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路径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s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多种机遇的同时,也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诸多挑战。因此应完善创新高校新媒体教育平台、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着力提高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联合多方力量加强新媒体监管,创新发展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路径,以适应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50年前。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高尔德马克于1967年在其发表一份计划书首次提出,“新媒体”自诞生以来其概念界定众说纷纭,不同领域学者据理力争,至今未形成统一的定论。但专家学者们的观点大同小异,实质上新媒体是相对于书刊、报纸、电话机、电视机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具体表现为网络、数字杂志、数字电影、LED户外电视、3G手机及博客、维克、播客等”。
  笔者认为,新媒体即为网络媒体包括桌面互联网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和互动性电视媒体等,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蓬勃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并随之延续发展。
  二、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资源开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深度
  新媒体资源的开放性主要指信息传播的开放。一方面信息资源传播的开放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自由传播的海量信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有利于拓宽教育者的教学思路;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转变,便于及时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
  (二)形式灵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
  新媒体的形式灵活性突破传统说教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由此更具生機与活力。传播平台渠道的多元便利既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多样化,又可以使大学生自发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可以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实现由知到信再到行的转变,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视域下取得新发展。
  (三)时空连续: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延续性
  新媒体使信息传播突破了时空界限,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借助新媒体来传播信息。其出现扫除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能于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学生不在校期间而无法进行的盲区,超越时空限制,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实现教育的连续性与双向互动,从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延续性。
  (四)效果明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多元开放、传播信息的及时迅速、传播方式的超时空性等特点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外界世界的认知,而且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新媒体的网络虚拟性使得学生的自由民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同时教育者利用新媒体传授知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
  三、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信息传播自由无碍,冲击传统思想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感受新媒体优势的同时,新媒体也在逐渐地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视域下信息传播不仅速度快,而且来源具有多向共享性,具体言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能获得的知识受教育者也能获取,在传授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尴尬局面,这就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新媒体视域下信息瞬息万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已经失去时效性,需要教育者与时俱进。
  (二)多元社会思潮影响,高校学生思想紊乱
  信息传播得新媒体之利而超越时空限制,足不出户就可以知晓天下。因此国外一些思想也会通过新媒体传播到中国,多元社会思潮并非皆良品。一方面对于三观尚未健全的大学生而言,是非难辨,思想极易受到动摇;另一方面会导致大学生出现行为偏差,新媒体的超时空性与虚拟性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大学生的行为,使其极易受不良思潮的影响,甚至做出有失道德之事。
  (三)教育环境复杂多变,有效监管机制缺失
  海量开放的信息得以迅速及时传播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悄然变得日益复杂多变。一旦监管不利就很容易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随之受到削弱。处在如此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中,需要政府与学校加大监管力度,让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新突破。
  四、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路径
  (一)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完善创新高校新媒体教育平台
  一方面构建全方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依托校园网站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优势来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平台,创建过程中筛选集时代思想性与趣味创新性于一体的新媒体;另一方面强化新媒体传播内容主流意识形态性建设。用心甄选推送内容,抵制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不断优化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与兴趣爱好,提高新媒体平台的吸引力,进而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热情。
  (二)优化高校师资队伍,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高校在吸纳人才时需严把关口,选拔符合高校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优质人才,不断地优化完善思政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系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既要了解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又要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潮流,科学运用新媒体,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创新传统的教学思路,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
  (三)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着力提高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
  高校学生在享受新媒体所带来诸多便捷的同时也在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信息所影响,这既需要教育工作者及时进行正确引导,也需要学生应时做出准确判断。首先高校可以设置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与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其次最终的实践者还是靠学生自己,引导大学生应意识到新媒体的两面性以及其负面影响对自身的危害性,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
  (四)辨清复杂多变环境,联合多方力量加强新媒体监管
  新媒体视域下网络传播的信息良莠难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形势严峻,联合多方力量加强新媒体的监管治理势在必行。首先,国家应该制定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用法律手段惩罚运用新媒体为所欲为的不法者,同时对积极投诉举报的公民予以一定的奖励,以此进行激励;其次,学校与社会应相互合作,共同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健康向上、积极有为良好大学形象的树立;最后,高校在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借助多方力量提高新媒体运营技术。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政治、良好氛围的形成需要多方共同的配合与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俊.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党史博采,2017(9):52-53.
  [2]翁文香,陈刚.新媒体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3(1):95-96.
  [3]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3.
  作者简介:张雪(1994—),女,汉族,山东高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全日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现如今,高速发达的科技以及多方面的信息来源让人们忽视了对古诗词的学习,这对于所有人来说无异于一个巨大的损失。2017年春节期间,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多数好评和认可,其中也有很多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友人的欢迎。节目当中有很多在场观众也参与了现场答题,但很多人对于一些基本的诗词都不是了解的十分准确。在国内外有很多学习汉语、英语的软件和平台,可对于学习古诗词仿
By adding small amount of olefin polymer additive, the dyeability of polypropylene fiber can be improved.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dyeing pe
摘 要:20世纪20—40年代是教育学界人才辈出的时代。留学归来的教育学家带着与我国截然不同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丰富的教育理论并身体力行地将理论付诸实践。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主张学生要学习“活”的东西,而不是只看“死”的书本;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活教育理论体系的三大目标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教育思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加剧了市场的竞争,而企业要想在这种环境中不被淘汰,则必须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尤其是财务方面,每个企业都有一个财务部门,其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故而,企业的兴衰与其息息相关。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财务管理的规划及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望文中观点,能对我国企业发展有所启迪。  关键词:财务管理;重要性;策略  一、企业财务管
摘 要:史料实证是学习以及认识历史的重要思维品质,是解释以及理解历史的重要方法和能力。历史过程本身不可逆,利用当前的史料去感知历史。因此,史料实证素养是难以缺少的素养,中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极为重要。为此,本文在系统阐述史料实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史料实证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史料实证;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已经持续了十年多的時间,在新课改将学生作为主体,提升学生
摘 要:基于对英国《生命线》、美国《美国公民学》教材的研究,围绕教材内容的选取、教材结构的编排等比较视角,将其与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中学德育教材建设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材;对比分析;启示  我国以“政治课教材”为主题和以“德育教材”为主题展开的研究,成果硕多。但无论是从纵向或是横向视角,对我国国内政治课教材的变化发展进行对比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