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语文教育应该有两个基本的方面:①传授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字的音、形、义,语言的组织与思想的表达,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手法等。②对人们进行思想情感的培养与陶冶,即教育人们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对待工作、对待他人等,也就是常说的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这两个方面都是美育与智育的结合。也就是说,语文教育的两个主要内容就是美育与智育。传统教学中智育已经受到了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呢?
一、语文教师应具有美育素质
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进而决定着美育能否顺利实施及实施效果。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善于发现美、感知美、捕捉美、表现美。要做到这些,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平时的生活积累,丰富阅历,把握作品的形象美,感悟语言的音乐美,品位词语的意蕴美,等等,为美育的实施提供认知性方向。同时,语文教师要有审美的鉴赏力、审美的创造力等。另外,教师的仪表、举止、人格魅力,也将对美育的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实施语文美育的主导者。
二、教师应明白实施美育的必要性
中学生处于成长的阶段,生理、心理迅速发展,他们用心去面对人生,用好奇的目光去看世界,学习各种能力。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仍在形成阶段,还不能成熟地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问题、辨别是非。因此,适时地增加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寓意深刻的名言警句,撼人心灵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富有诗意的景物画面,使学生感到心灵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语言美。让学生逐渐学会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的熏陶和教育,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假惡丑,给学生一双善于区别精华与糟粕的眼睛,使学生从作品中找到做人的准则。
三、躬亲示范,体现人格美
人格美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呈现,表现为一种吸引力和影响力。一个出色的教师,他的人格魅力就在于能使不具有审美眼光的人拥有一双发现、感知真善美的眼睛。说到底,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身上那种艺术化的吸引力、感染力等征服人心的力量的总和。它本身就是鼓舞学生好学上进、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教师的为人处世、治学态度、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学生的注目,而且会对学生产生直接乃至深远的影响。
四、以课本为主,培养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课本来进行的,因此美育也应以课本为主,即要挖掘文章中的自然美、人物美、艺术美等。
自然美在作品中表现为自然界中美的东西,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敕勒歌》中的平川、大山、苍穹令人感受到广袤无垠的美;《沁园春?雪》中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北国风光……
人物美是社会美的主体,源自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背影》中蹒跚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父亲;《孔雀东南飞》中勤劳善良,忠于爱情的刘兰芝……这些美的人物会使学生产生敬慕之情,教师应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
艺术美在作品中表现最突出的是语言美。语文教材大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读起来朗朗上口。另外,作品的音乐美、结构美也是特色,如《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引人入胜。学习这些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并为学生提供创造美的样板。
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哲理美会叫读者叹为观止。比如读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会让人领略这样的哲理:莫为曲折所阻,勇敢走进曲折,定会到达新的天地;读到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会让我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像这样“寓理于景”、“寓理于事”的文章,还有许多。
五、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从教学现状看,教师更注重作文中的语言美和表现技巧美,而忽视思想养成和人格发展;作文教学没有贴近学生的情感生活;注重作文课堂内的美育因素挖掘,忽视课堂外的美育因素,等等。结果导致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苍白,文德文风不正,过于追求写作的技巧性操作,表达能力低下等诸多问题。从研究现状看,重视作文课堂教学环节的美育,忽视课堂外的作文美育;注重作文教学本身,忽视阅读教学与作文美育的联系。从教育目标看,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直接与美育相关;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语文是人类的基础学科,它肩负着培养和发展学生美育的独特使命,而作文教学是完成这种使命的最主要的途径。从中学生的写作现状看,写不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甚至不敢写真人真事,归根到底是缺乏“美”的眼光。要有效地实施作文美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掌握正确的策略。其中包括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创设写作情境;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积累情感;做好作文教学课堂环节的美育;做好阅读教学和作文美育的衔接等。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表现出自身的美:增强自身文化底蕴,祛除考试功利思想;除懂得文学和美学方面的知识外,还需懂得多方面的知识。作文美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方法,而是作文教学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作文美育的旨归在于优化学生审美心理结构。
总之,美无处不在。美育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
一、语文教师应具有美育素质
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进而决定着美育能否顺利实施及实施效果。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善于发现美、感知美、捕捉美、表现美。要做到这些,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平时的生活积累,丰富阅历,把握作品的形象美,感悟语言的音乐美,品位词语的意蕴美,等等,为美育的实施提供认知性方向。同时,语文教师要有审美的鉴赏力、审美的创造力等。另外,教师的仪表、举止、人格魅力,也将对美育的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实施语文美育的主导者。
二、教师应明白实施美育的必要性
中学生处于成长的阶段,生理、心理迅速发展,他们用心去面对人生,用好奇的目光去看世界,学习各种能力。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仍在形成阶段,还不能成熟地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问题、辨别是非。因此,适时地增加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寓意深刻的名言警句,撼人心灵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富有诗意的景物画面,使学生感到心灵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语言美。让学生逐渐学会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的熏陶和教育,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假惡丑,给学生一双善于区别精华与糟粕的眼睛,使学生从作品中找到做人的准则。
三、躬亲示范,体现人格美
人格美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呈现,表现为一种吸引力和影响力。一个出色的教师,他的人格魅力就在于能使不具有审美眼光的人拥有一双发现、感知真善美的眼睛。说到底,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身上那种艺术化的吸引力、感染力等征服人心的力量的总和。它本身就是鼓舞学生好学上进、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教师的为人处世、治学态度、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学生的注目,而且会对学生产生直接乃至深远的影响。
四、以课本为主,培养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课本来进行的,因此美育也应以课本为主,即要挖掘文章中的自然美、人物美、艺术美等。
自然美在作品中表现为自然界中美的东西,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敕勒歌》中的平川、大山、苍穹令人感受到广袤无垠的美;《沁园春?雪》中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北国风光……
人物美是社会美的主体,源自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背影》中蹒跚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父亲;《孔雀东南飞》中勤劳善良,忠于爱情的刘兰芝……这些美的人物会使学生产生敬慕之情,教师应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
艺术美在作品中表现最突出的是语言美。语文教材大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读起来朗朗上口。另外,作品的音乐美、结构美也是特色,如《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引人入胜。学习这些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并为学生提供创造美的样板。
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哲理美会叫读者叹为观止。比如读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会让人领略这样的哲理:莫为曲折所阻,勇敢走进曲折,定会到达新的天地;读到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会让我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像这样“寓理于景”、“寓理于事”的文章,还有许多。
五、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从教学现状看,教师更注重作文中的语言美和表现技巧美,而忽视思想养成和人格发展;作文教学没有贴近学生的情感生活;注重作文课堂内的美育因素挖掘,忽视课堂外的美育因素,等等。结果导致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苍白,文德文风不正,过于追求写作的技巧性操作,表达能力低下等诸多问题。从研究现状看,重视作文课堂教学环节的美育,忽视课堂外的作文美育;注重作文教学本身,忽视阅读教学与作文美育的联系。从教育目标看,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直接与美育相关;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语文是人类的基础学科,它肩负着培养和发展学生美育的独特使命,而作文教学是完成这种使命的最主要的途径。从中学生的写作现状看,写不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甚至不敢写真人真事,归根到底是缺乏“美”的眼光。要有效地实施作文美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掌握正确的策略。其中包括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创设写作情境;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积累情感;做好作文教学课堂环节的美育;做好阅读教学和作文美育的衔接等。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表现出自身的美:增强自身文化底蕴,祛除考试功利思想;除懂得文学和美学方面的知识外,还需懂得多方面的知识。作文美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方法,而是作文教学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作文美育的旨归在于优化学生审美心理结构。
总之,美无处不在。美育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