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教兴国,教育绝不能落后,在新的时期我们如何保护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这都是历史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断深入,也要求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大举措。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已成为新时期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新的时期历史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各种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方法和理念不能说不新,确实能体现时代特征,但我们是不是拿过来就能用呢?显然不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我有几点浅显的看法,愿意与处在基础教育历史教学一线的广大朋友们交流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一、转变教学观念,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历史教学中。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社会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历史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新理念下的历史教学应"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为改进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从《历史课程标准》的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到,新时期历史教学完全打破了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学生死记硬背的模式,转变为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创新的品质,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与历史教育的本质相吻合的。所谓历史教育,在本质上应当是"以人类历史文化的丰富营养来促使学生的智慧、情感与人格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和升华,以促进人的生命整体不断获得发展。"也就应当是一个精神陶冶与人格养成的过程,这就是历史课程的重要价值所在。如果我们再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而不转变教育理念,显然就落伍了,必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诚然,应试教育的弊端和旧有教学模式的影响是很难迅速消除的。这就需要我们站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真正的重视起来,认真学习新课标,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的理念,认真实践,就一定能取得显著的成绩。
历史教学观念的转变,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是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首先而且必须做到的一项要求。只有观念转变了理念更新了,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才能实现,历史教学才能跟得上时代潮流,在新时期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创设生动鲜活、趣味盎然的综合化历史课堂。
(一)、将历史生活化
杜威曾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而这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就使得学生缺乏兴趣和激情。尤其是历史学科,如果我们仍按旧有模式那样死记历史事件,与生活完全脱节,那么所学的历史知识也只能是"历史",毫无现实价值。这样的话,我们的教育毫无疑问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生活性原则,强化历史教学与现实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学习"改革开放成就"这段历史的时候,教材上的那些成果固然典型,也具有代表性,但毕竟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课前布置好作业,搞一次小型的社会调查,主题定为"30年的巨大变化",调查对象可以使自己的亲人,家庭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变化,然后由学生自己课上讲出来。这些都是摸得着看得到的历史,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历史的真实性,从而也增强了他们对历史课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当然,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例子,其实历史与现实生活有许多结合在一起的地方,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大胆尝试,广泛的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我们的历史课堂必然充满生活情趣,变得有意思起来,学生与历史也就一起"活"起来了。
(二)让历史课丰富多彩
综合性,可以说是历史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历史学科包罗万象,无所不含。不管是政治、经济、天文、立法、哲学、科技,还是文学、艺术、思想主张,都包含在历史学科之内。所以说历史本来就是一门综合学科,那么创设综合化的课堂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繁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实际上就是提出了一个综合化的问题。而且《历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和渗透等。"由此可见,综合化的历史课堂是新时期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那么如何创建综合化的历史课堂呢?我们大体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眼:
1、要注意与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与渗透,也就是做到"文史相通"、"政史结合"、"史地相连"等。
2、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的热点问题相联系。如: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中美关系问题、中日关系问题、海峡两岸关系问题等等。
3、要注意与自然科学知识的联系与分析。如:工业革命的历史,新中国的科技建设成就,文化史部分自然科学的发展等。这些知识点的讲解都需要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做基础。
综合这三点,我们再与自己的具体教学环节相结合,灵活运用,综合课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应该是"鼓舞人心的"。只要我们认真去创设这种"鼓舞人心"的课堂,新时代的历史课定能教好。
(三)、教学设计是指导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设想、策略、方案,是教师将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连接点,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界面。因此,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堂好课的缩影,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传统的教学设计比较固定,就像施工图纸,教师上课时就按"图纸"去"施工"。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是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生成许多新的设计。也就是说新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是有生命的,他应该可以应对课上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另外,《历史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社会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还应能体现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需要精心准备的,而这一方面工作又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条件,结合各自学生的特点具体展开。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必拘泥于固定模式,这是值得注意的。
三、找到国家统一教材与乡土教材的最佳结合点。
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然而爱国与爱家乡是不可分开的。正如恩格斯所说,爱国主义是以爱家乡为基础的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明理是前提,知事是基础,知国才是爱国。爱家乡是爱国的一部分,是爱国的基础。历史是随处可见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到处都有历史的足迹。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历史肯定也在这里留下了足印。古人类遗址,古建筑遗址,民俗风情,历史故事,历史名人,传统工艺等等,这都可以作为我们讲述家乡历史的素材,也是统一教材与乡土教材的最佳结合点。这样的结合,可以是历史离我们更近。身边的历史才有亲切感,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将课本内容与家乡历史相结合,不但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还能拉近我们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更感兴趣,更有亲切感。这样我们就达到了"爱国爱乡"的教学目的。同时还能建立学生与历史的"亲情",可以一举两得。
我们学习历史重在回顾过去,我们学习历史更要反思现实,设计将来。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点所在,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责任。历史教学应该是充满情趣的活动,我们不管是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必须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展开教学,改革创新。所以新时期的历史教学必须跟上时代潮流,运用新理念,不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历史教学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
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大举措。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已成为新时期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新的时期历史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各种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方法和理念不能说不新,确实能体现时代特征,但我们是不是拿过来就能用呢?显然不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我有几点浅显的看法,愿意与处在基础教育历史教学一线的广大朋友们交流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一、转变教学观念,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历史教学中。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社会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历史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新理念下的历史教学应"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为改进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从《历史课程标准》的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到,新时期历史教学完全打破了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学生死记硬背的模式,转变为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创新的品质,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与历史教育的本质相吻合的。所谓历史教育,在本质上应当是"以人类历史文化的丰富营养来促使学生的智慧、情感与人格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和升华,以促进人的生命整体不断获得发展。"也就应当是一个精神陶冶与人格养成的过程,这就是历史课程的重要价值所在。如果我们再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而不转变教育理念,显然就落伍了,必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诚然,应试教育的弊端和旧有教学模式的影响是很难迅速消除的。这就需要我们站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真正的重视起来,认真学习新课标,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的理念,认真实践,就一定能取得显著的成绩。
历史教学观念的转变,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是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首先而且必须做到的一项要求。只有观念转变了理念更新了,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才能实现,历史教学才能跟得上时代潮流,在新时期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创设生动鲜活、趣味盎然的综合化历史课堂。
(一)、将历史生活化
杜威曾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而这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就使得学生缺乏兴趣和激情。尤其是历史学科,如果我们仍按旧有模式那样死记历史事件,与生活完全脱节,那么所学的历史知识也只能是"历史",毫无现实价值。这样的话,我们的教育毫无疑问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生活性原则,强化历史教学与现实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学习"改革开放成就"这段历史的时候,教材上的那些成果固然典型,也具有代表性,但毕竟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课前布置好作业,搞一次小型的社会调查,主题定为"30年的巨大变化",调查对象可以使自己的亲人,家庭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变化,然后由学生自己课上讲出来。这些都是摸得着看得到的历史,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历史的真实性,从而也增强了他们对历史课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当然,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例子,其实历史与现实生活有许多结合在一起的地方,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大胆尝试,广泛的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我们的历史课堂必然充满生活情趣,变得有意思起来,学生与历史也就一起"活"起来了。
(二)让历史课丰富多彩
综合性,可以说是历史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历史学科包罗万象,无所不含。不管是政治、经济、天文、立法、哲学、科技,还是文学、艺术、思想主张,都包含在历史学科之内。所以说历史本来就是一门综合学科,那么创设综合化的课堂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繁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实际上就是提出了一个综合化的问题。而且《历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和渗透等。"由此可见,综合化的历史课堂是新时期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那么如何创建综合化的历史课堂呢?我们大体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眼:
1、要注意与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与渗透,也就是做到"文史相通"、"政史结合"、"史地相连"等。
2、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的热点问题相联系。如: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中美关系问题、中日关系问题、海峡两岸关系问题等等。
3、要注意与自然科学知识的联系与分析。如:工业革命的历史,新中国的科技建设成就,文化史部分自然科学的发展等。这些知识点的讲解都需要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做基础。
综合这三点,我们再与自己的具体教学环节相结合,灵活运用,综合课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应该是"鼓舞人心的"。只要我们认真去创设这种"鼓舞人心"的课堂,新时代的历史课定能教好。
(三)、教学设计是指导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设想、策略、方案,是教师将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连接点,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界面。因此,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堂好课的缩影,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传统的教学设计比较固定,就像施工图纸,教师上课时就按"图纸"去"施工"。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是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生成许多新的设计。也就是说新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是有生命的,他应该可以应对课上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另外,《历史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社会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还应能体现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需要精心准备的,而这一方面工作又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条件,结合各自学生的特点具体展开。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必拘泥于固定模式,这是值得注意的。
三、找到国家统一教材与乡土教材的最佳结合点。
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然而爱国与爱家乡是不可分开的。正如恩格斯所说,爱国主义是以爱家乡为基础的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明理是前提,知事是基础,知国才是爱国。爱家乡是爱国的一部分,是爱国的基础。历史是随处可见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到处都有历史的足迹。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历史肯定也在这里留下了足印。古人类遗址,古建筑遗址,民俗风情,历史故事,历史名人,传统工艺等等,这都可以作为我们讲述家乡历史的素材,也是统一教材与乡土教材的最佳结合点。这样的结合,可以是历史离我们更近。身边的历史才有亲切感,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将课本内容与家乡历史相结合,不但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还能拉近我们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更感兴趣,更有亲切感。这样我们就达到了"爱国爱乡"的教学目的。同时还能建立学生与历史的"亲情",可以一举两得。
我们学习历史重在回顾过去,我们学习历史更要反思现实,设计将来。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点所在,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责任。历史教学应该是充满情趣的活动,我们不管是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必须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展开教学,改革创新。所以新时期的历史教学必须跟上时代潮流,运用新理念,不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历史教学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