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座城市在文化形态上的发展程度,深刻地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程度。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在精神生活层面的不断丰富,对于文化生活的需要也越来越大。因此,抓好城市文化方面的建设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声乐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城市多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声乐文化的地位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要深度挖掘声乐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城市发展过程;声乐文化;价值
一所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高楼大厦这些繁华的形式,也不仅仅只是经济方面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要让市民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抓好一所城市的文化建设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声乐文化在当前的城市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发挥出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1]。面对着新的社会形势,我们有必要充分挖掘声乐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所在,让其更好地为城市的文化建设而服务。
一、 城市声乐文化的分类
(一) 以声乐体裁来分类
根据声乐体裁的不同,城市的声乐文化可分为:
1. 艺术歌曲文化
它包括了西方艺术歌曲、国产的艺术歌曲及各类国内外歌剧等古典音乐歌曲艺术体裁。此类歌曲格调较高,能有效地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感受,升华人们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但由于其“阳春白雪”的性质,因此受众面通常较窄,参与度也较小,一般仅限于学历较高且从小对于高雅艺术有特殊爱好者。
2. 民歌文化
它包括各地流传的一些带有地方性风格的民间歌曲,如各种少数民族民歌等。此类歌曲深受大众喜爱,它在旋律和歌词中,体现出了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同时还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深受群众喜爱,因此具有较广的受众面和参与度。
3. 通俗歌曲文化
它包含了以流行歌曲、搖滚乐、爵士乐、民谣等为代表的各种通俗歌曲,广义上还包括电影配乐等。它们集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抒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吟咏等。不仅创作题材多种多样,其演唱风格也体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有抒情而婉转的,也有嘹亮而刚劲的,还有富于动感的节奏的……由于此类歌曲比较“接地气”,因此其受众面最多,参与人数最广,涵盖了从中老年到青少年及儿童等不同年龄段的各个群体。
4. 儿童歌曲文化
它包括各种专门儿童所创作的歌曲,包括专为动画片创作的配乐等。它们通常难度较低,且表达方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旋律和歌词都贴近于儿童的生活。因此深受儿童的喜爱。
(二) 以表现形式来分类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城市的声乐文化又可分为:
1. 通过媒体平台来传播的声乐文化
它是指通过网络直播、电视直播以及广播,或通过激光唱片及影碟等方式来为人们播放声乐演唱会或声乐节目的形式,来传播声乐文化的一种方式。它们通常参与成本较低,且便于人们自由选择歌手和曲目,在欣赏时间上也可自主安排,但是受众无法体验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 通过现场演唱来传播的声乐文化
它是指歌手通过现场演唱会,给人们传播声乐文化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人们近距离地观赏到歌手的风采,体验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起通过媒体平台的转播来说,效果要更好。但是它需要人们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少则几十元或上百元,多则上千元,此外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
3. 调动群众共同参与的声乐文化
它通常包括了群众演唱会、群众歌咏比赛,以及少儿歌唱表演等表现形式。它意味着群众不再仅仅是扮演一个观众或听众的角色,而是要深度参与到声乐表演中来。它可以更进一步地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给予了人们一个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
二、 城市声乐文化的价值
(一) 中国古代对于“礼乐文化”价值取向的探讨
“礼”与“乐”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2]。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孔夫子便倡导以“礼乐”来教化民众,让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礼乐”的约束下和谐共处。随着“礼乐”逐渐融入中华传统文明的主流,后来也就成了为社会各阶层所普遍认同并践行的传统价值观。中国古代对于“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通过“礼”和“乐”的相辅相成,来构建起儒家政治思想和社会伦理观念的理论根基,对于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进行有效的教化,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来达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其中“礼”是“等级、秩序”的体现,“乐”则代表了“和”,也就是倡导人们要和谐相处。“礼”和“乐”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通过“礼”,来维护社会的伦理秩序;通过“乐”,来对民众的内心情感进行感化,教化民众学会守“礼”。没有“礼”,“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没有“乐”,也就失去了维系“礼”的手段。
这种“礼”和“乐”的思想,之于当代仍然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现如今,党中央号召“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这其实是与传统文化当中所推崇的“和为贵”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要想有效地做好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我们可以通过声乐文化这种载体,从情感上打动和感化民众,来使各种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
(二) 将声乐艺术同大众文化相融合的意义和手段
一所城市的文化发展进程,同时也是声乐艺术同大众文化不断融合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声乐艺术逐渐体现出了大众文化的许多特质。
1. 现代性
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声乐艺术以较先进的技术和较高的效率复制了艺术成果,不断地拓宽着它的影响范围。
2. 商业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城市中的商业也体现出了日益发达的特征。而声乐艺术可以通过商业模式来进行有效地包装和推广,从而将其制作为多种多样的文化品牌,再利用市场化的途径来推广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3. 娱乐性
我们可以运用声乐艺术为载体,推出不同种类的娱乐产品,有效地满足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这也意味着声乐艺术在休闲娱乐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
4. 世俗性
声乐艺术的不断普及和推广,同大众文化也在不断地实现交融与接合。这使得它的推广面更进一步地扩大,使社会中的不同群体在文化艺术方面的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
5. 时效性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网络技术在千家万户的大面积普及,给声乐艺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也极大地增进了城市声乐文化的时效性。比如,人们只需打开计算机网络或网络电视,就可以方便地看到某歌手的演唱会直播等。
可以说,声乐艺术与大众文化的不断融合,焕发出了巨大的活力与生机,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文化消费观念。所以,它对于城市文化生活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而多方面的。
声乐文化的发展,必须时时刻刻紧贴人民大众,所以它同大众文化生活的紧密结合也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声乐作品的创作中,也必须不断地同大众之间进行沟通互动,通过大众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创作门类和创作风格,调整自己在声乐创作上的定位,使声乐作品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三) 在声乐艺术中体现出文学与音乐的融合
声乐艺术本身是一种将文学与音乐相互融合的艺术形式,因此它本身具有相当程度的文学特征。文字细致描绘的准确性和指向性同音乐语言的神似性和概括性,通过声乐艺术实现了完美结合,由此也促使人们自身对于情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将文字与音乐有机地进行结合,为人们更加有效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更加有效地挖掘出文字中蕴含的美,提供了新的渠道。
很多声乐作品都是以诗歌为基础来进行创作的,比如古诗词《一剪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其歌词都来自于同名古诗词;还有很多声乐作品借鉴了古诗词当中的意境,如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并演唱的《东风破》《菊花台》《千里之外》等,都体现了浓厚的古典诗词意境,堪称文学性与音乐性的完美结合;另外,一代伟人毛泽东所创造的诗歌如《忆秦娥·娄山关》等,也被改编成了优美的歌曲。
此外,声乐艺术中体现出的文学与音乐的融合,还包括另一种特殊的形式——即由那些经典文学作品所改编的同名影视剧,它们的配乐取得了大众的认可与欢迎。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由《西游记》改编的同名影视劇,其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经由歌唱家蒋大为演唱,一夜间传遍了大江南北。此外,由《水浒传》《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所改编的影视剧,它们的主题曲《好汉歌》《说聊斋》等,后来都成为脍炙人口而经久不衰的歌曲。
如今,国家正大力倡导弘扬民族文化,而声乐艺术中所体现出的文学性,正好可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比如,我们可以以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民族气节等题材,或者以一些古诗词为题材,创作出一批朗朗上口的歌曲,让人们在对歌曲的欣赏和演唱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传统文化在他们的心中留下烙印,对他们的内心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 声乐文化对城市内需的拉动
在一座城市中,如果能做好关于声乐文化的建设,对于拉动城市的内需是大有裨益的。
比如,通过对于声乐文化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地修缮各种声乐演出场馆,以良好的条件来吸引声乐界名流来本市演出,我们便可以有效地激活本市的经济增长,带来更多的税收,同时,由于城市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还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本市落户;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与文化馆、少年宫等单位积极取得合作等方式,来举办诸如群众歌咏会、少儿歌咏赛等形式的活动,并号召全体市民都来积极参加,我们就可以在城市中营造出一股浓厚的声乐文化氛围,进而将本市声乐文化打造成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运用这张“文化名片”,我们就可以有效地彰显一座城市的“软实力”,进而为本市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供“资本”,拉动城市的内需,推动城市经济的有效增长。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一座城市来讲,声乐文化是其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好城市的精神文化建设,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应当充分地挖掘声乐文化方面的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福梅,夏郁.城市发展中声乐文化价值浅析[J].当代音乐,2016,(05):135-138.
[2]丁鼎.儒家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4,(25):112-116.
作者单位: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
关键词:城市发展过程;声乐文化;价值
一所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高楼大厦这些繁华的形式,也不仅仅只是经济方面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要让市民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抓好一所城市的文化建设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声乐文化在当前的城市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发挥出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1]。面对着新的社会形势,我们有必要充分挖掘声乐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所在,让其更好地为城市的文化建设而服务。
一、 城市声乐文化的分类
(一) 以声乐体裁来分类
根据声乐体裁的不同,城市的声乐文化可分为:
1. 艺术歌曲文化
它包括了西方艺术歌曲、国产的艺术歌曲及各类国内外歌剧等古典音乐歌曲艺术体裁。此类歌曲格调较高,能有效地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感受,升华人们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但由于其“阳春白雪”的性质,因此受众面通常较窄,参与度也较小,一般仅限于学历较高且从小对于高雅艺术有特殊爱好者。
2. 民歌文化
它包括各地流传的一些带有地方性风格的民间歌曲,如各种少数民族民歌等。此类歌曲深受大众喜爱,它在旋律和歌词中,体现出了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同时还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深受群众喜爱,因此具有较广的受众面和参与度。
3. 通俗歌曲文化
它包含了以流行歌曲、搖滚乐、爵士乐、民谣等为代表的各种通俗歌曲,广义上还包括电影配乐等。它们集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抒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吟咏等。不仅创作题材多种多样,其演唱风格也体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有抒情而婉转的,也有嘹亮而刚劲的,还有富于动感的节奏的……由于此类歌曲比较“接地气”,因此其受众面最多,参与人数最广,涵盖了从中老年到青少年及儿童等不同年龄段的各个群体。
4. 儿童歌曲文化
它包括各种专门儿童所创作的歌曲,包括专为动画片创作的配乐等。它们通常难度较低,且表达方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旋律和歌词都贴近于儿童的生活。因此深受儿童的喜爱。
(二) 以表现形式来分类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城市的声乐文化又可分为:
1. 通过媒体平台来传播的声乐文化
它是指通过网络直播、电视直播以及广播,或通过激光唱片及影碟等方式来为人们播放声乐演唱会或声乐节目的形式,来传播声乐文化的一种方式。它们通常参与成本较低,且便于人们自由选择歌手和曲目,在欣赏时间上也可自主安排,但是受众无法体验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 通过现场演唱来传播的声乐文化
它是指歌手通过现场演唱会,给人们传播声乐文化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人们近距离地观赏到歌手的风采,体验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起通过媒体平台的转播来说,效果要更好。但是它需要人们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少则几十元或上百元,多则上千元,此外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
3. 调动群众共同参与的声乐文化
它通常包括了群众演唱会、群众歌咏比赛,以及少儿歌唱表演等表现形式。它意味着群众不再仅仅是扮演一个观众或听众的角色,而是要深度参与到声乐表演中来。它可以更进一步地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给予了人们一个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
二、 城市声乐文化的价值
(一) 中国古代对于“礼乐文化”价值取向的探讨
“礼”与“乐”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2]。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孔夫子便倡导以“礼乐”来教化民众,让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礼乐”的约束下和谐共处。随着“礼乐”逐渐融入中华传统文明的主流,后来也就成了为社会各阶层所普遍认同并践行的传统价值观。中国古代对于“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通过“礼”和“乐”的相辅相成,来构建起儒家政治思想和社会伦理观念的理论根基,对于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进行有效的教化,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来达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其中“礼”是“等级、秩序”的体现,“乐”则代表了“和”,也就是倡导人们要和谐相处。“礼”和“乐”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通过“礼”,来维护社会的伦理秩序;通过“乐”,来对民众的内心情感进行感化,教化民众学会守“礼”。没有“礼”,“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没有“乐”,也就失去了维系“礼”的手段。
这种“礼”和“乐”的思想,之于当代仍然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现如今,党中央号召“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这其实是与传统文化当中所推崇的“和为贵”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要想有效地做好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我们可以通过声乐文化这种载体,从情感上打动和感化民众,来使各种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
(二) 将声乐艺术同大众文化相融合的意义和手段
一所城市的文化发展进程,同时也是声乐艺术同大众文化不断融合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声乐艺术逐渐体现出了大众文化的许多特质。
1. 现代性
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声乐艺术以较先进的技术和较高的效率复制了艺术成果,不断地拓宽着它的影响范围。
2. 商业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城市中的商业也体现出了日益发达的特征。而声乐艺术可以通过商业模式来进行有效地包装和推广,从而将其制作为多种多样的文化品牌,再利用市场化的途径来推广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3. 娱乐性
我们可以运用声乐艺术为载体,推出不同种类的娱乐产品,有效地满足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这也意味着声乐艺术在休闲娱乐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
4. 世俗性
声乐艺术的不断普及和推广,同大众文化也在不断地实现交融与接合。这使得它的推广面更进一步地扩大,使社会中的不同群体在文化艺术方面的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
5. 时效性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网络技术在千家万户的大面积普及,给声乐艺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也极大地增进了城市声乐文化的时效性。比如,人们只需打开计算机网络或网络电视,就可以方便地看到某歌手的演唱会直播等。
可以说,声乐艺术与大众文化的不断融合,焕发出了巨大的活力与生机,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文化消费观念。所以,它对于城市文化生活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而多方面的。
声乐文化的发展,必须时时刻刻紧贴人民大众,所以它同大众文化生活的紧密结合也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声乐作品的创作中,也必须不断地同大众之间进行沟通互动,通过大众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创作门类和创作风格,调整自己在声乐创作上的定位,使声乐作品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三) 在声乐艺术中体现出文学与音乐的融合
声乐艺术本身是一种将文学与音乐相互融合的艺术形式,因此它本身具有相当程度的文学特征。文字细致描绘的准确性和指向性同音乐语言的神似性和概括性,通过声乐艺术实现了完美结合,由此也促使人们自身对于情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将文字与音乐有机地进行结合,为人们更加有效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更加有效地挖掘出文字中蕴含的美,提供了新的渠道。
很多声乐作品都是以诗歌为基础来进行创作的,比如古诗词《一剪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其歌词都来自于同名古诗词;还有很多声乐作品借鉴了古诗词当中的意境,如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并演唱的《东风破》《菊花台》《千里之外》等,都体现了浓厚的古典诗词意境,堪称文学性与音乐性的完美结合;另外,一代伟人毛泽东所创造的诗歌如《忆秦娥·娄山关》等,也被改编成了优美的歌曲。
此外,声乐艺术中体现出的文学与音乐的融合,还包括另一种特殊的形式——即由那些经典文学作品所改编的同名影视剧,它们的配乐取得了大众的认可与欢迎。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由《西游记》改编的同名影视劇,其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经由歌唱家蒋大为演唱,一夜间传遍了大江南北。此外,由《水浒传》《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所改编的影视剧,它们的主题曲《好汉歌》《说聊斋》等,后来都成为脍炙人口而经久不衰的歌曲。
如今,国家正大力倡导弘扬民族文化,而声乐艺术中所体现出的文学性,正好可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比如,我们可以以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民族气节等题材,或者以一些古诗词为题材,创作出一批朗朗上口的歌曲,让人们在对歌曲的欣赏和演唱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传统文化在他们的心中留下烙印,对他们的内心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 声乐文化对城市内需的拉动
在一座城市中,如果能做好关于声乐文化的建设,对于拉动城市的内需是大有裨益的。
比如,通过对于声乐文化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地修缮各种声乐演出场馆,以良好的条件来吸引声乐界名流来本市演出,我们便可以有效地激活本市的经济增长,带来更多的税收,同时,由于城市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还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本市落户;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与文化馆、少年宫等单位积极取得合作等方式,来举办诸如群众歌咏会、少儿歌咏赛等形式的活动,并号召全体市民都来积极参加,我们就可以在城市中营造出一股浓厚的声乐文化氛围,进而将本市声乐文化打造成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运用这张“文化名片”,我们就可以有效地彰显一座城市的“软实力”,进而为本市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供“资本”,拉动城市的内需,推动城市经济的有效增长。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一座城市来讲,声乐文化是其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好城市的精神文化建设,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应当充分地挖掘声乐文化方面的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福梅,夏郁.城市发展中声乐文化价值浅析[J].当代音乐,2016,(05):135-138.
[2]丁鼎.儒家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4,(25):112-116.
作者单位: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