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例;理论;活动;生成
2015年11月,笔者有幸聆听了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周璟老师执教的“有一种()叫坚持”一课。笔者惊喜于本节课带给学生的鲜活的话题、开放的活动空间、新颖的活动设计、亲切的教学语言、巧妙的细节提升和了无痕迹的高超的授课艺术。教师教得愉快自如,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听课教师听得如沫春风,着实是一堂精彩的心理课。现将本节课的精彩花絮整理如下,与同仁共赏。
一、理论架构,积极引领
马斯洛说过:“从人的天性中可以看出,人类总是不断地寻求一个更加充实的自我,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积极心理学认为“坚持”是幸福具备的普遍共性之一,同时也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帮助学生挖掘这种积极力量是帮助自己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
坚持是最能体现人的意志的一种品质,是意志力的完美表现。而初中生的意志品质没有完全成熟,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容易激动,产生动摇、畏难和悲观情绪,有相关研究表明意志品质与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好坏具有明显相关关系。因此,应开展坚持性辅导,尽可能减少由于学业障碍和学业发展失败给学生带来的困惑、迷茫和自我挫败感。
心理辅导课需要理论支撑,而本节课周老师正是基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尝试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看待坚持,使学生认识到坚持对于人的发展及成功的意义,感悟坚持的魅力,了解支持坚持的方法,剖析自我不能坚持的原因,尝试训练自己的坚持性,努力塑造坚持特质。
二、活动设计,环环相扣
心理辅导课常常将活动作为载体,重点在于关注学生的参与及活动带给他们的感受,要让学生有深刻的感受。因此心理辅导课对活动的设计不仅需要环环相扣,更需要真正有效。
(一)活动导入——引人入胜
好的导入犹如好的片头引发人的兴趣。本堂课以蹲马步这个武术基本功引出课堂的坚持主题,让学生在游戏中测测自己的坚持性。通过采用符合主题的愉快游戏,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迅速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中来,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消减学生的防御心理,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分享的兴趣并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通过采访几位坚持得比较久的学生,发掘学生的积极力量。
(二)中间环节——“一线二互动”
通过导入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接下来的环节开展才是课堂的重中之重。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周老师很好地实现了“一线二互动”。
“一线”即一条课堂的主线索。本堂课中间环节的设计紧扣“我曾经的坚持与放弃—我要坚持—如何坚持”这一主线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二互动”即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问题、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互动交流,从而感同身受;通过让学生进行分享、表态、评价,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获得成功体验。
周老师引导学生现场做纸笔活动,写下自己曾经坚持完成的事情或者正在坚持的事情;也写下自己想要坚持却没有坚持的事,并在小组交流中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自己坚持了这些事情?又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总结坚持的影响因素,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曾经坚持过,从经历中意识到自己身上积极的潜能。
随后,呈现案例《为什么我不能坚持》,让学生了解案例梗概之后,讨论并设想案例主人公不能坚持的原因。在进一步讨论中,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进入到情景中去认识、去体验、去感悟、去思考,表达自己内心想披露的经验或感想,从而继续催化正向的团体动力。学生在交流中会意识到导致自身不能坚持的因素。
引入名人邓亚萍的成长AB剧,以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讨论。从名人的身上,是否受到启发?做到坚持需要哪些基本的要求?让学生继续思考坚持对于人发展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坚持是一种积极的品质。
引导学生进入讨论区,分别讨论并分享,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主动解决问题。周老师始终坚信学生就是自己的问题解决专家。这让学生的情绪又为之一振,课堂气氛再次热烈起来。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将良好的应对方式探讨得相当透彻,学生自己得出了很多建议。分享时,学生注意到原来坚持有很多种方法,从而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三)结束——戛然未止
心理辅导活动课进行到这个环节,学生已经产生了很多的感悟体会,最后的环节可以让学生谈谈感悟、或是写下自己对××的话等。但是一次好的辅导,并不是随课堂的结束就停止。
周老师让学生分享在本次课中的收获。在现场,学生直抒胸臆,得到了同学们积极接纳和认同。至此,本课接近尾声,为把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进一步内化,挖掘坚持的积极意义,教师让学生为本课命名,开放式结尾,不仅升华了主题,即坚持的意义在于坚持,坚持是一种人格特质,更让学生将对坚持的思考带到课堂以外。
三、关注生成,及时点评
心理活动课重体验轻结果,因此心理课中会出现一个个意外的生成,那么,教师又该如何巧妙关注,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接纳的氛围,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同时,有话敢说?
年少的邓亚萍多次在省队选拔中落选,围绕这样一个情境,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选择,有同学认为如果是自己会坚持,也有同学说如果是自己可能会放弃。这时,有个小男生怯生生地举起手,涨红了脸,小声地说道:“老师,我也很难选择,因为我也很喜欢打篮球,可是我的同学们也会笑我矮。”周老师摸摸这个男生的头,还没开口,这位男同学着急地说:“老师,教教我让我不会因为个子矮而自卑。”男生的这句话一出,底下的听课老师们也跟着着急了:男生的求助远远不是周老师所设想的,也与本堂课的主题完全不相关。周老师又不能不点评,这可是现场生成啊。可是,如果点评久了,又会跑题了,以后的环节时间又怎么控制呢?令我们没想到的是,周老师向这名同学的真诚表示感谢后,请他站了起来,幽默地说,“你看,都比我高了呢,和我站一起,你就有自信了吧。再说,一代笑星潘长江曾说过‘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华’!”这时同学们都笑了,小男孩也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课堂中的这次意外生成,如果处理不当,会使这个男孩处于尴尬境地,直接影响本次活动课的绩效,甚至小男孩以后的人格发展都会受到影响。而周老师对现场生成的热切关注,和对生成的巧妙点评,令在座的教师们赞不绝口。她真正做到了抓住每个教学生成,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真诚的鼓励,宽松和谐的氛围令孩子们不再拘束,课堂真正成为他们展示智慧、放飞心灵的舞台。
整个课堂上,没有刻意的描述,没有过多的强调,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明理,心理健康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痕。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中学,衢州,324012)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
2015年11月,笔者有幸聆听了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周璟老师执教的“有一种()叫坚持”一课。笔者惊喜于本节课带给学生的鲜活的话题、开放的活动空间、新颖的活动设计、亲切的教学语言、巧妙的细节提升和了无痕迹的高超的授课艺术。教师教得愉快自如,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听课教师听得如沫春风,着实是一堂精彩的心理课。现将本节课的精彩花絮整理如下,与同仁共赏。
一、理论架构,积极引领
马斯洛说过:“从人的天性中可以看出,人类总是不断地寻求一个更加充实的自我,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积极心理学认为“坚持”是幸福具备的普遍共性之一,同时也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帮助学生挖掘这种积极力量是帮助自己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
坚持是最能体现人的意志的一种品质,是意志力的完美表现。而初中生的意志品质没有完全成熟,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容易激动,产生动摇、畏难和悲观情绪,有相关研究表明意志品质与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好坏具有明显相关关系。因此,应开展坚持性辅导,尽可能减少由于学业障碍和学业发展失败给学生带来的困惑、迷茫和自我挫败感。
心理辅导课需要理论支撑,而本节课周老师正是基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尝试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看待坚持,使学生认识到坚持对于人的发展及成功的意义,感悟坚持的魅力,了解支持坚持的方法,剖析自我不能坚持的原因,尝试训练自己的坚持性,努力塑造坚持特质。
二、活动设计,环环相扣
心理辅导课常常将活动作为载体,重点在于关注学生的参与及活动带给他们的感受,要让学生有深刻的感受。因此心理辅导课对活动的设计不仅需要环环相扣,更需要真正有效。
(一)活动导入——引人入胜
好的导入犹如好的片头引发人的兴趣。本堂课以蹲马步这个武术基本功引出课堂的坚持主题,让学生在游戏中测测自己的坚持性。通过采用符合主题的愉快游戏,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迅速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中来,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消减学生的防御心理,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分享的兴趣并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通过采访几位坚持得比较久的学生,发掘学生的积极力量。
(二)中间环节——“一线二互动”
通过导入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接下来的环节开展才是课堂的重中之重。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周老师很好地实现了“一线二互动”。
“一线”即一条课堂的主线索。本堂课中间环节的设计紧扣“我曾经的坚持与放弃—我要坚持—如何坚持”这一主线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二互动”即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问题、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互动交流,从而感同身受;通过让学生进行分享、表态、评价,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获得成功体验。
周老师引导学生现场做纸笔活动,写下自己曾经坚持完成的事情或者正在坚持的事情;也写下自己想要坚持却没有坚持的事,并在小组交流中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自己坚持了这些事情?又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总结坚持的影响因素,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曾经坚持过,从经历中意识到自己身上积极的潜能。
随后,呈现案例《为什么我不能坚持》,让学生了解案例梗概之后,讨论并设想案例主人公不能坚持的原因。在进一步讨论中,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进入到情景中去认识、去体验、去感悟、去思考,表达自己内心想披露的经验或感想,从而继续催化正向的团体动力。学生在交流中会意识到导致自身不能坚持的因素。
引入名人邓亚萍的成长AB剧,以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讨论。从名人的身上,是否受到启发?做到坚持需要哪些基本的要求?让学生继续思考坚持对于人发展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坚持是一种积极的品质。
引导学生进入讨论区,分别讨论并分享,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主动解决问题。周老师始终坚信学生就是自己的问题解决专家。这让学生的情绪又为之一振,课堂气氛再次热烈起来。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将良好的应对方式探讨得相当透彻,学生自己得出了很多建议。分享时,学生注意到原来坚持有很多种方法,从而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三)结束——戛然未止
心理辅导活动课进行到这个环节,学生已经产生了很多的感悟体会,最后的环节可以让学生谈谈感悟、或是写下自己对××的话等。但是一次好的辅导,并不是随课堂的结束就停止。
周老师让学生分享在本次课中的收获。在现场,学生直抒胸臆,得到了同学们积极接纳和认同。至此,本课接近尾声,为把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进一步内化,挖掘坚持的积极意义,教师让学生为本课命名,开放式结尾,不仅升华了主题,即坚持的意义在于坚持,坚持是一种人格特质,更让学生将对坚持的思考带到课堂以外。
三、关注生成,及时点评
心理活动课重体验轻结果,因此心理课中会出现一个个意外的生成,那么,教师又该如何巧妙关注,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接纳的氛围,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同时,有话敢说?
年少的邓亚萍多次在省队选拔中落选,围绕这样一个情境,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选择,有同学认为如果是自己会坚持,也有同学说如果是自己可能会放弃。这时,有个小男生怯生生地举起手,涨红了脸,小声地说道:“老师,我也很难选择,因为我也很喜欢打篮球,可是我的同学们也会笑我矮。”周老师摸摸这个男生的头,还没开口,这位男同学着急地说:“老师,教教我让我不会因为个子矮而自卑。”男生的这句话一出,底下的听课老师们也跟着着急了:男生的求助远远不是周老师所设想的,也与本堂课的主题完全不相关。周老师又不能不点评,这可是现场生成啊。可是,如果点评久了,又会跑题了,以后的环节时间又怎么控制呢?令我们没想到的是,周老师向这名同学的真诚表示感谢后,请他站了起来,幽默地说,“你看,都比我高了呢,和我站一起,你就有自信了吧。再说,一代笑星潘长江曾说过‘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华’!”这时同学们都笑了,小男孩也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课堂中的这次意外生成,如果处理不当,会使这个男孩处于尴尬境地,直接影响本次活动课的绩效,甚至小男孩以后的人格发展都会受到影响。而周老师对现场生成的热切关注,和对生成的巧妙点评,令在座的教师们赞不绝口。她真正做到了抓住每个教学生成,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真诚的鼓励,宽松和谐的氛围令孩子们不再拘束,课堂真正成为他们展示智慧、放飞心灵的舞台。
整个课堂上,没有刻意的描述,没有过多的强调,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明理,心理健康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痕。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中学,衢州,324012)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