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雷危害
据估计,现在全世界大约60个国家的土地里仍埋着地雷,总计约1亿1000万颗。阿富汗是地雷最多的国家,柬埔寨、老挝、波斯尼亚和安哥拉等国也埋着大量地雷。这些地雷究竟埋在什么地点,已经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其中有些早在几十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埋下了,记录具体位置的档案早已消失在历史尘埃里。
同时,在当今冲突地区,如缅甸、利比亚、叙利亚仍然在继续使用地雷。这些地雷给人造成越来越多的伤害,许多人走路時,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直接被炸死,更多的则是被炸伤、炸残,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2015年,全世界约有6500人被地雷炸死、炸残。其中大多数受害者是平民,而且大约1/3是儿童。
因此,人道主义组织积极展开了清除工作。联合国排雷行动处和英国专业从事扫雷的非政府组织“光环信托组织”承担了世界上大部分的排雷工作。每当一个地区的冲突结束,他们就会介入,开始训练当地人如何使用金属探测器识别地雷,又如何以安全的方式清除地雷。
排雷工作非常枯燥,完全不像电影上演得那么激动人心。通常军队的排雷方式比较粗暴,就是简单地爆破,只要确保一条安全通道即可,不需顾及路两边是否还有隐患。不过,这种方式显然不适合民用。人道主义组织的要求是必须100%地清除地雷,这需要很细致的工作,花费很长时间。比如非洲的莫桑比克,全国埋藏的地雷数量超过20万颗,最终经过22年艰苦努力,于2015年宣布排除了全部地雷。
排雷技术的发展
地雷产生于战争。第一个现代化地雷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到了20世纪,一战、二战期间,地雷在战场上被广泛使用,并且制雷技术越来越先进。
随着地雷不断地发展改进,排雷技术也一直在不断发展更新。最早、最简单的排雷技术就是“碾轧法”,就是用犁碾轧地雷。在坦克前面吊一把犁,如果遇到地雷,犁就会最先碰到,并引爆地雷。这是1918年排雷的方法,后来有所改进,以链枷代替了笨重的犁。
链枷本是农民打粮食的农具,上面有金属铁链。稍一改进,就把它吊在坦克前面,行进时铁链会荡来荡去,能轻易触碰到地雷。1944年诺曼底登陆时,盟军就用这种方法排雷,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后来虽稍有改进,但它没太大变化,直到今天仍然被排雷组织广泛使用。
爆破、清除掉地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侦测地雷。因为爆破是非常可能有遗漏的,但侦测结果肯定能确保一定范围内地雷会100%地清除。否则,即使清除了99%的地雷,人们仍然不会去那里。
侦测地雷的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发展,但改进比较慢。最著名的就是手持探雷器,由波兰军官发明于1939年,当时德国还没有进攻波兰。后来二战爆发后,它就被偷运出波兰,投放到了战场上。出人意料,手持探雷器第一次出场,就大显神威。二战北非战场上,在利比亚的阿拉曼地区,手持探雷器被用来扫雷,立马成了“排雷大将”。
手持探雷器的原理很简单。它利用电产生磁场,而磁场穿透地面,遇到金属块时,就会产生另一个磁场。第二个磁场一旦形成就会干扰探雷器,探雷器便会发出噪音,并且探雷器离金属块越近,噪音就越大。然而后来发现它有一个缺点,这种探雷器在某些土壤环境下很灵敏,但在另一些土壤下就不灵敏,只能检测到金属块的位置,却分辨不出金属块是普通的“一块铁”,还是有复杂结构的“一块铁”(即地雷)。也因此,产生许多虚报的结果,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
后来,有些国家训练狗作“探雷器”。狗鼻子很灵敏,训练后它能闻出地雷独特的味道,这种味道源自引起地雷爆炸的化学物质。但是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狗的训练员和指挥员,人员素质要求高。英国军队则研究出一种新的排雷方法,在确定雷区位置后,向雷区上空发射一种蛇形的高度易爆物,它在空中爆炸,靠冲击波和弹片引爆地雷,从而达到排雷目的。
未来发展
自二战以来,手持探雷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一直是排雷的主要设备,直到今天仍然在使用。它方便携带,容易上手,现在科学家正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试图提升它的性能,就是改进探雷器上的电磁技术,并结合一些新型设备,如雷达、头盔、无人机等,使其具备更多功能。
有一种雷达专门探测地面以下的目标,称为探地雷达(又名地质雷达),当它与探雷器的电磁技术结合时,就是一种新型的雷达探雷器。还有虚拟现实头盔,配上探雷器的技术,就能成为探测地雷的多功能头盔,还能向后勤人员传送排雷的实时景况。最有前景的就是无人机探雷器,如果研发成功,它就可以自己飞往雷区,完成测雷、排雷等一系列工作,而排雷工只需在安全区域遥控指控就行。
要实现100%除雷,不能只依靠单一一种技术。比如,现在许多非政府组织最常用的枷链排雷法,在准备快速清除一片区域的地雷时,它比较合适,但要保证每一颗地雷都被清除,还要结合其他方法与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现在已经开始利用卫星图像来探测地雷。这意味着即使是世界上地雷数量最多的国家——阿富汗,残留的地雷也可能很快被清除干净,预计2023年就可完全实现。
据估计,现在全世界大约60个国家的土地里仍埋着地雷,总计约1亿1000万颗。阿富汗是地雷最多的国家,柬埔寨、老挝、波斯尼亚和安哥拉等国也埋着大量地雷。这些地雷究竟埋在什么地点,已经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其中有些早在几十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埋下了,记录具体位置的档案早已消失在历史尘埃里。
同时,在当今冲突地区,如缅甸、利比亚、叙利亚仍然在继续使用地雷。这些地雷给人造成越来越多的伤害,许多人走路時,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直接被炸死,更多的则是被炸伤、炸残,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2015年,全世界约有6500人被地雷炸死、炸残。其中大多数受害者是平民,而且大约1/3是儿童。
因此,人道主义组织积极展开了清除工作。联合国排雷行动处和英国专业从事扫雷的非政府组织“光环信托组织”承担了世界上大部分的排雷工作。每当一个地区的冲突结束,他们就会介入,开始训练当地人如何使用金属探测器识别地雷,又如何以安全的方式清除地雷。
排雷工作非常枯燥,完全不像电影上演得那么激动人心。通常军队的排雷方式比较粗暴,就是简单地爆破,只要确保一条安全通道即可,不需顾及路两边是否还有隐患。不过,这种方式显然不适合民用。人道主义组织的要求是必须100%地清除地雷,这需要很细致的工作,花费很长时间。比如非洲的莫桑比克,全国埋藏的地雷数量超过20万颗,最终经过22年艰苦努力,于2015年宣布排除了全部地雷。
排雷技术的发展
地雷产生于战争。第一个现代化地雷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到了20世纪,一战、二战期间,地雷在战场上被广泛使用,并且制雷技术越来越先进。
随着地雷不断地发展改进,排雷技术也一直在不断发展更新。最早、最简单的排雷技术就是“碾轧法”,就是用犁碾轧地雷。在坦克前面吊一把犁,如果遇到地雷,犁就会最先碰到,并引爆地雷。这是1918年排雷的方法,后来有所改进,以链枷代替了笨重的犁。
链枷本是农民打粮食的农具,上面有金属铁链。稍一改进,就把它吊在坦克前面,行进时铁链会荡来荡去,能轻易触碰到地雷。1944年诺曼底登陆时,盟军就用这种方法排雷,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后来虽稍有改进,但它没太大变化,直到今天仍然被排雷组织广泛使用。
爆破、清除掉地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侦测地雷。因为爆破是非常可能有遗漏的,但侦测结果肯定能确保一定范围内地雷会100%地清除。否则,即使清除了99%的地雷,人们仍然不会去那里。
侦测地雷的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发展,但改进比较慢。最著名的就是手持探雷器,由波兰军官发明于1939年,当时德国还没有进攻波兰。后来二战爆发后,它就被偷运出波兰,投放到了战场上。出人意料,手持探雷器第一次出场,就大显神威。二战北非战场上,在利比亚的阿拉曼地区,手持探雷器被用来扫雷,立马成了“排雷大将”。
手持探雷器的原理很简单。它利用电产生磁场,而磁场穿透地面,遇到金属块时,就会产生另一个磁场。第二个磁场一旦形成就会干扰探雷器,探雷器便会发出噪音,并且探雷器离金属块越近,噪音就越大。然而后来发现它有一个缺点,这种探雷器在某些土壤环境下很灵敏,但在另一些土壤下就不灵敏,只能检测到金属块的位置,却分辨不出金属块是普通的“一块铁”,还是有复杂结构的“一块铁”(即地雷)。也因此,产生许多虚报的结果,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
后来,有些国家训练狗作“探雷器”。狗鼻子很灵敏,训练后它能闻出地雷独特的味道,这种味道源自引起地雷爆炸的化学物质。但是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狗的训练员和指挥员,人员素质要求高。英国军队则研究出一种新的排雷方法,在确定雷区位置后,向雷区上空发射一种蛇形的高度易爆物,它在空中爆炸,靠冲击波和弹片引爆地雷,从而达到排雷目的。
未来发展
自二战以来,手持探雷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一直是排雷的主要设备,直到今天仍然在使用。它方便携带,容易上手,现在科学家正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试图提升它的性能,就是改进探雷器上的电磁技术,并结合一些新型设备,如雷达、头盔、无人机等,使其具备更多功能。
有一种雷达专门探测地面以下的目标,称为探地雷达(又名地质雷达),当它与探雷器的电磁技术结合时,就是一种新型的雷达探雷器。还有虚拟现实头盔,配上探雷器的技术,就能成为探测地雷的多功能头盔,还能向后勤人员传送排雷的实时景况。最有前景的就是无人机探雷器,如果研发成功,它就可以自己飞往雷区,完成测雷、排雷等一系列工作,而排雷工只需在安全区域遥控指控就行。
要实现100%除雷,不能只依靠单一一种技术。比如,现在许多非政府组织最常用的枷链排雷法,在准备快速清除一片区域的地雷时,它比较合适,但要保证每一颗地雷都被清除,还要结合其他方法与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现在已经开始利用卫星图像来探测地雷。这意味着即使是世界上地雷数量最多的国家——阿富汗,残留的地雷也可能很快被清除干净,预计2023年就可完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