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武装部队和革命根据地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63951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认真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以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实际行动,开始了坚持革命的伟大尝试,先后组织领导了清涧、渭华、旬邑、淳化等武装起义,创建了渭北游击队、陕甘游击队、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九军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等革命武装,创建了渭北、陕甘边、陕北、川陕(陕南苏区)、鄂豫陕和陕甘等革命根据地,为我们党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渭北革命根据地(1931.5-1933.8)
  渭北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从恢复武字区的中共党组织、发展农民武装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的,是西北地区创建较早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它以三原县的武字区、心字区为中心,包括三原、富平、耀县、泾阳、淳化5县的交界处和高陵、蒲城、白水县的部分地区,总面积750平方公里,人口4万多。渭北革命根据地从1931年5月开始创建,到1933年8月失守,坚持红色割据两年之久,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2.2-1935.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一批共产党员以开展兵运工作为基础,在陕西和甘肃边界地区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31年秋,刘志丹等人建立了南梁游击队,游击队在南梁、东华池一带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抗粮、抗捐斗争,逐渐发展壮大。1931年10月,阎红彦率领陕北游击支队来到南梁,与南梁游击队会合。1932年1月,两支游击队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2月12日,西北反帝同盟军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任总指挥;12月上旬,省委派杜衡来到红军陕甘游击队,负责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12月24日,红军陕甘游击队在宜君县转角镇举行改编授旗仪式,宣布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红二十六军成立后,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以照金为中心建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又转战甘肃南梁地区,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后来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北革命根据地(1933.12-1935.2)
  陕北革命根据地是中共陕北特委在中共陕西省委、中共河北省委、中共中央北方局等先后领导下,率领陕北人民创建的。1935年1月建立了陕北省苏维埃政府,武装力量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到1935年2月,陕北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安定、清涧、神木等9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形成了神(木)府(谷)和绥(德)清(涧)两块苏区。
  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1932.12-1935.4)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川陕边人民群众共同创建的。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进行了两年多的浴血奋战,相继建立了近30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形成了东起川北城口县城近郊,西抵嘉陵江畔,南起川北营山、渠县,北至陕南的广大区域,人口约500万,总面积4.2万余平方公里。其中陕南的镇巴、西乡、南郑、勉县和川北的赤兆、红江7县被称为陕南苏区,先后下辖22个区、镇,95个乡,320个村。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虽然只存在了两年多时间,但它对后来陕南地区的革命斗争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北线边境的安全中起了重要作用。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4.12-1937.8)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长征过程中创建的。它以今陕西省商洛市为中心区域,包括湖北省的郧西,河南省的卢氏、西峡、淅川,陕西省的洛南、商南、丹凤、商州、山阳、镇安、柞水、蓝田、长安、宁陕、佛坪、洋县、旬阳等县(区)的中心地带或边界地区,面积3万余平方公里,人口50万。根据地存在两年多时间,不仅发展壮大了鄂豫陕边的革命力量,而且有力地配合了川陕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起到了相互策应、配合的作用,打乱了国民党当局的“围剿”部署,为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由南方转移到北方作出了重要贡献。
  陕甘革命根据地(1935.2-1937.9)
  1935年2月5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中共陕北特委在赤源县周家崄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撤销陕北特委,保留陕甘边特委,建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对陕甘边、陕北苏区实行统一领导。陕甘革命根据地从此形成。作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区域涵盖了东临黄河之滨,西到六盘山下,北起长城,南至渭北平原的广大区域,根据地内先后建立了陕甘边区、陕北省、陕甘晋省、陕甘省、陕甘宁省、陕北东地区、神府特区、关中特区及53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在各级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根据地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经济、文化、教育建设卓有成效。
  1935年,中共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成为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后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線的出发地,而且使延安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领导抗日战争的“红色心脏”和中国人民实现独立与解放的总后方,为我们党和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其他文献
抗日战争时期,陕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937万人口、3692万余亩耕地,从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各方面踊跃支援前线,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力支援  全面抗战时期,当时陕甘宁边区有3万多名青年参加八路军,被称为“八路军的出生地”。陕甘宁边区的村、乡、县各级均建有抗日民众自卫军,到1938年底自卫军人数达22.4万人之多,成为陕甘宁边区保卫河防、清剿土匪等军事斗争的主要力
一个生活在渭水南岸的农村妇女,20多次进京参加全国性各种会议,9次受到毛主席、13次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她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标兵,并被选为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她一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和勋章,她就是植棉能手、渭南八里店村的张秋香。  张秋香,女,汉族,190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少时因黄河泛滥,随父、兄由原籍山东逃荒来到陕西渭南,19岁嫁于本村一姬
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法律。中共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婚姻法》的宣传贯彻,要求各地党委政府采用办民校、读报组、黑板报、集会等方式,在全省城乡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号召广大妇女群众以《婚姻法》为武器,同封建婚姻、家庭里的封建势力及各种不合理现象作斗争。1950年10月陕西省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把
陕东、陕中国统区的解放,是西北野战军通过1948年的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和1949年的春季攻势等战役,大量歼灭国民党军队实现的。  1948年9月13日至22日,中共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在澄城县雷家庄举行第三次扩大会议,总结半年来的新区工作,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西北的实际,具体研究制定新区政策和秋季作战方针。彭德怀主持会议,张德生作《关于新区地方工作》报告。会议确定了西北野战军目前的作战方针,并从政
研究发现,绥化市、齐齐哈尔市、伊春市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人口流入率低和人口规模减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庆市、鸡西市、黑河市、双鸭山市、鹤岗市、七台河市经济集聚超前于人口集聚,经济增长率对人口增长拉动作用乏力是其背后的原因。振兴龙江经济发展,必须重塑人口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增加绥化市、齐齐哈尔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率,降低伊春市的城乡储蓄率,提高经济活力;加大大庆市、鸡西市、黑河市、双鸭山市、鹤岗市、七台河市的公共服务支出、教育支出和医疗支出。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历经湘江之战、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突破腊子口等艰难险阻,于1935年9月18日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在这里,根据从当地找到的过期报纸《大公报》《晋阳日报》《西京日报》上,获悉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军仍然存在的消息,毛泽东果断地提出到陕北去。中央决定将北上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兼
杨步浩(1905-1977),男,陕西怀远(今陕西横山)人。10岁起就给地主揽工,随后逃荒到延安县碾庄乡石家畔村落户。村子解放后他分到窑洞和土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上村干部。他积极参加边区大生产运动,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先后被评为延安县劳动英雄、陕甘宁边区甲等劳动模范、全国甲等劳动模范等。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彻底改变了杨步浩一家人的命运,也结束了他的苦日子。从此,勤劳的杨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