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对于高中生的作用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sold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作为中学不可缺少的历史课,现在似乎被边缘化了。有很多对历史课不利的理由,说明当今历史课的尴尬。一方面,课程改革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很多地方将历史融入社会科,使得历史教师体验到了失落感;另一方面,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高,有调查显示历史排在中学各科中的第七位以后(1997、2001)。此外还有一些高中生有如下的看法,如:教师总是在讲解怎么也说不完的历史,学生们学习的兴致却不高;历史知识不断地增长,使原本已浩如烟海的历史看起来像座无法攀登的巨大山峰;记忆、记忆,总是记忆,年代、地名、人名实在太多等等。怎样让历史课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其弊端呢?途径之一便是遵从教育个性化的潮流,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
  一、历史课教学任务的转变历史课教学任务的转变历史课教学任务的转变历史课教学任务的转变传统历史课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工具,免不了成为意识形态的灌输渠道
  越是传统的社会,越是希望后代继承传统,不要创新。因此,历史作为承接传统的学科,记忆便是其最主要的学习手段。随着时代的演进,尤其是新世纪的到来,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冲击着每一个地区。人们在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激烈竞争中,既渴望教育能够担负起促进国民成为国际竞争中的优胜者之责任,同时,也不得不放弃传统教育中过于保守的一面,即过分注重记忆的教学。历史学科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为避免失去存在的理由,当然需要切实地改革,而改革的起始,必先对其教学任务进行重新定位。   历史本身应该是充满智慧,但是,由于积淀的尘垢使得学生只感到负担的沉重。同时,智慧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会演变出不同类型的。传统社会需要听从的智慧,当代社会则需要独自面对世界的勇气与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将个人智慧发展列为历史学科教学的新任务,发掘历史之中能够促进学生个体智慧发展的内容,并完善教学设计,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研究目标。
  二、作为教学目标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思维能力
  将历史的智慧纳入历史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很多老师看起来,首先是找到历史人物的智慧,再讲解给学生听。如中国古代史中,可以举出战国合纵连横,处理“国际”矛盾的智慧。但是,这样的做法依然是在遵循传统的一套讲解模式。教师在这种教学中,想象着自己的精彩讲解肯定会使学生们得到历史中的智慧。其假设的心理基础是:我讲的是充满智慧的历史故事,听的学生当然也就应该掌握那些智慧了!这种教学观忽视了学生个性理解的差异,将教师的理解当作教学的根本,从而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当然,这样说并不否认有些学生能够领会智慧故事的含义。可是,究竟有多少学生真正掌握了历史智慧呢?很多学生们对历史课的否定可以说明这个目标尚未达到。历史课的教学改革需要认知心理学新理论的支撑,从新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有利于改变历史授课的观念与方法。
  第一个原则就是将事实性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加以区分,前者称为陈述性知识目标,后者称为程序性知识目标。认知学派当代著名学者J.R.安德森在《认知心理学辞典》中认为,所谓陈述性知识是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个人无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的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前者大多属于注重记忆与理解的知识,历史学科的绝大多数史实都属于这类知识。而后者在历史学科中又包括两类知识:一是智慧技能。它以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技能为核心,需要理解与训练;
  二是认知策略。则以自我调控为特征的反思性思维(也叫元认知)为核心,主要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或思考的方向、途径与方法的控制与选择,需要理解、反思与体验。    第二个原则是个人学习体验的实现。历史是被时间长河淹没了的记忆,人们通过研究发现那些记忆,但是,已经跨越时空的人物与事件并不能像全息电影那样展示在今人面前。所以,学习历史需要一种跨越时空的理解,因此,在教学目标中的每一项目标都需要这种独特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少不了体验的历程。比如初中生学习到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对那些不同的思想观念就很难理解,虽然教师可以讲解一下当时战乱动荡的背景,可是学生们并没有对动荡生活的体验,况且,思想的产生也绝非单因素的结果。再如,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对战争结果的评价必然需要学生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创伤。可惜的是,现在的学生早已麻木了,在笔者所做的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二战的规模更大,死伤更多,一战不算什么!”、“我玩的游戏里面发射一枚火箭的威力比一战时大多了!我能同时发射摧毁敌方二十辆坦克,多爽啊!”在他们的经历中,战争成了游戏,人最有价值的生命成为游戏中可以任意摧毁的对象。这就使很多教学目标难以真正达到。因此,对历史学习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前忽视的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尤其要重视反思与体验。
  第三个原则是历史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纳入教学设计的过程。如何让学生掌握历史智慧?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来促进其智慧的发展。在第一个原则里提到的各类目标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包含着“历史理解”这一因素,这是历史学教给人类相互信任与传承文明的基础,也是历史思维的重要内容,它体现着历史学科的人文智慧。在学术界,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界定很多,在《历史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在教学中培养历史思维能力需要确定好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属于程序性目标,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历史思维方法,这主要指具体的思维方法,如史料的分析与综合,中国大陆从90年代末形成的考试说明中,对阅读材料作了明确的说明,主要侧重在提取有效信息,去伪存真以及运用史料加以论证说明方面;二是历史思维方式。笔者认为,思维方式有时是历史哲学的体现,比如:大陆历史教材以人民史观代替英雄史观,以及强调生产力在经济生活中的突出作用等,都体现了历史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又如:A.汤因比与L.S.斯塔夫里阿诺斯,前者以文明为历史形态的单位,以其原创的历史理论模式从新勾画人类的历史;后者以全球文明的整体联系为思考的切入点,首次将今日已沸沸扬扬的全球化纳入人类历史进程的核心。这两类历史哲学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大陆新一轮历史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当然,在历史教材或者教学中出现的观念意识,不一定都属于历史哲学。宽泛的历史思维还包括其他类型的智慧,如孔子的智慧就有很多方面,既有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哲学,也有仁爱、诚信、立志方面的人生哲学等。   要达成这些具有综合性的目标,应改变以前只重视训练学生掌握历史学家思维那些做法,而是反过来,促进学生做聪明的学习者,并重视学生已有的思维,特别是将历史的体验与理解看成是达成历史思维目标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如何设置既能引起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掌握思维能力的动机,同时,又能够促使他们体验历史、理解历史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历史教学必须回答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多样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多样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多样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多样性才能      历史课由于其独有的特点,使得学生有了展示多方面才能的机会。历史课不仅要学到书本上的知识,更要让学生有全方位的发展机会。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才能,它不同于理科的精密逻辑,而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对于题目和现象的敏锐的洞察力和反应能力。这种能力的加强往往需要文科的教学。历史课是一门典型的文科,这就必须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得到加强。无论是在上课、作业还是在考试中,许多题目都需要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师以“一书(课本)、一笔(粉笔)、一言堂”之“三一先生”自居的状况,让学生参与进课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的讨论、交流,通过历史课,加强自己的“嘴皮子”功夫,为以后立足社会打下基础。
  (二)挖掘学生的表演天赋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事件或人物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与争论,只要提出比较容易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讨论总会比较热烈的。如“鸦片战争是因为鸦片而引起的战争么?”、“李鸿章是19世纪中国近代化舞台上的代表人物,可同时又是多项卖国条约的谈判者与签字者,你该如何评价他呢?”、“有一些史学家认为,二次大战不仅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而且,又一次推进了全球化的进程。这样说,是不是应该感谢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呢?”等等。不过,有时在讨论中还是需要学生的深刻体验的,比如对战争危害的理解,可以在《第一次大战》最后一节课设计这样一种情境: (1)选一组男生扮演士兵,事先交待好角色的要求; (2)设置三个场景。第一,大家欢送这七位学生去当兵,鼓励他们多立战功;第二,战争在持续,请一位女生朗读远方的同学寄回的书信,信中讲述战争的艰难与伤痛,并委托同学们代替自己看望家中的父母;第三,战争结束,七位学生回来四位,两位受伤,另三位阵亡,戴着奖章的士兵一脸木然的表情;(3)阅读一次大战时一位士兵留给小女儿的信件,结合前面的活动,分组讨论各自的感受,并交流对战争的认识。 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增强学生体会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真实性,加强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当然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总之,作为中学生基本课程之一的历史课,虽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其作用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但是历史课在现实的社会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小到个人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大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都需要历史教育。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高中生,在世界观、人生观等都还没有定型的情况下,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使我们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充实自己。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
期刊
如今,在新课改春风的吹拂下,素质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面对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语文教学教法只有不断创新,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汉语教学变成学生心目中最美的语言,使学生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在快乐中得到教育。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才能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寓教于乐又增长知识的目的?为此,我总结了几点粗浅的感想。  一、巧设导语,创设情境  要能带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新课的
期刊
摘  要  创设与教学目的内容、学生认知结构有关的事物,以激起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佳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疑点,并根据课堂发展的情态,逐步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层次。  关键词  师生  备课  一、师生共同参与备课  教师备课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的心理状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关键词  兴趣  动力  钥匙  质疑  创新  主见  一、培养数学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
期刊
社会上经常说到:高分低能,意思是分数高不一定能力强!这用来说死读书,不懂变通,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中来解决问题的人群。  那么,再教了几年书后,我发现:不但高分低能存在!而且高能低分更存在,而且比前者更多的充斥在我们的教学与日常生活中。平常一个学生学习都不错,学的挺好的,思维能力强,想法新颖。可是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考不好!事后分析原因,大多数都归结于:考场上过度紧张,发挥失常!这是一个方面,这
期刊
小学开设英语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我国英语水平的当务之急。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目的是从小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语音、语调,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如果小学阶段我们的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学生开始厌恶学习英语、对英语失去兴趣的话,那么不得不说我们的教学是失败的。因此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进行个别教育的重中之重。  后进生是指班上品学俱差的学生
期刊
摘 要 本文着重从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认为符合民办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主要是提高认识,纠正和更新传统观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公共理论课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突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大力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式。  我国非
期刊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教知识、不教方法;只重微观、不思宏观”等现象仍大量存在。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只满足于求得问题的正确答案,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并通过迁移变通,引导学生大胆设疑,拓宽思维空间,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从中发现最佳解法,我仅就我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智
期刊
摘  要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口语应用能力,将课堂教学融于师生整体的生命,活动之中,为师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间、内容及余地,真正达到情感交流,自然交往的目的,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关键词  兴趣  热情  自信心  英语口语  应用能力  英语的口语应用能力是影响人的认识活动的因素之一,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它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
期刊
摘  要  体育教学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在此基础上帮助开发智力,提高学生非智力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种种不足,影响了体育教学本应该发挥的作用,我们应该立足现实,努力创新,以人为本的改进做好体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新 素质教育 教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教学也得到了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