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第二次访华的前因后果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后,曾多次访问中国。本文记述的是他第二次访华的前因后果。时间:1958年7月31日至8月3日;地点:北京;方式:秘密而来,公开而去。
  
  事出有因
  
  


  1958年4月,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提议在中国华南沿海地区,由中苏双方共同建立一座大功率长波电台及一座远程收信中心,以便于苏联军队能够与其在太平洋地区活动的潜艇保持通讯联系。该项目所需投资约1.1亿卢布,苏方建议自己出资7000万元,中方出资4000万元,建成后双方共同所有、共同使用。对于此项建议,毛泽东的答复是:同意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但费用全部由中方出,建成后所有权归中国。然而,苏联执意要共同投资。6月,毛泽东在国防部送来的一份谈话记录上批示说:“钱一定由中国出,不能由苏方出。使用共同。”“如苏方以高压加人,则不要回答,拖一时期再说。”毛泽东还说:“这是中国的意见,不是我个人的意见。”后来,中苏双方在长波电台问题的交涉还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7月21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请求会见毛泽东,就中国所需的海军援助问题,提出建立苏中联合舰队的设想。尤金说,苏联的海岸线不能使核潜艇舰队充分发挥作用,而中国的海岸线条件很好,赫鲁晓夫希望与中国同志建立一支联合潜艇舰队,希望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彭德怀去莫斯科商量。在发展海军方面,毛泽东一直希望获得苏联的帮助,但是却不同意搞这种“合作社”。于是毛泽东问尤金:是否只搞合作社,苏联才干,否则就不提供帮助?在此事上,毛泽东认为,应首先明确方针,是中国自己办,苏联提供帮助?还是只能合办,不合办苏联就不给中国提供帮助?毛泽东指出,这是政治问题,你们要把俄国民族主义扩大到中国海岸,是要控制我们。毛泽东拒绝了苏方关于组建联合舰队这一损害中国主权的要求,并要尤金大使把他的话如实向赫鲁晓夫转告。7月22日,毛泽东再次就联合舰队一事与尤金争论,并把“联合舰队”一事同国家主权联系起来。毛泽东还对尤金说:你讲不清楚,就叫赫鲁晓夫来,“叫他跟我直接说,究竟要搞什么”?至此,尤金已感到事态严重,便立即向莫斯科报告了中国方面的情
  况。而赫鲁晓夫收到尤金的报告后,急忙秘密前来中国,同毛泽东会谈。
  
  四次会谈
  
  1958年7月31日,赫鲁晓夫乘坐图-104飞机抵达北京,陪同赫鲁晓夫来华的还有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外交部副部长费德林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等乘车到北京南苑机场迎接。赫鲁晓夫乘坐的客机在南苑机场徐徐降落,机场既没有铺红地毯,也没有仪仗队。赫鲁晓夫走下舷梯后,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只是握手致意,没有拥抱,随后两人乘车直奔中南海。
  从7月31日至8月3日,在短短三天时间里,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举行了四次会谈。中国方面参加会谈的有: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中央中共书记处书记王稼祥。苏联方面参加会谈的有: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苏联代理外交部长库兹涅佐夫、苏共中央委员波诺马廖夫。7月31日下午5时至9时,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第一次会谈。从机场直奔怀仁堂,立即开始会谈,可见毛泽东对中国主权问题是多么重视。会谈从对联合舰队问题的争论开始,气氛十分紧张。毛泽东请赫鲁晓夫解释什么是联合舰队。赫鲁晓夫滔滔不绝地就海军建设问题以及为何提出潜艇舰队的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解释,否认苏联曾使用过“联合舰队”或“共同舰队”的说法,并且将责任全部推到大使尤金的身上,说尤金转达有误,整个事情是“误会”,他本人以及苏共中央讨论这个问题时,“从来就没有过像中国同志所想的那样要共同指挥中国的舰队,从来就没有过两国共有的想法和影子”。毛泽东则申明了中国的立场,严词指出了问题的实质所在,驳回了苏方以联合舰队的形式侵犯中国主权的无理要求。
  随后,双方就在中国建设长波电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赫鲁晓夫推托说,苏共中央从没有讨论过长波电台问题,这完全是苏联军方提出的。苏联的想法是在中国南方建立一个长波电台,以便于指挥苏联在太平洋海域活动的舰队。电台的所有权是中国的,希望中国同意苏联通过提供贷款的方式参加电台的建设,并通过签署协议,答应苏联使用这个电台。同时,中国也可以使用苏联在海参崴、千岛群岛和北海等地的电台。但如果中国不同意上述提议,苏联完全可以取消这个建议。毛泽东指出: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提出苏联出钱,这就是说苏联对长波电台要有所有权;中国同意建立长波电台,但费用全部由中国负担,所有权也属于中国,苏联可以使用。赫鲁晓夫再次表示:所有权是中国的,但苏联愿意以贷款等方式出钱帮助修建。毛泽东坚持说:中国不需要贷款,假如苏联要出钱,中国就不搞了。关于长波电台的争论就此结束。
  在这场争论中,毛泽东紧紧抓住国家主权这个核心问题,言词激烈,寸步不让,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高超的论辩技巧,使赫鲁晓夫理屈词穷。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问题,确实都是经过苏共领导人研究后提出的。通过这种方式在中国沿海为苏联远洋潜艇舰队谋求停靠的基地,实际上对中国的主权构成了伤害。事情过去很久以后,赫鲁晓夫才承认,苏联的建议“触及了这个曾长时期受到外国征服者统治的国家的敏感问题”,“触及了中国的主权”,也伤害了毛泽东和他的民族感情。
  第二次会谈是8月1日上午在中南海游泳池进行的。毛泽东身着泳衣在泳池旁等候赫鲁晓夫。以此种方式与着装接见赫鲁晓夫,体现了毛泽东大事化小、随便简捷的个人风格。赫鲁晓夫到后,双方便开始会谈。此次会谈主要是对国际形势交换意见。对于国际形势的看法,双方分歧不是很大,可以谈出许多共同点,因而气氛比第一次会谈融洽许多,但分歧依然存在。赫鲁晓夫说:“对亚洲,对东南亚,应该说你们比我们清楚。我们对欧洲比较清楚。如果分工,我们只能多考虑考虑欧洲的事情,你们可以多考虑考虑亚洲的事情。”毛泽东没有随声附和赫鲁晓夫,而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这样分工不行,各国有各国的实际情况。有些事你们比我们熟悉一些,但各国的事情主要还是靠本国人民去解决,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实际情况,别的国家不好去干涉。”毛泽东讲这段话仍是坚持尊重别国主权,提醒赫鲁晓夫不要搞划分势力范围的那一套。
  2日下午及3日上午,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中南海举行了第三次、第四次会谈,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马尼拉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交换了看法,就苏联停止核试验和美国在海外的军事基地问题交换了意见,观点基本一致。
  第二次会谈结束后,毛泽东曾邀请赫鲁晓夫游泳。离水上岸后,二人都斜靠在躺椅上,开始了非正式的谈话,谈话的气氛比较轻松。毛泽东对赫鲁晓夫意味深长地说:“中国人是最难同化的。”“过去有多少个国家想打进中国,到我们中国来,结果呢?那么多打进中国来的人,最后还是都站不住。”赫鲁晓夫听这段话时,一言不发,表情十分复杂。
  
  中国三赢
  
  1958年8月3日,赫鲁晓夫离开北京返回莫斯科。毛泽东到机场为赫鲁晓夫送行,既没有与之同车,也没有搞欢送仪式,场面十分冷清。赫鲁晓夫原打算此番北京之行全程保密,但临走前,毛泽东建议赫鲁晓夫公开回国。对此,赫鲁晓夫颇感意外。毛泽东解释说:您来时保密,那是为防止敌人利用您不在莫斯科时搞突然袭击,回国时这个顾虑不存在了,完全可以采取公开的方式,并发表会谈公报。赫鲁晓夫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会谈公报发表后,给外界造成了一种印象,即中国于8月23日采取的炮击金门的行动是经中苏双方协商决定的。这样,毛泽东就达到了要求赫鲁晓夫公开回国所期待的效果。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北京会谈的公报内容,强调中苏对当时重大国际问题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显示了两国亲密无间的团结;严厉谴责了英美在中近东的粗暴侵略行为,坚决主张立即召开大国政府首脑会议讨论中近东局势;坚决要求美英军队立即撤出黎巴嫩和约旦;中苏两国政府坚决支持阿拉伯国家人民的正义斗争,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中苏两国将继续发展两国间的全面合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进一步加强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团结。
  同日,彭德怀和马利诺夫斯基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建设、维护和共同使用大功率长波无线电发信台和专用远距离无线电收信中心的协定》,即《八三协定》。这个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一、长波电台由中国自己建设,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二、苏联在设计和建筑等技术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装备器材凡中国不能解决的请苏联援助,通过订货解决。苏联根据协定所提供的设计资料、装备器材和派遣的来华专家以及其他方面的一切费用,均由中国通过贸易账户偿付。三、苏联需要使用该电台的问题由双方另行谈判。
  赫鲁晓夫回国后,很快致电中方,同意向中国海军提供技术援助并提议双方派代表团进行商谈。经过谈判,中苏两国政府于1959年2月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苏联政府给予中国海军制造舰艇方面新技术援助的协定》,即《二四协定》。这样,苏联向中国提供海军新技术援助的问题也得到了顺利解决。
  (责编道荫)
其他文献
“党八股”一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号召整顿党内存在的“三风”,其中一项就是反对“党八股”的文风。但是,“党八股”这个概念并不是毛泽东所首创,最早使用这个词语的恰恰是毛泽东所批评的“左”倾领导人之一的张闻天。    首倡反对“党八股”    1925年11月,张闻天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9月经共产国际东方部与苏联联共中央选送,进入红色教授学院。在莫斯科学习期间,张闻天
期刊
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的成立,是朱德思想生平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朱德思想生平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成立,必将对深化朱德思想和生平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无私地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
期刊
编前话:2005年10月,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程中原应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所傅高义教授的邀请,在哈佛大学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学术访问。在此期间,他和夏杏珍研究员一道,就当代中国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与哈佛大学的一些学者座谈交流,并将座谈交流的记录整理出来,形成文稿,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刊特撷取刊载其中研讨的五个问题,以飨读者。    关于整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傅高义:关于胡乔木整理毛
期刊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长江被称为“天堑”,军事上一直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而发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渡江战役,是由江河进攻战、陆地追歼战、城市攻坚战三种作战类型融为一体的战略性战役,其战场范围之广、参战兵力之多、阶段转换之快,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颇为壮观的一幕。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了全面内战,国共
期刊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迎来了60岁华诞。抚今追昔,飘扬的五星红旗上,也耀动着晋城儿女的“抗战”风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掀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凭借蓄谋已久的准备,突然的袭击和优越的武器装备,在战争开始阶段攻城掠寨,长驱直入。中国军队虽然步步搏杀,浴血奋战,却不得不节节败退。  在中华民族处于危急的关键时刻,住在延安窑洞里的中共中央
期刊
2009年9月4日,由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主办的中部地区党史期刊论坛第四届年会在龙城太原召开。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启华、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山西省期刊协会发来贺信。中共山西省委常委、秘书长高建民出席论坛并作重要讲话。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中部六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特邀)党史研究室的有关领导和期刊负责人等60余人出席论坛。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
期刊
20世纪40年代,梁实秋曾被毛泽东两次点名提起过。一次是1940年初,梁实秋欲随“国民参政会华北慰问视察团”访问延安,被毛泽东点名予以拒绝,认为梁“拥汪主和,与本党参政员发生激烈冲突,如必欲前来,当飨以高粱酒玉米面”,视梁实秋为最不受欢迎的人。另一次是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把梁实秋作为替资产阶级文学服务的代表人物提出来。相隔不到两年,毛泽东两次提起梁实秋,引起世人
期刊
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立刻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抗日宣言,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于是全国人民义愤填膺,抗日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就在这时,古城开封女子中学——以共产党地下党员王华冰、李丕荣为首的一群年轻姑娘热血沸腾,毅然走出课堂,辞别家园,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帮助下,组建了国民革命军二十集团军抗日救亡妇女宣传队。  从1938年初到1941年秋结束,历时三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摆在新生人民政权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在相互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到1950年底,新中国已获得26个国家的承认,并通过互换公函或进行谈判,与其中18个国家实现建交。从承认到建交,历时一般短则一日,长亦不出数月。然而,也有少数国家,新中国与之建交时间却延迟数年甚至是几十年,其间原委耐人寻味。    维护国际共运大局
期刊
1949年8月至1950年5月,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团校(第二期)的学员。团校校址先在良乡,两三个月后移到北京东四。我们班在东四12条的一个四合院内。毕业证上印着:校长冯文彬、教务长张凡、副教务长宋养初。办学宗旨和内容是:学习社会发展史,明确革命方向,树立革命人生观;学习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马列理论包括政治经济学、唯物辩证法等;学习《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