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小班幼儿剪纸兴趣的主要措施包括:创设游戏情境;营造剪纸氛围;循序渐进地指导幼儿进行剪纸活动;利用家长资源学习,展示作品,相互学习。
关键词:兴趣;幼儿;剪纸
一、剪纸的由来
剪纸艺术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民间剪纸所蕴含的文化远远超越出剪纸本身,中国文明的持久性反映在地域文化中不同文化带的分布,以及在不同区域文化中早期文化的交汇融合流变。而不同地域的民间剪纸中正是遗存了该地域早期文化的信息,反映出不同文化期的文化原型遗存。比如,陕北剪纸中的“龟、蛇、鱼、蛙”“抓髻娃娃”“倒照鹿”“蛇盘兔”“生命树”“盘肠子”等都鲜明地反映出早期图腾文化、生命信仰、生殖崇拜观念的文化信息。民间剪纸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实现方式,维系着整个民间艺术最本原的文化根基。应当说,中国民间剪纸同样是中华文明持久性的重要因素,民间剪纸同样是一门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
二、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
剪纸艺术,其表现的内容形式非常广泛,题材种类繁多。首先表现在剪纸艺术取材宽广,有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等都是剪纸的素材,特别是家庭院落这方圣土内的男女娃娃、牛羊骡马、猪狗猫兔、瓜果蔬菜,都成了妇女们剪刀下永久的题材。她们通过对这些题材的取舍剪制来装饰美化家庭环境,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其次,剪纸内容丰富多彩,有表达吉祥喜庆、反映传统民俗的“二龙戏珠”“骆驼进宝”“吉兽图”“麻姑献寿”;有反映生殖繁衍、美好爱情的“孔雀戏牡丹”“蝴蝶恋花”“喜鹊踏梅”“鱼儿钻莲”;有保佑平安康乐、祈求神兽降福的“老虎下山”“狮子滚绣球”“抓髻娃娃”“送福娃娃”;有民间故事“刘海戏金蟾”“武松打虎”“王祥卧冰”;有表达对劳动果实喜爱的麦穗、谷穗、瓜果、桃杏等。这些作品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习俗,充满着她们对生活的理解、感受、热爱和追求。再次,表现手法灵活,剪纸技艺娴熟。颜色以红、绿猴子踩灵石、人犬坐莲为主,有单色、套色、染色等;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迭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为了线条丰富多变、多姿多态,艺人们还创造运用了梅花纹、云勾纹、锯齿纹、田禾纹、月牙纹、点纹、水纹、花纹等剪法,她们凭着一双灵巧的手,把生活剪裁得千姿百态、生动活泼、有情有趣而富有诗意。
三、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发展其形象思维
剪纸是以感知觉为前提,形象思维是重要思维方式的实践过程。剪纸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认为剪纸不但非常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剪纸教学活动中,激发儿童学习剪纸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可以增强儿童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并培养他们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如何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幼儿剪纸的兴趣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剪纸作品展览会,在幼儿观看栩栩如生的作品之后,教师引导儿童说:“小朋友们愿意学剪纸吗?”他们高兴地说:“愿意!”于是我们将自己剪出来的作品向幼儿展示,并让他们拿在手里看,观察和对实物的直接接触,更加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而师生共同动手操作,又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先剪了几种简单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让幼儿看。当他们开始欲欲跃试的时候,我们顺势向幼儿传授了如何折叠纸张剪贴窗花的技法。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折叠的层数越多,剪出来的效果越好。他们举一反三,越折越精,越剪越好,兴趣也越来越高。通过游戏这座桥梁达到教学目的,让幼儿在获得成就的喜悦中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2.营造剪纸氛围
教师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如欣赏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剪纸作品,让他们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例如,在墙面上布置“民间剪纸”,在窗户上贴上色彩斑斓的窗花。关于剪纸,平时孩子们了解最多的是窗花和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和 “福”字,窗花有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而“喜”字和 “福”字形态各异,他们也特别感兴趣。因此,布置幼儿课下收集这些“喜”字和窗花,并带来相互交流分享。幼儿看后,都要求我能够教他们剪这些“喜”字,我便让他们跟我学习了一种最简单的双喜剪法。活动后,每个幼儿都拿着他们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从此以后他们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区域角剪各种各样的窗花。
3.循序渐进地指导幼儿进行剪纸活动
我们让幼儿从练习撕纸开始,培养幼儿对整体形象的感知能力。第一步:我们把一些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形象,打上孔让幼儿撕,幼儿边撕边讲述自己撕的是什么?从撕直纸到撕简单的图形,锻炼了幼儿的小手肌肉及手眼协调的能力。第二步:我们把这些形象画在纸上,不再打孔,让幼儿沿着轮廓线撕,幼儿对事物形象的整体感知更强了。在撕纸的过程中,教师尊重幼儿的意愿,肯定幼儿撕出的形象还像什么?不断强化幼儿头脑中的印象。第三步:逐渐过渡到脱离画线直接撕纸,达到想撕什么就撕什么的程度。在适当的时机引出剪刀的使用,同时建立剪刀的使用规则和要求。随着幼儿使用剪刀越来越熟练,经历了沿轮廓到脱线剪的过程。小班幼儿能初步掌握对折剪,在剪纸过程中轮纸不轮剪刀的方法。到了中大班,幼儿的剪纸技巧越来越娴熟,特别是大班幼儿,他们需要的不是教师每天教授的一两样技法,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提示,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培养幼儿自由地进行剪纸创作。
4.利用家长资源
学习《指南》中指出: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例如:我们进行“动物”主题活动,为了创设环境,我们邀请王敏之爸爸剪一些小动物。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金鱼,活灵活现的小螃蟹,让孩子们惊叹不已,连忙说:“我也要学,我也要剪这样的小动物。”看着孩子们这么热情的样子,这位爸爸耐心地指导帮助幼儿剪纸。在他的帮助下,不少幼儿的思路开阔了许多。在家长的配合下,我们运用剪纸的作品可用来美化环境。给幼儿一个创作的空间,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创造出新的图案,剪的拉花、窗花,可以装饰教室和办公室。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丰富墙面美化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不但能激发对剪纸的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幼儿敏锐的观察力,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幼儿系列剪纸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教什么幼儿就学什么的被动状态,让幼儿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物体进行剪纸,由于这是幼儿自己所选择的,则必然会抱着认真的态度去主动地探索,克服一定的困难去完成,每当完成一件作品时,他们就感到十分高兴,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为下一次的剪纸增添了内驱力。
总之,幼儿剪纸艺术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研究课题,需要探讨和研究方面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只有找到剪纸艺术和现实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用现代教育方法与手段来传授剪纸艺术知识和技能,才能使剪纸教育穿越时间,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朱晨光.儿童折叠剪纸[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
[2] 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罗门幼儿园)
关键词:兴趣;幼儿;剪纸
一、剪纸的由来
剪纸艺术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民间剪纸所蕴含的文化远远超越出剪纸本身,中国文明的持久性反映在地域文化中不同文化带的分布,以及在不同区域文化中早期文化的交汇融合流变。而不同地域的民间剪纸中正是遗存了该地域早期文化的信息,反映出不同文化期的文化原型遗存。比如,陕北剪纸中的“龟、蛇、鱼、蛙”“抓髻娃娃”“倒照鹿”“蛇盘兔”“生命树”“盘肠子”等都鲜明地反映出早期图腾文化、生命信仰、生殖崇拜观念的文化信息。民间剪纸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实现方式,维系着整个民间艺术最本原的文化根基。应当说,中国民间剪纸同样是中华文明持久性的重要因素,民间剪纸同样是一门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
二、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
剪纸艺术,其表现的内容形式非常广泛,题材种类繁多。首先表现在剪纸艺术取材宽广,有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等都是剪纸的素材,特别是家庭院落这方圣土内的男女娃娃、牛羊骡马、猪狗猫兔、瓜果蔬菜,都成了妇女们剪刀下永久的题材。她们通过对这些题材的取舍剪制来装饰美化家庭环境,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其次,剪纸内容丰富多彩,有表达吉祥喜庆、反映传统民俗的“二龙戏珠”“骆驼进宝”“吉兽图”“麻姑献寿”;有反映生殖繁衍、美好爱情的“孔雀戏牡丹”“蝴蝶恋花”“喜鹊踏梅”“鱼儿钻莲”;有保佑平安康乐、祈求神兽降福的“老虎下山”“狮子滚绣球”“抓髻娃娃”“送福娃娃”;有民间故事“刘海戏金蟾”“武松打虎”“王祥卧冰”;有表达对劳动果实喜爱的麦穗、谷穗、瓜果、桃杏等。这些作品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习俗,充满着她们对生活的理解、感受、热爱和追求。再次,表现手法灵活,剪纸技艺娴熟。颜色以红、绿猴子踩灵石、人犬坐莲为主,有单色、套色、染色等;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迭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为了线条丰富多变、多姿多态,艺人们还创造运用了梅花纹、云勾纹、锯齿纹、田禾纹、月牙纹、点纹、水纹、花纹等剪法,她们凭着一双灵巧的手,把生活剪裁得千姿百态、生动活泼、有情有趣而富有诗意。
三、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发展其形象思维
剪纸是以感知觉为前提,形象思维是重要思维方式的实践过程。剪纸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认为剪纸不但非常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剪纸教学活动中,激发儿童学习剪纸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可以增强儿童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并培养他们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如何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幼儿剪纸的兴趣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剪纸作品展览会,在幼儿观看栩栩如生的作品之后,教师引导儿童说:“小朋友们愿意学剪纸吗?”他们高兴地说:“愿意!”于是我们将自己剪出来的作品向幼儿展示,并让他们拿在手里看,观察和对实物的直接接触,更加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而师生共同动手操作,又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先剪了几种简单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让幼儿看。当他们开始欲欲跃试的时候,我们顺势向幼儿传授了如何折叠纸张剪贴窗花的技法。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折叠的层数越多,剪出来的效果越好。他们举一反三,越折越精,越剪越好,兴趣也越来越高。通过游戏这座桥梁达到教学目的,让幼儿在获得成就的喜悦中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2.营造剪纸氛围
教师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如欣赏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剪纸作品,让他们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例如,在墙面上布置“民间剪纸”,在窗户上贴上色彩斑斓的窗花。关于剪纸,平时孩子们了解最多的是窗花和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和 “福”字,窗花有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而“喜”字和 “福”字形态各异,他们也特别感兴趣。因此,布置幼儿课下收集这些“喜”字和窗花,并带来相互交流分享。幼儿看后,都要求我能够教他们剪这些“喜”字,我便让他们跟我学习了一种最简单的双喜剪法。活动后,每个幼儿都拿着他们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从此以后他们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区域角剪各种各样的窗花。
3.循序渐进地指导幼儿进行剪纸活动
我们让幼儿从练习撕纸开始,培养幼儿对整体形象的感知能力。第一步:我们把一些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形象,打上孔让幼儿撕,幼儿边撕边讲述自己撕的是什么?从撕直纸到撕简单的图形,锻炼了幼儿的小手肌肉及手眼协调的能力。第二步:我们把这些形象画在纸上,不再打孔,让幼儿沿着轮廓线撕,幼儿对事物形象的整体感知更强了。在撕纸的过程中,教师尊重幼儿的意愿,肯定幼儿撕出的形象还像什么?不断强化幼儿头脑中的印象。第三步:逐渐过渡到脱离画线直接撕纸,达到想撕什么就撕什么的程度。在适当的时机引出剪刀的使用,同时建立剪刀的使用规则和要求。随着幼儿使用剪刀越来越熟练,经历了沿轮廓到脱线剪的过程。小班幼儿能初步掌握对折剪,在剪纸过程中轮纸不轮剪刀的方法。到了中大班,幼儿的剪纸技巧越来越娴熟,特别是大班幼儿,他们需要的不是教师每天教授的一两样技法,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提示,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培养幼儿自由地进行剪纸创作。
4.利用家长资源
学习《指南》中指出: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例如:我们进行“动物”主题活动,为了创设环境,我们邀请王敏之爸爸剪一些小动物。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金鱼,活灵活现的小螃蟹,让孩子们惊叹不已,连忙说:“我也要学,我也要剪这样的小动物。”看着孩子们这么热情的样子,这位爸爸耐心地指导帮助幼儿剪纸。在他的帮助下,不少幼儿的思路开阔了许多。在家长的配合下,我们运用剪纸的作品可用来美化环境。给幼儿一个创作的空间,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创造出新的图案,剪的拉花、窗花,可以装饰教室和办公室。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丰富墙面美化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不但能激发对剪纸的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幼儿敏锐的观察力,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幼儿系列剪纸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教什么幼儿就学什么的被动状态,让幼儿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物体进行剪纸,由于这是幼儿自己所选择的,则必然会抱着认真的态度去主动地探索,克服一定的困难去完成,每当完成一件作品时,他们就感到十分高兴,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为下一次的剪纸增添了内驱力。
总之,幼儿剪纸艺术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研究课题,需要探讨和研究方面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只有找到剪纸艺术和现实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用现代教育方法与手段来传授剪纸艺术知识和技能,才能使剪纸教育穿越时间,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朱晨光.儿童折叠剪纸[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
[2] 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罗门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