝。对于作为有限精神的此在而言,在绝对照亮状态之中的上帝始终是神圣奥秘。作为精神的此在以对于神圣奥秘的在先把握肯定着上帝的真实临在,然而,上帝的神圣奥秘依然对于此在遮蔽着,对于作为有限精神的此在而言,无限的上帝依然是自身遮蔽的上帝。只有确认上帝的自身遮蔽性,作为精神的此在才可能把握作为上帝的自由行动的启示的可能性。对于作为有限精神的此在而言,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是自由的未知者。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是自由的神圣位格,是自由的历史主宰,是自由的行动者。上帝是自我遮蔽的神圣奥秘,在自我彰显之中依然自我遮蔽的上帝可以言说或者沉默。作为上帝的自由恩典,上帝启示的真实言辞一旦发出,上帝对于作为精神的此在的“位格性慈爱所表现出的无价的令人惊诧莫名的行动,使人俯伏在上帝脚前屈膝敬拜”。作为关于上帝的绝对存在的陈述,卡尔·拉纳提出一般本体论的第二个基本命题:“上帝的绝对存在是自由的存在。”作为精神的此在所面对的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是一个自由的位格性上帝。此在伫立在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面前,乃是伫立在那位自由的自我揭示者或自我缄默者面前,伫立在“无法探究的奥秘”面前。
  作为精神的此在是自由的存在者。作为神圣奥秘的位格性的上帝在绝对的自由之中向作为精神的此在发出可能的启示,面对可能来临的上帝启示,此在做出自由抉择:或者拒绝、或者倾听。倘若对于上帝启示的倾听能力是此在的先验本质,对于上帝启示的倾听或者拒绝,则是此在的自由决断。作为精神的此在的这一决断,规定着此在对于上帝恩典的态度,规定着此在与上帝之间真实的位格关系,规定着此在的存在本质和历史命运。“对有限在者的这种规定,有限在者将自身奠基于上帝的绝对存在之中这个事实,必须被理解为意志和自由的现象。”对于卡尔·拉纳而言,基督教启示所揭示的人类自由,是此在面对作为创造者的上帝的自由。作为自由的存在者,此在在自由的抉择之中决定着自己面对上帝的态度:倾听或者拒绝,因此决定着此在自身的存在本质和历史命运。作为创造者的上帝,不是此在的作为客体对象的自由选项,而是此在的自由的超自然的根基、源泉、主题和鹄的。此在的自由,是作为位格性的存在者的此在从作为创造者的位格性的上帝所接受的礼物,是指向作为绝对存在的上帝的先验性的此在本质的自身实现。基督教启示所揭示的自由,总是指作为精神的此在在所有特殊而具体的抉择之中,对于作为创造者的上帝的选择或拒绝。
  作为创造者的上帝是作为精神的此在的自由的根基、源泉、主题和鹄的,基督教启示所揭示的自由,来源于作为创造者的上帝而指向作为救赎者的上帝。基督教的自由是作为精神的此在面对作为创造者的上帝的选择能力,是此在无法放弃的责任:此在在如此的决断之中选择或拒绝上帝,完整而终极地决定自身的存在本质和历史命运。基督教的自由总是伫立在上帝面前的自我抉择的个体生命的自身实现,是作为精神的此在的存在本质的自身实现,这样的自身实现是作为个体的生命存在的完整事业。基督教的自由,作为此在存在本质的自身实现,是通过作为精神的此在与作为创造者的上帝之间位格性的爱的交流对话而实现的,是通过恢复作为精神的此在与作为创造者的上帝之间的位格关系而实现的。作为精神的此在,惟独在上帝的爱之中可以实现自身作为受造者的存在本质。基督教意义的自由,永远是作为精神的此在面对作为创造者的上帝的完全信靠的降服的行动。对于救赎历史之中受伤的灵魂而言,这个信靠而降服的自由行动决定于作为救赎者的上帝的预先恩典。上帝在救赎和启示的全部历史之中已经将自己的终极旨意彰显出来:在基督里释放/实现人类的自由——正是在基督耶稣里,“上帝已经在自身最深处的神性之中使自己降服于自由——将自身完全降服于上帝的无法预见的方式的自由。”
  卡尔·拉纳提出形而上学的先验人类学的第二个基本命题:“人是在自由的爱之中伫立于一个可能发生的启示的上帝之前的在者。人在自由的爱之中对启示的上帝以言说或沉默所发出的福音保持着开放,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就倾听着上帝的言说或者沉默。”作为精神的此在是这样一个在者,这个在者在自由的爱之中伫立于可能发生启示的上帝面前。只要作为精神的此在在正确的爱的秩序之中保持着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开放状态的绝对视野,作为精神的此在就倾听到自由的上帝的福音。作为精神的此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绝对开放性是此在的先验本质,此在对于可能来临的上帝启示的自由倾听,将作为创造者的上帝赋予自己的先验本质——“上帝的形像”——在上帝的创造和救赎的自由恩典之中从潜在变成现实。作为精神的此在是自由的存在者,是自由的思想者和行动者。作为精神的此在在自由的爱之中伫立于可能启示的上帝面前,倾听上帝以言说或沉默所发出的自由启示。作为精神的此在是上帝启示的自由倾听者。在卡尔·拉纳的先验认识论之中,上帝的启示是自由的恩典,此在的倾听是自由的承纳。恩典与承纳,启示与倾听,构成作为创造者的上帝与作为精神的此在之间自由的位格关系的存在论基础。
  四、上帝启示的神圣逻各斯和圣言的倾听者
  卡尔·拉纳关于上帝启示的言辞形式的先验认识论的阐述,肇始于对于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第一卷第84题第7条的主题信息的发现和诠释。阿奎那在这里所讨论的认识论问题是:“倘若不转向显现,智慧存在者是否可能藉助自身所拥有的诸般理解力去认识任何事物?”阿奎那在论述中确认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陈述:倘若离开感性显现,灵魂是无法认识任何事物的。阿奎那的结论是:除非转向显现,我们作为智慧存在者是无法认识任何事物的。“对于我们在今生状态之中的智慧存在者而言——在今生状态之中,我们作为智慧存在者乃是和作为感官的身体相结合——倘若不是转向显现,就无法真实地认识任何事物。”对于卡尔·拉纳而言,先验认识论的基本结论是:作为精神的此在必须转向显现,才可能认识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倘若在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和作为感官对象的显现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跨越这道鸿沟的桥梁就是作为上帝启示的神圣逻各斯。上帝启示的神圣逻各斯,同时意味着超验的否定和被否定的显现。第一,显现作为显现,是作为精神的此在的感性承纳的认识对象;第二,在对于感性显现的承纳性认识之中,在先把握敞开着瞥视神圣奥秘的无限视野;第三,在上帝的神圣逻各斯之中,存在着显现与在先把握的综合。作为精神的此在,必须转向显现,把显现作为在者来认识,依托显现而通过神圣逻各斯认识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   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只是在显现之中才向作为精神的此在敞开自己,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乃是依托显现向作为精神的此在敞开自己。一方面,在先把握敞开着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无限视野;另一方面,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是超世界的在者,并非总是以显现的方式向作为精神的此在敞开自己。上帝启示的神圣逻各斯一言辞形式,作为跨越此在对于神圣奥秘的在先把握和作为在者的感性显现之间的本体论鸿沟的桥梁,被理解为认识超世界的在者的否定方式。作为从显现方面以否定方式获得的关于超世界的在者的概念载体,神圣逻各斯一言辞形式是超验的否定和被否定的历史的具体性两者的统一,毋宁说,神圣逻各斯一言辞形式是在先把握的否定和被否定的显现两者的统一。卡尔·拉纳提出一般本体论的第三个基本命题:“一切存在者都可以通过圣言一神圣逻各斯在世界显现的视野之中被给予。”卡尔·拉纳归纳关于一般本体论的三个基本命题,提出先验认识论的基本结论:“一个超世界的在者,单单依托显现并通过人的言辞形式——作为从显现方面经过否定而获得的此一超世界的在者的概念载体——便可以向人敞开自己。”卡尔·拉纳通过发现在先把握和感性显现之间的认识论关联,完成对于上帝启示的神圣逻各斯一言辞形式的先验论证。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精神的此在是自由的上帝的可能启示的必然倾听者。
  作为精神的此在的先验认识结构,是对于神圣奥秘的在先把握和对于作为在者的显现的感性承纳的统一。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超世界的在者,乃是通过否定的方式,依托显现而藉助神圣逻各斯一言辞形式向作为精神的此在敞开自己。通过否定方式依托显现而藉助神圣逻各斯一言辞形式向作为精神的此在敞开自己的上帝,是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是作为无限位格的上帝,是作为自由主体的上帝。上帝的启示一旦发生,必然在人类历史之中并作为历史的最高现实以人的言辞形式来临。作为精神的此在的先验本质,是上帝启示的神圣逻各斯一言辞形式的必然倾听者。卡尔·拉纳提出形而上学人类学的第三个基本命题:“人是这样一个在者,这个在者必须在自己的历史之中倾听着那可能以人的言辞形式来临的历史性的上帝启示。”卡尔·拉纳的先验认识论,已经揭示出自由的位格性的上帝与作为精神的此在在人类历史之中真实相遇的场所——自由的位格性的上帝在人类历史之中所发出的可能启示的言辞形式。第一,自由的位格性的上帝渴望着在人类历史和此在的生命历史之中与作为精神的此在相遇;第二,自由的位格性的上帝与作为精神的此在在历史中相遇的场所是上帝启示的神圣逻各斯一言辞形式;第三,作为精神的此在,是在自由的爱之中伫立在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面前的在者。
  卡尔·拉纳的形而上学人类学的基本命题,是对于作为精神的此在的先验本质的认识论规定:作为精神的此在,是伫立在上帝面前的圣言的倾听者。这是关于此在本质的圣经命题:“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启示录2:7)卡尔·拉纳对于这个圣经命题的直接表述是:“人是精神,有一双开放的耳朵,去倾听任何可能出于永恒者之口的圣言。”作为精神的此在,是伫立在上帝面前的圣言的倾听者——这是把握此在的先验本质的基本命题。卡尔·拉纳的先验认识论是对于古老的圣经命题的完整阐述:“人是具有承纳性的对于历史开放着的作为精神的在者,这个在者在自由之中并作为自由的存在者伫立在可能启示的自由的上帝面前,而上帝的启示一旦来临,便在人的历史中并作为历史的最高现实形式以人的言辞形式发生。人是在自己的历史之中聆听自由的上帝启示言辞的倾听者。只有如此,人才是自身所必然是者。”启示神学的先验认识论的基本课题,是关于对于超世界的上帝启示的顺从能力的先验分析。卡尔·拉纳的先验认识论的基本结论是,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启示言辞是神圣逻各斯:“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翰福音1:1)上帝的神圣逻各斯是上帝在全部救赎历史和全部启示历史之中的自我彰显。上帝的神圣逻各斯在神圣救赎历史之中道成肉身,就是被钉十字架的基督。上帝的神圣逻各斯在神圣启示历史之中藉着旧约先知和新约使徒宣扬上帝的启示信息,就是圣灵默示的圣经。
  五、基督教的启示神学之形而上学奠基
  作为对于基督教的启示神学的认识论奠基,卡尔·拉纳在自己的先验认识论之中提出三个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卡尔·拉纳提出的第一个先验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是: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先验观念是纯粹理性的根据。这个先验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所阐述的是作为普世性恩典的上帝启示和纯粹理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上帝在普世性的创造恩典之中赋予所有人先验的上帝观念,这里包涵着三个神学范畴:作为创造者的上帝;普世性的先验的上帝观念;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卡尔·拉纳提出的第二个先验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是:对于作为有限精神的此在而言,自由的涵义是对于上帝启示的倾听和顺服。这个先验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所阐述的是作为自由的根基、源泉和鹄的之上帝启示和作为主体的此在的自由实现之间的内在关联。作为自由恩典的启示和作为自由承纳的倾听,构成上帝与作为精神的此在之间自由的位格关系的基础,构成此在的存在本质的完满实现。卡尔·拉纳提出的第三个先验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是:自我彰显的上帝在全部救赎历史和启示历史之中与作为精神的此在真实相遇的场所是作为特殊启示的神圣逻各斯。这个先验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所阐述的是作为在先把握的普世性的上帝观念和作为神圣逻各斯的特殊启示之间的内在关联。基督教的启示神学,是对于上帝在全部救赎历史和启示历史之中的特殊启示的神学言说。
  作为精神的此在,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在先把握之中经历着上帝的真实临在,这是基督教传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认识论表述”。毋宁说,这是卡尔·拉纳关于上帝存在的先验认识论的证明。卡尔·拉纳关于上帝存在的先验认识论的证明,不在于证明上帝的真实存在,乃在于证明:作为精神的此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先验观念,作为精神的此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在先把握,在先把握所敞开的关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无限视野,作为精神的此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无限性意识,是作为精神的此在对于世界之中的个别在者的全部判断和全部决断的认识论根基,是作为精神的此在对于世界之中的个别在者的自由判断和自由行动的认识论根基。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精神的此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在先把握,是抽象认识的根据,是主动理智的根据,是此在认知的自在性的根据,是纯粹理性的根据。毋宁说,作为精神的此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先验观念是纯粹理性的根据。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普世性的创造恩典,作为普世性的先验的上帝观念,上帝在人类心灵之中的一般启示是纯粹理性的根据。在这个意义上,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在先把握是作为精神的此在的先验本质。此在对于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在先把握,构成卡尔·拉纳全部神学的核心。   作为精神的此在是这样一个在者,这个在者在自由的爱之中伫立在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面前。作为自由恩典的上帝启示一旦来临,作为精神的此在自由地决定着自己对于上帝启示的态度:倾听,或者拒绝;从而终极而完整地决定着此在自身的存在本质和历史命运。作为创造者的上帝,不是作为客体的此在的自由选项,而是此在之自由的根基、源泉、主题和鹄的。作为精神的此在的自由,是作为上帝创造恩典的礼物,是指向上帝的此在精神的先验性,存在于作为精神的此在朝向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超验性的无限精神之中,是此在自身的存在本质的完满实现,是作为个体存在的此在精神的终极目标。在作为精神的此在面对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作出关于自身存在的“顺服或者拒绝”的决断的意义上,基督教涵义的自由永远是面对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的完全信靠而完全降服的行动。对于作为精神的此在而言,这个完全信靠而完全降服的抉择,在于作为上帝创造和救赎作为的先行恩典。在这个完全信靠而完全降服的自由之中,作为精神的此在沐浴在作为创造者的上帝的爱之中,置身在恢复重建的与作为创造者的上帝的神圣位格关系之中,在对于作为创造者的上帝的信靠而顺服的位格性关系之中,实现作为精神的此在自身的存在本质。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对于基督教的启示神学的认识论奠基,卡尔·拉纳的先验认识论是关于“对于启示之顺从能力”的先验分析。
  上帝启示的神圣逻各斯一言辞形式是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与伫立在神圣奥秘面前的作为精神的此在在人类历史之中真实“相遇的场所”。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与作为精神的此在在人类历史之中真实“相遇的场所”,是作为创造者的上帝对于特殊启示途径的本质规定。基督教的启示神学是关于作为上帝的特殊启示的神圣逻各斯一言辞形式的神学言说。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已经进入历史,已经在人类历史之中并作为神圣救赎历史和神圣启示历史的最高现实以神圣逻各斯一言辞形式发出作为上帝的自由恩典的特殊启示。卡尔·拉纳根据托马斯关于存在和认识的形而上学,确定作为精神的此在的先验认识结构,确立此在的真实的上帝经验的可能性、必要性和限度——作为精神的此在的“形而上学经验的可能性、必要性和限度”,进而确立作为基督教本质的启示神学的经验基础,确立启示神学作为确凿可靠的形而上学知识的确据:上帝经验的敞开和诠释,是基督教神学的精髓、本质和真谛。在这个意义上,卡尔·拉纳的先验认识论的命题陈述,决定着基督教的启示神学的全部神学陈述。“人是圣言的倾听者”,作为精神的此在是伫立在神圣奥秘面前的上帝圣言的必然倾听者。作为“对于启示之顺从能力”的本体论,卡尔·拉纳的先验认识论的神学鹄的,是阐述作为基督教本质的“启示神学的本质”,是对于作为启示神学的基督教神学的唯一可能的形而上学的“自下而上的奠基”。在这个意义上,卡尔·拉纳运用康德哲学的先验方法,扬弃了康德先验哲学的认识论结论,在现代哲学的语境之中重新奠定作为基督教本质的启示神学的形而上学根基。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逐步形成的背景下,本文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土地资产计量模式。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土地资产计量的差异进行比较,然后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可靠性、相关性与可比性这三个方面对土地资产的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这两种计量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除了可验证性是历史成本唯一优于公允价值的信息质量特征,用公允价值计量上市公司土地资产更符合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如实反映、中立性、预测价
期刊
摘要:本文将赛珍珠与沙博理、登特杨、杰克逊的《水浒传》译文作多元横向对比,分析赛译平衡和谐的特点,并追根溯源,探究该风格形成的哲学基础。赛珍珠对工整对称句式的追求来源于她对事物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感即对规范与准则的钟爱,具体可追溯到中国法儒传统中“法”的概念对她的影响,“法”在儒家思想中更多地表现为“礼”。  关键词:赛珍珠翻译风格;平衡和谐;秩序感;哲学基础
期刊
摘要:文章认为,形而上学的核心是“是态学”,是态学的核心是范畴理论,而范畴无非就是对“是者”的一般“是之规定”。海德格尔的《是与时》一书基于对“此是”的生存论分析所给出的各种“生存论规定”,同适用于非此是式的“是者”的范畴一道都是对“是者”的一般“是之规定”,它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一种延展。  关键词:形而上学;是态学;是之规定;范畴;生存论规定  《是与时》(Sein und Zeit)是可以和亚
期刊
摘要:《良友》是一份结合新闻报道的图片杂志,其以图像为主的报道空间成为形形色色的身体出演的一处舞台。学者李欧梵曾在《上海摩登》中对《良友》杂志有过极富创见性的分析,但笔者认为,李氏的论述集中于都市现代性及消费文化的考察,即只关注到“舞台”上的“摩登”身体而遗忘或曰遮蔽了另一维度的异质性身体:苦难与暴行中的身体。因此本文重点考察了《良友》中这一“另类”身体,以期获取别样的发现。  关键词:身体;祛魅
期刊
摘要:在欧洲思想史上,马基雅维里是一个奇特的人物,他似乎有着两张不同的面孔,一是在《君主论》中呈现出来的绝对君主主义者的面孔,另一是在《论李维》中所展现的共和主义者的面孔。不过,在研读过他的主要著作之后,我却发现他的思想从《君主论》到《论李维》是一以贯之的。因为马基雅维里是在同一时期撰写这两本著作的,而且它们之间交织着某些共同的观念,即“现实主义的共和主义”。  关键词:现实主义的共和主义;能力;
期刊
文章从谚语“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提出的“雪为谁扫”、“雪由谁扫”的问题出发,论述了社会治理的四项基础规则,即个体权利和责任规则、交换与授权规则、保护弱者的规则、仁爱与善行的规则,并阐述了四项规则层层递进的逻辑结构关系。认为以道德方式为主的治理不是一种系统、可靠、公正、可持续的治理,依规则,依法治,才是构建公平正义社会秩序的治理大道。  治理;规则;道德;法律;秩序  D901A0104
期刊
摘要:葛兰西的“霸权”概念一方面能为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提供逃离“结构马克思主义”的途径,从而建构反本质主义、反还原主义和反经济主义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则由于“霸权”,这一概念既契合西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现实,又能在理论上解决某些难题。因此,“霸权”就成为拉克劳和墨菲话语理论的核心概念。他们对葛兰西的“霸权”概念既有继承,又有超越和修正。  关键词:霸权;话语;葛兰西;拉克劳
期刊
摘要: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意味着开拓与建构层次更为丰富且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本土文化与受众接受特色的类型片体系。文章立足于2012年对北京地区电影受众的问卷调研,研究发现:电影消费作为都市生活融入的方式,具有促进社会流动与融合的重要功能。电影受众的学历、户籍、年龄、婚恋状况、性别因素都对其营销评价有明显的影响,对口碑影响差异不大。电影受众存在明显的“学历断层”、“代际偏废”等特征,因而需要特别
期刊
摘要:根据2010年微博年度报告,微博对当下网络舆论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网民爆料首选方式。为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各地政府纷纷开通政务微博,与网民沟通引导网络舆论。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新浪微博2011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微博进行研究,尝试通过“两会”微博管窥中国政务微博的主要传播特征、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政务微博的未来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关键词:政府;微博;传播特征;策略;实证研究
期刊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社会融合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JZD004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1JZD026)。  胡晓江(1969),女,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该数据来源于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调研数据。该调查报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