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教育已逐步融入课程综合化的潮流,在艺术教育领域也出现了要求改变学科本位,打破学科界限,寻求融合的发展趋势。陈鹤琴先生的“整个教学法”即“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联系我园艺术教育的现状,提出“艺术教育与幼儿一日活动整合”的思路,把一日生活看作是一个教育整体,倡导艺术教育向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回归,将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较自然地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当中,促进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更新观念,明确艺术整合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教师从思想上认识整合的意义和价值。整合并不是简单的组装或拼凑,而是追求的一种从深层出发的融合,是一种深层的价值取向。艺术教育的内容在一日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由于一些习惯上的束缚,使得我们的思维固定在周而复始的生活环节里,让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枯燥而没有生气。如果教师把艺术教育与我们生活的各项环节进行整合,那么浓浓的艺术氛围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但这种整合不是纯粹地在一日生活环节上插入一些艺术活动,它包括思想观念上的整合、内容上的整合、形式上的整合以及一些教育资源的整合。
二、创设艺术化的生活氛围,寻求环境上的整合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创设适宜的艺术氛围,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种氛围是多方位的,可听、可感、可见、可动的。
首先,我们在大环境的创设上,为幼儿提供了感受美的平台。如清晨,我们选择一些旋律优美的童谣歌曲进行播放,使园内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音乐;花园里,五彩缤纷的花朵、蘑菇状的小石凳、树根状的石桌、卵石铺成的各色图案小径;院墙上,美妙的故事情节画、艺术画,奥运福娃的运动倩影……沐浴在艺术的氛围中,吮吸着环境赋予的艺术养料,孩子们对艺术美有了深刻的感悟。
其次,发挥各班的墙饰与幼儿的互动作用。《纲要》中强调让幼儿“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以往的墙饰布置中,为了追求整体格调的统一及美感,教师常常是自己设计,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动手布置,样样一手包办。刚开始,孩子们对布置一新的教室会由衷地赞叹:“啊!太美了!”教师也会沉浸在一种成就感中。但不久,孩子们的新鲜劲儿过去后,对教室的墙饰再也提不起兴趣来了。后来,教师发现,如果将一日生活活动中生成的内容布置成墙饰,幼儿就更乐于参与和表现。
三、多途径多层次切入,实现艺术教育与其它领域的真正融合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我们一味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和习得,很少把它们和各领域活动联系起来,即使在幼儿园轰轰烈烈地搞主题教育的时候,也只能算是东拼西凑的大杂烩,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遵循新《纲要》中“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要求,我们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将艺术教育与其它领域相互渗透。例如在音乐活动《毛毛虫》中,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模仿毛毛虫吃东西、睡觉、脱衣服,最后变成美丽的蝴蝶,活动中,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表演,享受毛毛虫变蝴蝶的快乐,音乐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表现和提高,潜移默化中,孩子们还自然地懂得了一个科学的知识——蝴蝶的成长过程。另外,在玩游戏时,也可以将艺术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比如,让幼儿玩捉尾巴的游戏一般是由老师编好尾巴让幼儿进行追逐,在具备了艺术整合教育的理念之后,我们先让孩子学编各种材料的尾巴一纸尾巴、草尾巴、布尾巴或彩色尾巴……,再让孩子们玩捉尾巴,最后进行话题讨论,这些绳子除了可以做尾巴,还可以做什么?这样一个单纯的游戏被整合了美工、体育、语言等方面的领域,使单一的活动形成了一个连贯的系列活动,这就让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孩子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抓住教育契机,重视艺术教育与生活环节的整合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中,学习活动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还包括洗手、入厕、午睡、午餐等诸多生活环节,我们不仅关注学习活动中的艺术整合,更注重艺术教育在其他环节中的整合,追求艺术教育的全天化。
生活环节中对幼儿的教育,重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空洞的说教,机械的重复训练固然有效,但孩子在那种强化训练的过程中无疑是被动的、痛苦的。因此,我们重视运用艺术化的模式进行常规训练。如用形象生动的图画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使幼儿明白了不剪指甲会带来的危害;用形象贴切的歌曲帮助幼儿掌握穿衣的步骤:十个手指头,抓住小领口,翻过小山头,钻出小洞口……美术形式、音乐手段、文学语言等艺术化的方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常规中自然地渗透融合,幼儿更易于接受,更易于掌握,整体的教育也融入了一种温馨的艺术氛围。
在整合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以“艺术教育与幼儿一日活动整合”作为切入口进行实践研究。经过近两年的艺术教育改革,我们惊喜地发现,整合性的艺术活动开通了幼儿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方面的感知、理解、表现的通道,使幼儿多方位与艺术作品“对话”,促进了幼儿认知、创新能力及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整合的艺术教育促进了幼儿认知的发展
由于在整合性艺术活动过程中,幼儿对艺术作品需经历感知、体验、表达、创造等过程。因此,幼儿一开始便会被艺术作品、活动氛围,教师所吸引。随着感知理解程度的加深,幼儿又产生了体验、表达、创造的需要,并将注意力直指艺术创作、艺术活动过程,使其内心学习动机的核心——认知内验力出现萌芽,并不断发展。例如在“扎染”的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欣赏各种儿童扎染作品,感受扎染作品的美,孩子们看到七彩斑斓的扎染作品,不由得惊叹“好漂亮啊!”“老师,这些是怎么做出来的?”看到孩子们对扎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适时地演示了扎染的过程,让孩子们体验到,美丽的扎染作品是由不同的颜色互相渗透融合而成的。既让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扎染作品的艺术美,又初步感受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小朋友们纷纷动起手来,一幅幅色彩各异、图案各不相同、充满了孩子们创造火花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孩子们互相欣赏,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通过这一活动,给幼儿带来了成功的体验,促进了幼儿认知的发展。
(二)整合的艺术教育促进了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而现代的整合艺术理念强调精神创造,强调给儿童创新能力发展的机会,从而使艺术活动转变为儿童内在精神的创造性呈现。在探索天气变化过程中,幼儿通过音乐节奏活动“变化的天气”,孩子们创造性地使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天气的变化。教师用图片形象化的展示晴天、雨天、雷雨天、雨后彩虹等自然现象,和幼儿一起议论不同天气的特点,然后要求幼儿自选乐器,用不同的音乐和节奏来表示天气的变化。幼儿用小铃、三角铁、铝板琴表现太阳高挂的晴天,体现出晴天是一个心情愉快的日子,用鼓锤磨鼓面等表现出天空乌云密布、闪电雷鸣的,用两面大钗相互磨擦表现下雨……最后引导幼儿自愿合作,共同完成“变化的天气”的乐器合奏。这次活动,幼儿创造性地使用乐器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
(三)整合的艺术教育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
整合的艺术活动通过优美的语言,美妙的音乐、迷人的色彩、动人的画笔对幼儿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对尚未成熟的个体进行塑造。幼儿自然地将美迁移到现实生活之中,主动与他人交往,在社会环境中成长,并会努力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观、向上。艺术活动从某种程度上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了基础,成功的艺术教育将使幼儿终生受益。
一、更新观念,明确艺术整合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教师从思想上认识整合的意义和价值。整合并不是简单的组装或拼凑,而是追求的一种从深层出发的融合,是一种深层的价值取向。艺术教育的内容在一日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由于一些习惯上的束缚,使得我们的思维固定在周而复始的生活环节里,让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枯燥而没有生气。如果教师把艺术教育与我们生活的各项环节进行整合,那么浓浓的艺术氛围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但这种整合不是纯粹地在一日生活环节上插入一些艺术活动,它包括思想观念上的整合、内容上的整合、形式上的整合以及一些教育资源的整合。
二、创设艺术化的生活氛围,寻求环境上的整合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创设适宜的艺术氛围,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种氛围是多方位的,可听、可感、可见、可动的。
首先,我们在大环境的创设上,为幼儿提供了感受美的平台。如清晨,我们选择一些旋律优美的童谣歌曲进行播放,使园内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音乐;花园里,五彩缤纷的花朵、蘑菇状的小石凳、树根状的石桌、卵石铺成的各色图案小径;院墙上,美妙的故事情节画、艺术画,奥运福娃的运动倩影……沐浴在艺术的氛围中,吮吸着环境赋予的艺术养料,孩子们对艺术美有了深刻的感悟。
其次,发挥各班的墙饰与幼儿的互动作用。《纲要》中强调让幼儿“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以往的墙饰布置中,为了追求整体格调的统一及美感,教师常常是自己设计,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动手布置,样样一手包办。刚开始,孩子们对布置一新的教室会由衷地赞叹:“啊!太美了!”教师也会沉浸在一种成就感中。但不久,孩子们的新鲜劲儿过去后,对教室的墙饰再也提不起兴趣来了。后来,教师发现,如果将一日生活活动中生成的内容布置成墙饰,幼儿就更乐于参与和表现。
三、多途径多层次切入,实现艺术教育与其它领域的真正融合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我们一味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和习得,很少把它们和各领域活动联系起来,即使在幼儿园轰轰烈烈地搞主题教育的时候,也只能算是东拼西凑的大杂烩,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遵循新《纲要》中“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要求,我们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将艺术教育与其它领域相互渗透。例如在音乐活动《毛毛虫》中,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模仿毛毛虫吃东西、睡觉、脱衣服,最后变成美丽的蝴蝶,活动中,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表演,享受毛毛虫变蝴蝶的快乐,音乐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表现和提高,潜移默化中,孩子们还自然地懂得了一个科学的知识——蝴蝶的成长过程。另外,在玩游戏时,也可以将艺术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比如,让幼儿玩捉尾巴的游戏一般是由老师编好尾巴让幼儿进行追逐,在具备了艺术整合教育的理念之后,我们先让孩子学编各种材料的尾巴一纸尾巴、草尾巴、布尾巴或彩色尾巴……,再让孩子们玩捉尾巴,最后进行话题讨论,这些绳子除了可以做尾巴,还可以做什么?这样一个单纯的游戏被整合了美工、体育、语言等方面的领域,使单一的活动形成了一个连贯的系列活动,这就让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孩子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抓住教育契机,重视艺术教育与生活环节的整合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中,学习活动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还包括洗手、入厕、午睡、午餐等诸多生活环节,我们不仅关注学习活动中的艺术整合,更注重艺术教育在其他环节中的整合,追求艺术教育的全天化。
生活环节中对幼儿的教育,重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空洞的说教,机械的重复训练固然有效,但孩子在那种强化训练的过程中无疑是被动的、痛苦的。因此,我们重视运用艺术化的模式进行常规训练。如用形象生动的图画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使幼儿明白了不剪指甲会带来的危害;用形象贴切的歌曲帮助幼儿掌握穿衣的步骤:十个手指头,抓住小领口,翻过小山头,钻出小洞口……美术形式、音乐手段、文学语言等艺术化的方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常规中自然地渗透融合,幼儿更易于接受,更易于掌握,整体的教育也融入了一种温馨的艺术氛围。
在整合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以“艺术教育与幼儿一日活动整合”作为切入口进行实践研究。经过近两年的艺术教育改革,我们惊喜地发现,整合性的艺术活动开通了幼儿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方面的感知、理解、表现的通道,使幼儿多方位与艺术作品“对话”,促进了幼儿认知、创新能力及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整合的艺术教育促进了幼儿认知的发展
由于在整合性艺术活动过程中,幼儿对艺术作品需经历感知、体验、表达、创造等过程。因此,幼儿一开始便会被艺术作品、活动氛围,教师所吸引。随着感知理解程度的加深,幼儿又产生了体验、表达、创造的需要,并将注意力直指艺术创作、艺术活动过程,使其内心学习动机的核心——认知内验力出现萌芽,并不断发展。例如在“扎染”的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欣赏各种儿童扎染作品,感受扎染作品的美,孩子们看到七彩斑斓的扎染作品,不由得惊叹“好漂亮啊!”“老师,这些是怎么做出来的?”看到孩子们对扎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适时地演示了扎染的过程,让孩子们体验到,美丽的扎染作品是由不同的颜色互相渗透融合而成的。既让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扎染作品的艺术美,又初步感受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小朋友们纷纷动起手来,一幅幅色彩各异、图案各不相同、充满了孩子们创造火花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孩子们互相欣赏,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通过这一活动,给幼儿带来了成功的体验,促进了幼儿认知的发展。
(二)整合的艺术教育促进了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而现代的整合艺术理念强调精神创造,强调给儿童创新能力发展的机会,从而使艺术活动转变为儿童内在精神的创造性呈现。在探索天气变化过程中,幼儿通过音乐节奏活动“变化的天气”,孩子们创造性地使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天气的变化。教师用图片形象化的展示晴天、雨天、雷雨天、雨后彩虹等自然现象,和幼儿一起议论不同天气的特点,然后要求幼儿自选乐器,用不同的音乐和节奏来表示天气的变化。幼儿用小铃、三角铁、铝板琴表现太阳高挂的晴天,体现出晴天是一个心情愉快的日子,用鼓锤磨鼓面等表现出天空乌云密布、闪电雷鸣的,用两面大钗相互磨擦表现下雨……最后引导幼儿自愿合作,共同完成“变化的天气”的乐器合奏。这次活动,幼儿创造性地使用乐器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
(三)整合的艺术教育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
整合的艺术活动通过优美的语言,美妙的音乐、迷人的色彩、动人的画笔对幼儿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对尚未成熟的个体进行塑造。幼儿自然地将美迁移到现实生活之中,主动与他人交往,在社会环境中成长,并会努力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观、向上。艺术活动从某种程度上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了基础,成功的艺术教育将使幼儿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