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思考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angna9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恩格斯关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进行科学探讨的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专著,书中恩格斯用了将近一半的的篇幅来阐述关于氏族和国家起源问题,在以往哲学史家和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得出阶级、国家是历史的产物,阶级和国家的发展遵循一定的社会发展规律,从产生——发展——消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关键词】家庭;私有制;国家
  一、写作背景和内容简介
  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之后,整理马克思的笔记时,发现了马克思对《古代社会》做的摘要和批语,恩格斯研究后发现有必要进行补充来写一部专门的著作来阐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便由此产生,发表于1844年。全书共九章,从其书名就可以直观的看出此书的主题。其中第二章系统的阐述了家庭的起源问题,恩格斯把“历史过程当成一个整体来理解”,他把婚姻家庭确认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而并不仅仅是私人领域的事情。书中第九章《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着重论述了私有制的起源和阶级的产生,在野蛮时代的低级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生产资料公有制,人们集团劳动,集体消费。“凡是共同制作和使用的东西,都是共同财产”到了野蛮时代的第二发展阶段,也就是中期,生产力得到一定的发展,社会出现第一次大分工,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分离,出现了个体劳动,之后生产出来的一些产品和劳动资料开始归个人所有,私有制开始慢慢出现。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种新的社会群体——奴隶出现了,奴隶被奴隶主所掌控,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奴隶主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两大阶级。到了野蛮时代的高级时代,被称为铁器时代,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耕地变为私有,氏族中没有土地的成员开始沦为奴隶。继续发展到文明时代,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使得商业也独自分离出来,产生了“一个不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食品内交换的阶级——商人”,开始进入货币时代,金属货币出现了,土地可以抵押和买卖,财富积聚在少数的奴隶主手中,贫富差距开始扩大,奴隶和贫民的数量越来越多,奴隶被强制性的逼迫进行劳动,奴隶劳动成为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至此,奴隶社会和私有制开始完全确立。私有制的存在是一个历史过程,有其特有的发展和消亡的历史阶段,在经历过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之后,必然会被共产主义的公有制所代替。正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两个必然”。书中第三章到第八章专门论述了国家的起源,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对家庭和私有制的阐释就是为了说明国家的起源问题。
  二、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关于国家问题的认识
  “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道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国家是一个历史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以前,人类生活在原始社会中,那里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私有制,每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那种生活是现代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人们集体生活,共同生产,一起面对大自然所给予的神秘力量,创造各种奇迹。恩格斯在书中赞叹道:“这种十分单纯质朴的氏族制度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制度啊!没有大兵、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家户经济是由一组家庭按照共产制共同经营的,土地是全部落的财产,仅有小小的园圃归家户经济暂时使用,——可是,丝毫没有今日这样臃肿复杂的管理机关。一切问题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不会有贫穷困苦的人。。。。。。大家都是平等自由的,包括妇女在内。”这是阶级出现以前现实社会的写照,现代人只看到那时的和谐制度,不禁赞叹几句,为我们现代人复杂的情感和各种繁琐的活动感到悲哀,但我们看到那时低下的生产力,恶劣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短暂的生命时,我们又会庆幸现在社会科技生活的便利。
  三、市民社会和国家
  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就不得不说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和理论。1844年之前马克思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及市民社会的概念,是通过批判黑格尔哲学和政治哲学,以及考察现实历史和以往市民社会理论研究得出的。马克思认为不是国家制约和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 确切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 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在本书中,恩格斯根据大量史料,阐述了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和私有制、阶级的产生,揭示了国家的起源、阶级本质及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本书是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国家的重要成果,它科学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阶级的起源与国家产生的关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
  参考文献:
  [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CMJ.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正来.市民社会与国家——学理上的分野与两种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3).
其他文献
【摘 要】由于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首先从北京、上海开始尝试,因此北京、上海对社区矫正的性质予以了认定,此后各地试点基本上以这两个城市的试点模式作为参照。  【关键词】定性;对象;主体  一、各地的相关规定  (一)北京的定性  根据2003年4月出版的《北京市社区矫正工作培训教材》第6页的规定“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
期刊
【摘 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提出了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出现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继而出现社会养老保障危机,生育政策调整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单独二胎”政策的制定背景,并对“单独二胎”政策内容进行解读,在当前我国养老问题大量出现的现状下,浅析了“单独二胎”政策对我国养老保障的影响。  【关键词】单独二胎;养老保障  一、“单独二胎”政策解读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利用科学而完整的研究思路,结合多种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掘教学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  【关键词】数学;兴趣  一、引言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数学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英语已经逐渐成为了国际贸易不可缺少的语言。我国中职教学目标是社会培养技术性人才,英语则是中职生毕业求职时的基础技能之一,所以中职学校应当重视对学生的英语教学,积极提高自身英语教学水平尽最大可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本文就分组合作学习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效实施进行了讨论,不仅阐述了分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而且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促进分组合作学习能
期刊
【摘 要】“体演文化”教学法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研究人员提出,是一种以演练文化为目标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本文从语言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教学内容以及文化教学的阶段性三个方面就“体演文化”教学法的文化教学问题进行一些讨论,试图发现该教学法在文化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体演文化”教学法 文化教学  “体演文化”教学法(Performed Culture Appr
期刊
【摘 要】高校大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对于高校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自治社团支撑体系,对于社团的发展运作具有重要影响。深入研究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自治社团支撑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自治社团;支撑体系;问题研究  社会学家柏深思与贝尔(D.Bell)指出,大学己成为社会的中心结构,大学教育的成效足以影响乃至决定一个社会的文化与经济的盛衰。在社会变化发展
期刊
【摘 要】当今是学习社会,成人教育是学习社会的一部分,高校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只有成长在学习社会的前面,我们的成人教育才有希望。本文笔者谈了当前成人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通过分析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一、当前成人教育教师应具有的专业能力  当前由于受改革调整的影响,成人高校专业调整的比例比较大,在知识经济时代,作
期刊
【摘 要】受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西方文化工业呈现出单向度的特质。社会通过文化部门、文化产品塑造着道德形象,在这些形象的感召下,人们与整个社会实现了同一。在文化工业中,个性是虚假的,它是普遍制约下的个性。文化工业的商品化,导致文化产品的虚假化、廉价化;文化工业的广告化,则导致欺骗启蒙实现了对人们的操纵和控制。  【关键词】文化工业;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欺骗启蒙  20世纪初,资本与科技联姻,催生出
期刊
【摘 要】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任何伟大的理论都鲜明地打着该民族的烙印,体现着该民族特定的社会发展状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保持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老舍先生曾经说过,“越是民族性,越具有世界性”。也就是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谓民族特色,就是将中国社会主义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文明当中,使之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特性、中国作风
期刊
【摘 要】学校办公室作为高等院校的中枢协调机构,在高校的行政管理过程中作用重大。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校办的功能在传统职能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拓展,即在传统的组织、文秘、信息、督办、接待以及应急处突职能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新增了调研、法制和情报等职能。并在此基础上,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校办工作模式和思路的变革。  【关键词】校办;职能;管理  目前,国内对高校校办性质与职能的研究正如火如荼。部分高校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