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文化艺术在开放性保护方面也得到了增强。多种文化艺术的保护方式对城市文化起到了综合性保护的作用。现以金坛刻纸为例对文化艺术的保护性开发策略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文化艺术;保护性开发;策略
我国传统的城市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在剪纸文化方面,其在方寸之间采用剪、刻、锉、撕等技法进行创作,主要通过镂空艺术将我国的城市文化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对我国城市文化艺术的保护性开发策略进行研究十分关键。
一、我国城市文化艺术的保护性开发概况分析
(一)金坛刻纸由来
金坛刻纸是由剪纸衍生而来的一种当地民间艺术。古时候,剪纸艺人靠剪纸手艺谋生,经常走街串巷的叫卖花样。当时的剪纸艺人生活相对贫寒,剪纸艺术的传承主要是通过祖辈或者父辈进行沿袭,受长辈对于剪刻技术的耳濡目染,加上生活对于剪纸创作的启迪,剪纸艺人们往往轻而易举就练就了随有随剪的创作思维[1]。江南地区的剪纸艺术由于受到当地文人寄情山水的影响,因此,剪纸的主要风格为山水风景、人物、花鸟以及民间故事。剪纸艺术往往造型呈现画中有画、精美纤巧的特点,讲究疏密相宜,剪法上更是玲珑剔透,堪称是清秀耐看的民间艺术作品。其整体的剪纸风格如下图所示:
(二)金坛刻纸的艺术价值
现如今的金坛刻纸艺术不仅保留了传统民间剪纸的清新和淳朴,在艺术创造上更是不断追求创新。金坛刻纸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当时风土民情的艺术表现手段上,刻纸以及题材方面也相对传统剪纸艺术有更大的突破,金坛刻纸的艺术价值可谓相当高;另一方面,金坛刻纸在题材选择上也可谓是非常丰富,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同时,采用传统的技法进行表现,可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创新。金坛刻纸赋予剪纸以新的艺术力,并通过对纸张以及题材的不断创新、注重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技法,最终提炼出新的剪纸技法。金坛刻纸可谓是剪纸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渗透和综合。
(三)金坛刻纸发展的必要性
金坛刻纸艺术作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民间活态文化的展示,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剪纸艺术历史悠久,金坛刻纸更是我国优秀的历史传承和中华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将金坛刻纸艺术推向新纪元。目前,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正处于机遇与危机并存的阶段。过去,剪纸艺术的参与者主要是妇女,农村姑娘也以会绣花剪纸作为待嫁闺中的标准。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思想的不断变化和深入,多数妇女已经转变成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由于时代的需要,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民间剪纸艺术也正在随着民俗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变化[3]。剪纸艺术应该以剪纸独特的艺术性来满足人们对于多元化艺术的追求,最终实现剪纸艺术的现代化转型。
二、我国城市文化艺术的保护性开发面临的挑战
(一)金坛刻纸的实用性
过去,金坛刻纸主要被作为美化生活的剪纸使用,创作量相对较小。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出现了种类繁多的工业化装饰品,刻纸的实用性也被现在的工业化装饰品所取代,农村中广泛使用的剪纸作品呈现大量减少的趋势。金坛刻纸逐渐发展成为更大程度的纯艺术品,实现了从实用性向艺术性的一大转变。这对于金坛刻纸艺术家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未来金坛刻纸的发展方向将不仅仅只是农村民俗的需要,更将会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金坛刻纸在新的社会需求的成长和发展将成为艺术家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二)金坛刻纸的继承
传统的剪纸艺术主要由祖辈口说手示进行传承。随着社会化在农村的不断深入,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金坛刻纸艺术的传承渐入困境。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金坛刻纸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所以,在金坛刻纸的继承方面其依旧出现了很多的可变性以及随机性。
三、我国城市文化艺术的保护性开发策略分析
(一)剪纸文化艺术回归生活
剪纸艺术源自民间,因此我国独特的民间风俗成为剪纸艺术发展的主要载体。为了剪纸艺术更好地发展,剪纸艺术可以回归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中,在社会化生活里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延续。在城市文化艺术的保护性开发影响下,可以将民间剪纸文化逐步地融入到城市之中。只有这样,城市文化艺术才能逐步得到丰富,其文化的保护以及开发也才能更加贴合实际生活。从下图的人物剪纸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其艺术剪纸的内涵所在:
(二)城市文化艺术与民间艺术的融合
我国的传统民俗往往包含着几千年民众生活方式的历史沉淀,然后与时代相互结合,演变成适合当下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对剪纸艺术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大胆地尝试对民俗文化的运用,一方面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容易产生怀旧、亲切的情结。民俗剪纸艺术也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并且可以更好地发挥剪纸的作用和功能[4]。例如,在对我国传统的春节进行剪纸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便可以将人们对于生活的期盼利用剪纸的形式来进行表现。颜色上可以红色为主,对局部进行刻断,可以以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相互调换,形成色彩绚丽的视觉效果。窗花的图案大多选择几何纹或者人物、龙凤以及吉祥的文字。一般情况下,最多张贴五张,也可以一张一字的形式进行张贴。春节的剪纸不仅可以表达辞旧迎新、祈福辟邪的含义,还可起到装饰家居的作用。正月十五是我国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民间有张灯结彩的风俗,我们可以将剪纸图案张贴在灯体上,剪纸的图案也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来,达到灯会促进剪纸艺术的发展。传统的端午节,人们常常采集艾叶进行佩戴,或者在大门上面张贴葫芦、老虎凳花纹的剪纸。因此,在进行剪纸设计时可以注重辟邪除灾的含义。我国的其他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可以利用剪纸制造节日氛围。
(三)剪紙艺术与城市娱乐方式相结合
剪纸艺术作为手工制作的艺术产品,目前仍为大众所留念。手工制作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对儿时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以开发人们对于传统艺术的认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手工制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DIY的兴起便是很好地体现。我们可以考虑将剪纸艺术作为DIY的方式融入大众的生活之中,同时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创意剪纸DIY,使人们在娱乐的过程中欣赏作品和享受尝试制作的过程,并体验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从下面的剪纸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其利用不同的方式将剪纸融入节日的娱乐气氛之中:
(四)剪纸艺术与市场的结合
剪纸艺术除了具有欣赏性之外,也可以作为多元化的产品来满足大众的需求,使民间剪纸艺术的市场价值得到巨大的发展。民间剪纸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可以与旅游行业进行结合,将传统的独具特色的剪纸地区开发成农村民俗文化旅游中心,建设民间艺术文化产业基地。在进行城市文化艺术保护开发的过程中,剪纸艺术还要逐步与市场结合。只有这样,文化艺术才能真正地走出去,扩大其艺术文化的影响力。
四、结语
如今,传统的民间艺术正在以旺盛的生命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纵观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剪纸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已被大家所认可。随着时代的变化,剪纸艺术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更需要我们以沉着的心态应对,让民间传统艺术以更加时尚的方式与我国城市文化艺术相互结合。在进行艺术文化的弘扬以及发展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从而让城市文化艺术表现形式逐步地丰富化、多样化。
参考文献:
[1]何红一.中国南方各民族民间剪纸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5).
[2]王光敏.剪纸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08).
[3]许芬,王林伶.中国北方古镇的保护性开发——以宁夏镇北堡为例[J].城市问题,2012,(02).
[4]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吕照明刻纸工作室
关键词:文化艺术;保护性开发;策略
我国传统的城市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在剪纸文化方面,其在方寸之间采用剪、刻、锉、撕等技法进行创作,主要通过镂空艺术将我国的城市文化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对我国城市文化艺术的保护性开发策略进行研究十分关键。
一、我国城市文化艺术的保护性开发概况分析
(一)金坛刻纸由来
金坛刻纸是由剪纸衍生而来的一种当地民间艺术。古时候,剪纸艺人靠剪纸手艺谋生,经常走街串巷的叫卖花样。当时的剪纸艺人生活相对贫寒,剪纸艺术的传承主要是通过祖辈或者父辈进行沿袭,受长辈对于剪刻技术的耳濡目染,加上生活对于剪纸创作的启迪,剪纸艺人们往往轻而易举就练就了随有随剪的创作思维[1]。江南地区的剪纸艺术由于受到当地文人寄情山水的影响,因此,剪纸的主要风格为山水风景、人物、花鸟以及民间故事。剪纸艺术往往造型呈现画中有画、精美纤巧的特点,讲究疏密相宜,剪法上更是玲珑剔透,堪称是清秀耐看的民间艺术作品。其整体的剪纸风格如下图所示:
(二)金坛刻纸的艺术价值
现如今的金坛刻纸艺术不仅保留了传统民间剪纸的清新和淳朴,在艺术创造上更是不断追求创新。金坛刻纸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当时风土民情的艺术表现手段上,刻纸以及题材方面也相对传统剪纸艺术有更大的突破,金坛刻纸的艺术价值可谓相当高;另一方面,金坛刻纸在题材选择上也可谓是非常丰富,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同时,采用传统的技法进行表现,可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创新。金坛刻纸赋予剪纸以新的艺术力,并通过对纸张以及题材的不断创新、注重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技法,最终提炼出新的剪纸技法。金坛刻纸可谓是剪纸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渗透和综合。
(三)金坛刻纸发展的必要性
金坛刻纸艺术作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民间活态文化的展示,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剪纸艺术历史悠久,金坛刻纸更是我国优秀的历史传承和中华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将金坛刻纸艺术推向新纪元。目前,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正处于机遇与危机并存的阶段。过去,剪纸艺术的参与者主要是妇女,农村姑娘也以会绣花剪纸作为待嫁闺中的标准。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思想的不断变化和深入,多数妇女已经转变成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由于时代的需要,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民间剪纸艺术也正在随着民俗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变化[3]。剪纸艺术应该以剪纸独特的艺术性来满足人们对于多元化艺术的追求,最终实现剪纸艺术的现代化转型。
二、我国城市文化艺术的保护性开发面临的挑战
(一)金坛刻纸的实用性
过去,金坛刻纸主要被作为美化生活的剪纸使用,创作量相对较小。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出现了种类繁多的工业化装饰品,刻纸的实用性也被现在的工业化装饰品所取代,农村中广泛使用的剪纸作品呈现大量减少的趋势。金坛刻纸逐渐发展成为更大程度的纯艺术品,实现了从实用性向艺术性的一大转变。这对于金坛刻纸艺术家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未来金坛刻纸的发展方向将不仅仅只是农村民俗的需要,更将会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金坛刻纸在新的社会需求的成长和发展将成为艺术家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二)金坛刻纸的继承
传统的剪纸艺术主要由祖辈口说手示进行传承。随着社会化在农村的不断深入,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金坛刻纸艺术的传承渐入困境。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金坛刻纸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所以,在金坛刻纸的继承方面其依旧出现了很多的可变性以及随机性。
三、我国城市文化艺术的保护性开发策略分析
(一)剪纸文化艺术回归生活
剪纸艺术源自民间,因此我国独特的民间风俗成为剪纸艺术发展的主要载体。为了剪纸艺术更好地发展,剪纸艺术可以回归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中,在社会化生活里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延续。在城市文化艺术的保护性开发影响下,可以将民间剪纸文化逐步地融入到城市之中。只有这样,城市文化艺术才能逐步得到丰富,其文化的保护以及开发也才能更加贴合实际生活。从下图的人物剪纸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其艺术剪纸的内涵所在:
(二)城市文化艺术与民间艺术的融合
我国的传统民俗往往包含着几千年民众生活方式的历史沉淀,然后与时代相互结合,演变成适合当下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对剪纸艺术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大胆地尝试对民俗文化的运用,一方面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容易产生怀旧、亲切的情结。民俗剪纸艺术也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并且可以更好地发挥剪纸的作用和功能[4]。例如,在对我国传统的春节进行剪纸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便可以将人们对于生活的期盼利用剪纸的形式来进行表现。颜色上可以红色为主,对局部进行刻断,可以以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相互调换,形成色彩绚丽的视觉效果。窗花的图案大多选择几何纹或者人物、龙凤以及吉祥的文字。一般情况下,最多张贴五张,也可以一张一字的形式进行张贴。春节的剪纸不仅可以表达辞旧迎新、祈福辟邪的含义,还可起到装饰家居的作用。正月十五是我国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民间有张灯结彩的风俗,我们可以将剪纸图案张贴在灯体上,剪纸的图案也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来,达到灯会促进剪纸艺术的发展。传统的端午节,人们常常采集艾叶进行佩戴,或者在大门上面张贴葫芦、老虎凳花纹的剪纸。因此,在进行剪纸设计时可以注重辟邪除灾的含义。我国的其他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可以利用剪纸制造节日氛围。
(三)剪紙艺术与城市娱乐方式相结合
剪纸艺术作为手工制作的艺术产品,目前仍为大众所留念。手工制作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对儿时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以开发人们对于传统艺术的认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手工制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DIY的兴起便是很好地体现。我们可以考虑将剪纸艺术作为DIY的方式融入大众的生活之中,同时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创意剪纸DIY,使人们在娱乐的过程中欣赏作品和享受尝试制作的过程,并体验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从下面的剪纸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其利用不同的方式将剪纸融入节日的娱乐气氛之中:
(四)剪纸艺术与市场的结合
剪纸艺术除了具有欣赏性之外,也可以作为多元化的产品来满足大众的需求,使民间剪纸艺术的市场价值得到巨大的发展。民间剪纸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可以与旅游行业进行结合,将传统的独具特色的剪纸地区开发成农村民俗文化旅游中心,建设民间艺术文化产业基地。在进行城市文化艺术保护开发的过程中,剪纸艺术还要逐步与市场结合。只有这样,文化艺术才能真正地走出去,扩大其艺术文化的影响力。
四、结语
如今,传统的民间艺术正在以旺盛的生命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纵观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剪纸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已被大家所认可。随着时代的变化,剪纸艺术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更需要我们以沉着的心态应对,让民间传统艺术以更加时尚的方式与我国城市文化艺术相互结合。在进行艺术文化的弘扬以及发展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从而让城市文化艺术表现形式逐步地丰富化、多样化。
参考文献:
[1]何红一.中国南方各民族民间剪纸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5).
[2]王光敏.剪纸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08).
[3]许芬,王林伶.中国北方古镇的保护性开发——以宁夏镇北堡为例[J].城市问题,2012,(02).
[4]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吕照明刻纸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