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世珍品“赤壁图”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bear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尹光华,江苏无锡人,1945年5月出生。国画家、书画收藏家、鉴定家。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书画鉴定顾问。自幼师从江南画师秦古柳学中国画,后又师从上海画院的朱屺瞻先生。善山水、花鸟,但其主要精力在鉴定方面,著有《朱屺瞻年谱》、《徐邦迟年谱》等。他发现考证了倪瓒的《霜柯竹石图》、仇英《赤壁图》等名作,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传世仇英所作《赤壁图》,目前见有三幅一藏辽宁省博物馆,一藏上海博物馆,再者便是《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本卷了。前二幅皆绢本短卷,画的都是白露横江,断岸千尺,东坡与客泛舟中流这一情景。本幅则为纸本而略长,后段多了苇汀浅屿、石桥曲涧、秋林霜浓、云房窜深等山问夜景。读者可以藉画家营造的美景,去想像苏轼舍舟登岸,“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一夜游情境。其构思立意较前二图更为丰富美备。
  三幅《赤壁图》画家都未记年。上海博物馆一图,石骨崚赠,用笔峻健方硬,应是他得到周臣指授,力学李唐等南宋院画的盛年时作品。辽宁省博物馆一图,与仇英在项元汴家《临宋元六景》画风相近,应是他较晚之作。《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这幅《赤壁图》卷,画法细缜,淡冶蕴藉,与几幅可以断为仇氏早年真迹的风格相似,创作年代比上海博物馆《后赤壁图》要略为早些。
  关于仇英早年画风,学者们都认定他受到文徵明的影响。大家援引的史料,一是彭年所说“十洲少即见赏于衡翁”:一是文徵明《湘君图》上王穉登转述文氏自己的话,说他“曾使仇实父设色,两易纸皆不满意”,不得不自己重作之。上述二处记载,一般可以看作是文氏对青年仇英的赏识器重。不过,如对王穉登题跋作进一步思索,则可以发现文、仇二人非同寻常的关系。中国绘画史上多有老师画成墨稿后请学生敷彩的情况。文徵明是一个谦和温厚之人,他这么做并如此直言不讳,虽不能因此说明仇英就是他的学生,但至少可见他们师徒般真率坦诚的情谊。
  说仇英受文徵明影响,最可据的自然是他的作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仇氏《林亭佳趣图》,画文人闲适的园林生活,树石尖细柔韧的勾勒用笔,山头浑圆秀润的造型与皴法,淡宕明丽的青绿设色,与仇英中晚年画风异趣而与文徵明细笔山水同调,画风渊源十分清楚。更为庆幸的是,我们尚能见到仇英自书年款的一幅作品,这幅名为《沙汀鸳鸯》的佳作亦藏于上海博物馆,落款为“庚子夏仇英实父制”。庚子为明嘉靖十九年(1540),仇英已到不惑之年,除右方斜出的枯枝已略具宋人笔意外,其坡岸禽水的画法,仍带有文徵明以及赵孟頫温淳的情调。
  以上三幅作品,大致可以勾划出仇英青中年时期画风嬗变的脉络。它们有几个共同特点值得注意:都是纸本,都为小青绿设色,都带有文派山水的影响。清人方薰称:“曾见仇实父画孤山高士、王献(之)移竹及卧雪、煎茶诸图,类皆萧疏简远,以意涉笔,置之唐沈画中,几莫能辩,何尝专事雕缋,世唯少所见耳。”方薰所称世人缺乏认识的恐怕正是这一类早期作品。
  我们之所以将《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赤壁图》圈定为他早期作品,正是基于与上述诸图的仔细比较。同样是纸本,同样是小青绿设色,同样参有文派山水的笔法,同样表现着明人向往山林园居的闲散生存状态,但若论境界的空灵清逸,此图比起其他早期作品更加接近方薰所称的“萧疏简远,以意涉笔”。若论画法气韵,则与《梧竹书堂图》尤为类似。两幅画中山石的造型向背,以及短促瘦谨略带滞涩的勾勒线条,状如刮铁、小斧劈般的皴法,细密的绿色苔点都同出一辙。它们的设色方法乃至迭经岁月侵蚀至今呈现的色相也几无二致。这种先以较淡赭石打底,然后以色阶较浅的三绿、四绿罩染的画法,还见于上述《林亭佳趣图》,看来是他早年小青绿山水的习惯画法。他中年以后的青绿设色画就很不一样,一类为浓丽精致的大青绿,赭色底上敷染的多为厚重亮艳色相较深的头青、头绿,富丽辉煌,极有装饰味,代表作有《桃村草堂图》、《桃园仙境图》等。另一类则勾皴粗简、笔致生动,敷色亦多头绿、二绿之类,并可能还调和了墨绿、汁绿,但用色并不浓厚,色相却比早年青绿山水深沉,所作有《临宋元六景》、《归汾图》等。但不论前期、后期的作品,他严谨精丽,作画时全神贯注一笔不苟的作风都始终如一。仇英传世真迹,几乎幅幅精美,从未见有草率应酬之作,与他这种务求完美的创作态度大有关联。
  世传仇英的伪作,大多为绢本,或工丽而有匠气,或“庸俗乏韵”。徐邦达先生在鉴考仇英作品时曾这样评价他:“真笔不论粗细,无不具有文秀之致。”(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下卷134页)这种生而致之的雅致,确实浸淫于他的所有作品,临摹古人如此,自己创作如此,青绿如此,水墨如此:极早期的《林亭佳趣图》如此,极晚期的《职贡图》如此,画风蜕变期的《赤壁图》同样如此。
  梳理《赤壁图》上所钤鉴藏印,可以清楚地了解此卷的递藏经过。目前能确知的最早一位藏家是晚明张修羽,有“觐宸”朱文方印可证。觐宸字仲钦,号修羽,丹徒人,家有“培风阁”,藏古籍图绘极其丰富。其中王羲之《瞻近帖》、卢鸿乙《草堂图》、杜牧《张好好诗》、杨凝式《草书真迹》、黄公望《秋山图》、沈周《东庄图》皆为巨迹。张修羽与董其昌极友善,“文敏每过京口,必馆于张氏园亭”(笪重光语)。“张氏古迹最多,翁乃临摹其精粹者与之”(顾复语)。由此可见觐宸的“博雅好古”(董其昌语)与其收藏之精。他去仇英生活的年代不远,他的鉴藏,为此图的可靠性作出了有力的旁证。此卷继为其后人张孝思续藏,孝思字则之,号懒逸,亦是有名的鉴藏家。此后则归康熙第三子允祉“诚府”,旋入清宫,被《石渠宝笈初编》定为上等。上世纪20年代被溥仪以赏赐溥杰之名带出而散落民间,后为天津实业家张重威收得。400余年,流传有序,凿凿可考。
  以上种种,都可证《赤壁图》卷确是仇英真迹,它的创作年代,大约与《梧竹书堂图》相近。正是这两幅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信息而立之年的仇英,已逐渐越出文派绘画的樊篱,集周臣及刘、李、马、夏南宋各家之长,开始形成自己精微俊朗、明艳清新的个人风格。与当时的院体画家相比,他显然温文雅秀得多:与沈、文为代表的文人画家相比,则更富于应物象形、巧夺天工的艺术表现能力。《梧竹书堂图》与《赤壁图》卷这两幅画,一夏景,一秋色:一日上昼眠,一月下夜游。时令特点,环境氛围,经营得真切而有诗意,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图中人物画得都很小,特别是《赤壁图》,舟中五人细若豆粒,然须眉生动,造型准确。线描瘦如发丝,而顿挫自如,力透纸背。和他所有作品一样,这些小小的人物,是仇英山水画中引人瞩目的“景点”,而绝非可有可无的点景。吴门画家除了他和唐寅之外,大多不擅此道,文门子弟包括文徵明自己,画人物既拙于形相,又缺乏力度和变化,只能勉强作山水的点缀而已。不像仇英那样尽善尽美,协调统一。因此不得不让他出一头地,卓然画坛了。
  仇英画作历来都受到鉴藏家的珍视。当时就有人说他“精妙丽密,备极意态”(彭年语),“可谓绘事之绝境,艺林之胜事”(王世贞语)。苏浙一带收藏家陈官、周凤来、项元汴常年累月地将他请在家里,以上宾待之,作画亦不相逼促,画成还给予丰厚的酬金。他的《汉宫春晓图》,卷后项元汴题记称“值价200金”,远远超过项氏收购的其他宋、元名作。据项元汴自己的记录,他收宋赵孟坚《墨兰图》卷,原价“银120两”:元钱选《山居图》卷,其值“30金”:而文徵明《袁安卧雪图》卷,“原价16两”,唐寅《嵩山十景》册,“计原值24金”,都与仇英相差甚远。直至上世纪30年代,仇英画作的价格仍不比宋元绘画低,他的一册《人物故事图》,曾为苏州有识者以5000银元购得。而吴湖帆当时买元人张中精作《芙蓉双鸳图》轴,仅不过800元而已当然,市场价值并不代表艺术价值。但在封建社会中,仇英从一个低微的画工而能跻身“明四家”之列,若不是在艺术上有超凡的成就,绝不可能。他这幅《赤壁图》卷被《石渠宝笈初编》定为上等也决非偶然。明末鉴定家顾复评价仇英的一段话说得十分中肯,他说仇英“远师顾陆阎周,近学马陈诸赵,即降笔仿苑中人,必淘汰拙俗而采掇英华。吾见其心师意匠新新不穷,可谓用志不纷乃凝于神者乎。人以其享年不永致惜,而余有说焉?以为实父至今未死可也。”(本文为摘要刊登)
其他文献
一个和风旭日的下午,笔者一行来到深圳画院观看“冯纪忠和方塔园”的展览,在深圳画院严善錞副院长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一个由声、光、影组成的奇妙的建筑艺术空间。  “由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艺术是深圳画院近年来所做的尝试课程。”严副院长一边介绍,一边和我们聊起了这次特别的展览模式。近年来,深圳画院在致力于传统艺术向现代转型的同时,也努力关注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将以往平面性的图片展示带入生动性、互动性的
期刊
恽寿平艺术天赋很高,早年向伯父恽向(明末山水画家)学画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得名甚早,但中年以后(约40岁左右)转为以画花卉为主。他从明代沈周、陆治、孙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创作经验,再参考画史文献资料,“酌论古今,参之造化”,从而创造出一种名为“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其特点是抛开院体画先勾勒轮廓后填彩敷色的方法,而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在造型
期刊
提到城堡,可能在人们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英国那种庞大而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堡建筑,其实这种城堡式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南方土地上早就存在着,并仍将继续保持下去。    土楼建筑——城·墙意识的延伸    城堡式宅第的出现与中国的历史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城墙意识的延伸与发展。历史上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城和墙的国家。城,自创建之初是基于军事防卫目的。天子和诸侯们修城,就是要建立一个能保卫自己和臣民的堡垒、一
期刊
在西南贵州,地无三尺平,沟壑纵横的高原上,一个历史久远的民族生息繁衍着,这就是布依族。布依族与壮族有着不同寻常的族源,更与西汉夜郎古国有着非浅的渊源,250多万人口,集中散布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阳、安顺地区,跻身贵州第二大少数民族之列。独特的民族必然产生独具特色的风情,布依族婚俗以自有的独到之处,而为人所津津乐道。  布依人过去有族内通婚的惯例,婚姻大事尤为注重“父
期刊
殷墟是一座保存无数珍品的“地下博物馆”。如今,殷墟为展示发掘和研究成果,并保护遗址的总体风貌,在洹水岸边修建了一座在地平面以下的“殷墟博物馆”,几百件精美的殷墟出土文物在这里熠熠发光,使人们受到当时高度发达的殷商文明的强烈震撼。来到殷墟,除了可以追忆殷商时代宫殿建筑的伟大外,更能通过一些出土的实物去真实地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手工艺技术。
期刊
中国地域之辽阔,民族之众多,历史之久远,婚俗样式异常丰富多彩,大同又有小异,犹如缤纷万花筒,让人目不暇接。  奇丽弘深的长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她和黄河文化南北交汇,澎湃激荡,形成奔涌不息的中华文化之巨流,汇入古代世界文明的海洋。在长江流域,有着许多丰富而又多彩的恋爱婚姻习俗。而长江发源地居住较多的少数民族是藏族,随着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具有独特韵味的藏族婚
期刊
“风水”在古代被称为“堪舆”或“地理”,因此说它是中国传统地理学也不为过。中国传统地理学是指近现代地理学系统传人中国以前发生、发展于中国的地理学。中国传统地理学洗刷掉了风水的神秘外衣,保留了它的合理内核,可被称为“学术风水”或“易经地理”,在中国乃至在东亚的汉文化圈运用了上千年。近20多年来,在建筑学领域,风水学说获得了一些别开生面的评价,并得到了“古代环境工程学”,“环境美学”这样的称誉,这可能
期刊
时至今日,生肖文化流行于民间,更多的是口口相传的民俗文化,似乎已超越了空间,超越了阶层,超越了年龄,融进了每个人的生活中。2008年是农历戊子鼠年,又是老鼠“当政”之年,因此本期专栏就由鼠说起……    十二生肖鼠为首    居中国十二生肖之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古到今有的人总是不服气,不断有人要撤换它,想用猫来换上。1997年生肖集邮研究会成立后,曾有人来信,要求以猫代鼠。但鼠至今仍然稳
期刊
特殊使命    在新中国画院以“时代华章”庆祝建立50周年的时候,地处祖国东南一隅,年轻的深圳画院也走过了20年的探索历程。  深圳画院成立于1986年,在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深圳特区处于当代中国变革的前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为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产生了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正是新时期画院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历史积淀薄弱,被人称为“文化沙漠”的年轻城市建设文化,建设一个
期刊
“金银玉器那是有钱人才能玩得起的”    在我看央视播映的电视连续剧《玉碎》时,剧中的那些玉器件件都是那样晶莹剔透、煞是招人喜爱,就连我这个原本对玉器不怎么感兴趣的人也直动心:“我要是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玉那该多好啊!”可惜没有,就连一个米粒大小的“玉渣”也没有。我的父亲老舍先生对收藏一直怀有浓厚兴趣,可惜他的前半生没有这个经济能力,直到50岁以后才得以实现了他的这一宿愿。通过收藏不仅可以学到很多有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