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产业正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这是由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双向决定的。中西部地区已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再加上有国家政策优势,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上还是大有可为的。当然,这需要中西部地区在投资环境改善、产业发展载体建设和人力资源水平提升等方面做足文章。
【关键词】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26-02
当前,由于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我国产业正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中西部地区若能抓住机遇,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动因
(一)产业梯度转移动因的理论视角
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差异在国家或地区间的存在,产业在国家或地区间的转移也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可以把相对落后或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从而使得这些产业成为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性的先进产业或比较优势产业。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是企业自身的利益诱导,是某一产业或某几个产业的多数企业出于自身战略发展需要,所表现出来的寻求空间转换、向区域外发展以寻求利益最大化的意愿和行为。
(二)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格局正处于深刻调整时期,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大量涌入我国,使得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为代表的东部发达地区有承接先进产业和转移出落后产业的动力。东部发达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资本已经相对饱和,本地市场已难以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各类要素供给趋紧,进一步发展的环境约束也日益突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刻不容缓。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和企业要继续发展,向资源原料丰富和市场空间较大的地区转移是必然趋势。由于中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业经济梯度,以及东中西部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政策导向等方面因素的存在,中西部自然而然成为东部产业转移出的首选区域。
(三)中西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内在需要
广大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的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东西融合、南北对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中西部地区要加快崛起必须以产业发展为载体,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为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东部地区转移过来的产业虽然在当地属于不具比较优势的产业,但对于中西部来说,却是相对先进产业。而且对东部地区相对先进产业的承接不仅可以为中西部地区带来充足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而且可以打破中西部地区市场上原有的竞争格局,给本地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本地产业升级。因此,当前中西部地区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吸纳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地区的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内在要求。
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
(一)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对于拟转移的产业来说,其后续发展是该产业跨区域实现生命延续的最根本关注点。产业的拟转移目标地能否提供较为健全的配套支撑体系是该地区能否承接产业转移的一重要考量因素。我国中西部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了较为良好的产业基础,具备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基本条件。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中最突出表现在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中西部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在产出和效益方面的增长都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大批装备制造业已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其农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而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且开采成本相对较低,为其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基于原有产业基础,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上是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的。
(二)具有广阔的产品市场
占领市场是企业跨区域投资的主要目的,占领市场以后企业将逐步拓宽整个业务,壮大企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人口总数超过7亿,这使得中西部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产业易于取得规模经济,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基础。虽然目前中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不高,人均购买力不足,但通过未来的经济发展,消费水平必将大大提升,市场需求潜力很大。而且,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部地区已经打造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空间较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也是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的重要载体。因此,对东部地区转移出来的产业来说,中西部地区潜力巨大的需求市场将是它们跨区域发展的不竭源泉。
(三)享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优势
从国家层面来看,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是国家的重大经济战略部署。2010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确定了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多方面多领域的支持政策,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加快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根据这一举措,中西部地区在因地制宜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上,在加强和东部发达地区直至国外的区域合作上,在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建设上,在各类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的建设上都享有中央层面的诸多政策优惠。从省级层面来看,中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全方位开放的方针,全力为投资创业者营造安全可靠的投资软环境,并出台多项财政优惠政策,对新落户于中西部地区且从事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给予大幅税收优惠。这一系列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政策都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西移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投资软环境
产业的有效承接需要合适的投资软环境,而由地方政府的管理理念和行政体制所营造的政策环境又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发展软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的营造取决于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能否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从而使政府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与发达地区接轨。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及时转变职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思想,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努力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尽可能减少审批环节和手续,优化办事流程,为企业在当地发展提供各种方便快捷的服务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正确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努力消除地方保护主义。
(二)筑好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
一般来说,企业在产业转移在区位选择上,非常重视承接地的载体,主要是当地现有产业链和产业园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承接国外产业转移的成功经验就是最好的例证。中西部地区应以自身现有的产业链和各产业园区为基础,大力发展本地相较于东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抓好各类园区的建设,为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上、下游产业支持,充分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对一些地区已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应好好把握,争取承接产业链补链环节,把这些产业做大做强。要充分考虑承接地的环境状况和要素禀赋,采取错位式发展的策略,选取符合当地优势的产业作为各产业园区的主打产业。特别是要力争承接产业转移上技术含量高、位于产业链高端的大项目作为产业园区建设的龙头,充分发挥“以大带小”的作用,着力培育产业集群。
(三)注重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
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还是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对这些产业来说,承接地是否有契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对该产业的发展也是相当重要的。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一大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这些劳动力以农民工为主,普遍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中西部地区要承接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就面临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势必要求提高当地的人力资源水平。这就要求中西部地区既要加大对一般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又要培养和留住一批科研能力强、技术知识过硬的人才;既要夯实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人力资源基础,又要为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储备人才。只有人力资源整体水平提升了,中西部地区吸收和利用知识、技术、信息的效率才能大大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积极效应才能进一步放大。
参考文献:
[1]潘劲.西部欠发达地区特色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宁夏为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周石生.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10)
[3]刘长全,李靖,朱晓龙.国外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与集群政策[J].财经观察,2009(53)
[4]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
[5]刘岩.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再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1(3)
【关键词】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26-02
当前,由于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我国产业正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中西部地区若能抓住机遇,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动因
(一)产业梯度转移动因的理论视角
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差异在国家或地区间的存在,产业在国家或地区间的转移也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可以把相对落后或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从而使得这些产业成为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性的先进产业或比较优势产业。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是企业自身的利益诱导,是某一产业或某几个产业的多数企业出于自身战略发展需要,所表现出来的寻求空间转换、向区域外发展以寻求利益最大化的意愿和行为。
(二)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格局正处于深刻调整时期,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大量涌入我国,使得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为代表的东部发达地区有承接先进产业和转移出落后产业的动力。东部发达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资本已经相对饱和,本地市场已难以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各类要素供给趋紧,进一步发展的环境约束也日益突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刻不容缓。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和企业要继续发展,向资源原料丰富和市场空间较大的地区转移是必然趋势。由于中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业经济梯度,以及东中西部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政策导向等方面因素的存在,中西部自然而然成为东部产业转移出的首选区域。
(三)中西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内在需要
广大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的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东西融合、南北对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中西部地区要加快崛起必须以产业发展为载体,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为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东部地区转移过来的产业虽然在当地属于不具比较优势的产业,但对于中西部来说,却是相对先进产业。而且对东部地区相对先进产业的承接不仅可以为中西部地区带来充足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而且可以打破中西部地区市场上原有的竞争格局,给本地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本地产业升级。因此,当前中西部地区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吸纳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地区的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内在要求。
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
(一)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对于拟转移的产业来说,其后续发展是该产业跨区域实现生命延续的最根本关注点。产业的拟转移目标地能否提供较为健全的配套支撑体系是该地区能否承接产业转移的一重要考量因素。我国中西部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了较为良好的产业基础,具备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基本条件。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中最突出表现在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中西部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在产出和效益方面的增长都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大批装备制造业已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其农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而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且开采成本相对较低,为其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基于原有产业基础,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上是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的。
(二)具有广阔的产品市场
占领市场是企业跨区域投资的主要目的,占领市场以后企业将逐步拓宽整个业务,壮大企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人口总数超过7亿,这使得中西部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产业易于取得规模经济,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基础。虽然目前中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不高,人均购买力不足,但通过未来的经济发展,消费水平必将大大提升,市场需求潜力很大。而且,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部地区已经打造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空间较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也是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的重要载体。因此,对东部地区转移出来的产业来说,中西部地区潜力巨大的需求市场将是它们跨区域发展的不竭源泉。
(三)享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优势
从国家层面来看,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是国家的重大经济战略部署。2010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确定了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多方面多领域的支持政策,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加快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根据这一举措,中西部地区在因地制宜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上,在加强和东部发达地区直至国外的区域合作上,在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建设上,在各类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的建设上都享有中央层面的诸多政策优惠。从省级层面来看,中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全方位开放的方针,全力为投资创业者营造安全可靠的投资软环境,并出台多项财政优惠政策,对新落户于中西部地区且从事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给予大幅税收优惠。这一系列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政策都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西移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投资软环境
产业的有效承接需要合适的投资软环境,而由地方政府的管理理念和行政体制所营造的政策环境又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发展软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的营造取决于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能否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从而使政府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与发达地区接轨。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及时转变职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思想,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努力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尽可能减少审批环节和手续,优化办事流程,为企业在当地发展提供各种方便快捷的服务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正确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努力消除地方保护主义。
(二)筑好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
一般来说,企业在产业转移在区位选择上,非常重视承接地的载体,主要是当地现有产业链和产业园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承接国外产业转移的成功经验就是最好的例证。中西部地区应以自身现有的产业链和各产业园区为基础,大力发展本地相较于东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抓好各类园区的建设,为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上、下游产业支持,充分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对一些地区已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应好好把握,争取承接产业链补链环节,把这些产业做大做强。要充分考虑承接地的环境状况和要素禀赋,采取错位式发展的策略,选取符合当地优势的产业作为各产业园区的主打产业。特别是要力争承接产业转移上技术含量高、位于产业链高端的大项目作为产业园区建设的龙头,充分发挥“以大带小”的作用,着力培育产业集群。
(三)注重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
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还是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对这些产业来说,承接地是否有契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对该产业的发展也是相当重要的。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一大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这些劳动力以农民工为主,普遍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中西部地区要承接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就面临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势必要求提高当地的人力资源水平。这就要求中西部地区既要加大对一般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又要培养和留住一批科研能力强、技术知识过硬的人才;既要夯实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人力资源基础,又要为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储备人才。只有人力资源整体水平提升了,中西部地区吸收和利用知识、技术、信息的效率才能大大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积极效应才能进一步放大。
参考文献:
[1]潘劲.西部欠发达地区特色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宁夏为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周石生.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10)
[3]刘长全,李靖,朱晓龙.国外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与集群政策[J].财经观察,2009(53)
[4]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
[5]刘岩.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再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