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融合,学而不问就难以长进。在教学中,提问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问答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是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而“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教师将课堂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学生身上。教師的有效提问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启发学生对文本甚至生活的思考,激发思维的飞跃,促进学生学习。所以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
一、堂提问的方式方法
1、要层层设问,逐渐深入。例如,在讲《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合作探究一时,我先播放了一些武安城市过去的面貌,又展示了一些近几年武安建设的新成果,然后在学生心中有感触的时候提出问题:1、武安的城市建设成就应该归功于谁?2、没有武安的广大人民群众会不会有武安美好的今天和明天?3、由此推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这样就把学生思维逐渐引到知识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上。
2、要多角度设问。为了使学生摆脱狭隘的、单一的思维模式,突破旧的思维框架,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打开新的思路,教学中应该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切入、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转换角度、多方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设置悬念。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想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的《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时,正好是两会召开的时间,为了让学生理解人大的作用和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把各个学习小组分成不同的角色,然后设置悬念: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是什么关系?不同国家机关应该如何行使职权?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预习课本知识,最后模拟一次人大会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政府机关的权利与义务。
二、课堂提问要注意的问题
1、课堂提问要有适当的难度。问题过于简单或过难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反而是对学生求知欲的一种打击。问题水平的高度应该达到一种“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程度。
2、课堂教学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课堂提问要问在知识关键处,突出课堂重点,在一堂课上起到统领作用。在不严谨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有时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针对性不强,使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明确,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必须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
3、课堂教学的提问要与热点问题相结合,讲求时代性。新课改下,政治课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并且利用好时事政治材料把课本中抽象的东西变为具体的东西,拉近学生与理论的距离。同时也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用所学观点去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使提问具有即时性和时代性的特征。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落入空洞的理论之中。这样的课也才会有生动可言。与实际相联系,学生才会感到有兴趣,才会积极地去思考,这样整堂课才有气氛。
4、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有启发性。这是要求所提出的问题难以从教科书中直接找到答案,用现有的知识难以直接找到答案,而需要经过学生的思维加工才能间接地找到答案。只有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学生在回答有启发性的问题的过程中,其智力情绪会被激发出来,因此其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激发。
5、课堂提问要有有序性,循循善诱,步步深入。课堂提问要注意教学内容整体结构的参差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就各部分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提问时尤其要注意问题的有序。教师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要多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情况来设计问题。例如,在讲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的基本属性”时,为了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把握经济学道理,更通俗地理解知识,我通过实物展示进行设问,以两本课外读物与一支钢笔为例:1、为什么需要交换?2、为什么能够交换?3、为什么在一定时期只能以这样的比例进行交换?4、这种比例会出现变化吗?为什么?5、这种交换体现了什么实质?通过这样的设问,步步深入、层层启发,既加深了学生对商品基本属性的理解,又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6、课堂教学的提问要具有整体性。提问要对教学过程全盘考虑,做出整体性安排,要把问题集中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整堂课的问题链,从“起始提问”到“后续提问”,再到“归结提问”,步步为营;其排列顺序,既符合逻辑,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环环相扣,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
总之,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关键是设计什么问题,怎样设计问题,如何使设计的问题具有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典型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这也是一堂课是否做到师生互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堂提问的方式方法
1、要层层设问,逐渐深入。例如,在讲《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合作探究一时,我先播放了一些武安城市过去的面貌,又展示了一些近几年武安建设的新成果,然后在学生心中有感触的时候提出问题:1、武安的城市建设成就应该归功于谁?2、没有武安的广大人民群众会不会有武安美好的今天和明天?3、由此推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这样就把学生思维逐渐引到知识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上。
2、要多角度设问。为了使学生摆脱狭隘的、单一的思维模式,突破旧的思维框架,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打开新的思路,教学中应该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切入、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转换角度、多方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设置悬念。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想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的《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时,正好是两会召开的时间,为了让学生理解人大的作用和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把各个学习小组分成不同的角色,然后设置悬念: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是什么关系?不同国家机关应该如何行使职权?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预习课本知识,最后模拟一次人大会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政府机关的权利与义务。
二、课堂提问要注意的问题
1、课堂提问要有适当的难度。问题过于简单或过难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反而是对学生求知欲的一种打击。问题水平的高度应该达到一种“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程度。
2、课堂教学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课堂提问要问在知识关键处,突出课堂重点,在一堂课上起到统领作用。在不严谨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有时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针对性不强,使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明确,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必须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
3、课堂教学的提问要与热点问题相结合,讲求时代性。新课改下,政治课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并且利用好时事政治材料把课本中抽象的东西变为具体的东西,拉近学生与理论的距离。同时也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用所学观点去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使提问具有即时性和时代性的特征。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落入空洞的理论之中。这样的课也才会有生动可言。与实际相联系,学生才会感到有兴趣,才会积极地去思考,这样整堂课才有气氛。
4、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有启发性。这是要求所提出的问题难以从教科书中直接找到答案,用现有的知识难以直接找到答案,而需要经过学生的思维加工才能间接地找到答案。只有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学生在回答有启发性的问题的过程中,其智力情绪会被激发出来,因此其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激发。
5、课堂提问要有有序性,循循善诱,步步深入。课堂提问要注意教学内容整体结构的参差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就各部分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提问时尤其要注意问题的有序。教师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要多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情况来设计问题。例如,在讲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的基本属性”时,为了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把握经济学道理,更通俗地理解知识,我通过实物展示进行设问,以两本课外读物与一支钢笔为例:1、为什么需要交换?2、为什么能够交换?3、为什么在一定时期只能以这样的比例进行交换?4、这种比例会出现变化吗?为什么?5、这种交换体现了什么实质?通过这样的设问,步步深入、层层启发,既加深了学生对商品基本属性的理解,又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6、课堂教学的提问要具有整体性。提问要对教学过程全盘考虑,做出整体性安排,要把问题集中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整堂课的问题链,从“起始提问”到“后续提问”,再到“归结提问”,步步为营;其排列顺序,既符合逻辑,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环环相扣,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
总之,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关键是设计什么问题,怎样设计问题,如何使设计的问题具有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典型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这也是一堂课是否做到师生互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