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得里亚海的明珠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22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得里亚海位于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之间,一边拥抱着意大利东部,一边串连起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黑山以及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它绵延的海岸线上点缀着几颗亮眼的明珠,比如我们熟知的水城威尼斯,又比如杜布罗夫尼克。
  杜布罗夫尼克位于克罗地亚狭长海岸线的最南端,曾被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形容为“人间最像是天堂的地方”,英国浪漫诗人拜伦为其取了一个美丽的称号:亚得里亚海明珠。
  最近两年,因为化身为热播美剧《权力的游戏》中的“君临城”和“魁尔斯”,杜布罗夫尼克在全球一众影迷与旅行爱好者中出尽了风头,一跃成为欧洲人最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它也是克罗地亚最有特色、最炫目的一张名片。

中世纪古城


  杜布罗夫尼克是从斯拉夫语“dubrava(意为森林)”衍生出来的。7世纪以前,这里曾作为罗马帝国的一个城邦,当时的名字叫“拉古萨”。而后,随着十字军东征和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杜布罗夫尼克依靠航海贸易起家,在意大利同巴尔干半岛的贸易中充当中转站。
  自14世纪开始直至1808年,杜布罗夫尼克成为自由邦,即“拉古萨共和国”。该国的国力在15、16世纪时达致高峰;16世纪中期起,拉古萨向奥斯曼帝国交纳贡税,但保持独立并享有商业特权。当时的拉古萨拥有几百只商船,不仅辗转于欧洲各大港口,而且远至北非和小亚细亚,是亚得里亚海东岸唯一一个可以和威尼斯公国相匹敌的国家。如今我们所见到的老城也大多是那时留下的遗迹。
  然而在1806年,为了对抗沙俄与黑山联合舰队的围攻,拉古萨不得不允许法军借道入城。信誓旦旦的拿破仑一世许诺给拉古萨人以自由,然而法军甫一入城便背信弃义地封锁了港口,迫使拉古萨人投降。据说在投降那天,城墙上所有旗帜与城徽全被涂成黑色以示悲伤。
  整座城市先是归于法国控制下的意大利,后归属于奥匈帝国,最后才在1918年归还给南斯拉夫,并改名为杜布罗夫尼克。
古城堡远眺
老城风情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1991年,这座城市的古建筑在前南巨变的炮火中遭受重创,曾经的亚得里亚海明珠满目疮痍,直到1992年克罗地亚军队进入,杜布罗夫尼克才从战争中被拯救出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归属于克罗地亚,但杜布罗夫尼克与克罗地亚的国土并不相连,而是被波黑唯一的出海口涅姆港从中间穿插而过,两地之间的24千米海岸线归属于波黑。

“斯拉夫的雅典”


  而今,漫步在杜布罗夫尼克,丝毫感觉不到城市曾有过的创伤。
  整座城市分为老城和新城,老城坐落在达尔马齐亚海岸南端的一块石灰岩上,从高处俯瞰,厚实的米白色城墙包围着斑驳的红色砖瓦屋顶,清澈湛蓝的亚得里亚海从三面将城市环抱起来,杜布罗夫尼克宛如一片摊在海面上的巨大贝壳。
  老城也是杜布罗夫尼克最有看点的地方。老城被高大的花岗岩城墙包围,每隔不远就有一座碉堡,城墙外有护城河围绕,城内完好地保存了庄严宏伟的教堂、精致典雅的修道院以及古典华丽的大公府,古罗马、哥特式以及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保存完好,加上丰富的历史文化,杜布罗夫尼克有“斯拉夫的雅典”之称。老城的图像甚至出现在克罗地亚50库纳的钞票上。
  游览杜布罗夫尼克,有三种最基本的方式:一是老城闲逛。城中的街道、广场、教堂及钟楼,都值得慢慢欣赏。二是在城墙上走一圈。可以看海、看山、看满城的红屋顶,与在城中漫步的感觉完全不同。三是爬上城后的山顶俯瞰老城。
  在进城的那个瞬间,老城的影像便定格在记忆的底片上。走在城中,时间也仿佛停滞下来,不同时期的建筑完美地聚在一起,这里是中世纪的喷水池,那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这边是罗马时代的修道院……不用特意区分它们的名字,也不用想旅行指南上是怎么介绍的,随便走吧,哪里都是风景,哪里都有惊喜。小城的安静是属于生活在城中的本地人的。学校在城市东面,上学的孩子三三两两穿城而过,稚嫩的脸孔迎着朝阳,背景是几百年前的老城墙……

世界上最大的石头城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既是欧洲第一个“古城世遗”,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头城”,城内房屋、道路以及城墙,全部用石材修建。
  历史上,这一地区曾是海上列强必争之地。杜布罗夫尼克虽为弹丸小城,却以坚固的城堡、灵活的外交手段,在长达800年的时间中以“拉古萨共和国”的身份存在。直到1806年被拿破仑的军队占领,共和国的时代才宣告结束。
  古城分为东西两个城区,全部建有花岗岩围墙,并以桥梁连接。城墙厚5米,高22米,绕城总长度超过3000米。朝向陆地一侧的城墙厚约4~6米,朝向大海的一侧稍薄一些,厚1.5~3米,城墙临海部分最高处达25米。城墙上建有炮塔和角楼。即便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个修建于中世纪的城堡也相当坚固。
  在1667年一场大地震后,西区的城墙倒塌,之后再未恢复,仅存的东部城墙依旧是全欧最大、最完整和复杂的城墙。近似圆形的多边形城墙全长1940米,共有5座城门、2个角楼防御工事、3个圆形碉楼和14个方形碉楼。
古城墙

  这些坚固的城墙和堡垒带给杜布罗夫尼克几个世纪的平安与繁荣。高大又敦实的石头墙高踞在海边岩石上,风浪相激间,不用怀古,古便已在眼前,不用酝酿豪情,豪情便已在胸中。无怪乎《权力的游戏》会选景此地,因为实在没几个地方比它更适宜表现那些场景与情怀。   城墙不仅是杜布罗夫尼克的精神象征,也是欣赏风景的好地方。登城览景,一海一城,尽收眼底。这里既有高度可以俯瞰城市,距离又刚好可以看清古城的很多细节:阳光下闪光的滴水瓦、修道院的四方庭院、教堂钟楼的尖顶……碉楼外亚得里亚海的湛蓝盈满眼帘。
  老城有两个主要出入口,除了对着码头的普洛查城门外,另一个便是面向陆地的派勒城门。
  派勒城门的外观是文艺复兴式的拱门,建于1537年,城门上有一尊杜布罗夫尼克最古老的雕像—圣布莱斯,他是这座城市的守护神。
  派勒城门西面的Lovrijenac堡垒高出海面37米,孤零零地戳在海里守护着老城的入口,它是拉古萨人在11世纪时为了与威尼斯人争夺对老城的控制权抢建出来的,朝向海洋一侧的城墙厚达12米,面向城内的部分却只有60厘米厚。堡垒的城门上刻着拉古萨共和国的信条:“自由胜过黄金。”

城内漫步


  如果说,站在城墙上只能有距离地“阅读”这座古城,那么走下城墙,进入古城,游客就变成了故事的一部分。
  城内完好地保存着14世纪的教堂、修道院、药房、古老而华丽的宫殿、壮观的钟楼。沿着山坡,一排排红瓦房夹杂着凸出的旅馆,五光十色。街道和街灯的式样也是中世纪的。每到中午12时和晚上6时,城内36座教堂钟声齐鸣,悠扬悦耳的钟声遍及古城内外。城市守护神圣布莱斯的雕像在城内各处都可以见到,他对杜布罗夫尼克的重要性如同圣马可之于威尼斯。
  东西走向的史特敦大道是古城的大动脉,贯穿古城,把城市一分为二。大道长292米,大理石路面被磨得光亮无比,路两边为巴洛克式石屋,布满酒楼,咖啡馆和各种商店,城内的一多半看点都在大道两侧。
杜布罗夫尼克大教堂(圣母升天大教堂)

  从派勒城门一进城,就可以看到老城的地标之一—欧诺弗利欧水池。它建于1438年,水引自12千米外,水池最早有两层,上面曾装饰着许多雕刻。如今只剩下16个出水口带有面具雕刻。它通过城内的供水系统,连接到老城另一端的小水池。
  水池对面的圣方济会修道院是克罗地亚最古老的宗教场所,包含一座美术博物馆及一个哥特-罗马风格的教堂。修道院内的图书馆珍藏有200多件羊皮纸手抄卷及大量带有插图的手稿。教堂后面的药房从1317年就开始营业,是全欧洲第三古老并且至今还在卖药的药房。
  高10米的钟塔是古城另一个地标,建于1444年,进行过多次整修。钟塔上的圆球代表月亮的盈亏,下方两个蓝色方块里用罗马和阿拉伯数字表示时间。
  城内的行政长官官邸是一座在整個亚得里亚海地区都非常出名的建筑,它结合了哥特及文艺复兴风格,在1464年建好时就被形容为达尔马齐亚地区最美的建筑,其精华之处就在一楼和中庭的柱廊,每根柱子的柱头上都有雕饰。
  圣母升天大教堂的原址在7世纪时是一座拜占庭式教堂,12世纪改建为仿罗马式教堂,传说教堂的扩建是当年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的礼物。因为他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在这里的外海发生船难后获救,于是在上岸的地方盖了一座教堂以表达谢意。教堂内有提香的画作,宝物室里则收藏有圣布莱斯的遗骨,还有真十字架的碎片。传说3世纪时,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圣海伦在耶路撒冷挖掘到当年钉死耶稣的十字架后运回君士坦丁堡保存,后来拜占庭皇帝把一部分碎片送给巴尔干国王,之后流传到这座教堂。
  古城中,风景虽好,但更撩人的还是主街身后那细窄陡峭的老街,200多级台阶让人望而生畏。在中世纪,生活在老城中的人分为贵族、有产阶级和贫民三个等级,越穷的人住得越高,这就意味着他们每天必须在老街中上上下下。
  站在城墙下最高的那条街上,向下看去,穿梭的游人、高挂的招牌、露台上星星点点的鲜花,夹杂在餐厅里飘散出来的四溢香气中,构成一幅最生动的画卷。城内高低错落的街道,街道两旁的店铺、民居,与那些中世纪留下来的宫殿,就这么比肩而立,教堂的钟声与酒吧的乐声一样悠远,修道院华丽的拱廊与隔壁邻居的百叶窗同样吸引眼球。
街景

上山与下海


  从老城角落里的多米尼克修道院博物馆沿着城墙穿出城门,杜布罗夫尼克仿佛于瞬间变脸,摘下了文艺的礼帽,换上了靓丽的面纱。
  紧邻城门的班捷海滩上,餐厅、酒吧样样不缺,脚踩清澈的海水坐在鹅卵石滩上,老城和洛克鲁姆岛尽收眼底。
  乘船十几分钟就能踏上洛克鲁姆岛,这个满是林木的小岛上,孔雀横行,野性十足,还有不止一处海岸岩石形成的天然海水浴场。
  别看现在的小岛柔美娇媚,传说中这里曾是被诅咒过的地方,任何来到岛上的人都会遭受厄运。直到今天,岛上仍保留着不许任何人过夜的传统,所有游客和服务人员都要赶在最后一班回城游轮出发之前离开。
  因为城市依山而建,所以上山观光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傍晚时分,乘坐缆车只需六七分钟就到达老城背面的瑟尔德山。站在山顶,老城的轮廓一目了然,新城也异常清晰,邻近的洛克鲁姆岛,还有远处大大小小的岛屿,浮沉在碧蓝的海水间。
  落日的余晖慢慢洒落,给古城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山顶上,两两相依的情侣们在夕阳下显得更加浪漫动人,缆车的玻璃窗不时将夕阳的余晖反射到人们脸上,那场景,就像一场华丽的演出。
  看过夕阳西下,也别急着下山,这里的夜景同样迷人。当射灯照亮城墙,点点街灯闪烁,人间就在眼前,却又那么遥远……
  这样的克罗地亚,不仅仅是红白的,更是五彩的,它不仅拥有钢琴家马克西姆、“左脚会拉小提琴”的达沃苏克和2018年世界杯最佳球员卢卡·莫德里奇,它还拥有美丽的风景、悠长的历史和友好的人民。
其他文献
世界上的植物种类千千万,绝大多数的枝干都是有表皮的。树皮具有防寒防暑、防虫防病、输送养料等多重作用,是植物保护自身的重要“外衣”;所以,不喜欢“穿衣服”的植物可谓是寥寥无几。  然而,在气候炎热的中国南方,却有一种树皮非常容易脱落的原产花卉植物,这种似乎天生就特别不喜欢“穿衣服”的植物,便是花形奇特的紫薇。  怕痒痒的植物  低龄的紫薇,树干其实每年都会新生表皮;但这层树皮长不了多久,就会自行脱落
“跳入来,新年发大财;跳出去,无忧也无虑;跳过东,粮食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满厝内。”这是春节期间,潮汕人在“跳火堆”时吟诵的一首民谣。实际上,每逢春节,我国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跳火堆”的民俗活动。人们一个接一个欢快地从红彤彤的火堆上跳过,寓意驱邪避灾,新的一年生活红火吉祥。    “跳火堆”习俗  “跳火堆”通常都是在春节期间举行。在闽南地区,一些地方一定要在除夕夜“跳火堆”进门,人们认为只有跳过了
“大器晚成”,常用来指成名较晚的人。这个成语出自《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说最方正的东西没有棱角,最大、最贵重的东西总是最后完成,最好的音乐没有声音,最大的形象就是没有形象。这里的“大器”指古代几种重量级的器物,包括圭璋之类的玉器和钟鼎之类的金器、铜器。
2017年5月5日14时,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一跃而起直上云霄;79分钟后,飞机稳稳降落,现场人群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C919的首次蓝天之旅,只是一次短途飞行,却是中国航空工业史上值得铭记的重要时刻,蓝天上多了一款属于中国的完全按照世界先进标准研制的大型客机,由此成就了“中国民航业最大、最显著的里程碑”。折戟的运-10  在我
苍蝇全身都带着病菌,为什么自己却不被病菌所感染?原来,当它吃了带有多种病菌的食物后,能在消化道内进行快速处理,迅速摄取有营养价值的食物,把无用的糟粕、废物及病菌很快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一般只需要7~11秒钟时间。细菌进入苍蝇体内后还来不及繁殖就被排出体外了,这么高的效率是其他动物不能比拟的——哺乳动物最快的也要几十分钟。人类基本是一天。所以当人们吃了带有病菌的食物后,不能及时排出,就会患上肠胃炎。如
北京市环保局的调查分析表明,2015年PM2.5浓度对北京市的重度雾霾形成有重要贡献,北京市重污染日PM2.5平均浓度为239微克/立方米,虽然只占全年天数的12%,但对年均浓度贡献超过三分之一。PM2.5主要来自燃煤、机动车等的一次排放和二次转化。  尽管2015年北京市的各项空气污染指标下降,但空气质量改善与民众感受之间存在反差。为此,北京市环保局提出2016年是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
不知从何时起,“吃瓜群众”成了网络上那些对某些事情保持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围观而不发表意见或仅是闲扯的普通网民的代名词。的确,吹着空调吃着西瓜看着热闹聊着“八卦”的确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了,可是,为了吃上这个瓜,你知道人们有多努力地促成西瓜的进化吗? 1.早期西瓜大不同  西瓜的老家在非洲,卡拉哈里沙漠被认为是西瓜最早的起源地。作为一种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它的瓤是白色的,果实比较小而籽非常多
95后被称为“互联网一代”,他们的互联网使用习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社交、学习、娱乐、消费等方面,95后的行为方式和观念与其他年龄段人群都表现出很大差异。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619名95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聊天交友(65.5%)和与亲友同学联系(61.5%)是受访95后上网最常做的两件事。其他还包括:打游戏(53.4%)、获取资讯知识(50.5%)、看影视剧(50.5
“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道出了天后宫与天津卫的历史关系。天津的建城史可追溯至明永乐二年十一月廿一(1404年12月23日),也是我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的发展,成就了今天这座古今兼容、中西合璧的城市。  天津位于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交汇处,东濒渤海,北靠燕山,海河蜿蜒穿行在城市之中。金朝贞佑元年(1213),在海河三岔口设直沽寨(元朝改名海津镇),在后续的发展之中,这
1807年08月17日—开启轮船时代的“克莱蒙特”号第一次试航成功  1807年8月17日,美国纽约市的哈德逊河两岸人头攒动,原来,这一天是富尔顿发明并建造的“克莱蒙特”号轮船的试航日。这艘船长45米、宽4米,是一个庞然大物。然而,由于富尔顿过去经历过多次试航失败,人们并不看好此次航行,甚至有人把它嘲笑为“富尔顿的蠢物”。  随着蒸汽机启动,船桨在机器带動下开始划水,“克莱蒙特”号缓缓离开了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