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在语文教学中,合作、探究性学习用得最多,也最为广泛。下面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谈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探究欲望的前提。问题情境的设置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激化学生意识中的矛盾。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应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强烈。其过程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自主探索、多媒体动画等手段,努力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内容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从而大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富于启迪性。小故事、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
  二、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这是探究能力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所提出的探究活动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结论、反思与交流等环节。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来进行的探索活动,而教师只能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不能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倘若学生缺乏自主意识,不能独立完成任务,那么探究能力便很难向纵深开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在这里便显得尤为重要。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希望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精神上追求独立。这一时期的学生,他们也带有一定的盲目与狂妄,教师应着力进行培养和引导,包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独自克服困难。在这些方面,如果学生获得了自主发展的机会,他们便会形成坚强的自信心,此时教师应加以适当关心和鼓励,并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要善于利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得知识。
  三、从客观外界事物入手,关注社会生活现象,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鼓励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是提高合作、探究能力的助推器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仅能感知到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或者回忆起曾经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而且在思维的参与下还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某些没有经历过的,现实中尚未存在或者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新形象,这种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
  冬天到了,我们看到了大雪、冰冻,这是人的感觉器官摄取的外界事物,这是表象。在我们阅读了文学作品中关于北极、南极的描写时,我们的头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就可以形成我们从未去过的北极、南极等的新形象。
  和想象一样,联想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是指在回忆时,或在观察外界某一事物时,由眼前的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想象与联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得到发挥也就会推动探究能力的提高。
  四、尊重学生个性,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如何适应并满足这种需要,事关教学的成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探求新知。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和体验才能迸发智慧的火花,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张扬,创造潜能才能得到挖掘,只有教师多给学生自信,就会发现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常常有独特的方法。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要求人人参与,人人有慧眼,人人有命题。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的成长有益的,都可以列为探究的对象。而学生由筛选的探究目标这个点辐射开来,最终形成了一个围绕目标点的知识网络。在这样的探究中,学生既养成了搜集、积累的好习惯,也锻炼了信息整合、比较、提升、品评的能力,同时也张扬了自己的个性,进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合作学习是学生群体智慧的结晶,是异中求同的结果。它对知识的探究、方法的探讨、规律的揭示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内驱力。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明了化,深邃的问题浅表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就得到了巩固。
其他文献
环境描写是文学作品中揭示作品主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红楼梦》第三回中的环境描写很有特点。作者时而大笔如椽,时而细致入微;时而含蓄写意,时而浓妆重抹。深刻揭示了贾府豪门贵族的气派以及荣华富贵的根源,再现了贾府典型环境中贾母、贾赦、贾政的个性特征以及他们在贾府中的地位,并且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一定的铺垫。  一、黛玉一进贾府,展现在她眼前的是一条繁华的街道:“其街市之繁华,人
期刊
目前好几个电视台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毛岸英》,无论哪个台我都一集不落地看了,而且看得非常认真,非常细致,每次看后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在封建时代,孔夫子被封建帝王尊为“万世师表”,那毛泽东同志就毫无疑问是当今我们共产党人的“万世师表”!  毛泽东同志在痛“骄杨”之后,又将自己心爱的儿子毛岸英送到战火纷飞的苏联求学,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泽东同志已经痛失五位亲人,做出了巨大牺
期刊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的小学语文老师是从城里来的,水灵灵的大眼睛,好看的双眼皮,白里透红的皮肤。一对乌黑的长辫子,发梢上扎着红头绳。碎花的确良的衬衫,墨绿色的裤子,黄色的塑料凉鞋。那时,别提多时尚,多好看了。我这个乡下小丫深深地喜欢上了她。后来,她成了我的信仰。在班上,我也成了小语文老师(数学方面我是差生)。难怪人们说“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说当学生喜欢老师时,学生才会接受老师讲的道理。   怎样
期刊
语文教学之所以能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重要的培育作用,是因为语文学科具有文、事、理、情、志相统一的特点。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思想性。“诗言志”“文载道”,诗文本身就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课文是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统一体,语言文字为表,思想感情为里。教学中完全可以发挥课文本身所固有的德育作用。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找准文与道的“结合点”,将德育工作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在语文教育活动中,我主要通过
期刊
作文教学,可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沉重的课题,你没办法教给学生像“1+1=2”那样的客观结论,对于同一件事,会因每个学生的个性、思维、观察角度甚至特定情绪的不同而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你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一种表达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有个性的想法表达出来,而不是将某种定性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升而弗达。”也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会引导,会启发学
期刊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简介作家是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式,教师往往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不仅要了解作家,更要深入展开作家研究,即对作家人生经历、思想精神、相关作品等方面进行更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和评价,因为它的功用远不止于此。  一、作家研究是提升语文教学文化功能的有效途径  1.展示作家生平事迹,把握作品真精神  以曹操的《短歌行》教学为例,我在探究活动中提出了两个问题:你如何看待作者的忧思?你认为
期刊
一、古与今的组合  古与今的组合是指列举事例时,既从历史的长河中寻求材料,又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材料。过去历史中的人和事经过了长期的沉淀,已经深入人心,更容易为人所认同和接受;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往往更能体现时代精神,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兴趣。古与今结合起来使用事例,让材料有了一个时间的跨度,让观点在历史的发展中得到验证,不仅让人觉得文章厚重饱满,而且让人洞察到作者既能从古人那里汲取智慧,又能关注时事,
期刊
思维与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意识,进行交往的工具。交往是相互的,个人的思想认识,要让别人知道,就要用语言把它说出来或写出来,也就是表达出来;而要了解别人的思想认识,就要通过听读来接受别人的信息。所以运用语言通过听、读、说、写就能达到相互交往的目的。在认识活动中,当人们听别人说话、讲演,阅读别人的文章时,这些外部的信息(语言、文字),经过人的感官内化为思维,通过思维活动才能加以理解。思维是在大脑中进
期刊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他对德育心理、学习成因、学生差异等都有独到的见解,本文就是从德育心理的角度浅谈《论语》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孔子非常重视德育。他建立德行科,以“文、行、忠、信”教导学生,通过种种措施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根据他的一些言论和观点,把他实施德育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德育认识阶段  对学生晓之以理使之形成道德
期刊
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官员的官职调动问题,如果将这些表示官职升迁任免的动词掌握住,定能为阅读文本扫除很大障碍,下面就将这方面词语做一归纳:  一、表示官职的征调、荐举  举:举荐,选拔。例: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张衡传》)  辟(bì):召,征召。例:连辟公府,不就。(同上)  征:召,征召。例: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同上)  召:征召,召请。例:累召不应。(同上)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