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总面积18915平方公里,总人口798.57万,其中农村人口 679.47 万人。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于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生长繁育,水稻、麻类、水产等产量均居河南省首位,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有耕地资源1187万亩,常用耕地面积852.9万亩,全年粮食平均播种面积在1100万亩左右,年粮食产量占全省的10%。
关键词 粮食;生产;发展;思考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信阳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一系列“惠农、兴粮、富民”政策,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广大农民种粮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粮食产量连年丰收并屡创新高,出现了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增长快于国民经济增长好形势。
一、五年来信阳粮食生产取得的成就
2007年信阳市粮食再获丰收,总产达到550.69万吨,较上年增加40.55万吨,增长7.9%;从2003年到2007年的五年,粮食总产跨越300、400、500、550万吨四个台阶。与2003年相比总产量净增264.68万吨,增长了92.5%,年均增速达到17.8%。与同期GDP的年均13.6%增速相比,高出4.2个百分点,也大大高于同期全国、全省四个粮食丰收年的年均3.9%、10.1%增长水平。2007年粮食总产量分别占全国1.1%和全省10.5%;全市人均粮食拥有量为689.6公斤,较全国、全省人均水平分别高于81.7%、29.7%。
信阳是个人口大市,稳定的粮食生产为信阳经济社会又好快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信阳人口粮消费量为190 万吨左右,饲料用粮为180万吨左右,可供出售的粮食约为 180万吨。信阳粮食生产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并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五年来信阳粮食生产的特点
1.粮食生产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好形势。五年来,粮食总产年均保持了17.8%的增幅,是信阳自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的最好时期。五年来农业生产经受住了干旱洪涝灾害的考验,粮食生产年年丰产丰收,改变了多年来的粮食生产“丰收-减产”的格局。
2.粮食生产均衡发展。秋粮生产占全市粮食总量70%以上,近几年,夏粮生产得到重视,夏秋粮连年丰收。2007年,夏粮总产达136.04万吨,较2003年翻番,年均增幅达20.2%,比同期的秋粮年均增幅高3.1个百分点。
3.夏粮比重上升。2007年夏粮、秋粮产量的比例为24.7:75.3,夏粮比重比2003年上升了1.9个百分点。
4.年度间粮食生产不均衡。从2003年到2007年,粮食产量较上年增长分别为-25%、38.8%、6.9%、20.2%和7.9%。增幅最高的是04年,主要原因是上年农业生产遭受大灾,粮食生产大幅减产,有其不可比性。,06年粮食增长20.2%,主要原因是在全市范围推广优质超级稻,粮食产量增幅较高。由于粮食生产受自然气候因素影响较大,粮食生产年度间有波动是正常的,保持粮食生产稳中有升任务是艰巨的。
三、五年来信阳粮食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因素分析
五年间,信阳市粮食生产以年均17、8%的高速持续增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1.市三次党代会提出推进信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多年来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深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投入。信阳是农业大市,各级政府将有限的财政资金优先用于农业。近3年来,信阳市涉农支出累计达到521621万元。2007年涉农支出300159万元,增加对农民的惠农补贴达到11项,各级财政实际落实惠农补贴53301万元,比上年增加15649万元,较上年增长41.6,远高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
3.加强粮食优质品种推广。粮食品质结构不断优化,水稻和小麦的优良品种全面推广。2007年,信阳种植的优质超级稻300多万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50%左右,杂交水稻率达到100%;信阳“弱筋”软质专用小麦推广面积达到250多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近60%。在大力优化粮食品质结构的基础上,粮食生产基本上实现了优势区域种植,规模发展。
4.粮食价格稳中有升,效益提高。近几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食积极性,大宗粮食实施的最低收购价政策使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粮食价格在高位运行,粮食的比较效益逐步提高,广大农民从粮食生产中得到的收入增加。
四、信阳粮食生产再增加30亿斤的可行性
1.有多年来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深化,尤其是今年国家实行对信阳水稻种粮补贴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2007年全市水稻平均单产594公斤,其中,优质超级稻300多万亩,平均亩产达700公斤左右,若全部推广优质超级稻种植,秋粮则可增产7亿多斤。小麦主产区在黄淮海平原,小麦单产与全省相比有较大差距,增产潜力较大。2007年,信阳小麦生产面积达到436多万亩,小麦平均单产295公斤,若加大投入、使用高产品种,小麦平均单产有望提高100公斤,夏粮则可增产8.6亿斤,仅通过提高单产一年就可增产15亿多斤。
3.在1187万亩可耕地资源中,开发增加100万亩优质超级水稻,水稻则可增加14亿多斤,如果再种上一部分夏粮,再加上通过提高单产增加的15多亿斤粮食,一年就可增产粮食近30亿斤。
五、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思考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目前,国际市场粮价飞涨,国内粮价居高不下,国际上已有人断言粮价告别低价时代。信阳是农业大市,产粮大市,粮食生产既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着广大农民收入增加。因此,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
1.继续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加大和深化政策支农力度,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年粮食产量达到60亿公斤目标,把粮食生产作为建设农业强市的第一基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一系列“惠农、兴粮、富民”政策和措施,提高惠农补贴资金的使用效果,做到谁种田谁受益,使种田者的效益最大化。同时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扶持力度,在财政转移支付上继续实行倾斜政策,在干部提拔任用上要全面考察其政绩,让县、乡镇的基层领导干部有精力、无后顾之忧的大抓粮食生产。
2.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旱排涝能力。把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建设农业强市的第一工程,坚决贯彻今年3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将各种补助资金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时尽快落实到位,切实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鼓励农户以多种方式建设水利设施,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真正提高农业生产的抗旱排涝能力,防止农村水利和技术服务的完全市场化。因为水利和农业技术服务市场化,将使得农民无力承担。政府应该将其控制在自己手中,以低价甚至免费的方式向农民提供服务。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3.加大对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各级政府应对农技部门开展的新品种、新技术等示范和推广给予重点扶持,大力推广粮食优良品种。大力支持农业科研部门研究开发适应自然气候条件的各种粮食新品种,加大对夏粮优良品种研究开发,积极发展小杂粮种植,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改善粮食产品品质。要在政策上探索和总结推广一些对农业科技人员为性基层服务的激励机制和有偿服务机制,调动他们推广良种良法的积极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只能依靠科技进步。五年来,大力推广超级稻和优质小麦品种,粮食产量年年上新台阶。
4.坚决落实保护耕地政策,保障粮食种植面积。土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之本,耕地是广大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信阳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资源有限,要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珍惜有限的耕地资源,切实保护好广大农民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防止土壤污染,避免和减少耕地退化。
5.有效控制农资价格继续过快上涨。今年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已经造成农业生产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成为减少农民收入和影响粮食生产投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密切关注农资价格的变化并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6.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产出利用率。①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是在土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的基础上实现要素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最大化,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推进土地流转,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提高粮食产出和增加农民收入;②在粮食生产中种足种好现有耕地的情况下,加大开发空闲的土地资源。应加大土地资源的开发,加大财政资金扶持补助,鼓励广大农民开垦整理可耕地资源,实行更优惠政策,调动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关键词 粮食;生产;发展;思考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信阳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一系列“惠农、兴粮、富民”政策,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广大农民种粮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粮食产量连年丰收并屡创新高,出现了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增长快于国民经济增长好形势。
一、五年来信阳粮食生产取得的成就
2007年信阳市粮食再获丰收,总产达到550.69万吨,较上年增加40.55万吨,增长7.9%;从2003年到2007年的五年,粮食总产跨越300、400、500、550万吨四个台阶。与2003年相比总产量净增264.68万吨,增长了92.5%,年均增速达到17.8%。与同期GDP的年均13.6%增速相比,高出4.2个百分点,也大大高于同期全国、全省四个粮食丰收年的年均3.9%、10.1%增长水平。2007年粮食总产量分别占全国1.1%和全省10.5%;全市人均粮食拥有量为689.6公斤,较全国、全省人均水平分别高于81.7%、29.7%。
信阳是个人口大市,稳定的粮食生产为信阳经济社会又好快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信阳人口粮消费量为190 万吨左右,饲料用粮为180万吨左右,可供出售的粮食约为 180万吨。信阳粮食生产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并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五年来信阳粮食生产的特点
1.粮食生产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好形势。五年来,粮食总产年均保持了17.8%的增幅,是信阳自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的最好时期。五年来农业生产经受住了干旱洪涝灾害的考验,粮食生产年年丰产丰收,改变了多年来的粮食生产“丰收-减产”的格局。
2.粮食生产均衡发展。秋粮生产占全市粮食总量70%以上,近几年,夏粮生产得到重视,夏秋粮连年丰收。2007年,夏粮总产达136.04万吨,较2003年翻番,年均增幅达20.2%,比同期的秋粮年均增幅高3.1个百分点。
3.夏粮比重上升。2007年夏粮、秋粮产量的比例为24.7:75.3,夏粮比重比2003年上升了1.9个百分点。
4.年度间粮食生产不均衡。从2003年到2007年,粮食产量较上年增长分别为-25%、38.8%、6.9%、20.2%和7.9%。增幅最高的是04年,主要原因是上年农业生产遭受大灾,粮食生产大幅减产,有其不可比性。,06年粮食增长20.2%,主要原因是在全市范围推广优质超级稻,粮食产量增幅较高。由于粮食生产受自然气候因素影响较大,粮食生产年度间有波动是正常的,保持粮食生产稳中有升任务是艰巨的。
三、五年来信阳粮食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因素分析
五年间,信阳市粮食生产以年均17、8%的高速持续增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1.市三次党代会提出推进信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多年来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深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投入。信阳是农业大市,各级政府将有限的财政资金优先用于农业。近3年来,信阳市涉农支出累计达到521621万元。2007年涉农支出300159万元,增加对农民的惠农补贴达到11项,各级财政实际落实惠农补贴53301万元,比上年增加15649万元,较上年增长41.6,远高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
3.加强粮食优质品种推广。粮食品质结构不断优化,水稻和小麦的优良品种全面推广。2007年,信阳种植的优质超级稻300多万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50%左右,杂交水稻率达到100%;信阳“弱筋”软质专用小麦推广面积达到250多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近60%。在大力优化粮食品质结构的基础上,粮食生产基本上实现了优势区域种植,规模发展。
4.粮食价格稳中有升,效益提高。近几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食积极性,大宗粮食实施的最低收购价政策使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粮食价格在高位运行,粮食的比较效益逐步提高,广大农民从粮食生产中得到的收入增加。
四、信阳粮食生产再增加30亿斤的可行性
1.有多年来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深化,尤其是今年国家实行对信阳水稻种粮补贴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2007年全市水稻平均单产594公斤,其中,优质超级稻300多万亩,平均亩产达700公斤左右,若全部推广优质超级稻种植,秋粮则可增产7亿多斤。小麦主产区在黄淮海平原,小麦单产与全省相比有较大差距,增产潜力较大。2007年,信阳小麦生产面积达到436多万亩,小麦平均单产295公斤,若加大投入、使用高产品种,小麦平均单产有望提高100公斤,夏粮则可增产8.6亿斤,仅通过提高单产一年就可增产15亿多斤。
3.在1187万亩可耕地资源中,开发增加100万亩优质超级水稻,水稻则可增加14亿多斤,如果再种上一部分夏粮,再加上通过提高单产增加的15多亿斤粮食,一年就可增产粮食近30亿斤。
五、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思考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目前,国际市场粮价飞涨,国内粮价居高不下,国际上已有人断言粮价告别低价时代。信阳是农业大市,产粮大市,粮食生产既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着广大农民收入增加。因此,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
1.继续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加大和深化政策支农力度,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年粮食产量达到60亿公斤目标,把粮食生产作为建设农业强市的第一基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一系列“惠农、兴粮、富民”政策和措施,提高惠农补贴资金的使用效果,做到谁种田谁受益,使种田者的效益最大化。同时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扶持力度,在财政转移支付上继续实行倾斜政策,在干部提拔任用上要全面考察其政绩,让县、乡镇的基层领导干部有精力、无后顾之忧的大抓粮食生产。
2.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旱排涝能力。把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建设农业强市的第一工程,坚决贯彻今年3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将各种补助资金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时尽快落实到位,切实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鼓励农户以多种方式建设水利设施,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真正提高农业生产的抗旱排涝能力,防止农村水利和技术服务的完全市场化。因为水利和农业技术服务市场化,将使得农民无力承担。政府应该将其控制在自己手中,以低价甚至免费的方式向农民提供服务。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3.加大对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各级政府应对农技部门开展的新品种、新技术等示范和推广给予重点扶持,大力推广粮食优良品种。大力支持农业科研部门研究开发适应自然气候条件的各种粮食新品种,加大对夏粮优良品种研究开发,积极发展小杂粮种植,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改善粮食产品品质。要在政策上探索和总结推广一些对农业科技人员为性基层服务的激励机制和有偿服务机制,调动他们推广良种良法的积极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只能依靠科技进步。五年来,大力推广超级稻和优质小麦品种,粮食产量年年上新台阶。
4.坚决落实保护耕地政策,保障粮食种植面积。土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之本,耕地是广大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信阳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资源有限,要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珍惜有限的耕地资源,切实保护好广大农民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防止土壤污染,避免和减少耕地退化。
5.有效控制农资价格继续过快上涨。今年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已经造成农业生产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成为减少农民收入和影响粮食生产投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密切关注农资价格的变化并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6.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产出利用率。①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是在土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的基础上实现要素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最大化,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推进土地流转,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提高粮食产出和增加农民收入;②在粮食生产中种足种好现有耕地的情况下,加大开发空闲的土地资源。应加大土地资源的开发,加大财政资金扶持补助,鼓励广大农民开垦整理可耕地资源,实行更优惠政策,调动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