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7年,复地却以一纸退市公告关上资本市场的大门,为的是打开另一扇门?
在房地产调控没有放松的背景下,不少开发商想着怎么才能上市的时候,复地却逆市而行,上演了主动“退市”这幕让人咋舌的剧幕。
4月11日,复星和复地联合发布公告称,复地将向港交所提出申请,自今年5月起正式撤销其H股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此前,复星集团已经就回购复地股权的计划筹备了一段时间。而如果申请得到批准,复地将自己摘去在港交所的牌子,复地退出港交所只是复星集团做大地产业务的第一步。
看不懂的退市
在很多开发商欲挤破头上市的时候,复地却在悄然中准备“退市”。
正是因为这种进与退的巨大反差,近日有关复地“退市”的消息传出后,立刻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所谓 退市 的消息我们已经发布了相关的公告,目前还在申办的过程中。现在还没有更多的消息可以披露。”复地集团副总裁薄伟向表示。
“退市其实首先要进行一次回购,就是把复地在香港联交所公开发行的股份进行公开的回购,而回购方则是复地的大股东复星集团。回购复地的要约发出后,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大赚了一笔。据香港方面传来的信息,复地收购的股价要比复地当时的市价多二成。”上海一家地产机构的高层4月13日表示。
截至今年1月21日复星和复地联合发出回购股票的公告时,复星持有复地集团约14.59亿股内资股及约3.26亿股H股,合计占复地约70.56%的股份。
资料显示,1月20日复星向复地提出的要约收购价格为每股3.5港元,较复地当时2.79港元的市价溢价25.4%。
按照流程,复星国际将首先以每股3.5港元的价格收购复地全部已发行的港股约7.2亿股,总额约25亿港元。而港股的收购完成后,复星国际再收购复地1480万股的内资股,总价约4390万元。
据了解,待上述两项收购完成后,复地集团将申请撤销H股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对于复地的“退市”,久银投资地产咨询部经理赵豫川表示,这与复地在该平台上融资功能的弱化有很大关系。“复地这几年在香港联交所这个资本平台上很少有融资的行为。因为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复地的大股东复星集团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更大,如果由复星去做融资会更有优势。对复地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复星这个平台上融得更大规模、更便宜的资金。因此复地在香港上市最基本的功能利用这个国际化平台进行融资的功能被削弱了,退市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组建“大地产”平台
据了解,复地的“退市”并不意味着将退出房地产市场,而是在为复星旗下的“大地产”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做准备。
“复星集团回购复地股权、 退市 是在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准备。”赵豫川表示,接下来复地可能会成立一个全新的复地控股公司,完成一个“大地产”的平台筹建。
复地一位高管透露,退市和筹建新的公司其实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也不排除今后可能会再上市。之前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回归到A股市场来。但是否会再次上市,以及是否回归A股的问题,仍需要继续摸索。”上述高管表示。
有业内人士认为,去年12月份原复地集团董事长范伟被升至复星集团,任执行董事一职,其实正是为筹划复星控股地产而做准备。
而这个在酝酿中的复星控股地产公司,可能会成为未来整合复星旗下地产开发、投资、基金业务的平台。
对于筹划“大地产”的必要性,赵豫川向表示,这其实与复地要整合资源有很大的关系。
在过去几年地产业务的扩张中,复星旗下的业务涵盖了住宅、商业、流通、基金等房地产全产业链的业务;旗下还拥有复地集团、策源地产、星浩资本、复地投资等几家与房地产业务密切相关的系列公司。
在2010年,复地就提出了房地产开发与地产投资并重的双向发展目标,其房地产业务从过去的房地产开发、代理和咨询,延伸到了地产融资和股权投资等上游领域。
“应该说地产投资和基金业务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但如此多的与地产相关的业务,却缺少统一的协调。对这些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中的业务,复地需要进行重新梳理,并在一个新的平台来进行一个高效的统一运作。”赵豫川说。
而对复地来说,其地产业务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的时候,也更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本人就是做投资的高手。在房地产领域,复星集团也在有意识地把业务扩张到金融领域。在这个新的大平台上,预计这个复星地产控股公司可能与很多房企的盈利模式完全不一样。”五合智库副总经理蔡文韬表示。
对于复地而言,上市曾一波三折。2002年复地筹备上市,之后两次暂缓,直到2004年才得以成功上市。一位接近复地的人士回忆,当时复地在港上市,曾获得复星集团内部的高度认可,也为复地此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据此前复地年报显示,2010年复地股东应占利益约为17.6亿元,较2009年增长了2.5倍。
“复地目前的主要业务为开发及销售高质量的商业及住宅产品,在当前的宏观局势下,要成功地开展这些业务,就必须有大量的资金基础。复地通过私有化,与资金实力更为雄厚的复星集团达到无障碍关系,无疑是一件好事。”一位上海业内人士说。
4月13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不会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从近期中央的一系列动作看,二季度地方限购松动的可能性不大,后期政策压力至少将维持目前水平,而当前市场仍处政策观望阶段,按以往经验,至少需延续至下半年。目前宏观环境方面下房地产公司的日子难过,复地此时“倒下”是否也能说明什么?
在房地产调控没有放松的背景下,不少开发商想着怎么才能上市的时候,复地却逆市而行,上演了主动“退市”这幕让人咋舌的剧幕。
4月11日,复星和复地联合发布公告称,复地将向港交所提出申请,自今年5月起正式撤销其H股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此前,复星集团已经就回购复地股权的计划筹备了一段时间。而如果申请得到批准,复地将自己摘去在港交所的牌子,复地退出港交所只是复星集团做大地产业务的第一步。
看不懂的退市
在很多开发商欲挤破头上市的时候,复地却在悄然中准备“退市”。
正是因为这种进与退的巨大反差,近日有关复地“退市”的消息传出后,立刻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所谓 退市 的消息我们已经发布了相关的公告,目前还在申办的过程中。现在还没有更多的消息可以披露。”复地集团副总裁薄伟向表示。
“退市其实首先要进行一次回购,就是把复地在香港联交所公开发行的股份进行公开的回购,而回购方则是复地的大股东复星集团。回购复地的要约发出后,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大赚了一笔。据香港方面传来的信息,复地收购的股价要比复地当时的市价多二成。”上海一家地产机构的高层4月13日表示。
截至今年1月21日复星和复地联合发出回购股票的公告时,复星持有复地集团约14.59亿股内资股及约3.26亿股H股,合计占复地约70.56%的股份。
资料显示,1月20日复星向复地提出的要约收购价格为每股3.5港元,较复地当时2.79港元的市价溢价25.4%。
按照流程,复星国际将首先以每股3.5港元的价格收购复地全部已发行的港股约7.2亿股,总额约25亿港元。而港股的收购完成后,复星国际再收购复地1480万股的内资股,总价约4390万元。
据了解,待上述两项收购完成后,复地集团将申请撤销H股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对于复地的“退市”,久银投资地产咨询部经理赵豫川表示,这与复地在该平台上融资功能的弱化有很大关系。“复地这几年在香港联交所这个资本平台上很少有融资的行为。因为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复地的大股东复星集团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更大,如果由复星去做融资会更有优势。对复地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复星这个平台上融得更大规模、更便宜的资金。因此复地在香港上市最基本的功能利用这个国际化平台进行融资的功能被削弱了,退市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组建“大地产”平台
据了解,复地的“退市”并不意味着将退出房地产市场,而是在为复星旗下的“大地产”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做准备。
“复星集团回购复地股权、 退市 是在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准备。”赵豫川表示,接下来复地可能会成立一个全新的复地控股公司,完成一个“大地产”的平台筹建。
复地一位高管透露,退市和筹建新的公司其实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也不排除今后可能会再上市。之前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回归到A股市场来。但是否会再次上市,以及是否回归A股的问题,仍需要继续摸索。”上述高管表示。
有业内人士认为,去年12月份原复地集团董事长范伟被升至复星集团,任执行董事一职,其实正是为筹划复星控股地产而做准备。
而这个在酝酿中的复星控股地产公司,可能会成为未来整合复星旗下地产开发、投资、基金业务的平台。
对于筹划“大地产”的必要性,赵豫川向表示,这其实与复地要整合资源有很大的关系。
在过去几年地产业务的扩张中,复星旗下的业务涵盖了住宅、商业、流通、基金等房地产全产业链的业务;旗下还拥有复地集团、策源地产、星浩资本、复地投资等几家与房地产业务密切相关的系列公司。
在2010年,复地就提出了房地产开发与地产投资并重的双向发展目标,其房地产业务从过去的房地产开发、代理和咨询,延伸到了地产融资和股权投资等上游领域。
“应该说地产投资和基金业务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但如此多的与地产相关的业务,却缺少统一的协调。对这些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中的业务,复地需要进行重新梳理,并在一个新的平台来进行一个高效的统一运作。”赵豫川说。
而对复地来说,其地产业务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的时候,也更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本人就是做投资的高手。在房地产领域,复星集团也在有意识地把业务扩张到金融领域。在这个新的大平台上,预计这个复星地产控股公司可能与很多房企的盈利模式完全不一样。”五合智库副总经理蔡文韬表示。
对于复地而言,上市曾一波三折。2002年复地筹备上市,之后两次暂缓,直到2004年才得以成功上市。一位接近复地的人士回忆,当时复地在港上市,曾获得复星集团内部的高度认可,也为复地此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据此前复地年报显示,2010年复地股东应占利益约为17.6亿元,较2009年增长了2.5倍。
“复地目前的主要业务为开发及销售高质量的商业及住宅产品,在当前的宏观局势下,要成功地开展这些业务,就必须有大量的资金基础。复地通过私有化,与资金实力更为雄厚的复星集团达到无障碍关系,无疑是一件好事。”一位上海业内人士说。
4月13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不会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从近期中央的一系列动作看,二季度地方限购松动的可能性不大,后期政策压力至少将维持目前水平,而当前市场仍处政策观望阶段,按以往经验,至少需延续至下半年。目前宏观环境方面下房地产公司的日子难过,复地此时“倒下”是否也能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