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活动开展中起着决定方向和引领的作用,是学校的“品牌”标识,也是学校的品格气质。校园文化不仅能教育学生,而且能引领教师,在师资建设方面也有着巨大作用。本文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建制与实践层面的思考,希望能对学校管理者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思考
在教育体制发展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但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多样化、多元化、自主化,一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浮出水面。一方面,教育改革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有了具有现代意义的需求。
这要求,作为小学学校管理者,既要能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对师生的陶冶效用,搭建起符合新时代教育需求的文化体系,又要能够紧跟时代潮流,追求校园文化的个性化、特色化、现代化,打造出具有自身铭牌意义的特色文化体系。
在我与其他学校管理者接触与交流的过程中,我取到了一些“真经”,但也对一些现象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思考。
1、小学物质文化建设的思考
在大多情况下,如今的小学并不缺少资金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但资金的投入不可能是无底洞。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用多少就用多少,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利用好资金,将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规划好、实践好,是校园管理者应该进行长远设计和总体把握的问题。而且,物质文化建设是其他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这个问题搞不好,其他文化建设就会遇到阻力。比如,一些校长在物质文化建设上过于专注于表面的文章——操场的跑道年年大修,学校的门口搞得像旅游景点,而当走入他们的教学楼,就可能看到阅览室的书籍已经长期没有更新、电化教室的设施还是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上……墙上的文化内容有一些已经过时也并没有调换。
2、小学思想文化建设的思考
几乎所有的校园管理者,都知道对文化墙、宣传栏的建设。操场边、楼道里、教室里,甚至楼梯的台阶上都是标语、口号、警句。表面上看,校园文化建设红红火火,氛围的营造也相当到位。但仔细看一看、读一读,就发现了问题——这些文化墙和其他文化内容根本就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设计,就是从网络上、其他学校复制粘贴过来的内容。没有统一的文化理念、没有自己学校的特色。就好像一个房间的装修请了好几个装修队,大家各自为战——这面墙涂成蓝色,那个地方以红色为主,这里是中国古典家具,另一边又是欧式风格的壁炉……显然,校长是将校园思想文化的建设“承包”给了下面的教师,又没有对他们进行统一调度和指导,所以,整个文化建设成区块化。这里是“努力、奋斗——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旁边就是“快乐学习、释放天性”。
3、小学制度文化建设的思考
制度文化是一个学校长远发展和和谐运作的根本保障。在教育体制改革理念下,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都向着人本化、和谐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但有些学校的制度文化出现了建制与实践的不协调。根本的问题是学校的管理者对人本化、人性化等管理文化的理解有偏差,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此管理理念的体现首先应该是从制度建设开始,而不是从实践开始。所以,学校的制度文化并没有除旧立新,实现向人本化、和谐化的转化,而主要体现在了具体的执行上。比如,学校规定教师要统一着装,但发现有的教师没有按要求做,既不批评也不考核,还美其名日“人性化”。其实这样的管理一定会最终导致学校管理制度的失效。你要觉得某一项制度不“人性”就应首先将其清理出制度体系,而不是有制度不执行。
4、小学校本文化建设的思考
校本文化是最能体现一个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的,教育体制改革也提倡学校独立挖掘和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文化。我相信,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一套相对完整的校本体系。但,据我的观察,有一些学校的校本文化建设基本上就是一个摆设,对体现自身办学理念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比如,有个学校开发的校本文化是校园足球。走进这所学校,操场上大大小小的足球门有七八个,大场地套小场地,看着真不错。但,我们与他们一组织学生足球交流就发现,他们的校园足球也就相当于我们的一般体育课水平。为什么?他把校园足球办成了精英教育,学校确实是按校本的目标在开展小学生足球,但是挑了一批足球尖子生、特长生在训练,大多学生并没有参与进来。这叫什么校园文化?
总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涉及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制度文化、校本文化等多个层面。在建设小学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准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出发点,不能搞形象工程、表面文章,也不能纠结于概念而失之于实践的有效与统一,更不能将特色与全面教育划分界线。只有从制度建設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都进行整体的把握,才能将校园文化建设好,利用好。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思考
在教育体制发展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但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多样化、多元化、自主化,一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浮出水面。一方面,教育改革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有了具有现代意义的需求。
这要求,作为小学学校管理者,既要能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对师生的陶冶效用,搭建起符合新时代教育需求的文化体系,又要能够紧跟时代潮流,追求校园文化的个性化、特色化、现代化,打造出具有自身铭牌意义的特色文化体系。
在我与其他学校管理者接触与交流的过程中,我取到了一些“真经”,但也对一些现象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思考。
1、小学物质文化建设的思考
在大多情况下,如今的小学并不缺少资金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但资金的投入不可能是无底洞。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用多少就用多少,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利用好资金,将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规划好、实践好,是校园管理者应该进行长远设计和总体把握的问题。而且,物质文化建设是其他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这个问题搞不好,其他文化建设就会遇到阻力。比如,一些校长在物质文化建设上过于专注于表面的文章——操场的跑道年年大修,学校的门口搞得像旅游景点,而当走入他们的教学楼,就可能看到阅览室的书籍已经长期没有更新、电化教室的设施还是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上……墙上的文化内容有一些已经过时也并没有调换。
2、小学思想文化建设的思考
几乎所有的校园管理者,都知道对文化墙、宣传栏的建设。操场边、楼道里、教室里,甚至楼梯的台阶上都是标语、口号、警句。表面上看,校园文化建设红红火火,氛围的营造也相当到位。但仔细看一看、读一读,就发现了问题——这些文化墙和其他文化内容根本就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设计,就是从网络上、其他学校复制粘贴过来的内容。没有统一的文化理念、没有自己学校的特色。就好像一个房间的装修请了好几个装修队,大家各自为战——这面墙涂成蓝色,那个地方以红色为主,这里是中国古典家具,另一边又是欧式风格的壁炉……显然,校长是将校园思想文化的建设“承包”给了下面的教师,又没有对他们进行统一调度和指导,所以,整个文化建设成区块化。这里是“努力、奋斗——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旁边就是“快乐学习、释放天性”。
3、小学制度文化建设的思考
制度文化是一个学校长远发展和和谐运作的根本保障。在教育体制改革理念下,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都向着人本化、和谐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但有些学校的制度文化出现了建制与实践的不协调。根本的问题是学校的管理者对人本化、人性化等管理文化的理解有偏差,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此管理理念的体现首先应该是从制度建设开始,而不是从实践开始。所以,学校的制度文化并没有除旧立新,实现向人本化、和谐化的转化,而主要体现在了具体的执行上。比如,学校规定教师要统一着装,但发现有的教师没有按要求做,既不批评也不考核,还美其名日“人性化”。其实这样的管理一定会最终导致学校管理制度的失效。你要觉得某一项制度不“人性”就应首先将其清理出制度体系,而不是有制度不执行。
4、小学校本文化建设的思考
校本文化是最能体现一个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的,教育体制改革也提倡学校独立挖掘和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文化。我相信,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一套相对完整的校本体系。但,据我的观察,有一些学校的校本文化建设基本上就是一个摆设,对体现自身办学理念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比如,有个学校开发的校本文化是校园足球。走进这所学校,操场上大大小小的足球门有七八个,大场地套小场地,看着真不错。但,我们与他们一组织学生足球交流就发现,他们的校园足球也就相当于我们的一般体育课水平。为什么?他把校园足球办成了精英教育,学校确实是按校本的目标在开展小学生足球,但是挑了一批足球尖子生、特长生在训练,大多学生并没有参与进来。这叫什么校园文化?
总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涉及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制度文化、校本文化等多个层面。在建设小学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准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出发点,不能搞形象工程、表面文章,也不能纠结于概念而失之于实践的有效与统一,更不能将特色与全面教育划分界线。只有从制度建設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都进行整体的把握,才能将校园文化建设好,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