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新闻叙事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融媒体转型背景,立足于新时期主流媒体的职责和使命,以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报道为例,探析讲好中国故事在新时期的认识和实践。结合多家主流媒体的典型案例,从叙事视角、叙事聚焦、表达方式、叙事接受等方面探讨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 讲好中国故事;新闻叙事;主流媒体;报道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4-0132-02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增强,在国际舞台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讲好中国故事是世界理解客观真实的中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形象是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命题。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主流价值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弘扬者,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中仍然宏大叙事不深入人心、价值理念传递未考虑受众差异、内容空洞等许多问题。在讲中国故事过程中,主流媒体如何把握作为核心竞争优势,采用恰当的叙事方式成为亟需思考和付诸行动的问题。本文以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报道为研究样本,探讨新时期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
1 叙事视角的变换
上海合作组织是在我国倡导之下建立起来的睦邻友好的国际组织,在促进地缘政治和谐,巩固地区安全稳定、促进联合发展方面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影响。而每年举行一次的成员国国家元首正式会谈自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中国而言,这是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现国家形象的舞台。由于社会状况、民族文化等各种差异,国际民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认知会存在不足与偏颇,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主流媒体有义务通过多种报道方式和策略让上合组织所取得的成果应该更好地被认知和传播。
“视角”即叙述新闻的观察点或视点[1]41。本文采纳何纯老师在《新闻叙事学》一书中的分类,按叙事者所知信息是否大于文本人物所知可分为全知和限知视角;按叙事者数量可分为元或多元;内外视角的划分层面为叙事者是否参与或目击情节。具有亲历性色彩的描述属于内视角叙事,使用内视角叙事能够表达深切感受,而不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按叙事者在文本中所出现的人称分为一、二、三人称视角。
从叙事视角来看,在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报道改变了以往对重大国际性事务报道视角选择单一的问题。如《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上合组织为青年交流开拓广阔天地》以第三人称视角讲述了来自阿富汗的山西大学学生马弟和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留学生唐宋参加“上海合作组织青年交流营”的经历和感受,以直接引语的方式展现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青年的紧密交流,这是一种内视角的选择,亲历者感受的直接表达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感。从受众接受的角度而言,他们更加乐意的是听到与事件关系密切的人的叙述或意见,那样让人感觉更接近事实。
此外,通过采访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邓浩、“俄罗斯青年联盟”副主席弗拉基米尔·塞林、“俄罗斯青年联盟”副主席弗拉基米尔·塞林等多方观点,以限知视角展现上合组织为加强青年交往举办“上海合作组织青年交流营”的成果。相比于直接总结和归纳成果,显然这篇报道的视角选择上更为丰富和恰当,既有具体而微的事例证明,又有总体事实的客观叙述和高屋建瓴的分析与评价。
总之,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中,限知视角比全知更符合客观实际,内视角比外视角更符合真实,多元视角比一元视角更符合平衡报道的要求。
2 叙事聚焦的选择
“记者叙述一条新闻的观察点或视点构成一条新闻的框架,就如同一幅镶在镜框的照一样,这个镜框决定了读者能看到什么或者不能看到什么,记者把什么内容收进新闻道的相框内,同样就把什么内容排斥在相框外。新闻的框架也就是新闻的观察视角和焦点,新闻的观察不一样,新闻报道的焦点就会不一样”[2]“视角讲的是谁在看,聚焦讲的是被什么看,他们的出发点和投射方向是互异的。”[3]“叙事视角是指叙述者叙述故事的角度,直接从叙述主体的立场出发,对叙述对象投射出经验的眼光。”在新闻叙事中,视角表现的是“谁看”,聚焦则强调“什么被看”;对二者进行选择和调整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前者尽可能体现的是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力图展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后者将叙事的眼光投射到新闻事实的“有意味”处,从而叙述出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二者相辅相成[1]42。聚焦决定着讲什么中国故事,选择什么事实来呈现中国形象,这对于讲好中国故事是至关重要的。
在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报道中,媒体在聚焦会议本身之外,更多地选择聚焦于其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在聚焦的选择上,内聚焦和外聚焦应并重,展现多元事实和多元声音,除了展现成果也应看到不足,这一点仍需有所改进。此外,媒体关注精神引领、领导力、负责任大国形象固然重要,但若从小处着眼,讲述更多细节,则能够弥补宏大叙事带来的空洞感,这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3 提升叙事接受度
传播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到达。讲故事重要的在于如何讲,而讲给谁听反过来也影响着叙事策略。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让故事更好地抵达受众,就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差异性和需求,从而调整叙事的方式。
在本次峰会报道中,通过虚拟现实、可视化报道、H5、360全景相机等新技术展现青岛这座城市的立体影像、全景视野,引起了热烈反响,移动实时传播使得传统新闻固有画面视角限制被打破,受众可以获得个性化的新闻现场画面。这些都是提升受众接受度的叙事方式。
长期以来,讲好中国故事的时政报道主要建构于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官方媒体报道的大型活动或重要会议的等语境中,容易给公众留下严肃拘谨的刻板距离感和个性化缺失的权威压迫感。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受众对宏大叙事的时政新闻提不起兴趣,这就需要主流媒体从内容生产方面进行创新,以个性化叙事打动人。时政新闻涉及的题材都较为宏大,特别是涉及政策解读时往往存在生涩难懂,不接地气的问题。将优质内容与新理念技术手段紧密结合,把宏大主题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更能够打动人心。
4 转变话语表达方式
叙事有两个最基本元素:事件和话语。事件在视角和聚焦中被选择与建构,而话语则研究的就是新闻事实中事件与事件的组接原则与规律。新闻事实如何在不同的新闻报道样式中,是以何种逻辑、句法来建构的,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叙事的效果。交往行为概念把语言设定为沟通过程的媒介,在沟通过程中,参与者通过与世界发生关联,并且彼此提出有效性要求,它们可能被接受,也可能被拒绝。”[4]主流媒体通过时政报道传达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共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為理论认为,一个句子被言说,需要满足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正确性,“言说者必须选择一种本身是正确的话语,以便听者能够接受之,从而使言说者和听者能够以公认的规范为背景的话语中达到认同。”[5]主流媒体用怎样的语言来建构这样的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主流媒体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报道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有了提升,但在内容生产方面仍然存在着有待改进之处。在新时期,主流媒体应当加大对相关成就的报道力度,运用恰当的叙事策略,对内凝心聚力,鼓舞人心,对外讲好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故事,树立大国形象, 也要适应融媒体趋势进行优质内容生产和创新,打造高质量的报道产品,转变话语表达方式,全方位提升引导力、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何纯.新闻叙事学[M].长沙:岳麓书社,2006:41,42.
[2]李希光.新闻学核心[M].海口:南方日出版社,2002:52-54.
[3]杨义文存.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45.
[4]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97.
[5]季乃礼.哈贝马斯政治思想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121.
作者简介:庄晓莹,研究方向为新闻实务。
关键词 讲好中国故事;新闻叙事;主流媒体;报道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4-0132-02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增强,在国际舞台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讲好中国故事是世界理解客观真实的中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形象是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命题。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主流价值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弘扬者,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中仍然宏大叙事不深入人心、价值理念传递未考虑受众差异、内容空洞等许多问题。在讲中国故事过程中,主流媒体如何把握作为核心竞争优势,采用恰当的叙事方式成为亟需思考和付诸行动的问题。本文以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报道为研究样本,探讨新时期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
1 叙事视角的变换
上海合作组织是在我国倡导之下建立起来的睦邻友好的国际组织,在促进地缘政治和谐,巩固地区安全稳定、促进联合发展方面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影响。而每年举行一次的成员国国家元首正式会谈自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中国而言,这是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现国家形象的舞台。由于社会状况、民族文化等各种差异,国际民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认知会存在不足与偏颇,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主流媒体有义务通过多种报道方式和策略让上合组织所取得的成果应该更好地被认知和传播。
“视角”即叙述新闻的观察点或视点[1]41。本文采纳何纯老师在《新闻叙事学》一书中的分类,按叙事者所知信息是否大于文本人物所知可分为全知和限知视角;按叙事者数量可分为元或多元;内外视角的划分层面为叙事者是否参与或目击情节。具有亲历性色彩的描述属于内视角叙事,使用内视角叙事能够表达深切感受,而不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按叙事者在文本中所出现的人称分为一、二、三人称视角。
从叙事视角来看,在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报道改变了以往对重大国际性事务报道视角选择单一的问题。如《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上合组织为青年交流开拓广阔天地》以第三人称视角讲述了来自阿富汗的山西大学学生马弟和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留学生唐宋参加“上海合作组织青年交流营”的经历和感受,以直接引语的方式展现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青年的紧密交流,这是一种内视角的选择,亲历者感受的直接表达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感。从受众接受的角度而言,他们更加乐意的是听到与事件关系密切的人的叙述或意见,那样让人感觉更接近事实。
此外,通过采访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邓浩、“俄罗斯青年联盟”副主席弗拉基米尔·塞林、“俄罗斯青年联盟”副主席弗拉基米尔·塞林等多方观点,以限知视角展现上合组织为加强青年交往举办“上海合作组织青年交流营”的成果。相比于直接总结和归纳成果,显然这篇报道的视角选择上更为丰富和恰当,既有具体而微的事例证明,又有总体事实的客观叙述和高屋建瓴的分析与评价。
总之,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中,限知视角比全知更符合客观实际,内视角比外视角更符合真实,多元视角比一元视角更符合平衡报道的要求。
2 叙事聚焦的选择
“记者叙述一条新闻的观察点或视点构成一条新闻的框架,就如同一幅镶在镜框的照一样,这个镜框决定了读者能看到什么或者不能看到什么,记者把什么内容收进新闻道的相框内,同样就把什么内容排斥在相框外。新闻的框架也就是新闻的观察视角和焦点,新闻的观察不一样,新闻报道的焦点就会不一样”[2]“视角讲的是谁在看,聚焦讲的是被什么看,他们的出发点和投射方向是互异的。”[3]“叙事视角是指叙述者叙述故事的角度,直接从叙述主体的立场出发,对叙述对象投射出经验的眼光。”在新闻叙事中,视角表现的是“谁看”,聚焦则强调“什么被看”;对二者进行选择和调整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前者尽可能体现的是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力图展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后者将叙事的眼光投射到新闻事实的“有意味”处,从而叙述出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二者相辅相成[1]42。聚焦决定着讲什么中国故事,选择什么事实来呈现中国形象,这对于讲好中国故事是至关重要的。
在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报道中,媒体在聚焦会议本身之外,更多地选择聚焦于其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在聚焦的选择上,内聚焦和外聚焦应并重,展现多元事实和多元声音,除了展现成果也应看到不足,这一点仍需有所改进。此外,媒体关注精神引领、领导力、负责任大国形象固然重要,但若从小处着眼,讲述更多细节,则能够弥补宏大叙事带来的空洞感,这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3 提升叙事接受度
传播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到达。讲故事重要的在于如何讲,而讲给谁听反过来也影响着叙事策略。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让故事更好地抵达受众,就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差异性和需求,从而调整叙事的方式。
在本次峰会报道中,通过虚拟现实、可视化报道、H5、360全景相机等新技术展现青岛这座城市的立体影像、全景视野,引起了热烈反响,移动实时传播使得传统新闻固有画面视角限制被打破,受众可以获得个性化的新闻现场画面。这些都是提升受众接受度的叙事方式。
长期以来,讲好中国故事的时政报道主要建构于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官方媒体报道的大型活动或重要会议的等语境中,容易给公众留下严肃拘谨的刻板距离感和个性化缺失的权威压迫感。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受众对宏大叙事的时政新闻提不起兴趣,这就需要主流媒体从内容生产方面进行创新,以个性化叙事打动人。时政新闻涉及的题材都较为宏大,特别是涉及政策解读时往往存在生涩难懂,不接地气的问题。将优质内容与新理念技术手段紧密结合,把宏大主题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更能够打动人心。
4 转变话语表达方式
叙事有两个最基本元素:事件和话语。事件在视角和聚焦中被选择与建构,而话语则研究的就是新闻事实中事件与事件的组接原则与规律。新闻事实如何在不同的新闻报道样式中,是以何种逻辑、句法来建构的,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叙事的效果。交往行为概念把语言设定为沟通过程的媒介,在沟通过程中,参与者通过与世界发生关联,并且彼此提出有效性要求,它们可能被接受,也可能被拒绝。”[4]主流媒体通过时政报道传达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共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為理论认为,一个句子被言说,需要满足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正确性,“言说者必须选择一种本身是正确的话语,以便听者能够接受之,从而使言说者和听者能够以公认的规范为背景的话语中达到认同。”[5]主流媒体用怎样的语言来建构这样的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主流媒体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报道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有了提升,但在内容生产方面仍然存在着有待改进之处。在新时期,主流媒体应当加大对相关成就的报道力度,运用恰当的叙事策略,对内凝心聚力,鼓舞人心,对外讲好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故事,树立大国形象, 也要适应融媒体趋势进行优质内容生产和创新,打造高质量的报道产品,转变话语表达方式,全方位提升引导力、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何纯.新闻叙事学[M].长沙:岳麓书社,2006:41,42.
[2]李希光.新闻学核心[M].海口:南方日出版社,2002:52-54.
[3]杨义文存.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45.
[4]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97.
[5]季乃礼.哈贝马斯政治思想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121.
作者简介:庄晓莹,研究方向为新闻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