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探究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新闻叙事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融媒体转型背景,立足于新时期主流媒体的职责和使命,以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报道为例,探析讲好中国故事在新时期的认识和实践。结合多家主流媒体的典型案例,从叙事视角、叙事聚焦、表达方式、叙事接受等方面探讨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 讲好中国故事;新闻叙事;主流媒体;报道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4-0132-02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增强,在国际舞台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讲好中国故事是世界理解客观真实的中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形象是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命题。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主流价值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弘扬者,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中仍然宏大叙事不深入人心、价值理念传递未考虑受众差异、内容空洞等许多问题。在讲中国故事过程中,主流媒体如何把握作为核心竞争优势,采用恰当的叙事方式成为亟需思考和付诸行动的问题。本文以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报道为研究样本,探讨新时期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
  1 叙事视角的变换
  上海合作组织是在我国倡导之下建立起来的睦邻友好的国际组织,在促进地缘政治和谐,巩固地区安全稳定、促进联合发展方面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影响。而每年举行一次的成员国国家元首正式会谈自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中国而言,这是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现国家形象的舞台。由于社会状况、民族文化等各种差异,国际民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认知会存在不足与偏颇,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主流媒体有义务通过多种报道方式和策略让上合组织所取得的成果应该更好地被认知和传播。
  “视角”即叙述新闻的观察点或视点[1]41。本文采纳何纯老师在《新闻叙事学》一书中的分类,按叙事者所知信息是否大于文本人物所知可分为全知和限知视角;按叙事者数量可分为元或多元;内外视角的划分层面为叙事者是否参与或目击情节。具有亲历性色彩的描述属于内视角叙事,使用内视角叙事能够表达深切感受,而不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按叙事者在文本中所出现的人称分为一、二、三人称视角。
  从叙事视角来看,在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报道改变了以往对重大国际性事务报道视角选择单一的问题。如《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上合组织为青年交流开拓广阔天地》以第三人称视角讲述了来自阿富汗的山西大学学生马弟和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留学生唐宋参加“上海合作组织青年交流营”的经历和感受,以直接引语的方式展现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青年的紧密交流,这是一种内视角的选择,亲历者感受的直接表达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感。从受众接受的角度而言,他们更加乐意的是听到与事件关系密切的人的叙述或意见,那样让人感觉更接近事实。
  此外,通过采访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邓浩、“俄罗斯青年联盟”副主席弗拉基米尔·塞林、“俄罗斯青年联盟”副主席弗拉基米尔·塞林等多方观点,以限知视角展现上合组织为加强青年交往举办“上海合作组织青年交流营”的成果。相比于直接总结和归纳成果,显然这篇报道的视角选择上更为丰富和恰当,既有具体而微的事例证明,又有总体事实的客观叙述和高屋建瓴的分析与评价。
  总之,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中,限知视角比全知更符合客观实际,内视角比外视角更符合真实,多元视角比一元视角更符合平衡报道的要求。
  2 叙事聚焦的选择
  “记者叙述一条新闻的观察点或视点构成一条新闻的框架,就如同一幅镶在镜框的照一样,这个镜框决定了读者能看到什么或者不能看到什么,记者把什么内容收进新闻道的相框内,同样就把什么内容排斥在相框外。新闻的框架也就是新闻的观察视角和焦点,新闻的观察不一样,新闻报道的焦点就会不一样”[2]“视角讲的是谁在看,聚焦讲的是被什么看,他们的出发点和投射方向是互异的。”[3]“叙事视角是指叙述者叙述故事的角度,直接从叙述主体的立场出发,对叙述对象投射出经验的眼光。”在新闻叙事中,视角表现的是“谁看”,聚焦则强调“什么被看”;对二者进行选择和调整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前者尽可能体现的是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力图展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后者将叙事的眼光投射到新闻事实的“有意味”处,从而叙述出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二者相辅相成[1]42。聚焦决定着讲什么中国故事,选择什么事实来呈现中国形象,这对于讲好中国故事是至关重要的。
  在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报道中,媒体在聚焦会议本身之外,更多地选择聚焦于其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在聚焦的选择上,内聚焦和外聚焦应并重,展现多元事实和多元声音,除了展现成果也应看到不足,这一点仍需有所改进。此外,媒体关注精神引领、领导力、负责任大国形象固然重要,但若从小处着眼,讲述更多细节,则能够弥补宏大叙事带来的空洞感,这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3 提升叙事接受度
  传播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到达。讲故事重要的在于如何讲,而讲给谁听反过来也影响着叙事策略。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让故事更好地抵达受众,就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差异性和需求,从而调整叙事的方式。
  在本次峰会报道中,通过虚拟现实、可视化报道、H5、360全景相机等新技术展现青岛这座城市的立体影像、全景视野,引起了热烈反响,移动实时传播使得传统新闻固有画面视角限制被打破,受众可以获得个性化的新闻现场画面。这些都是提升受众接受度的叙事方式。
  长期以来,讲好中国故事的时政报道主要建构于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官方媒体报道的大型活动或重要会议的等语境中,容易给公众留下严肃拘谨的刻板距离感和个性化缺失的权威压迫感。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受众对宏大叙事的时政新闻提不起兴趣,这就需要主流媒体从内容生产方面进行创新,以个性化叙事打动人。时政新闻涉及的题材都较为宏大,特别是涉及政策解读时往往存在生涩难懂,不接地气的问题。将优质内容与新理念技术手段紧密结合,把宏大主题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更能够打动人心。
  4 转变话语表达方式
  叙事有两个最基本元素:事件和话语。事件在视角和聚焦中被选择与建构,而话语则研究的就是新闻事实中事件与事件的组接原则与规律。新闻事实如何在不同的新闻报道样式中,是以何种逻辑、句法来建构的,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叙事的效果。交往行为概念把语言设定为沟通过程的媒介,在沟通过程中,参与者通过与世界发生关联,并且彼此提出有效性要求,它们可能被接受,也可能被拒绝。”[4]主流媒体通过时政报道传达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共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為理论认为,一个句子被言说,需要满足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正确性,“言说者必须选择一种本身是正确的话语,以便听者能够接受之,从而使言说者和听者能够以公认的规范为背景的话语中达到认同。”[5]主流媒体用怎样的语言来建构这样的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主流媒体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报道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有了提升,但在内容生产方面仍然存在着有待改进之处。在新时期,主流媒体应当加大对相关成就的报道力度,运用恰当的叙事策略,对内凝心聚力,鼓舞人心,对外讲好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故事,树立大国形象, 也要适应融媒体趋势进行优质内容生产和创新,打造高质量的报道产品,转变话语表达方式,全方位提升引导力、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何纯.新闻叙事学[M].长沙:岳麓书社,2006:41,42.
  [2]李希光.新闻学核心[M].海口:南方日出版社,2002:52-54.
  [3]杨义文存.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45.
  [4]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97.
  [5]季乃礼.哈贝马斯政治思想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121.
  作者简介:庄晓莹,研究方向为新闻实务。
其他文献
摘 要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广播新闻发展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科学运用微信等新媒体,做大做强广播新闻,这已是当代广播人面临的课题。广播人只有在发挥自身优势基础上,主动吸取微信等新媒体的长处,发挥新媒体在广播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广播新闻才能在创新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微信;广播新闻;优势和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識码 A 文章编号 2096-0
期刊
摘 要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符号的生产出现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特征:符号的定义发生了改变,符号的生产机制也变得不同,与此同时,自媒体时代的符号生产也带了一系列的问题。文章以“锦鲤转发”为例,对自媒体时代的符号生产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自媒体时代;符号生产;锦鲤转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4-0005-03  2018年9月29日,支付宝官方
期刊
摘 要 技术赋权,使满足受众知情权和表达欲的自媒体异军突起,众声喧哗里,失范性话语表达在网络空间随处可拾。文章以流量大V“咪蒙”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统计近2个月来“咪蒙”生产的标题特质,去探析其标题制作的传播失范行为,发现存在色情媚俗,“性暗示”词语频现;措辞夸张,“标题党”现象盛行;盲目煽动,“情绪化”观点频出;用语低俗,“暴力性”言论充斥;故弄玄虚,“迷惑性”信息交织等五大问题。  关键词 情
期刊
摘 要 在数字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今中国社会,媒介的“社交性”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聊天软件到视频软件,从销售平台到交通平台,任何一种应用,没有社交性,几乎已经等于没有未来。于是,各类应用都在开发和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社交功能的发展可能性。文章以近期很受年轻人欢迎的社交软件SOUL作为案例,分析社交媒体未来发展的三个趋势:更强的视觉化界面设计、归属感获得、极致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  关键词 社交
期刊
摘 要 2017年以来,众多热点事件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引起了“网民围观”,甚至出现舆论多次反转和舆论讨伐的现象,这导致新媒体对热点事件的社会舆论愈发失控。文章基于内容分析法选择2017年的代表性热点事件的新媒体报道内容作为分析样本,研究新媒体对于热点事件的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 新媒体;热点事件;舆论导向;内容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
期刊
摘 要 信息时代,媒体产品要以“人性”“创意”“社会”为传播基石,通过使产品自身携带影响因子,在向内挖特性、挖数据、挖内容、挖故事的同时,也要运用加文案、超体验、参与感、贴主线、可视化、植彩蛋等外部植入策略。只有找到恰当的策略组合,才会使媒体产品自传播发挥其更大效用。  关键词 自传播;基石;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4-0061-03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许多互联网平台都推出了自己的知识付费产品。知乎推出了“值乎”、果壳网推出了“分答”、罗辑思维推出了“得到”App、喜马拉雅FM推出了《好好说话》音频节目。由于罗辑思维属于比较早开启内容付费的自媒体,并将内容付费模式转变为知识付费模式,创办了“得到”App,文章以“得到”App为例谈知识付费模式。  关键词 知识付费;“得到”App;用户黏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期刊
摘 要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随着精准扶贫方针的逐步推行,脱贫攻坚在各个领域的战场上,激荡起脱贫摘帽、共赴小康的磅礴力量。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在扶贫道路上的力量更是不容小觑。文章以凉山州普格县夹铁乡为实地调查和扶贫实践对象,针对农村“信息贫困”的现状,以新媒体为扶贫工具,研究新媒体扶贫过程中的症结,探索缩小“数字鸿沟”和“城乡贫富差距”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期刊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几千年来的人民智慧的結晶,是老百姓根据所处时代创造和传承下来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我们历史的变迁以及社会的进步,对于文化的传承也都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剪纸”为例,探究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为和林格尔剪纸提供新的发展策略,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 非物质文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级影视资源不断投入网络剧市场,网络自制剧从追求数量的粗放型发展转向追求质量的精品化发展,涌现了很多口碑、流量俱佳的精品剧。从受众心理入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以2017年大火悬疑类网络自制剧《白夜追凶》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其吸引受众的原因,总结出对各类网络自制剧有参考意义的质量提升策略。  关键词 网络剧;悬疑;《白夜追凶》;受众心理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