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fer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在的艺术领域当中,张力的运用十分普遍,在繪画中构图需要有张力,雕塑中有肌肉线条需要张力、建筑当中也需要张力,甚至在文学领域中张力依旧存在。这些事物显现的张力都在冲击着人们的视觉,通过欣赏者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去感受其中的张力程度,在静止中体会运动。张力理论是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书中用了一个章节的部分来阐释张力的含义和所表现的内容,从“运动”背景下讨论“张力”。本文就在绘画中,以阿恩海姆的观点为基础,,阐释“张力”是如何给人带来的具体运动的感受。
  【关键词】:阿恩海;张力;比例;倾斜
  一、对于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的理解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课本中,对于张力的含义理解有各种各样的,首先,人们最熟悉张力的解释是来自于物理意义上的,张力就是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这里所谈的与艺术相关的张力就是与物理力学中的张力和拉力是不同的。阿恩海姆所理解的“张力”是绘画中的有一种促使静止的画面中给人带来运动的视觉的一种力。阿恩海姆称艺术中的这种“张力”为“不动之动”。这种不动之动是艺术品的重要性质。阿恩海姆认为运动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常所指的某一物体的位置的移动。第二种,是从不存在物体运动的地方观察到的运动,这也是张力。这种张力是美术形式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性质。阿恩海姆认为这种动感来自“具有倾向性的张力”的形式。
  关于“张力”内容的解读,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用一章的内容零散的解释张力的产生和影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是让人在画面中感受到运动的感觉,而怎样才能伴有动觉感受呢,阿恩海姆认为张力是视知觉首先经验到的,动觉不是张力知觉的不可缺少因素,而是一种辅助性的加强因素,或是一种共鸣因素,他不是在任何时候出现,而只是在某些特殊场合出现。究其本质,第一、这种张力的存在状态类似于一种“伽玛运动”。阿恩海姆解释说,伽玛运动“就是当一个物体突然出现和突然消失时我们所观察到的一种运动。当我们在夜间观看一盏突然闪亮的交通信号灯时,它的光芒看上去似乎是从中心向四面八方扩展着;而当它突然熄灭时,光线看上去又似乎是向中心部分收缩着。阿恩海姆通过类似的实验证明,这样一种运动往往会随着物体本身的形状和空间定向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它的运动方向基本上与物体本身的构造骨架的主轴方向相一致,用纽曼的话来说,他们是沿着力的作用路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大体上是从一个图形的中心位置发出来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张力的存在形式,是从中心向四周发出的辐射线,一般是沿着几何体的主轴方向朝外扩张。第二、在正圆形、正方形、正多边形上,以中心为基点的主轴线向四周均匀扩散,由于互相对抗的力量均等,其张力被互相抵消而达到平衡状态。所以,这种几何形实际上处在一种静止状态。而在椭圆形或长方形中,这种互相作用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较长的主轴线上就会出现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因此也可以这样理解,张力产生的方向总是同较长的主轴线的趋向性一致。另外,在其它具有倾向性的多边形如梯形、三角形中,张力总是指向较短、较尖的一边;张力的方向同几何形状的趋向性联系密切。第三、箭状体的指向可以产生趋向性张力的运动。对于箭状体形成张力的理解是宽泛的。例如,梯形可以看作是近似的箭状体;如果物象沿着透视线向灭点集中,则可以产生指向灭点的张力;当一条斜线打破平衡之后也会形成一种趋向性,张力的方向就指向所倾斜的方向,哥特式建筑典型的尖顶直指青天,强化了高耸入云、引向天国的意境,这就是趋向性张力产生的魅力。
  二、阿恩海姆“张力”理论在绘画中中的运用
  (一)比例与张力
  在艺术作品当中,“运动性”首先取决于比例。比例的不同影响着图像中的图行的运用。沃尔夫林在《文艺复兴风格与巴洛克风格》一书中说道,缓和性和运动性是巴洛克风格的两个原则,因此,当艺术风格从文艺复兴发展到巴洛克风格时,建筑艺术中所喜爱的形状就从圆形变形为椭圆形,正方形变为长方形,改变了它们原有的比例,创造出具有运动性的张力。圆形和正方形,所有的力向四周均匀的发散,所以这些力相互抵消了,因此就变为静止的、不运动的,然而椭圆和长方形就不同,他们有一条较长的轴线,已经有了某种倾向性的张力,使整个图都有了方向性。阿恩海姆还引用16世纪拉玛的评论,按照亚里士多德和其他哲学家们的看法,火焰的形状是所有形状中最活跃的形状,因为火焰的形状最有利于产生运动感,火焰的顶端是一个锥体,这个锥体看似要把空气劈开,向上伸展到一个更加合适的地方。[1]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角形的构图,会使图画中的事物一直向上冲的运动感。
  在拉斐尔的《基督显灵》中就有运用三角形的构图形式。在图画中,基督和另外两个圣灵之间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样式,基督位于中间,在三角形的顶端,有种上升的运动感;基督的双手向上举起,指向天空,手肘和他的头部又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加强了他中心的上升感,下部分的众多人物中,在几乎相对的位置有两个人的胳膊抬起指向基督,这和基督也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画面的整体有多个三角形组合而成的,而且都为以基督为顶尖的三角形,突出基督的中心地位外,图像的强烈张力促使基督有一种稳定的上升的运动感在我们面前,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诸如此类的画作还有塞尚的《大浴女》、刘晓东的《烧荒》等等。
  (二)倾斜与张力
  要想使某种样式包含着具有倾斜的张力的最有效和最基础的手段就是使它的定向倾斜,这与之前提到的伽玛运动中的张力产生的有所不同,在伽玛运动中的几何图形中具有倾向性的张力都是张力在几何线形图形中存在的普遍性规律。而偏离正常位置的张力,就是由倾斜造成的构图的动感。倾斜被人的眼睛自觉地知觉为从垂直和水平等基本空间定向上地偏离,这种偏离会在一种正常位置和一种偏离了基本空间定向地位置之间,造成一种紧张力。这使偏离正常位置上的事物看上去似乎想要回到原有的正常的静止的位置状态,它看上去或是被那个与基本空间定向一致的构架所吸引,或是被排斥,亦或是干脆脱离了它。在绘画中对于掌握了绘制倾斜定向的技巧的人,就等于掌握了区别静止和运动的技巧,就会运用到创作艺术作品中。要想使一个二度的艺术品和一个三度的艺术品有所区别,就必须使用倾斜。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说道,倾斜是否产生运动效果,最主要的是要看物体偏离那个较为稳定的空间定向的程度,他举了荷兰风景画中的风车,如果他的手臂呈垂直定向的,看上去就像静止的;如果是沿对角线相互对称的姿势,则使欣赏者仅仅能感受到的是轻微的动感;如果两只手臂处于不对称和非常不平衡的状态时,就会产生偏离正常位置的张力,就会产生极为强烈的运动感。又讨论了绘画中的运动效果和实际运动姿势是无关的,绘画中马的四蹄向外部伸展,就像席里柯所绘的《埃普松高原上的赛马会》中所看到的那种奔马姿态,这种妈的奔跑的姿势在现实中是不对的,但是在绘画中却只有将马腿分离到最大限度时,才能将激烈的物理运动转成绘画的运动力即具有倾向性运动的张力。简而言之,就是倾斜偏离正常位置越大,动感就越强,张力就越大。
  绘画作品由于张力的凸现,会进一步增强作品艺术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感染力。阿恩海姆对张力理论的阐释,再现了人们欣赏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时的心理体验过程,使欣赏者能够能完善的理解艺术作品 。
  注释:
  [1]伊丽莎白·吉尔莫·霍尔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史片段》第261页,1947年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1998.3
  [2].王文:《试论绘画的张力结构》,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7
  [3].王秋睿:《谈现代油画中的艺术张力》,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摘要】:《浮生六记》是风格迥异的一部自记体作品,林语堂的英译本是其最见功力的译作。图里的翻译规范论是翻译研究学派的重要理论,译者从译前准备到翻译活动结束一直受到源语以及译语文化规范的制约。文章从初始规范、源规范以及操作规范三个方面针对林语堂翻译活动的文本选择、文化取向以及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提出林语堂的翻译活动受其教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差异的影响,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浮
期刊
【摘要】:《边城》在洋溢着诗情画意和浓厚的地方色彩的特定环境中描写了爱与美的人生,营造人与自然融合为一、自然美人也美的艺术氛围,展现了边城儿女的人性美和人性爱,抒写了一曲用诗构筑的生命牧歌。  【关键词】:人性美;自然美;风俗美  牧歌最早指古希腊人描写西西里岛牧羊人生活之诗。现代批评家常把那种偏于表现单纯、素朴生活,并常与现代繁复生活相对照的作品,称作"牧歌式(田园诗式)"的作品。1934年《边
期刊
“时空”一词为“时间”与“空间”的简略集合名词。“时间”表达事物的生灭排列,其内涵是无尽永前;而“空间”表达事物的生灭范围。其内涵是无界永在。哲学上,时间和空间的依存关系表达着演化秩序。涉及的发散性概念有周易的“乾坤”,道家的“道”以及孔孟之道的大成智慧。在中西美学对比中,西方美学更重“空间观”,而中国美学则重“时间观”。譬如中国画境之通于音乐,西洋画境之通于雕刻建筑一样。音乐本身兼具律動转变之美
期刊
罗杰·弗莱(1866-1934),英国形式主义批评家,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开山鼻祖。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美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之一。早年从事博物馆学,属于欧洲顶级鉴藏圈子的鉴定大师,后来兴趣转向现代艺术,成为后印象派绘画运动的命名者和主要诠释者。他提出的形式主义美学观构成现代美学史的主导思想。著有:《贝利尼》(1899)、《视觉与设计》(1920)、《变形》(1926)、《塞尚及其画风的发
期刊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众多公益广告都以二维动画方式进行表达,为大众传播文化与道德,以公益广告为大众传播良好的风气。二维动画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断提升公益广告的效力,在广告风格与主题上都有了全新的改善,使大众视觉有了全新的体验。本文主要探析二维动画在公益广告实践中的应用,希望为公益广告做出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二位动画;公益广告;实践;应用  前言:当前,二维动画的制作技术在持续更新,
期刊
【摘要】:金子美铃(1903-1930)是短暂活跃于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6)诗坛的一位女性童谣诗人,并且被称誉为“年轻童谣诗人中的巨星”。其诗作曾经一度同时被四本杂志登载,她本人也成为当时日本童谣诗人协会的一员。然而,金子美铃一生命途多舛,26岁便自行选择离开了人世,她的诗作也被时代的洪流所埋没。直到1984年,在儿童文学家矢崎节夫的努力下,金子美铃的诗作才得以以全集的形式再次出现在世人
期刊
【摘要】:20世纪30年代,钱献之、戴望舒与林庚关于新格律体诗歌创作问题争论的分歧在于,双方对待林庚的新格律体诗歌创作关注的焦点存在错位。戴望舒等人关注的是“四行诗”所反映出来的旧体诗的意境氛围,林庚为其创作进行的辩护着力点在格律方面,没能意识到其诗歌的内容上的“古意”。  【关键词】:《北平情歌》;林庚;戴望舒;“古意”  一、论争的过程与焦点的错位  1936年2月,林庚的诗歌集《北平情歌》由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同时对建筑外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视觉的冲击力,而且需要外观装饰效果使人心情愉悦;既能提高建筑自身的设计效果,也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和周围建筑相适应。但是,在建筑装饰设计中,使用不同的装饰材料,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尤其在建筑外观装饰设计中的作用是十分突出,会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质朴的韵意,产生鲜明的第一印象。  【关键词】:木材;建筑外
期刊
【摘要】:动画形象设计在动画片以及整个动画产业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动画需追求自己的本土文化特色。我国悠久的文明历史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对其艺术特征、风格、审美文化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为中国动画形象设计的思维方式提供借鉴性指导。  【关键词】:传统造型艺术;动画形象;设计  历史悠久的中国艺术,造型生动活泼、逼真传神的形象比比皆是。我国古代的造型艺术形象体现着传统文化的观念意识,其中幽默的
期刊
【摘要】: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很强的民族特色,把传统戏曲舞台空间文化与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二者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强烈的碰撞,然而二者也有诸多的联系,所以我们应该把传统戏曲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的展示设计中,这样既可以为现代展示设计注入新鲜的血液,进而使现代的展示设计更加特色鲜明,同时也有助于传统戏曲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本文结合设计实践项目的创作主要探讨的是戏曲舞台文化对戏曲文化推广展中的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