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们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他们成长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对于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顺利适应小学学习,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是幼儿园大班教育的重要任务。所以幼儿教师在组织好幼儿正常的一日活动的同时,还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以下就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要正确认识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之处
(一) 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都会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玩户外的大型玩具也是幼儿们非常着迷的活动。而小学的教室只有桌椅,色彩单调,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少吸引力,操场上的运动器械适合低年级学生使用的很少,加之享用机会较少,会使幼儿感到枯燥。
(二)生活与学习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义务教育,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学生都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习所设课程,学习任务重了,学习压力也随之加大。
(三)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活动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组织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动静交替,身心愉快地参与活动。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学生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就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四)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与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幼儿的一举一动都在教师的关注之中,幼儿随时随地都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关系。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较少,师生接触基本上是课堂时间,老师不再“温暖”,新入学的学生会感到压抑和生疏。
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幼儿园教师要全方位引导大班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一)、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
1、培养幼儿的遵守规则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
幼儿园大班后,教师可以通过一日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要求,帮助幼儿掌握理解和遵守规定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去发现、去完善,并了解没有遵守活动要求带来的后果。
2、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创造锻炼幼儿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安排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 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教育幼儿学会尊重、懂礼貌,不大声喧哗,有事和小伙伴商量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为孩子创造机会,使其广泛结交伙伴,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4、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给幼儿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发放碗筷、摆放座椅、擦桌子、跑跑腿等;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5、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相对复杂的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幼儿,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不随便跟人走,不吃别人的东西,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6、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感受小学的学习生活及氛围,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二)、发展学习适应能力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对空间关系的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例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折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要求。又如,多给幼儿讲一些童话故事、诗歌等文学作品,使其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其他学习适应也不容忽视,例如教孩子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在班级的组织工作中,为适应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入学需要进行必要改变
(一)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的改变
大班下学期要适当减少游戏和户外活动,增加看图书、手工等安静活动,尽量减少游戏,多进行口头教学,促使幼儿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过渡,帮助幼儿学会自己看书,学会独立思考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二)生活环境布置逐渐向小学靠近
环境尽量小学化,改变课桌的安放,以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另外,还可开展一些与小学学习有关的常规训练,如自己背书包上学、不迟到、生病要请假等。
(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为了幼儿能适应上学后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大班末期,要从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过渡到幼儿体质的锻炼,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提升体育竞技的能力,如提高晨练的强度等。
(四)调整为与小学较接近的作息制度
大班下学期的作息制度可适当更改,如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课时间,逐渐增加上课或智力活动次数,提高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长。
四、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小学的事情,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
(一)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
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开展“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讲座,介绍幼儿在园的成长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充分发挥“家园平台”的作用
“家园平台”是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下学期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内容,让家长通过“平台”,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共同努力。
衷心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孩子们像鱼儿一样,从河流游向湖泊,从湖泊游向大海……大胆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一、要正确认识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之处
(一) 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都会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玩户外的大型玩具也是幼儿们非常着迷的活动。而小学的教室只有桌椅,色彩单调,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少吸引力,操场上的运动器械适合低年级学生使用的很少,加之享用机会较少,会使幼儿感到枯燥。
(二)生活与学习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义务教育,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学生都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习所设课程,学习任务重了,学习压力也随之加大。
(三)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活动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组织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动静交替,身心愉快地参与活动。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学生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就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四)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与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幼儿的一举一动都在教师的关注之中,幼儿随时随地都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关系。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较少,师生接触基本上是课堂时间,老师不再“温暖”,新入学的学生会感到压抑和生疏。
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幼儿园教师要全方位引导大班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一)、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
1、培养幼儿的遵守规则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
幼儿园大班后,教师可以通过一日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要求,帮助幼儿掌握理解和遵守规定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去发现、去完善,并了解没有遵守活动要求带来的后果。
2、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创造锻炼幼儿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安排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 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教育幼儿学会尊重、懂礼貌,不大声喧哗,有事和小伙伴商量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为孩子创造机会,使其广泛结交伙伴,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4、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给幼儿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发放碗筷、摆放座椅、擦桌子、跑跑腿等;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5、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相对复杂的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幼儿,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不随便跟人走,不吃别人的东西,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6、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感受小学的学习生活及氛围,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二)、发展学习适应能力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对空间关系的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例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折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要求。又如,多给幼儿讲一些童话故事、诗歌等文学作品,使其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其他学习适应也不容忽视,例如教孩子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在班级的组织工作中,为适应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入学需要进行必要改变
(一)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的改变
大班下学期要适当减少游戏和户外活动,增加看图书、手工等安静活动,尽量减少游戏,多进行口头教学,促使幼儿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过渡,帮助幼儿学会自己看书,学会独立思考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二)生活环境布置逐渐向小学靠近
环境尽量小学化,改变课桌的安放,以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另外,还可开展一些与小学学习有关的常规训练,如自己背书包上学、不迟到、生病要请假等。
(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为了幼儿能适应上学后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大班末期,要从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过渡到幼儿体质的锻炼,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提升体育竞技的能力,如提高晨练的强度等。
(四)调整为与小学较接近的作息制度
大班下学期的作息制度可适当更改,如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课时间,逐渐增加上课或智力活动次数,提高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长。
四、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小学的事情,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
(一)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
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开展“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讲座,介绍幼儿在园的成长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充分发挥“家园平台”的作用
“家园平台”是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下学期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内容,让家长通过“平台”,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共同努力。
衷心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孩子们像鱼儿一样,从河流游向湖泊,从湖泊游向大海……大胆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