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蒙古族地区的特殊情况,结合目前全国“课改”的形势与经验,寻找摸索一种适合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体验与创造性思维,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用普通话思维,为我们蒙区学生进一步学习汉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小学;汉语文
1.确立目标,拓展教材
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时教学目标通常分两类:一类是即时达成的目标,主要指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目标,通常课上完就应达成。因而,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自己教学行为的选择,可以这样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
要合理开发利用汉语文课程深厚的人文精神资源,让学生在这个视野开阔。每一篇教材无不体现作者对人的呼唤,对生命的关注,对人的良知的启迪。这些文学作品以不同的情感倾诉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在与文本的阅读交流中,凭借审美感知的直觉,攫取了文本的抒情性并在自己的情感经验中,找到共鸣点。在这些教材中,寄寓了作者人文主义的理想,指引着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理解中思索。明白了人必须有生命意义,要珍爱生命,感受幸福,体会到人必须相互关心爱护;保持善良和真诚;懂得自尊自爱,了解到人生意义、人生价值所在。
2.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小学基础知识的牢固与否与学生后面汉语文的学习有着重大关联。因此,这就要求小学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抓起。只要基础夯实了,就为后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着手抓拼音、字、词、句、段,听、说、读到能力,学会使用工具书。达到熟练的掌握,熟练的运用,从而为高年级的阅读、习作、语言交际等做铺垫。而高年级学生除了继续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外,应重点突出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提高,逐步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的要求。在习作上要懂得谋篇布局,不管是纪实作文还足想象作文,都要做到思想健康、条理清晰、语句流畅,能运用自己学过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看法。
3.在教授汉语文时,注意教学新方法的探索
基于蒙古语、汉语知识结构等语言要素的种种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也有着显著的区别。汉语文的教学方法,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按照主导地位是学生的基调,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路子;突出学生的实践运用,帮助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汉语文教师一定要从这个大原则出发,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3.1每一篇课文都是典型的语言素材。新教材所选的篇目与生活紧密相连,语言都平实质朴,符合规范的汉语表达方式。大多数文章都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最佳语言材料,这样,学生也很容易寻找到生活与课文的结合点。汉语文老师就要精心准备新课的备案,创造一个语言环境,把学生引入创设的语言环境,激发他们说话的动力。蒙古族汉语文教学应坚持功能、结构、文化三位一体。学生年龄还小,学了能有效地运用,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课前几分钟说话训练,注重优化课堂教学,以阅读为主线,提高课堂效率,并将课内语言训练扩展到课外语言实践,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进行丰富多彩的语言训练。
3.2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活学活用。汉语文教材中包含有大量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的语言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中的许多练习,就必须让学生熟悉自己的生活、周围的环境和优秀的民族文化等内容,而且要善于发现语文与生活相联系的地方。这样,学生学习语文才不至于死记硬背,才能够切实提高运用汉语的能力。
3.3通过写作训练提高汉语应用能力。由于蒙古族学生不自觉地用母语的思维模式组织第二语言,致使作文与口语中病语、倒装句连篇等现象在低年级阶段屡见不鲜。所以教师要紧抓重点,结合语言结构特点,在对照中进行指导。在写作中尤其要引导激发蒙古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在讲评中,可采用“作品传观”、“优秀作文欣赏”等方法激励蒙古族学生进步。
4.分层次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适应能力
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小学时期正是开阔思维的起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伙伴教学的方法,改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因材施教,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应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
5.回归生活实际,提倡体验学习,创设应用环境
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增强学习热情。所谓的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在复习课中我们要想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复习热情,更应尝试使用体验学习。让知识回归生活,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想着把课堂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等联系起来,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学生才学得更有趣,才感觉汉语文就在身边,汉语文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这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回归到生活实际,让我们所有的知识网络为生活服务,为他人服务。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设计者,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复习内容,使所讲的汉语文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和环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复习汉语文,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6.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学习汉语文不仅仅是学习一本汉语文书,还必须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汉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规定了各年级段必须达到的阅读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每个月都要向学生推荐两本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架,以方便学生阅读,每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交流读书的内容和感受;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为读书时间,要求学生做到多动笔;多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下去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进步,汉语文能力一定会有显著提高。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
关键词:教学;小学;汉语文
1.确立目标,拓展教材
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时教学目标通常分两类:一类是即时达成的目标,主要指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目标,通常课上完就应达成。因而,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自己教学行为的选择,可以这样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
要合理开发利用汉语文课程深厚的人文精神资源,让学生在这个视野开阔。每一篇教材无不体现作者对人的呼唤,对生命的关注,对人的良知的启迪。这些文学作品以不同的情感倾诉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在与文本的阅读交流中,凭借审美感知的直觉,攫取了文本的抒情性并在自己的情感经验中,找到共鸣点。在这些教材中,寄寓了作者人文主义的理想,指引着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理解中思索。明白了人必须有生命意义,要珍爱生命,感受幸福,体会到人必须相互关心爱护;保持善良和真诚;懂得自尊自爱,了解到人生意义、人生价值所在。
2.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小学基础知识的牢固与否与学生后面汉语文的学习有着重大关联。因此,这就要求小学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抓起。只要基础夯实了,就为后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着手抓拼音、字、词、句、段,听、说、读到能力,学会使用工具书。达到熟练的掌握,熟练的运用,从而为高年级的阅读、习作、语言交际等做铺垫。而高年级学生除了继续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外,应重点突出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提高,逐步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的要求。在习作上要懂得谋篇布局,不管是纪实作文还足想象作文,都要做到思想健康、条理清晰、语句流畅,能运用自己学过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看法。
3.在教授汉语文时,注意教学新方法的探索
基于蒙古语、汉语知识结构等语言要素的种种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也有着显著的区别。汉语文的教学方法,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按照主导地位是学生的基调,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路子;突出学生的实践运用,帮助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汉语文教师一定要从这个大原则出发,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3.1每一篇课文都是典型的语言素材。新教材所选的篇目与生活紧密相连,语言都平实质朴,符合规范的汉语表达方式。大多数文章都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最佳语言材料,这样,学生也很容易寻找到生活与课文的结合点。汉语文老师就要精心准备新课的备案,创造一个语言环境,把学生引入创设的语言环境,激发他们说话的动力。蒙古族汉语文教学应坚持功能、结构、文化三位一体。学生年龄还小,学了能有效地运用,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课前几分钟说话训练,注重优化课堂教学,以阅读为主线,提高课堂效率,并将课内语言训练扩展到课外语言实践,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进行丰富多彩的语言训练。
3.2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活学活用。汉语文教材中包含有大量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的语言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中的许多练习,就必须让学生熟悉自己的生活、周围的环境和优秀的民族文化等内容,而且要善于发现语文与生活相联系的地方。这样,学生学习语文才不至于死记硬背,才能够切实提高运用汉语的能力。
3.3通过写作训练提高汉语应用能力。由于蒙古族学生不自觉地用母语的思维模式组织第二语言,致使作文与口语中病语、倒装句连篇等现象在低年级阶段屡见不鲜。所以教师要紧抓重点,结合语言结构特点,在对照中进行指导。在写作中尤其要引导激发蒙古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在讲评中,可采用“作品传观”、“优秀作文欣赏”等方法激励蒙古族学生进步。
4.分层次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适应能力
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小学时期正是开阔思维的起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伙伴教学的方法,改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因材施教,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应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
5.回归生活实际,提倡体验学习,创设应用环境
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增强学习热情。所谓的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在复习课中我们要想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复习热情,更应尝试使用体验学习。让知识回归生活,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想着把课堂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等联系起来,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学生才学得更有趣,才感觉汉语文就在身边,汉语文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这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回归到生活实际,让我们所有的知识网络为生活服务,为他人服务。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设计者,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复习内容,使所讲的汉语文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和环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复习汉语文,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6.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学习汉语文不仅仅是学习一本汉语文书,还必须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汉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规定了各年级段必须达到的阅读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每个月都要向学生推荐两本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架,以方便学生阅读,每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交流读书的内容和感受;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为读书时间,要求学生做到多动笔;多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下去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进步,汉语文能力一定会有显著提高。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