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自2007年进校现已有6年的时间,我始终在不断地学习,了解和实践物理教学的最新的理念和做法,希望用学习来快速成长,随着“高效教学”模式的不断推广,我也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尝试,虽然一直在努力放手,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可是感觉效果依然达不到理想的境地。因此,一直在苦苦思考,到底怎么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呢?记得前一段时间看到了一篇文章,其中介绍了美国国家实验室的一个理论:记忆金字塔。
该理论认为,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记住率”呈金字塔的形式:
教学方式 学生记住率
教师讲授 5%
学生阅读 10%
视听并用 20%
老师演示 30%
学生讨论 50%
学生实践 75%
学生教别人 90%
而在我们的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是:
教学方式 采用率
教师讲授 90%
学生阅读 80%
视听并用 70%
老师演示 65%
学生讨论 45%
学生实践 20%
学生教别人 5%
由此看来,课堂效率低下,还真的不能一贯抱怨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相反,应该更多的从自身的角度找寻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有没有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没有考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有没有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设置问题?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想,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最先考虑的就是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发挥学生的集体力量
我虽然任教时间不长也自认为是一个学生较喜欢的教师,但是我也感受到有时候学生不敢来向我问问题,一次没有听懂就不敢再来询问,或者是询问时候我问“你这个问题听懂没有”,学生就是没有听懂也不敢说没有,马上就如鸡啄碎米般点头答应。我就想怎样让学生在学后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解决呢?在一次课间中,我发现我班的徐某某在给古丽讲题,虽然讲点条理不是很清,但是古丽却是在不停的问来问去。这个情景激发我的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发挥学生的集体力量呢。于是我把学生按照AABBCC(尖子生、中等生、待提高的学生)的方式进行分组,这样不仅提高好学生的知识建构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知识脉络;同时对有待提高的学生也是一种帮助,对同学之间的讲解他们更能接受,不会产生内心的“恐慌”不会不懂装懂。同时我在每一小组中选出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并对他们进行培训,要求他们每次讨论问题时要让平时不爱说的说思路、让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来进行讲解、让全组真正动起来。暂且把它成为“分组的艺术”吧。
二、脉络清则学的轻
经常会听到学生在抱怨物理到底要学什么啊?怎么初中学力、电、光、能这些,高中还学。怎么学习物理啊。物理好难啊。我常常思考到底学生明不明白自己在学什么啊,于是我做了一个调查,竟然发现很多学生概念的模糊。这几年接收初升高的高一新生,面对这些新生我采用魏书生的知识树作为我的开学第一课,我将高中要讲解的内容与初中的相结合,形成知识脉络,让学生清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哪里要重点的学习、与就知识的联系在哪里,让学生学得轻松。
三、课中要效率
所有的老师总有这样的担心,就是我不讲学生能会吗?尤其是我们这样的新手教师,所以总让自己的课堂容量很大,这样就总是到处是重点、重点又不是重点的。课堂容量大了,但是学生对重点却掌握的很差。于是,我把课前预习的作业进行了精心的选取,把那些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就可以弄清楚的部分提前做掉,预习要有明确的目的,不少学生把预习看做一种过场,认为就是把老师要求的教材通读一遍,最多就是画画记号、背背概念和记记规律,因此教师对学生预习前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指导可以通过导学案来体现,如结合教材的前后内容和学生的前认知预设一组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和探索,初步的认识或发现问题。在预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前,教师可预设这样一组问题①你能找出图4—4.1几个实验的共同特征吗?②你能设计一个实验研究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吗?③你能总结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吗等。教师的指导也可通过一组基础性习题来呈现。教师无论通过哪种方式指导学生的预习,都必须给学生明确的方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要具体。这样在课堂中就会重点真的变成我们和学生共同要探讨的地方,这样通过反复探讨学生成绩真的上升的很快,2009-2010学年我教高一10班效果很显著,让我的内心更加的充满对高效课堂的希望。
四、精雕细琢课堂中问题的设置
课堂中的问题应该是有灵魂的,如果学生能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那这个问题就是失败的。我觉得问题设置首先要有针对性,要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服务,应该是解决重难点的钥匙。其次要有梯度、有启发性能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本学习到自己的知识建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弄明白的时候,让他们会领略到无比的成功感、幸福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当堂达标的多样性
以前我觉得学生学得好不好考考就知道,现在我却不那么想了,我觉得课堂中听说讲练都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学生能够听懂重点并及时并独立地做好听课笔记、能够向同学条理清晰的分析出题人的意图、讲清楚他的解题思路、能够举一反三的的去解决问题,这些都是一种当堂达标的方式。另外,学生的学习效果要靠练习来呈现,课堂作业反馈理应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课堂作业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作业既是学生学习的压力,也是动力,学生为了能够顺利完成课堂作业,必须上课时全身心的投入,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课堂作业当堂完成,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教与学的有效双向互动。课堂作业也能让老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及时教学调整和学生辅导。课堂作业的设计力求少而精,做到难易适中,富有针对性、弹性、开放性、创新性,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六、作业布置的艺术
我以前布置作业总是顾忌全班最多的中等学生的情况,这样总是会让好学生有了学习的倦怠感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会、有待提高的学生总是抄别人的不用脑子。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采用这样的“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即好学生的作业本批改后我会在本子上写一道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常常看到那些学生聚在一起冥思苦想,甚至学生非常期待我的作业本赶紧放下去,有几次竟然到办公室来要本子。对那些有待提高的学生,我会看到如果第一问解出来了,我就及时的肯定并且让他们巩固,渐渐的我发现学生的基础是很差,但是已经有了学习的兴趣。
课堂是否高效,取决于教师的理念转变和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教师只有简化教,放弃包办,通过学生自学、生生互学、师生交流,从而形成良性的“学习共同体”,这样才会实现课堂的高效。
自2007年进校现已有6年的时间,我始终在不断地学习,了解和实践物理教学的最新的理念和做法,希望用学习来快速成长,随着“高效教学”模式的不断推广,我也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尝试,虽然一直在努力放手,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可是感觉效果依然达不到理想的境地。因此,一直在苦苦思考,到底怎么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呢?记得前一段时间看到了一篇文章,其中介绍了美国国家实验室的一个理论:记忆金字塔。
该理论认为,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记住率”呈金字塔的形式:
教学方式 学生记住率
教师讲授 5%
学生阅读 10%
视听并用 20%
老师演示 30%
学生讨论 50%
学生实践 75%
学生教别人 90%
而在我们的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是:
教学方式 采用率
教师讲授 90%
学生阅读 80%
视听并用 70%
老师演示 65%
学生讨论 45%
学生实践 20%
学生教别人 5%
由此看来,课堂效率低下,还真的不能一贯抱怨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相反,应该更多的从自身的角度找寻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有没有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没有考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有没有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设置问题?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想,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最先考虑的就是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发挥学生的集体力量
我虽然任教时间不长也自认为是一个学生较喜欢的教师,但是我也感受到有时候学生不敢来向我问问题,一次没有听懂就不敢再来询问,或者是询问时候我问“你这个问题听懂没有”,学生就是没有听懂也不敢说没有,马上就如鸡啄碎米般点头答应。我就想怎样让学生在学后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解决呢?在一次课间中,我发现我班的徐某某在给古丽讲题,虽然讲点条理不是很清,但是古丽却是在不停的问来问去。这个情景激发我的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发挥学生的集体力量呢。于是我把学生按照AABBCC(尖子生、中等生、待提高的学生)的方式进行分组,这样不仅提高好学生的知识建构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知识脉络;同时对有待提高的学生也是一种帮助,对同学之间的讲解他们更能接受,不会产生内心的“恐慌”不会不懂装懂。同时我在每一小组中选出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并对他们进行培训,要求他们每次讨论问题时要让平时不爱说的说思路、让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来进行讲解、让全组真正动起来。暂且把它成为“分组的艺术”吧。
二、脉络清则学的轻
经常会听到学生在抱怨物理到底要学什么啊?怎么初中学力、电、光、能这些,高中还学。怎么学习物理啊。物理好难啊。我常常思考到底学生明不明白自己在学什么啊,于是我做了一个调查,竟然发现很多学生概念的模糊。这几年接收初升高的高一新生,面对这些新生我采用魏书生的知识树作为我的开学第一课,我将高中要讲解的内容与初中的相结合,形成知识脉络,让学生清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哪里要重点的学习、与就知识的联系在哪里,让学生学得轻松。
三、课中要效率
所有的老师总有这样的担心,就是我不讲学生能会吗?尤其是我们这样的新手教师,所以总让自己的课堂容量很大,这样就总是到处是重点、重点又不是重点的。课堂容量大了,但是学生对重点却掌握的很差。于是,我把课前预习的作业进行了精心的选取,把那些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就可以弄清楚的部分提前做掉,预习要有明确的目的,不少学生把预习看做一种过场,认为就是把老师要求的教材通读一遍,最多就是画画记号、背背概念和记记规律,因此教师对学生预习前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指导可以通过导学案来体现,如结合教材的前后内容和学生的前认知预设一组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和探索,初步的认识或发现问题。在预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前,教师可预设这样一组问题①你能找出图4—4.1几个实验的共同特征吗?②你能设计一个实验研究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吗?③你能总结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吗等。教师的指导也可通过一组基础性习题来呈现。教师无论通过哪种方式指导学生的预习,都必须给学生明确的方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要具体。这样在课堂中就会重点真的变成我们和学生共同要探讨的地方,这样通过反复探讨学生成绩真的上升的很快,2009-2010学年我教高一10班效果很显著,让我的内心更加的充满对高效课堂的希望。
四、精雕细琢课堂中问题的设置
课堂中的问题应该是有灵魂的,如果学生能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那这个问题就是失败的。我觉得问题设置首先要有针对性,要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服务,应该是解决重难点的钥匙。其次要有梯度、有启发性能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本学习到自己的知识建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弄明白的时候,让他们会领略到无比的成功感、幸福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当堂达标的多样性
以前我觉得学生学得好不好考考就知道,现在我却不那么想了,我觉得课堂中听说讲练都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学生能够听懂重点并及时并独立地做好听课笔记、能够向同学条理清晰的分析出题人的意图、讲清楚他的解题思路、能够举一反三的的去解决问题,这些都是一种当堂达标的方式。另外,学生的学习效果要靠练习来呈现,课堂作业反馈理应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课堂作业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作业既是学生学习的压力,也是动力,学生为了能够顺利完成课堂作业,必须上课时全身心的投入,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课堂作业当堂完成,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教与学的有效双向互动。课堂作业也能让老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及时教学调整和学生辅导。课堂作业的设计力求少而精,做到难易适中,富有针对性、弹性、开放性、创新性,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六、作业布置的艺术
我以前布置作业总是顾忌全班最多的中等学生的情况,这样总是会让好学生有了学习的倦怠感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会、有待提高的学生总是抄别人的不用脑子。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采用这样的“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即好学生的作业本批改后我会在本子上写一道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常常看到那些学生聚在一起冥思苦想,甚至学生非常期待我的作业本赶紧放下去,有几次竟然到办公室来要本子。对那些有待提高的学生,我会看到如果第一问解出来了,我就及时的肯定并且让他们巩固,渐渐的我发现学生的基础是很差,但是已经有了学习的兴趣。
课堂是否高效,取决于教师的理念转变和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教师只有简化教,放弃包办,通过学生自学、生生互学、师生交流,从而形成良性的“学习共同体”,这样才会实现课堂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