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_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奋。然而以下几方面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
  可时下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形式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
  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教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教师应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合作学习方式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但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教师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并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四、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不能无度开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结果只会远离文本,本末倒置。
  
  五、重视课内学习,但不能漠视课外延伸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这样做肯定不对,要打破“课堂中心”。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这次课程改革,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总之,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地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地走进新课程。
  (责编 周侯辰)
其他文献
胆酸(牛羊胆酸)是人工牛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含量的准确测定是控制人工牛黄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人工牛黄标准中胆酸的含量测定采用糠醛比色法。据人工牛黄质量标准起
【摘 要】 艺术是相通的,文学语言与音乐艺术互为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音乐形式来表现文学语言的抽象思维,将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寻找具有共性的音乐实例来促进语文的学习;音乐与课文诗词相互渗透,激发联想;深刻理解音乐(歌曲)、诗词内涵,升华思想。这三个方面论述了两者在语文教学中的互为补充和渗透。  【关键词】 音乐 语文 教学 渗透    艺术不分民族,不分国界。
摘 要 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图书馆(室)建设是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难点。为探索总分馆体系下的街镇图书室(馆)与文化站协调发展的思路,文章以沙湾、洛浦、钟落潭三个文体中心站内图书馆改造案例,分析改造前存在的问题,介绍改造方式及取得的成效,提出街镇图书馆与综合文化站协调发展路径和优化策略。  关键词 街镇图书馆 乡镇综合文化站 第三方评估  分类号 G251  DOI 10.16810/j.cn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双边活动,它要求与之相应的新型师生关系。因为不同的师生关系可以导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与行为上的差异,进而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能否达到一种让学生放开胆量去创造性地想象的状态将直接影响着创新教育的实施和成效。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真正有利于创新教育呢?本文是笔者对多年来所进行的师生关系实践探索进行理论上的概括:“伙伴探索”式师
随着当前社会、学校、学生都逐渐重视地理课及高考3+X描的政策出台,地理教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巩固地理教学的阵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这是摆在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的
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下,高职旅游专业教学应不断提升实践教学中的文化熏陶,特别是与时代发展的有机结合。导游词写作课程的文化效能,一直是社会导游服务的质量评价点之
本文概要地介绍计算机在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厂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自江南图书馆创办伊始,南京图书馆经历了百年岁月。2017年12月,南京图书馆隆重举办建馆110周年庆祝活动,来自全国的图书馆界领导、专家学者等嘉宾齐聚金陵,共祝南图建馆110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使之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启示下,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口语训练的良好氛围    课堂氛围是师生互动的产物。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