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 导向 关注 回归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4477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作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归纳,论述了命题的一些特点和导向性,对语文教学与复习备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文高考 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 教育规律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落下帷幕,综观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笔者认为,今年命题主要呈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凸显本位;导向读书;关注热点;回归教材。
  
  一、凸显本位
  
  “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揭示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而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统一于语言,因此,强化“双基”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另一方面,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是最能体现学以致用特点的一门学科,因此又可以说,语文教学又要以生活为本位。
  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今年的语文试题继续体现着其在语文教学中独特的导向功能。纵观今年18套高考试题,其考查内容的基础性和选材的生活化特点是显而易见的——18套高考试卷中,全部出现了词语考查题(其中成语单独设题的有11套),有16套出现了语音题和病句辨析题,7套出现字形辨析题,(部分自主命题省市根据考试大纲的调整内容,把字形放在作文中考查)。此外,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仍是今年高考阅读题中的重要题型。作为高考试验田的语言运用题,不管是创新题型还是传统题型,在全国卷和绝大部分省市卷中都可谓精彩纷呈,内容也大多贴近生活。不少作文题更是要求考生直面生活,如全国卷Ⅰ的有关四川地震的材料作文,湖北卷的有关日常行为态度的材料命题作文《举手投足之间》,重庆卷的命题作文《在自然中生活》,宁夏海南卷的有关“养鸟,放鸟”的材料作文等等,无不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今年的高考命题再次启示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和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和升华他们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这才真正回到了语文教学的本位。
  
  二、导向读书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倘若不在这一特殊的时期阅读一些有价值的书,对于整个的人生无疑是一种遗憾和欠缺,对人格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当前中学生的阅读状况令人忧虑,尤其是对那些有着丰富内涵、能够增强文化底蕴、健全人格的经典著作,绝大多数学生更是敬而远之,其结果是导致他们在这一方面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
  引导学生读书,读怎样的书,怎样读书。高考,无疑可以起着一种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今年的高考命题在这一方面尤其体现得充分而显豁。就高考试题本身而言,一套套试卷可谓一份份阅读的“营养快餐”——出现在试卷中的社科文献,科技文章,人物传记,唐、宋、金、明、清诗词和元曲等各类文章,无不是可读性很强的作品。通过这样的诗文来设题,既可以考查当年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能够给往后的考生指明阅读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传统的默写名篇名句考题,今年有的试卷选材直指中外经典著作,如福建卷第9题有关作品故事情节叙述的判断题,就涉及到了《三国演义》、《子夜》《围城》、《欧也妮·葛朗台》、《复活》等多部古今中外名著,第10题又选取了《家》、《巴黎圣母院》等名著选段设题。可以说,在做这样的题目时,读过和未读过这些作品的考生,其做题的感觉和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通过这样一种设题方式来导向读书,其作用应该是行之有效的。
  
  三、关注热点
  
  08年对于我国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环境保护、粮食安全等热点无不牵动着人们的神经,而以这些热点为题料的高考试题,也成为今年高考语文的一大亮点。
  在18套试卷中,以奥运为材料命题的试题有:全国卷Ⅰ第20题的为“畅想奥运”的主题班会补写开场白;北京卷第22题的为“奥运史话系列展板”写一段话并拟标题;湖北卷第22题的为奥运火炬传递宣传专刊拟写标题;四川卷第18题的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重庆卷第19题的为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峰”拟写对联等,其内容主要是引导人们关注奥运,为奥运加油。以汶川地震为材料命题的试题有:全国卷Ⅰ第21题的材料作文;北京卷第20题的给图片配写几句话;浙江卷的为新闻材料提炼论点并概括论据等,旨在引导人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战胜灾难,共度难关。以环保为材料命题的试题有:安徽卷第18题的为新闻材料拟写一句话新闻;江西卷第22题的根据文字和图片写作文等,其主题是告诫人们要保护自然环境,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以粮食安全为材料命题的试题有:福建卷第16题的为有关粮食问题的图表写宣传标语;全国卷Ⅰ第4题的有关粮食安全问题的语序题等,其意在呼吁人们保护耕地,珍惜粮食。此外,有关物价上涨、教育公平、“嫦娥一号”、全球变暖、节能减排、水资源短缺等社会热点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在了今年的高考试题中。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以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是学校教育的需要,也是今年高考导向功能的具体体现与落实。
  
  四、回归教材
  
  能够选入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经典性的作品,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赏析是提高学生思想情趣、审美水平和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而注重课本知识的理解、整理、归纳、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有效方法。为了引导人们重视课文的教学,充分发挥高考的导向作用,早在06年的部分高考试题中,除了名篇名句默写题和文言文阅读题中的课文句子,一些课文的其他内容也开始直接出现在了部分试卷上。此后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一些省市的命题或多或少都会直接采用课文内容作题料,今年的一些省市卷也延续了这一做法。
  如湖北卷第20题,直接从人教版第四册课文《药》第4节中选了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要求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浙江卷的散文阅读材料选取的是俄国作家阿·马·高尔基的《乌米》,在第21题与课文《祝福》进行了联姻——“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江西卷在07年散文阅读题19题中涉及到了课文《胡同文化》的内容,今年则从课文《荷塘月色》中选取了“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一段文字,作为标点符号用法辨析题的题料。此外,安徽卷的大阅读材料选取了史铁生《我与地坛》第七部分,该文共有七个部分,其中第一、二部分已被选入人教版第一册教材,这种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的特殊考查方式,体现高考题与课文内容衔接的新颖性与灵活性,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可以说,从现行课本中选材设题的举措,可让高考这根指挥棒发挥出更好的导向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现行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的忽视课文内容教学的不良习气,让语文教学走出误区,步入正确轨道。
  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与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高考,反过来高考又对教学起着导向和促进作用,分析高考设题特点,探究高考命题规律,对解决中学语文“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无疑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吴玉梅,江西省南康市第五中学教师;邱文华,江西省南康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我们通过调查了解了语文学习兴趣与成绩的关系,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一)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二)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四)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五)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调查问卷 兴趣 效率 措施    我们希望了解
【摘要】采用换词比较的方法对诗词语言进行鉴赏,能让学生更好的品味诗词语言的妙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关键词】换词比较;赏析语言    传统的诗词教学,常常以老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机械背诵为主,形式呆板、手段单一,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那么,如何对新课标下的诗词语言进行赏析呢?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换词比较的方法鉴赏诗词,收到了良好的
【摘 要】猿是中国古典文学与民俗里一个重要的意象。猿啼与特定自然环境、诗人身世遭遇结合,形成丰富的意象特征,因而成为唐诗中的绝唱。  【关键词】唐诗 意象 猿声    追溯文学史上的第一声“猿啼”,大概起源于屈原的《河伯》:“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从此,凄清的猿啼声在文学的长廊里此起彼伏,引无数迁客骚人频频回首、一掬清泪。在唐代,咏猿诗大为兴旺。唐诗中,
【摘 要】目前,课堂阅读教学出现了三个方面的偏失:一是忽略了阅读的主体对象,包括兴趣的激发、全身心的参与、情感的体验与感悟,阅读教学的过程成了教师“喂养”学生的过程;二是忽略了阅读的过程与方法,不注重学生的思考体验过程,不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点拨与归纳,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缺乏面对新的能力评估测试的信心与能力;三是忽略了必要的阅读迁移能力训练。将这三个方面的偏失纠正过来,方能真正提高
【摘 要】成功的细节描写总像精彩的特写镜头一样,能够最真切、细致、生动、深刻地把人物精神世界最本质的部分显示给我们。如何做到以细节为主的方法组织教学,我的做法为:通览全文,精挑细节;教无定格,挖掘内涵;前后贯通,点面结合。  【关键词】细节 人物形象 课堂教学    小说之有细节,犹如电影之有特写。成功的细节描写总像精彩的特写镜头一样,能够最真切、细致、生动、深刻地把人物精神世界最本质的部分显示给
【摘要】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册教本第八课《词七首》有两处注解不合常理。一是柳永《雨霖铃》中“此去经年”的“经年”;二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义。  【关键词】注解;质疑;柳永;辛弃疾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册教本的第八课《词七首》,精选了历代七首名作,细看注解,有两处明显错误。  一是柳永的《雨霖铃》中“此去经年”的“经年”一词,它的注是“一年”,依此
摘 要: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以清晰和完整的理论为支撑,系统的创造力理论模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重点介绍了创造力的复杂动态系统理论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过程基础、个人层面的创造力与社会环境的关联、显示不同层次之间联系的完整模型三个部分的分析和梳理,提出在创造力的培养中,要以互动性作为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基础,以开放心态接受儿童的不同状态水平,提高文化包容度,注重创造力不同层次间的联系,关注创
[摘要]语文知识较为庞杂,其学科的知识点相对分散,要想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必须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语文学习的积累归纳之法谈几点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语文学习 归纳梳理 坚持积累 课外阅读    语文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不象其他学科那样具有清晰的系统性。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之间有明显的链节可循,知识点又是以定律的形式依附在学科系统之上。而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分散在一篇篇课文当中,需要
【摘要】意象,是诗人情感与物象完美融合的结果,是领悟诗之精髓的通道。透过意象,我们领略诗的飘逸,诗的凝重,诗的幽僻;透过意象,我们领略英雄气概的悲凉慷慨,儿女情长的缠绵婉转,世情世事的凄清凄凉。物象万千,虚虚实实都是思;意象种种,真真幻幻总关情。  【关键词】植木;意象;情感    一、芳草凄凄情未了    杜甫曾有一首被喻为“以诗为画”的五言绝句,诗曰: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
【摘要】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语文组把校本教研作为组员校本培训的主渠道,立足课堂教学,依托课例分析的感性实践,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协作,专业引领,教学案例写作等途径,探究课堂教学优化规律,促成教师升华教学积淀,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关键词】校本教研 课例分析 专业引领 教学案例    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