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景扫描:校企合作在磨合中前进
历史上,北京市的职业院校曾与企业或行业有着天然的联系,技术技能教育的特点也比较明显。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从总体上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这种联系就不再紧密和畅通。自新世纪以来,面对不断严峻的招生形势和不断提高的企业需求标准,更多的北京市职业院校开始重视并开展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
今天,以校企合作促进学校发展的理念得到了职业学校的普遍认可,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会吸收企业参与建立学校发展专家委员会、行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等类似的合作组织形式,而且行业协会随着自身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也在逐渐介入职业教育,甚至出现了一些长期从事针对职业教育提供专门化网络实训解决方案服务的公司,比如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华为3com公司。
北京市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也从最初的企业接收毕业生这一职业教育的最后环节,向前延伸到订单培养、专业设置、实习实训等全过程。同时,合作的领域也在逐渐拓宽,课题合作、教师培训等都逐渐开展起来。
2007年,北京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对北京43所开展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的合作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在接受调查的43所职业院校中,11所高职院校分24个专业与42个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在11所高职院校中有9所为公办高职,均具有行业背景,只是在近些年机构改革过程中一些学校划归北京市教委管理;在11所高职院校中有2所为民办高职,其中,北京吉利大学本身就是企业举办的高等职业学校,它的汽车专业与6家汽车制造企业和维修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8所中等专业学校分11个专业与15个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同时,8所中等专业学校均具有行业背景,也是在近些年机构改革过程中一些学校划归北京市教委管理。13所职高分14个专业与29个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大部分职业高中没有行业背景。11所技工学校分18个专业与28个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11所技工学校均具有行业背景,但9所为局或总公司办学,办学经费来自北京市财政经费;另外2所学校为企业举办的技工学校,办学资金均全部来自企业。
从11所高职开展校企合作的情况来看,所有校企合作都落实到了具体专业。另外,由于企业的分工更加精细,职业院校的专业覆盖范围应该更为广泛,不少专业还需要与多家企业进行合作,才能够满足专业发展需要。
2007年,借助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北京市在教师培训中尝试了以专业为纽带,由多个学校联合与同领域的多家企业同时进行合作的模式,增强了学校一方的谈判力量,提高了校企合作的效益。
但面对特殊的企业形态,北京市职业院校必须采取特殊的合作方式才能使合作真正得以实现。北京有大批国际企业注册,但绝大多数为总部或研发部门、市场部门,在北京没有生产基地,似乎无法满足职业院校的需求。实际上,国际企业往往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无形资源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队伍建设等很多方面所能作出的贡献远远大于有形的生产场地。
但一方面,职业学校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另一方面,国际企业往往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多数职业院校与这样的企业的地位不对等,因此很难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
这就需要由政府代表北京市职业教育整体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职业院校都有机会从这个合作关系中受益。据了解,目前,有关机构受北京市相关部门委托,正在与在京某跨国公司讨论合作,如果这些公司成为北京市教师培训企业基地,则能以专业为基础为全市该专业教师培训作出贡献。
问题扫描:困难重重 曙光仍见
2007年,北京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在一项调查中发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依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难点在短期内可能很难取得较大突破。
从学校类型上看,一般来说,技工学校校企结合情况最好,困难最小,中专次之,职业高中最不理想。
技工学校要么是厂办校,要么是局办校,与企业的联系最为紧密。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航空技工学校隶属于中德合资企业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同时也是公司培训中心,学校人事权直接归属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德方提供学校建筑设计方案和实习实训设备,并控制教学规范和工作流程。由于技术培训能力突出,学校不仅为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培养和输送具有中级水平的航空维修人员,还为其他企业招收代培生,甚至承担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相关专业本科生最后一年的技术培训任务。
中专虽然目前行政上归市教委,但由于此前归属行业多年,所以与行业的联系也比较多。比如,归属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的北京交通学校,其合作伙伴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下属近20家维修企业都可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环境,经过公司培训的优秀毕业生很容易留在企业工作。此外,还为学校教师提供汽车服务有关的车辆维修维护、汽车保险与理赔等方面的培训。丰田汽车公司、一汽丰田汽车公司、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等都是北京交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良好合作伙伴。
职业高中由于脱胎于普通中学,又归属各区县教委,所以与行业企业没有天然联系,只能依靠自身的积累,在开展校企合作方面困难最大。即使如此,有些北京市职业高中还是凭着不懈的努力,在校企合作方面成绩斐然。例如,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在原北京市将台路中学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为外交部、北京市电力总公司等单位的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
从学校层次上看,一般来说,高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公办高等职业学校相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结合范围更加开阔,层次更为丰富。
由于北京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大多是由基础较好的中专和行业干部管理学院、职工大学等组建而成,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可以利用在师资和办学层次上的优势,为企业进行干部进修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开发,而中等职业学校在这些方面大多显得无能为力。
从合作时间上看,有长有短,但“一对一”的合作超过五年的并不多见。比较常见的是一个职业学校在某个专业上逐渐跟不同的企业合作,一段时期内主要跟数量基本固定的若干个企业开展的合作,或者不同专业跟不同的企业展开同一层次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合作。
在这方面,合作时间最长的当属北京市外事学校与北京饭店,从最初联办职高班开始,已经建立了27年的良好合作关系。又如,北京财贸学院与北京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建立了长达20多年的合作关系。再如,北京商贸学校财会金融专业自1990年以来,与20多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本专业教师提供专业培训、职业考察活动平台,共同设计教师企业实践合作项目。
从合作动力上看,普遍情况是职业学校为主动方,目的主要在于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企业普遍表现得比较被动。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我们最常听到的声音就是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企业普遍性的表现漠然。虽然有些企业最初并不是非常愿意与学校合作,但合作之后改变态度并要求继续深入合作的并不少见。
在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以及合作双方是否拥有先进的合作理念也至关重要。北京财贸学院院长王茹芹就一直倡导“三个共同”的合作理念,即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合作方式,共同推动合作进程,共享合作成果。总之,一定要校企双方共同成长才好。这种合作理念指导着和带动着北京财贸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带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进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从合作效果上看,虽然北京市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也取得了很多经验,但总体上效果并不理想。
研究显示,北京中等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呈现出了六种有显著特点的具体模式,即“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全面合作”教育模式、“区域统筹协作”教育模式、“学校企业融通”模式、学校“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然而整体上,北京市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还远没有达到理想境界。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原因可能在于保障校企合作的法规政策框架不完善,也可能是囿于经济发展水平或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从微观的角度看,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双方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或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途径等等。
解决攻略:着力加强政府责任意识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是一个经济与教育的复合问题,也是促进教育与职业相互沟通的一个社会问题。笔者认为,从北京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来看,校企合作可能是未来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的突破口之一,应该有节奏、有策略地切实加以推进:
一是落实国家财政部有关政策,督促有关部门起草制定《北京市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制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的鼓励性政策。对于长期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提供稳定的实训基地的企业和长期为职业学校提供师资、设备、技术支持的企业给予一定幅度的财政补贴或税费减免,促进校企合作办学;
二是建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制度,定期对积极参与、支持职业教育的先进企事业单位予以公开表彰;
三是鼓励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实行“订单式”职业人才培养合作。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把实习基地建在企业,把企业培训办在学校,实行校企结合;
四是检查督导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五是强化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推进创建学习型企业评估,引导和推动行业组织建设;
六是合理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积极引导职业院校拓展办学功能,鼓励其自建企业,参与生产和市场经营活动。引导学校广泛建立和完善有行业、企业单位代表参加的职业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校务委员会或专业建设委员会或各种咨询委员会的制度,充分发挥其企业参与和指导办学的功能。
此外,还应制定鼓励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的引导性政策措施。研究制定职业培训类生均综合定额标准,从投入政策上引导职业院校在办学功能上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转型。要促进校企合作局面的根本改观,从长期来看,基本方略应着眼于积极构建北京市域范围内企业、学校和政府“联动三赢”的校企合作动力形成和运行保障机制。
历史上,北京市的职业院校曾与企业或行业有着天然的联系,技术技能教育的特点也比较明显。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从总体上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这种联系就不再紧密和畅通。自新世纪以来,面对不断严峻的招生形势和不断提高的企业需求标准,更多的北京市职业院校开始重视并开展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
今天,以校企合作促进学校发展的理念得到了职业学校的普遍认可,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会吸收企业参与建立学校发展专家委员会、行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等类似的合作组织形式,而且行业协会随着自身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也在逐渐介入职业教育,甚至出现了一些长期从事针对职业教育提供专门化网络实训解决方案服务的公司,比如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华为3com公司。
北京市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也从最初的企业接收毕业生这一职业教育的最后环节,向前延伸到订单培养、专业设置、实习实训等全过程。同时,合作的领域也在逐渐拓宽,课题合作、教师培训等都逐渐开展起来。
2007年,北京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对北京43所开展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的合作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在接受调查的43所职业院校中,11所高职院校分24个专业与42个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在11所高职院校中有9所为公办高职,均具有行业背景,只是在近些年机构改革过程中一些学校划归北京市教委管理;在11所高职院校中有2所为民办高职,其中,北京吉利大学本身就是企业举办的高等职业学校,它的汽车专业与6家汽车制造企业和维修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8所中等专业学校分11个专业与15个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同时,8所中等专业学校均具有行业背景,也是在近些年机构改革过程中一些学校划归北京市教委管理。13所职高分14个专业与29个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大部分职业高中没有行业背景。11所技工学校分18个专业与28个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11所技工学校均具有行业背景,但9所为局或总公司办学,办学经费来自北京市财政经费;另外2所学校为企业举办的技工学校,办学资金均全部来自企业。
从11所高职开展校企合作的情况来看,所有校企合作都落实到了具体专业。另外,由于企业的分工更加精细,职业院校的专业覆盖范围应该更为广泛,不少专业还需要与多家企业进行合作,才能够满足专业发展需要。
2007年,借助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北京市在教师培训中尝试了以专业为纽带,由多个学校联合与同领域的多家企业同时进行合作的模式,增强了学校一方的谈判力量,提高了校企合作的效益。
但面对特殊的企业形态,北京市职业院校必须采取特殊的合作方式才能使合作真正得以实现。北京有大批国际企业注册,但绝大多数为总部或研发部门、市场部门,在北京没有生产基地,似乎无法满足职业院校的需求。实际上,国际企业往往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无形资源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队伍建设等很多方面所能作出的贡献远远大于有形的生产场地。
但一方面,职业学校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另一方面,国际企业往往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多数职业院校与这样的企业的地位不对等,因此很难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
这就需要由政府代表北京市职业教育整体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职业院校都有机会从这个合作关系中受益。据了解,目前,有关机构受北京市相关部门委托,正在与在京某跨国公司讨论合作,如果这些公司成为北京市教师培训企业基地,则能以专业为基础为全市该专业教师培训作出贡献。
问题扫描:困难重重 曙光仍见
2007年,北京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在一项调查中发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依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难点在短期内可能很难取得较大突破。
从学校类型上看,一般来说,技工学校校企结合情况最好,困难最小,中专次之,职业高中最不理想。
技工学校要么是厂办校,要么是局办校,与企业的联系最为紧密。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航空技工学校隶属于中德合资企业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同时也是公司培训中心,学校人事权直接归属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德方提供学校建筑设计方案和实习实训设备,并控制教学规范和工作流程。由于技术培训能力突出,学校不仅为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培养和输送具有中级水平的航空维修人员,还为其他企业招收代培生,甚至承担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相关专业本科生最后一年的技术培训任务。
中专虽然目前行政上归市教委,但由于此前归属行业多年,所以与行业的联系也比较多。比如,归属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的北京交通学校,其合作伙伴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下属近20家维修企业都可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环境,经过公司培训的优秀毕业生很容易留在企业工作。此外,还为学校教师提供汽车服务有关的车辆维修维护、汽车保险与理赔等方面的培训。丰田汽车公司、一汽丰田汽车公司、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等都是北京交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良好合作伙伴。
职业高中由于脱胎于普通中学,又归属各区县教委,所以与行业企业没有天然联系,只能依靠自身的积累,在开展校企合作方面困难最大。即使如此,有些北京市职业高中还是凭着不懈的努力,在校企合作方面成绩斐然。例如,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在原北京市将台路中学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为外交部、北京市电力总公司等单位的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
从学校层次上看,一般来说,高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公办高等职业学校相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结合范围更加开阔,层次更为丰富。
由于北京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大多是由基础较好的中专和行业干部管理学院、职工大学等组建而成,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可以利用在师资和办学层次上的优势,为企业进行干部进修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开发,而中等职业学校在这些方面大多显得无能为力。
从合作时间上看,有长有短,但“一对一”的合作超过五年的并不多见。比较常见的是一个职业学校在某个专业上逐渐跟不同的企业合作,一段时期内主要跟数量基本固定的若干个企业开展的合作,或者不同专业跟不同的企业展开同一层次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合作。
在这方面,合作时间最长的当属北京市外事学校与北京饭店,从最初联办职高班开始,已经建立了27年的良好合作关系。又如,北京财贸学院与北京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建立了长达20多年的合作关系。再如,北京商贸学校财会金融专业自1990年以来,与20多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本专业教师提供专业培训、职业考察活动平台,共同设计教师企业实践合作项目。
从合作动力上看,普遍情况是职业学校为主动方,目的主要在于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企业普遍表现得比较被动。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我们最常听到的声音就是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企业普遍性的表现漠然。虽然有些企业最初并不是非常愿意与学校合作,但合作之后改变态度并要求继续深入合作的并不少见。
在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以及合作双方是否拥有先进的合作理念也至关重要。北京财贸学院院长王茹芹就一直倡导“三个共同”的合作理念,即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合作方式,共同推动合作进程,共享合作成果。总之,一定要校企双方共同成长才好。这种合作理念指导着和带动着北京财贸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带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进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从合作效果上看,虽然北京市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也取得了很多经验,但总体上效果并不理想。
研究显示,北京中等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呈现出了六种有显著特点的具体模式,即“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全面合作”教育模式、“区域统筹协作”教育模式、“学校企业融通”模式、学校“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然而整体上,北京市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还远没有达到理想境界。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原因可能在于保障校企合作的法规政策框架不完善,也可能是囿于经济发展水平或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从微观的角度看,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双方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或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途径等等。
解决攻略:着力加强政府责任意识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是一个经济与教育的复合问题,也是促进教育与职业相互沟通的一个社会问题。笔者认为,从北京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来看,校企合作可能是未来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的突破口之一,应该有节奏、有策略地切实加以推进:
一是落实国家财政部有关政策,督促有关部门起草制定《北京市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制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的鼓励性政策。对于长期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提供稳定的实训基地的企业和长期为职业学校提供师资、设备、技术支持的企业给予一定幅度的财政补贴或税费减免,促进校企合作办学;
二是建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制度,定期对积极参与、支持职业教育的先进企事业单位予以公开表彰;
三是鼓励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实行“订单式”职业人才培养合作。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把实习基地建在企业,把企业培训办在学校,实行校企结合;
四是检查督导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五是强化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推进创建学习型企业评估,引导和推动行业组织建设;
六是合理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积极引导职业院校拓展办学功能,鼓励其自建企业,参与生产和市场经营活动。引导学校广泛建立和完善有行业、企业单位代表参加的职业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校务委员会或专业建设委员会或各种咨询委员会的制度,充分发挥其企业参与和指导办学的功能。
此外,还应制定鼓励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的引导性政策措施。研究制定职业培训类生均综合定额标准,从投入政策上引导职业院校在办学功能上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转型。要促进校企合作局面的根本改观,从长期来看,基本方略应着眼于积极构建北京市域范围内企业、学校和政府“联动三赢”的校企合作动力形成和运行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