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色资源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本文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研讨、案例分析、史料查阅、数据比对等形式,对全市相关工作部门、十余家党史纪念场馆和遗址遗迹展开调研,在摸清现状、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上海红色资源深度开发,充分发挥其在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红色资源;干部教育;理想信念;开发利用;上海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02-0034-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红色资源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号召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并叮嘱一定要把一大会址保护好、利用好。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带领市委领导班子瞻仰了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和四大纪念馆,并发表文章,要求上海的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建设和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要求上海要全力打造建党历史资源高地,全力打造建党精神研究高地,全力打造建党故事传播高地。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祥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党的一大、二大、四大都在上海召开,许多重要党史事件发生在上海,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在上海工作生活,上海具有珍贵的红色资源、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这是上海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天然优势。要充分开发利用上海红色资源,发挥其在干部党性教育中的作用。
紅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的伟大精神及其物质载体,在资政育人方面有积极作用,尤其是运用在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中,能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增强教育实效。
(一)上海红色资源特点。一是数量多,分布相对集中。根据党史研究部门统计,上海市革命遗址现有657处(现存440处,损毁217处),其中与党史有关的遗址456处。从时间分布上看,这些党史资源涉及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但主要集中于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以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党史遗址遗迹最为丰富,占52%。从区域分布上看,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其中黄浦区125处,静安区101处,虹口区92处,杨浦区83处。二是分量重,保护利用级别高。既有民主革命时期在上海召开的三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和纪念馆,又有中共中央早期在上海的史迹42处。从保护的级别来看,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团中央机关旧址,龙华烈士纪念地,宋庆龄故居,张闻天故居,宋庆龄陵园等。从利用级别看,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陈云纪念馆、宋庆龄陵园等。三是首创多。从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开始,在党的创建史上开创了系列“第一”:出版了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制定了第一份政治宣言——《中国共产党宣言》,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创办第一所干部培训学校,创办第一所工人学校,成立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会组织,出版第一份工人刊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连串的“第一”,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孕育到诞生、发展、壮大的历程。
(二)上海红色资源在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一是干部教育的优质资源。目前,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陈云纪念馆等多个场馆已纳入浦干院、市委党校等的现场教学点,据各场馆统计,2017年1—10月共接待各类党校现场教学班级210多批次。被访谈者普遍认为红色资源具有故事性强的特点,能够以小见大、以人说史。通过身临现场、目睹实情、触摸实物,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效应和心灵震撼。二是干部培训的生动课堂。干部培训单位的课程设计者和授课教师普遍认为红色资源具有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及史实再现的特点,让教育者可以从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讲授与体验并重的原则出发,将崇高的理想信念、厚重的先进文化、丰富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之中,较好地实现知、信、行相统一。三是干部培训的创新方式。红色资源具有参与性强的特点,一些场馆既采取了课堂讲授方式,也采取了情景模拟、实物展示、现场体验等方式,突出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参与体验和现场感悟的优势,引导学员亲身去感受、主动去思考,从而构建出寓教于思、寓教于悟、寓教于行的新型教育模式。
党的十九大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对照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要求,上海红色资源在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开发利用仍有较大空间,主要表现为“五个不够”:
一是统筹整合不够。目前上海红色纪念场馆的单位性质和隶属关系较为复杂,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直接隶属于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隶属于市文广局、陈云纪念馆隶属于市委宣传部、龙华烈士纪念馆隶属于市民政局等;第二类是由区一级部门主管,这在上海党史纪念场馆中占比最高。以上海首批命名的15家党史教育基地为例,区里负责管理的达10家,占2/3;第三类是隶属于教育部所属高等院校,如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等;第四类是隶属于部队系统的,如“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馆等。正是由于行政隶属多元,目前上海红色资源的整合度不高,在规划、建设、保障、监管等方面尚未形成合力。
二是品牌统领不够。尽管上海红色资源分布广,品质好,分量重,拥有一连串的全国“第一”,但长期以来缺乏主线串联,缺乏集群效应,一直没有形成代表上海形象、具有鲜明标识的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品牌。缺乏如以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沂蒙精神为核心的、独特的党性教育精品课程和教学品牌。同时,上海红色资源“见人、见史、见精神”的新时代价值挖掘远不够,比较局限地定位为红色文物的展示机构和参观“景点”,迫切需要提升政治站位,使其成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场所,成为党员干部群众了解党的历史、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加油站”,成为各级党校开展现场教学、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 三是协同联动不够。目前上海各党史纪念场馆在日常运营上各成体系,管理分散且头绪众多。各场馆条块之间、部门之间、馆际之间连线、联通、联动均不够,对现有红色资源有效利用的协同度不够。有效整合组织、宣传、党史、高校、党校、社科研究机构以及场馆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联动开发、协同共享、学术研讨的机制平台尚未有效形成。在史料价值挖掘、研究、宣传展示等方面整体上比较薄弱,在针对不同受众的精品党课研发、教学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亟待加强。
四是队伍建设不够。调研发现,各场馆普遍反映,讲解员、展陈员等流动快、稳定性差,党史研究、文物管理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更是严重缺乏。由于对所辖场馆的管理标准、目标、方式、责任和要求各异,各场馆工作人员的职业认同、学历层次、岗位性质、薪酬待遇、职业发展路径也大相径庭。大多数场馆员工薪酬偏低,大部分讲解员采用劳务派遣制的用工方式,工资收入还抵不上普通社工。
五是课程开发不够。相对于近几年江西井冈山、山东临沂、河南红旗渠、陕西延安等地,上海红色资源现场教学点偏少,目前只有一大会址纪念馆、二大会址纪念馆、四大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陈云纪念馆等为数不多的几家能开展现场教学;深度挖掘不够,主要停留在一般的参观讲解上,总结提炼、内涵拓展不多,震撼心灵、催人泪下的少之又少;教育形式单一,简单的灌输多,对亟待加强党性锤炼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年轻干部缺乏吸引力;传播手段单一,覆盖全市所有红色资源的新媒体统一平台尚未建立,网上“虚拟游览”尚未实现,新媒体技术与场馆宣传教育深度融合的问题急需解决。
开发利用上海红色资源品牌,应该扬长避短,積极推动全市党性教育资源深度挖掘、系统开发、合理布局、有效整合,围绕即将到来的改革开放4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事件节点,形成上海特色的党性教育教学品牌,打造上海建党历史资源高地和党性教育高地。
(一)成立一个统筹机构。在全市层面,建议成立“上海‘党的诞生地’干部红色教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牵头,组织、宣传、党校、党史、档案、科教党委等部门参加,以红色资源在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开发利用为重点,着力构建共建共享红色教育协作平台,实现全市领导干部红色教育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推进、统一考核。在馆际层面,建议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牵头,以“见证建党百年、重温建党故事”为主题,切实加强各场馆的业务指导、展陈联动,实施场馆“能力提升工程”,举全市之力,组建专门团队,编写标准化讲解大纲,策划分众化、具象化、仪式化、常态化的专题党性教育项目。在师资队伍方面,建议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牵头,实行“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整合全市力量组建师资库。“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纪念馆”建成后,建议采用“一总多分”模式,实现对分散资源的业务统领。
(二)打造一个宣传品牌。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以打造建党历史资源高地、建党精神研究高地和建党故事传播高地为抓手,精心打造上海“党的诞生地”品牌,让建党精神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在争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中,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拥护者、践行者、实干者。
(三)开发一套精品课程。由市委党校牵头,汇聚市委党史研究室、各高校、各社科研究机构、各纪念场馆等多方力量,联合打造“1+4+X”模式现场教学课程体系。其中:“1”是把瞻仰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和四大纪念馆作为市委党校各主体班的一门必修课。“4”是四大核心课程,包括:“红色印记”系列,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等为重点,着重展示初心的孕育及诞生;“名人风范”系列,以领导人故居为重点,着重展示老一辈革命家坚定信仰、坚守党性、忠诚于党的伟大精神和优秀品质;“浦江英魂”系列,以龙华烈士陵园、国歌展示馆等为重点,着重展示革命先驱先烈所表现出的斗争的英勇、牺牲的悲壮、信仰的坚定;“改革开放”系列,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江科学城、上海浦东展览馆、洋山深水港等为重点,着重展示上海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使命、担当、睿智、创新”的党性品格。“X”是指若干个专题系列,如由左联会址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蔡元培故居、韬奋纪念馆等组成“文化名人”系列;由淞沪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纪念馆等组成“抗战英烈”系列。
(四)实施一个提升工程。实施“专业化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对红色场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选派年轻骨干到党校、高等院校、境内外专业机构培训进修;从党史部门、高等院校等选聘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和专家教授担任讲解员带教老师;着力提升重点场馆的科研能力,定期发布课题,开展学术研讨、成果发布、学习观摩和评选创优活动;针对薪酬待遇低、职称评定难等问题出台专门政策和激励措施;积极培养“双语讲解员”。
(五)创建一个“数字展馆”。在多媒体融合方面,建议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依托革命遗址普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化普查成果,以“红色上海”为主题,灵活运用门户网站、虚拟社区、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终端,综合运用AR、VR等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建设智能型、人性化的“上海红色资源数字化管理展示平台”,并推动这一平台与政府公共文化信息平台、黏度较高的网络社会化新媒体、基层党建网等紧密对接,使之成为红色发声的主渠道。同时,积极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创意策划大赛,努力将专家学者的党史研究成果转化为歌曲、话剧、纪录片、微党课、体验项目等,大力拓展红色资源的教育传播渠道,打造建党故事传播高地。
作者朱克勇系上海海洋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姜勇系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办公室主任、区委机要局局长;年士萍系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处处长
责任编辑:周奕韵
[关键词]红色资源;干部教育;理想信念;开发利用;上海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02-0034-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红色资源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号召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并叮嘱一定要把一大会址保护好、利用好。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带领市委领导班子瞻仰了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和四大纪念馆,并发表文章,要求上海的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建设和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要求上海要全力打造建党历史资源高地,全力打造建党精神研究高地,全力打造建党故事传播高地。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祥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党的一大、二大、四大都在上海召开,许多重要党史事件发生在上海,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在上海工作生活,上海具有珍贵的红色资源、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这是上海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天然优势。要充分开发利用上海红色资源,发挥其在干部党性教育中的作用。
紅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的伟大精神及其物质载体,在资政育人方面有积极作用,尤其是运用在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中,能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增强教育实效。
(一)上海红色资源特点。一是数量多,分布相对集中。根据党史研究部门统计,上海市革命遗址现有657处(现存440处,损毁217处),其中与党史有关的遗址456处。从时间分布上看,这些党史资源涉及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但主要集中于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以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党史遗址遗迹最为丰富,占52%。从区域分布上看,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其中黄浦区125处,静安区101处,虹口区92处,杨浦区83处。二是分量重,保护利用级别高。既有民主革命时期在上海召开的三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和纪念馆,又有中共中央早期在上海的史迹42处。从保护的级别来看,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团中央机关旧址,龙华烈士纪念地,宋庆龄故居,张闻天故居,宋庆龄陵园等。从利用级别看,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陈云纪念馆、宋庆龄陵园等。三是首创多。从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开始,在党的创建史上开创了系列“第一”:出版了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制定了第一份政治宣言——《中国共产党宣言》,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创办第一所干部培训学校,创办第一所工人学校,成立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会组织,出版第一份工人刊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连串的“第一”,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孕育到诞生、发展、壮大的历程。
(二)上海红色资源在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一是干部教育的优质资源。目前,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陈云纪念馆等多个场馆已纳入浦干院、市委党校等的现场教学点,据各场馆统计,2017年1—10月共接待各类党校现场教学班级210多批次。被访谈者普遍认为红色资源具有故事性强的特点,能够以小见大、以人说史。通过身临现场、目睹实情、触摸实物,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效应和心灵震撼。二是干部培训的生动课堂。干部培训单位的课程设计者和授课教师普遍认为红色资源具有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及史实再现的特点,让教育者可以从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讲授与体验并重的原则出发,将崇高的理想信念、厚重的先进文化、丰富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之中,较好地实现知、信、行相统一。三是干部培训的创新方式。红色资源具有参与性强的特点,一些场馆既采取了课堂讲授方式,也采取了情景模拟、实物展示、现场体验等方式,突出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参与体验和现场感悟的优势,引导学员亲身去感受、主动去思考,从而构建出寓教于思、寓教于悟、寓教于行的新型教育模式。
党的十九大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对照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要求,上海红色资源在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开发利用仍有较大空间,主要表现为“五个不够”:
一是统筹整合不够。目前上海红色纪念场馆的单位性质和隶属关系较为复杂,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直接隶属于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隶属于市文广局、陈云纪念馆隶属于市委宣传部、龙华烈士纪念馆隶属于市民政局等;第二类是由区一级部门主管,这在上海党史纪念场馆中占比最高。以上海首批命名的15家党史教育基地为例,区里负责管理的达10家,占2/3;第三类是隶属于教育部所属高等院校,如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等;第四类是隶属于部队系统的,如“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馆等。正是由于行政隶属多元,目前上海红色资源的整合度不高,在规划、建设、保障、监管等方面尚未形成合力。
二是品牌统领不够。尽管上海红色资源分布广,品质好,分量重,拥有一连串的全国“第一”,但长期以来缺乏主线串联,缺乏集群效应,一直没有形成代表上海形象、具有鲜明标识的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品牌。缺乏如以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沂蒙精神为核心的、独特的党性教育精品课程和教学品牌。同时,上海红色资源“见人、见史、见精神”的新时代价值挖掘远不够,比较局限地定位为红色文物的展示机构和参观“景点”,迫切需要提升政治站位,使其成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场所,成为党员干部群众了解党的历史、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加油站”,成为各级党校开展现场教学、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 三是协同联动不够。目前上海各党史纪念场馆在日常运营上各成体系,管理分散且头绪众多。各场馆条块之间、部门之间、馆际之间连线、联通、联动均不够,对现有红色资源有效利用的协同度不够。有效整合组织、宣传、党史、高校、党校、社科研究机构以及场馆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联动开发、协同共享、学术研讨的机制平台尚未有效形成。在史料价值挖掘、研究、宣传展示等方面整体上比较薄弱,在针对不同受众的精品党课研发、教学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亟待加强。
四是队伍建设不够。调研发现,各场馆普遍反映,讲解员、展陈员等流动快、稳定性差,党史研究、文物管理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更是严重缺乏。由于对所辖场馆的管理标准、目标、方式、责任和要求各异,各场馆工作人员的职业认同、学历层次、岗位性质、薪酬待遇、职业发展路径也大相径庭。大多数场馆员工薪酬偏低,大部分讲解员采用劳务派遣制的用工方式,工资收入还抵不上普通社工。
五是课程开发不够。相对于近几年江西井冈山、山东临沂、河南红旗渠、陕西延安等地,上海红色资源现场教学点偏少,目前只有一大会址纪念馆、二大会址纪念馆、四大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陈云纪念馆等为数不多的几家能开展现场教学;深度挖掘不够,主要停留在一般的参观讲解上,总结提炼、内涵拓展不多,震撼心灵、催人泪下的少之又少;教育形式单一,简单的灌输多,对亟待加强党性锤炼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年轻干部缺乏吸引力;传播手段单一,覆盖全市所有红色资源的新媒体统一平台尚未建立,网上“虚拟游览”尚未实现,新媒体技术与场馆宣传教育深度融合的问题急需解决。
开发利用上海红色资源品牌,应该扬长避短,積极推动全市党性教育资源深度挖掘、系统开发、合理布局、有效整合,围绕即将到来的改革开放4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事件节点,形成上海特色的党性教育教学品牌,打造上海建党历史资源高地和党性教育高地。
(一)成立一个统筹机构。在全市层面,建议成立“上海‘党的诞生地’干部红色教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牵头,组织、宣传、党校、党史、档案、科教党委等部门参加,以红色资源在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开发利用为重点,着力构建共建共享红色教育协作平台,实现全市领导干部红色教育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推进、统一考核。在馆际层面,建议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牵头,以“见证建党百年、重温建党故事”为主题,切实加强各场馆的业务指导、展陈联动,实施场馆“能力提升工程”,举全市之力,组建专门团队,编写标准化讲解大纲,策划分众化、具象化、仪式化、常态化的专题党性教育项目。在师资队伍方面,建议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牵头,实行“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整合全市力量组建师资库。“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纪念馆”建成后,建议采用“一总多分”模式,实现对分散资源的业务统领。
(二)打造一个宣传品牌。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以打造建党历史资源高地、建党精神研究高地和建党故事传播高地为抓手,精心打造上海“党的诞生地”品牌,让建党精神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在争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中,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拥护者、践行者、实干者。
(三)开发一套精品课程。由市委党校牵头,汇聚市委党史研究室、各高校、各社科研究机构、各纪念场馆等多方力量,联合打造“1+4+X”模式现场教学课程体系。其中:“1”是把瞻仰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和四大纪念馆作为市委党校各主体班的一门必修课。“4”是四大核心课程,包括:“红色印记”系列,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等为重点,着重展示初心的孕育及诞生;“名人风范”系列,以领导人故居为重点,着重展示老一辈革命家坚定信仰、坚守党性、忠诚于党的伟大精神和优秀品质;“浦江英魂”系列,以龙华烈士陵园、国歌展示馆等为重点,着重展示革命先驱先烈所表现出的斗争的英勇、牺牲的悲壮、信仰的坚定;“改革开放”系列,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江科学城、上海浦东展览馆、洋山深水港等为重点,着重展示上海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使命、担当、睿智、创新”的党性品格。“X”是指若干个专题系列,如由左联会址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蔡元培故居、韬奋纪念馆等组成“文化名人”系列;由淞沪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纪念馆等组成“抗战英烈”系列。
(四)实施一个提升工程。实施“专业化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对红色场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选派年轻骨干到党校、高等院校、境内外专业机构培训进修;从党史部门、高等院校等选聘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和专家教授担任讲解员带教老师;着力提升重点场馆的科研能力,定期发布课题,开展学术研讨、成果发布、学习观摩和评选创优活动;针对薪酬待遇低、职称评定难等问题出台专门政策和激励措施;积极培养“双语讲解员”。
(五)创建一个“数字展馆”。在多媒体融合方面,建议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依托革命遗址普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化普查成果,以“红色上海”为主题,灵活运用门户网站、虚拟社区、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终端,综合运用AR、VR等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建设智能型、人性化的“上海红色资源数字化管理展示平台”,并推动这一平台与政府公共文化信息平台、黏度较高的网络社会化新媒体、基层党建网等紧密对接,使之成为红色发声的主渠道。同时,积极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创意策划大赛,努力将专家学者的党史研究成果转化为歌曲、话剧、纪录片、微党课、体验项目等,大力拓展红色资源的教育传播渠道,打造建党故事传播高地。
作者朱克勇系上海海洋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姜勇系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办公室主任、区委机要局局长;年士萍系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处处长
责任编辑:周奕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