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构建学习型课堂的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137724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诗歌教学似乎还是停留在一种感性阅读的教学层面上。学生只凭自己的感觉来谈鉴赏,素养好些的学生能谈一二,基础差的学生就往往无话可说。最后,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解读。这样的课堂,学生和老师、文本之间,甚至学生和学生之间都是有隔膜的,学生很少被点燃热情参与到鉴赏过程中,真正走进文本,形成一定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课堂
  当下“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学习型课堂”的课改理念要求教师们变“讲课”为“教课”“导课”,变“传道授业解惑”的讲台为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平台,真正实现还课堂于学生,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言“自能阅读,不待师讲”的理想境界。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解读诗歌、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让诗歌教学有法可依,这才是诗歌教学中构建学习型课堂的有效途径。
  现试以人教版新教材《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中的《涉江采芙蓉》一课为例,谈谈诗歌教学中学习型课堂的构建。
  这首诗语言平易质朴,字面意思颇为简单,几乎不存在什么阅读障碍,一些学生也能通过课前的预习感知到这首诗好。但通常情况下,他们只是“觉得”好,却说不清“好在哪里”,具体“怎么好法”。这也是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常常遭遇的一个问题,似乎越是简单的诗越无从入手,越难以形成真正的鉴赏。
  知人论世和意象意境分析等方法是中学诗歌教学中常见的鉴赏方法,在教授这篇《涉江采芙蓉》时,可另辟蹊径,教学生运用“还原法”来品读诗歌。“还原法”是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提出的解读诗歌的一种新方法,就是“根据艺术形象提供的线索,把未经作家加工的原生的形态想象出来,找出艺术形象和原生形态之间的差异。”即发现矛盾与错位,进而解决矛盾,还原错位。
  案例首先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导入,具体解说并示范如何发现矛盾并在还原矛盾中读懂诗人的感情。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写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当时正是盛唐,长江上即使不是千帆竞发,也不可能只有一条船,为什么他只看到一条船呢?在这里,客观事实和作者的主观感知是背离的,当我们发现这个矛盾之后,就能引导我们进一步走进文本,分析出矛盾背后的情感——因为李白牵挂着老朋友,眼中只有孟浩然,只有长江水,艺术表达中自然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也就体现了李白对朋友的不舍和深情。
  生活场景和艺术场景有时是不一致的,艺术形象和原生态形象之间也有差异,如果我们能在阅读诗歌时找到作品中存在的矛盾、错位,以此切入,发现问题,就可以在一些容易忽略掉的、以为是不言而喻甚至是平淡无奇的地方,发现精彩,完成对作品的深入鉴赏。让学生在实例分析中具体可感地了解此种方法,也就便于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有法可依”。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尝试使用这把钥匙去开启诗歌解读的神秘之门,让学生去寻找诗歌中“矛盾”“错位”的地方,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可以预设四个点:
  ①“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怎么是采了芙蓉才见芳草?不应该是见芳草而采之吗?可以理解为:该句是“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的倒装,这样我们就能还原情感的生发。盛夏时节,江边花香袭人,气氛是愉快的,主人公见此情景想要采摘鲜荷,甚至不惜“涉江”之劳,是抱着满腔热忱的。采摘花草要赠给远方亲人,这是古人最自然最普遍的情感。有所“遗”,才表现出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②“采之欲遗谁”,对于抒情主人公来说,是知道自己“欲遗谁”的,可为什么还发问呢?其实这是忧伤的叹息,还能送给谁呢?因为“所思在远道”,这是一份送不出去的礼物。这既是发问,亦是一声甜蜜的叹息。
  ③故乡为什么一定是“还顾”,回头看,而不是遥望之类的呢?还顾,这是背离家乡的姿态,走在离乡越来越远的路上,所思之人再见难期,只得频频回首,这种无奈、悲伤,最终落脚于“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完成诗歌情感的抒发。
  ④抒情主人公是男性还是女性呢?此处有视角的转换。是“涉江采芙蓉”的女子推己及人的一种想象,想象离“旧乡”而行“远道”的男子也正深情回望家乡。所谓“天涯共此时”,有情人彼此挂怀,也就衬出下文“同心”两个字不是空话。这种表达,既丰富了画面开拓了意境,又使得情感表达更细腻宛曲。这个问题是见仁见智的。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此处有四处教师预设。预设与生成既矛盾又相成,没有合理的预设,很难有好的动态生成;但过多倚重“预设”,则又不可避免地会忽视阅读的个性化展现。教师在这里虽然预设了答案,但此预设是基于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而形成的教师解读和示范,不是所谓的“答案”,应重在鼓励学生学习用“还原法”进行鉴赏,鼓励各抒己见,重在体验的过程而不是结论,相信学生能够别具慧眼有所发现,别具慧心有所领悟。
  一堂语文课也并非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课上完了,但课程的流动是没有停止的,课后如何延续此堂课的所得,亦不可忽视。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运用“还原法”鉴赏贺知章的《咏柳》或其他作品,写一篇短文。
  由此课设计可看出,“学习型课堂”不是表演型课堂,不应在流于表面的花哨形式上做文章,而应教授给学生有用的方法,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在学生的相互启发中,让学生走入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真正形成阅读鉴赏能力。
  在诗歌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有“妙不可言”的感受,好的语文教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覺到又说不出来,或者学生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不仅是诗歌教学需要构建学习型课堂,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是引导者和构建者,要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去拨开学习中那些“说不出、一无所知”的云雾,接近语文真知。做到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教学生要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找东西。”
  作者简介:
  戴瑜,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名著导读环节是当前语文教材的一個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新教学理念,强调语文教师要在贯彻落实新课改与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在名著导读环节的指引下,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因此,本文主要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探讨教师对名著导读环节的有效教学指导对策,希望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一、 引言  中
摘要:武警院校任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指向性。为适应武警院校任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求,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突出实践性、岗位性、综合性和前瞻性的要求。  关键词:任职教育;课程设置;特性  武警院校任职教育是为适应岗位工作或晋级需要,而对干部(士官)实施的进修、培训或高等学位教育。任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军事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指向性。这种特殊性便决定了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必须具有鲜明的特
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一直在为世界五百强企业提供劳动补贴。每年快到假期之前,各大公司的邮箱里都塞满了大学生的实习申请。随着各行业中入门级别的工作越来越少,实习成了正
摘要:群文阅读将语文信息中某一有规律化的议题类文章凝结起来,通过短时间的大量浏览,快速地获取语文的阅读信息,借助自主阅读的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强化学生的阅读想象力,有助于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地汲取知识信息,形成一定的语感,群文阅读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使得阅读教学始终保持规律性的推进,更加积极地推动阅读活动,教师应延伸课内外的阅读信息,在群文阅读模式下激发学生的语文潜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
在钧瓷行业的激烈竞争环境中,钧瓷企业在管理转型实施时要发挥独特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谋取一席之地;大力推进钧瓷企业品牌建设,提升钧瓷企业品牌综合竞争力;激活钧瓷企业财务战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完善,非连续文本教学理念在许多小学中已经开始实施,非连续文本在现代生活社会中随处可见,被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它是有区别于大篇幅以句子和段落构成的连续性文本,主要以图表、数据、说明等形式呈现出来,较为直观、简明、清晰。在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文本阅读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文本阅读体验,促进小学生综合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便利。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非连续文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基础也比较扎实,正是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来积累、大量的名著充实自己的重要阶段.而且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初中的语文
福建中考开始考查古诗词的初步赏析,所谓的“初步赏析”深浅如何把控?本文在?行路难?这一公开课后做出深入的总结与反思.依据课标要求与福建省考的形势明确初中阶段古诗词教
【摘要】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喉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我院82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奇数偶数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Orem自理理论,对比两组情况。结果:观察组所取得Spitzer生存质量评分、自护能力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排除精神类疾病者,排除家属或患者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功能争价值的教学模式,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研究生通过研究性实践和应用性实践,对所知理论进行深层次探究以提高综合素质,满足其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