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傣族舞蹈中孔雀形象的形成及美学价值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kffdkjk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傣族舞蹈中的孔雀舞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傣族舞类型,本文首先分析了傣族舞蹈中孔雀形象的形成渊源,然后结合当代孔雀舞的发展分析其中所蘊含的自然、艺术和意境三重美学价值,以为学习和表演傣族孔雀舞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傣族舞;孔雀舞;美学价值
  傣族舞蹈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的瑰宝,而孔雀舞则是傣族最具特点的表演性舞蹈,孔雀舞的整体舞蹈动作都是模仿孔雀而来,传统的孔雀舞有单人舞、双人舞和群舞的形式,而在刀美兰和杨丽萍将傣族孔雀舞进一步艺术化之后,孔雀舞成为了空灵美、艺术美的象征。在傣族舞蹈中,孔雀形象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
  一、傣族舞孔雀形象的形成
  傣族舞孔雀形象的形成和傣族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都有密切的联系。首先,傣族人民自古以来就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这里森林资源丰富,物种具备多样化的特征,还是孔雀的栖息地。孔雀被称为“百鸟之王”,其有着非常美丽的外在形态,作为一个崇尚自然美的民族,孔雀也成为了傣族舞蹈中重点模仿和表现的形象和内容,并形成了专门的孔雀舞。其次,傣族人民将孔雀作为民族图腾,孔雀被认为象征着善良、美丽、聪慧,孔雀的到来即代表着吉祥如意的到来。再次,傣族地区人民信仰小乘佛教,小乘佛教中大明王菩萨就是孔雀的形象,傣族人民信奉大明王菩萨,更是将孔雀和神佛信仰联系在一起,更加敬重和喜爱孔雀这一生物。
  二、傣族孔雀舞的美学价值
  傣族人民崇尚孔雀这一形象,其在孔雀舞中就充分表现出了“孔雀”形象的自然、艺术以及意境价值,尤其是随着孔雀舞的舞台化发展,孔雀舞的美学价值也就更为明显。
  (一)孔雀舞的自然美学价值
  孔雀舞模仿的是孔雀的形象,经过傣族人民长期认真的观察,孔雀的形态、神态、动态都在舞蹈中被模仿和刻画出来。在傣族流传的神话故事《召树屯》中,女主角就是一只美丽的孔雀,在现代,这一故事还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动画片。虽然在傣族孔雀舞中有男演员戴上孔雀尾巴来进行表演的舞蹈,但是更多地是由女性演员来进行孔雀舞的表演,因为在傣族人看来,孔雀的自然美和女性身体、神态的婀娜美非常相似,因此,由女性来表演孔雀舞更能够展现出孔雀的美。在孔雀舞表演时,演员需要掌握孔雀站立、行走、抖尾、开屏的一系列动作,重点将自己的头部、脖颈、手臂和上半身进行动作的处理,通过小幅度动作的变化和快慢相对比的节奏来展示孔雀的自然美。为了更加突出孔雀的自然美,在孔雀舞表演的服饰设计上也会特别选取和绿孔雀、白孔雀相类似的造型,尤其是在杨丽萍春晚时表演的孔雀舞《雀之灵》上可以看到,其服饰的设计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仿佛舞蹈演员本身就是孔雀的化身,如同月光下起舞的孔雀公主,这都给观众带来了非常震撼的自然美感受。
  (二)孔雀舞的艺术美学价值
  孔雀舞作为舞蹈的一种类型,其自然具备相应的艺术美学价值,这种美主要在于舞蹈编创的形式美。新时期的孔雀舞更多地注重演员本身和孔雀形象的相通性,在动作设计上,傣族舞蹈的“三道弯”也被充分地应用。首先,傣族孔雀舞的“三道弯”整个身体必须呈现出“S”的造型效果,演员的头部、腿部同方向弯曲,胯部反方向弯曲则可形成“三道弯”的体态,在身体动作变换时,头部、胯部和腿部反方向实现造型,而且需要保持腿部半蹲的状态。其次,演员的身体局部动作需要表现出“三道弯”的造型动作,手臂的手腕、手肘以及肩部形成“三道弯”,腿部的髋、膝和腿形成“三道弯”。最后,女性演员的“三道弯”重点展现柔美的状态,而男性演员的“三道弯”需要展现阳刚的气质,孔雀舞中的“三道弯”的“弯折”性比较强,相对瘦一些的女性演员,搭配傣族服饰会有更好的表现效果。在杨丽萍最新的《雀之灵》作品中,其对孔雀舞的编创在传统的基础上有很多创新,比如其对“孔雀头”手型有更多细腻动作的开发,模仿孔雀脖子的灵动、骄傲的姿态以及吃水、理毛的姿态等,还用波浪式“三道弯”手臂动作展现出孔雀展翅、开屏的姿态,塑造出的孔雀形象“神圣高洁”,虽然《雀之灵》表演中身体动作较少采用“三道弯”,但是却更多展现了“这一”孔雀的高贵形态,充分展现出艺术美。
  (三)孔雀舞的意境美学价值
  意境美是孔雀舞美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境的关键在于情景交融,给人带来无尽的联想和想象,在舞蹈中打造意境,需要综合考虑音乐、场景、舞蹈动作、服饰、灯光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孔雀舞的舞台表演中,一般都是以柔和、舒缓的音乐来作为背景音乐,音乐本身就展现一种自然、空灵的意境,仿佛让人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静静地观看一只孔雀,在舞蹈《雀之灵》中所采用的音乐即是如此,音乐最终还形成了孔雀开屏的高潮,给人带来审美和情感的升华体验。而且在这一舞蹈中,杨丽萍选用白色的舞蹈演出服装,让整个孔雀舞蹈更加具有意象性,充满灵动之美,加上杨丽萍本身所饱含的对孔雀舞的情感,可以看出舞蹈中“人雀合一”的状态,构建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意境美。
  三、总结
  综上所述,傣族舞蹈中“孔雀”形象的由来有着深厚的自然、文化和宗教信仰原因,孔雀舞中蕴含着傣族人民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期望,代表着傣族人的民族情感认同,也给当代民族舞蹈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实现了自身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尚婉. “孔雀图腾”对傣族舞蹈创作的影响[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5,(02):157-160.
  [2]胡柳婷. 傣族舞蹈中的“孔雀形象”溯源[J]. 大众文艺,2012,(07):107-108.
  [3]胡柳婷. 从美学视角看傣族舞蹈中的“孔雀形象”[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02):115-11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阶段室内装饰的侧重点逐渐从硬装到软装设计过渡。由于与硬装比较起来,软装设计可以更加表达家庭主人的趣味与创意。软装设计过程中时尚符号的广泛应用带有一定的创造性与艺术感,同时也映射出了时代的气息。基于此,本文对于家庭软装设计过程中流行符号的基本特征作出分析,阐述了国际时装秀给室内软装设计带来的诸多启发,进而通过案例具体探讨了时尚符号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运用,以供参考。  
期刊
【摘要】:舞蹈是一种肢体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演变成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不论是在任何国家或地区,舞蹈都是一种能向观众传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但是舞蹈表演中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决定着表演的成功,即舞蹈的技术和技巧。只有表演者对舞蹈的技术技巧十分熟悉,并且在表演中熟练运用,才能展销一场完美的舞蹈表演。本文结合舞蹈表演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探究如何更好地在舞蹈表演中运用舞蹈技术技巧。  【关键词】:舞蹈的技术
期刊
【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其作品在彰显个人创作风格的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悲剧色彩。在其小说创作中,张爱玲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独到的见解,对在夹缝中挣扎的女性悲剧命运和都市男女的情感离合予以关注,并对现代社会中扭曲的人性与破碎的人格图景进行了揭露和讽刺,充分彰显了人性的悲剧主题。  【关键词】:张爱玲; 小说创作 ;悲剧书写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曾评价“张爱玲是个
期刊
【摘要】:目前在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在逐渐增加,而长号是在我国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古老乐器,其属于一种铜管的乐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长号成为伸缩喇叭和拉管,其所具有的特点就是音色非常高傲辉煌,并且在演奏的过程中其具有庄严、壮丽的特点。长号的声音嘹亮富有威力,同时在柔弱的演奏过程中也能够体现出温柔委婉的特点。所以在乐队的演奏中长号的声音很少能够被其他乐器所同化,甚至
期刊
【摘要】:服装风格与表演风格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服装表演的组成部分,而且两者之间相互作用,表演风格依托服装风格,是服装风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模特的肢体语言、表情动作等来把服装想要表达的涵义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让观众更深刻更清楚的了解服装所要传达的意思。试想一下,一场服装表演上,没有服装就称不上是服装表演,更不用说需要什么表演风格了,表演风格存在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服装风格的存在。但如果服
期刊
【摘要】:服装表演既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又是当下越来越流行的一种商业专用宣传手段,更是一种传播文化价值的渠道。随着当今时代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服装表演更趋于时装产业的产物,并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全新的物质与精神体验。服装表演在发展历程中,越来越趋向于形成独特的创意。独具匠心的风格,多样的场合,应用的多方面,其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服装表演至今仍然是一种潮流的象征,被人们广泛认可并追逐。  【关键
期刊
服装表演行为中服装与人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就是服装既衬托表演者的外在与精神美,表演者又要为展示服装服务,在服装艺术中,服装本身也被赋予有生命的艺术品,在舞台上服装表演者直接充当展示服装的载体,她的性格、气质、思想观念与通过服装体现,而穿在身上的服饰也是人内心世界的外化。设计师就希望外化的内心世界的人与他所要表达的服装内涵保持一直,或优雅、或端庄、或潇洒、或粗犷等等,服饰的情感色彩需要模特赋予,而当所有
期刊
【摘要】:作为“五四”的“忤逆子”的张爱玲,在她的写作中刻意反叛着五四新文学建立的一切传统。当她的书写进入“女性成长”这个命题,她的主人公更无一是飞扬的、向上的、进取的。反叛只是关联的另一种方式。它召唤的是一个貌似缺席却时刻在场的“成长”这一时代主角。  【關键词】:张爱玲;女性;成长;现代;反叛  “当绝大多数同辈作家努力为时代作见证时,张(爱玲)却看到‘这时代却在影子似的沉没下去,人觉得自己是
期刊
【摘要】:在电影诞生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人们对于电影的需求与热爱早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考验。众所周知,自从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胶片是记录电影画面与声音的唯一载体。而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发展,胶片这样一个伟大的影像载体也逐渐的被数字技术取代,在二十一世纪,胶片终于走向灭亡。虽然单纯从影像质量上来说数字技术还尚不能够超越胶片,但是运用数字技术来拍摄电影,我们能够获得的远比使
期刊
【摘要】: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精英们的中国画变革的言论,对中国画具象形态的生成影响极大,激进画家们更是实践力行,最终推动了中国画具象造型形态生成,并似乎成为一种新的中国画传统。  【关键词】:生成;具象形态;中国画  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帝国坚船利炮来到中国的西方文化冲突性入侵,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严峻现实刺激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对中国文化危机的思考,他们期待“全盘西化”,从“西方本位”中寻找传统文化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