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学习“走近”生活

来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pao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更离不开生活。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想让学生学习的轻松,知识掌握的牢固,只有让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再加之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下面,就结合我平时的教学,谈一谈我是怎样把数学概念放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进行教学的。
  一、数学语言的使用要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學。”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教学“利息”这一课时,教师说:“我家里有5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学到了知识,也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是休戚相关的。
  二、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要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去在学习时去发现、去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有趣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地去探究教师想讲述的数学问题。
  三、数学问题的提出要生活化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会增强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会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数学知识的应用要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五、引领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要生活化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在此得到张扬。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生活”问题,让学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个图案来布置本班教室,进行成果展示。这时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闪烁,创造出了一个个眼花缭乱的图案。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深刻的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总之,教学教育教学工作只有真正地贴近生活、注重生活,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生活才能得以新发展。生活永远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生活,创新就没有了生命,学习便失去了本应有的乐趣与生趣。
  (作者单位:喜德县民族小学)
其他文献
前言  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与希望,不断提高对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重视程度将能有效促进我国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在重视提高中学生文化课知识水平的同时,对于其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保证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已经成为大部分学校的首要目标,中学体育教学课程也愈发完善,场地和器材设施也逐渐得到满足,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发展。但是通过
期刊
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德育课程是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发德育课程,便也成为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要达成德育目标的实施途径和要求包括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其中活动育人是中职德育课程中常用且见效显著的部分。  在课程活动中,老师只能起到主导作用,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在设计课程活动是,要从学生的真实状态出
期刊
学校美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具有独特功能。  一、什么是美育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育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二、
期刊
在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一次又一次丰富着当下的教学体验,从最基本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到开放融合的生态与优质资源的远程连接、云端课堂的深度互动,未来教育更加令人充满想象。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利于教学的开展,PAD教学方式的出现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目前,很多学校尝试将平板电脑PAD(以下简称PAD)引入课堂,PAD具有强大的软硬件功能和拍照、摄影、录音等辅助教学功能,有无线上网功能和多媒体播放
期刊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巧妙的运用直觉,它不但能对解题提供一种思路,而且对结果亦可作出一种大致的估量与猜测。  运用“直觉”还可以帮你选择最优解法。下面举例说明。  一、先直觉猜想,再证明。  原猜想结论获证。  二.一题多解与直觉选择  这一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怎样选择最优解法,必须借助直觉“暸望”、“预测”。  (作者單位: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学校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学校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及管理。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因地制宜,结合学校“百年富源”的文化积淀与地理位置,以“着眼于未来,让每个儿童灵动生长”为教育最高追求和课程
期刊
现阶段普通中小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鄙视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如许多学生在家从不做家务,在校不愿意做值日;有的家长和老师甚至教育孩子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不用干又苦又累的体力活,言外之意充满了对劳动的鄙视,这种思想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教育部近期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要强化学生
期刊
新时代的高中生将是民族复兴生力军、主力军,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决定着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品格修养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未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不仅能提升高中生的个人品德修养、核心素养,促进文明和谐校园建设,更会促进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促进全体国民素质的提升。近年来,大许中学在如何有效实施文明礼仪教育的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分享如下。  
期刊
作为区名校长,我没有满足于超出一般校长的专业素质和治校能力,而是不断使自身的潜能和状态得到扩展和升华。领衔杨翠名校长工作室以来,在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我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校长加速成长的平台,与“四校发展共同体”的校长们以及本校有管理潜质的骨干教师结为成长与发展共同体,在共同的学习、实践、反思、研究中不断超越自我,大胆探索办学特色和治校风格,朝着“知识、能力与人格和谐统一的高素质创新型校长”
期刊
习近平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的功能在于立德树人,而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因此德美优先发展非常重要。  近年来,我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坚持德育为首,以美促德原则,尝试进行了将美育与德育结合开展的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一些粗浅的工作体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