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社会越来越重视到人才的力量。而人才不是天生的,都是要经过慢慢培养的,哪怕就是天才,也是要靠天赋外加勤劳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本领。于是,所有的国家都在重视学习,我国也是在逐渐重视教育,不论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等。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灌输式为主,将理论知识慢慢地输入学生的脑海,但是这种方式已经适应不了现在社会的这个大舞台了,因此就需要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合作学习模式渐渐地被人们发现,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合作学习模式既能够让学生们学到知识,也在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合作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对合作有了更深地意识。本文主要就是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上,来阐述如何开展合作学习的。
【关键词】 小学品德;生活课;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一、前言
小学教育是整个阶段教育的奠基部分,小学生们由于自身的发育特点,这时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也是一个最好培养学习兴趣的阶段。而之前的学习方式仍是传统的教师传授书本理论知识,且是自己学习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之一,这种学习方式被小学品德和生活课加以引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素质教育进程的开展,同时让培养出来的学生们在素质上,知识和技能上都是遥遥领先的。但是由于这是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旧式的学习理念,教师们对这个学习模式还不能加以正确应用,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中,合作学习能否顺利开展,教师们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模式进行改变,将合作学习列入自己的教学方式中。
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策略
(一)学生为主,教师引导
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都是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的,就是由教师将理念知识、书本知识通过不断的口述,让受教育者记住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们通过教师的行为才能学到知识,但这却正好忽略了在这场长长的教育进程中,主体一直都是在接受学习的学生们。学生长期的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一方,在学习时会开始变得烦躁,对于学习不再能够提的起来兴趣,这样学习成绩自然就不好,教师们就会对其进行批评,学生的心情会受到影响,成绩更好不起来了,于是就陷入这种循环往复中。学生们的心理是脆弱的,在长时间的处于负面的状态下,心理会有很大的阴影,对形成正确的三观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中,教师们要正确的看待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要知道在学习路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向前行的引路明灯。教师在进行小学品德和生活课上要一直谨记学生是主体,在对其进行教学时,应当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他们的性格、个性和心理等方面都要有个分寸,然后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人,就算是双胞胎,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因此因材施教是很必须的。
(二)构建教学情境,引发兴趣
小学生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同时他们的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所以,如果教学方式还是延续传统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会扼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都说兴趣是很好的老师,可想而知,学生们对学习没有了兴趣,那成绩想必也不容乐观了。而为了保持甚至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乐趣,教师们在教学方式上要作出改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他们的学习水平和掌握的知识创建一个较为合理的学习模式。在小学品德和生活课上,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这种新型方式,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知识掌握程度等来构建一个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创设要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乐趣,让他们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可以成立小组合作学习,在这种教学中,教师们要一直加以引导,利用设置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要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如果要学习的是《春天在哪里》,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情境,主题可以是小组合作制作一幅春天图画。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们互相合作,可以进行三三两两的合作模式,有的可以观察小草,花朵,有的可以负责画画,有的还可以进行配色等。既让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们自我思考的能力。
(三)交流沟通,综合意见
以往的教学方式简单粗暴,学生以记住知识为主,教师们则是对小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但这种方式是缺乏沟通的。相反,在进行合作学习模式时,这种方法就不适合了。教师在小学品德和生活课上进行合作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要参与进去,不能旁观,也不能让学生的学习都是靠自己理解记忆。教师应该积极的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帮助,同时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向一直是沿着自己设置的问题去的,而不是脱离了主题。教师还可以在设置问题时,增加一些趣味性,让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一直保持着探索的欲望。另外,在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不能有遗漏。教师可以在进行分组教学时,让每一个小组的人的任务都进行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在小组的学习结束后,要及时给予评价,对学生们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满足,让学生对于学习,不再是可有可无或是心不在焉。教师不必一直维持着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可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们对于上课学习能够更加的积极主动。
(四)大胆质疑,合作探究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授知识为主的,很少对于学生们的质疑加以解惑。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在现代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们应该改变原先的思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如认知特点或是心理特点等,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让他们对于学习的知识充满好奇心,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找真理。虽然小学生由于自身因素限制,无论是年纪方面,还是自身学识储备方面等都存在不足,就算他们在质疑的过程中是错误的,教师也应当对其敢于质疑的心理给予肯定,让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直想要探求的欲望。学生们在质疑的过程中,随着逐渐往前探究,会渐渐地发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想法,对于要学的知识会了解的更加的全面和丰富。在小学生品德和生活课中,教师们可以设立一个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去自主的探究思考。例如在《端午与中秋》教学时,我们可以先对端午与中秋进行简短的介绍,然后让学生们首先对于这两个我国传统节日,最深印象是什么来进行展开。学生们会想到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时教师就可以问“那端午是纪念谁的,中秋又是纪念谁的?”一步步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会想端午是跟谁有关,中秋跟谁有关,会对这两个节日进行了解。然后在了解时遇到问题,会询问老师,像是为什么端午纪念的是历史上有名的诗人,中秋却是存在的嫦娥仙子呢?而且嫦娥与中秋的关系是什么?就这样慢慢地深入,去探索,增加了学习氛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结
合作学习作為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对于使用这种方式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师应当深入的去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研究并探索出合作学习的最佳模式与策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合作学习相比于传统学习模式无论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课堂问题设置上都进行了完善,由单一传授转向互相交流,单纯提问到设置问题小情境等,合作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小学生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要加以引用合作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要对学生们的求知欲望给予肯定,让他们自主的学会思考。
参考文献:
[1]张向军.浅谈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J].教师,2015(18):65-65.
[2]崔锡孝.浅谈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J].新课程学习:下,2011(12):66-66.
【关键词】 小学品德;生活课;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一、前言
小学教育是整个阶段教育的奠基部分,小学生们由于自身的发育特点,这时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也是一个最好培养学习兴趣的阶段。而之前的学习方式仍是传统的教师传授书本理论知识,且是自己学习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之一,这种学习方式被小学品德和生活课加以引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素质教育进程的开展,同时让培养出来的学生们在素质上,知识和技能上都是遥遥领先的。但是由于这是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旧式的学习理念,教师们对这个学习模式还不能加以正确应用,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中,合作学习能否顺利开展,教师们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模式进行改变,将合作学习列入自己的教学方式中。
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策略
(一)学生为主,教师引导
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都是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的,就是由教师将理念知识、书本知识通过不断的口述,让受教育者记住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们通过教师的行为才能学到知识,但这却正好忽略了在这场长长的教育进程中,主体一直都是在接受学习的学生们。学生长期的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一方,在学习时会开始变得烦躁,对于学习不再能够提的起来兴趣,这样学习成绩自然就不好,教师们就会对其进行批评,学生的心情会受到影响,成绩更好不起来了,于是就陷入这种循环往复中。学生们的心理是脆弱的,在长时间的处于负面的状态下,心理会有很大的阴影,对形成正确的三观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中,教师们要正确的看待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要知道在学习路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向前行的引路明灯。教师在进行小学品德和生活课上要一直谨记学生是主体,在对其进行教学时,应当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他们的性格、个性和心理等方面都要有个分寸,然后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人,就算是双胞胎,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因此因材施教是很必须的。
(二)构建教学情境,引发兴趣
小学生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同时他们的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所以,如果教学方式还是延续传统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会扼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都说兴趣是很好的老师,可想而知,学生们对学习没有了兴趣,那成绩想必也不容乐观了。而为了保持甚至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乐趣,教师们在教学方式上要作出改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他们的学习水平和掌握的知识创建一个较为合理的学习模式。在小学品德和生活课上,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这种新型方式,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知识掌握程度等来构建一个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创设要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乐趣,让他们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可以成立小组合作学习,在这种教学中,教师们要一直加以引导,利用设置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要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如果要学习的是《春天在哪里》,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情境,主题可以是小组合作制作一幅春天图画。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们互相合作,可以进行三三两两的合作模式,有的可以观察小草,花朵,有的可以负责画画,有的还可以进行配色等。既让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们自我思考的能力。
(三)交流沟通,综合意见
以往的教学方式简单粗暴,学生以记住知识为主,教师们则是对小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但这种方式是缺乏沟通的。相反,在进行合作学习模式时,这种方法就不适合了。教师在小学品德和生活课上进行合作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要参与进去,不能旁观,也不能让学生的学习都是靠自己理解记忆。教师应该积极的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帮助,同时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向一直是沿着自己设置的问题去的,而不是脱离了主题。教师还可以在设置问题时,增加一些趣味性,让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一直保持着探索的欲望。另外,在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不能有遗漏。教师可以在进行分组教学时,让每一个小组的人的任务都进行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在小组的学习结束后,要及时给予评价,对学生们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满足,让学生对于学习,不再是可有可无或是心不在焉。教师不必一直维持着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可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们对于上课学习能够更加的积极主动。
(四)大胆质疑,合作探究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授知识为主的,很少对于学生们的质疑加以解惑。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在现代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们应该改变原先的思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如认知特点或是心理特点等,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让他们对于学习的知识充满好奇心,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找真理。虽然小学生由于自身因素限制,无论是年纪方面,还是自身学识储备方面等都存在不足,就算他们在质疑的过程中是错误的,教师也应当对其敢于质疑的心理给予肯定,让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直想要探求的欲望。学生们在质疑的过程中,随着逐渐往前探究,会渐渐地发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想法,对于要学的知识会了解的更加的全面和丰富。在小学生品德和生活课中,教师们可以设立一个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去自主的探究思考。例如在《端午与中秋》教学时,我们可以先对端午与中秋进行简短的介绍,然后让学生们首先对于这两个我国传统节日,最深印象是什么来进行展开。学生们会想到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时教师就可以问“那端午是纪念谁的,中秋又是纪念谁的?”一步步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会想端午是跟谁有关,中秋跟谁有关,会对这两个节日进行了解。然后在了解时遇到问题,会询问老师,像是为什么端午纪念的是历史上有名的诗人,中秋却是存在的嫦娥仙子呢?而且嫦娥与中秋的关系是什么?就这样慢慢地深入,去探索,增加了学习氛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结
合作学习作為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对于使用这种方式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师应当深入的去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研究并探索出合作学习的最佳模式与策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合作学习相比于传统学习模式无论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课堂问题设置上都进行了完善,由单一传授转向互相交流,单纯提问到设置问题小情境等,合作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小学生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要加以引用合作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要对学生们的求知欲望给予肯定,让他们自主的学会思考。
参考文献:
[1]张向军.浅谈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J].教师,2015(18):65-65.
[2]崔锡孝.浅谈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J].新课程学习:下,2011(12):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