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贴切而精练的引入,会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可以说一节课的开头好坏,决定着本节课的效果。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新课引入的方法。
一、故事引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中适当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等,可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丰富想象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时,可以这样引入:格林太太有一口整齐的牙齿,但很不幸的是,有一天格林太太出了车祸,掉了两颗牙,不得不镶了两颗假牙,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太富有的象征,另一颗是不绣钢的。令人百思不解的是,车祸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痛,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尽管进行了诊断和治疗,但格林太太的病症未有丝毫减轻,而且日趋严重。后来一位年轻的化学家去探望她,揭开了格林太太患病之谜。你们想知道这个谜底吗?欲知谜底如何,就让我们先来学习“原电池”。
二、情境引入法
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史料等内容来唤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合成材料”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引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三张不同年代的客厅的照片,第一张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普通居民客厅的照片,第二张是改革开放后的普通居民客厅的照片,第三张是现代化的家庭客厅的照片。接下来问学生看了这三张照片后有何感想?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人类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有的学生说:“人类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有的学生說:“人类所用的材料,好多已看不出它本来的真面目。”教师总结说:“是的,天然材料已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已经能够人工合成许多高分子材料。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工农业生产、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大合成材料。”
三、问题引入法
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通过提出与新课内容有紧密关联的生活实际问题来引入课题,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解惑、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酸碱中和滴定”时,我是这样引入的:“过去,人们所食用的食盐中没有加碘,结果由于缺乏碘,一部分人患上了‘大脖子病’,现在我们所食用的食盐中都添加了碘,我们如何知道所食用的食盐中碘元素含量是否达到国家的标准呢?我们可以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来测量。如何进行定量分析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操作简便、快速,并且准确度高的一种定量分析法——酸碱中和滴定。”
四、悬念激趣法
在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分子》一节的导入,教师可先在黑板上写下“50 50=?”,学生回答“100”,教师却写上“50 50≠100”。学生个个都疑惑不解,接着教师让一个学生分别量取50mL水和50mL酒精,然后由学生把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在一起,观察到总体积小于100mL。此时学生心中矛盾更加激化,教师抓住机会:“为什么?欲知其中奥秘,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分子’这节内容。”
五、实验引入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引入中巧妙地运用化学实验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讲解“氨的结构和性质”一节时,可先给学生做“氨的喷泉”实验,然后指出:“氨气除了具有极易溶于水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呢?我们这节课就详细讨论氨气的结构和性质。”
六、激情引入法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学生联想,自然地导入新课。如讲“硫酸”一节时,我充满激情地说:“在2003年2月23日,清华大学一名四年级学生刘海洋用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那么浓硫酸为何会使熊烧伤甚至双目失明呢?要解开这一谜团,我们就得来学习‘硫酸’。”
总之,新课引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方法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而变化,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引入方法,都应当在学习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只要是在新课开始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就是成功的引入。
(责任编辑 廖银燕)
一、故事引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中适当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等,可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丰富想象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时,可以这样引入:格林太太有一口整齐的牙齿,但很不幸的是,有一天格林太太出了车祸,掉了两颗牙,不得不镶了两颗假牙,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太富有的象征,另一颗是不绣钢的。令人百思不解的是,车祸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痛,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尽管进行了诊断和治疗,但格林太太的病症未有丝毫减轻,而且日趋严重。后来一位年轻的化学家去探望她,揭开了格林太太患病之谜。你们想知道这个谜底吗?欲知谜底如何,就让我们先来学习“原电池”。
二、情境引入法
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史料等内容来唤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合成材料”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引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三张不同年代的客厅的照片,第一张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普通居民客厅的照片,第二张是改革开放后的普通居民客厅的照片,第三张是现代化的家庭客厅的照片。接下来问学生看了这三张照片后有何感想?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人类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有的学生说:“人类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有的学生說:“人类所用的材料,好多已看不出它本来的真面目。”教师总结说:“是的,天然材料已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已经能够人工合成许多高分子材料。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工农业生产、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大合成材料。”
三、问题引入法
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通过提出与新课内容有紧密关联的生活实际问题来引入课题,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解惑、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酸碱中和滴定”时,我是这样引入的:“过去,人们所食用的食盐中没有加碘,结果由于缺乏碘,一部分人患上了‘大脖子病’,现在我们所食用的食盐中都添加了碘,我们如何知道所食用的食盐中碘元素含量是否达到国家的标准呢?我们可以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来测量。如何进行定量分析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操作简便、快速,并且准确度高的一种定量分析法——酸碱中和滴定。”
四、悬念激趣法
在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分子》一节的导入,教师可先在黑板上写下“50 50=?”,学生回答“100”,教师却写上“50 50≠100”。学生个个都疑惑不解,接着教师让一个学生分别量取50mL水和50mL酒精,然后由学生把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在一起,观察到总体积小于100mL。此时学生心中矛盾更加激化,教师抓住机会:“为什么?欲知其中奥秘,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分子’这节内容。”
五、实验引入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引入中巧妙地运用化学实验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讲解“氨的结构和性质”一节时,可先给学生做“氨的喷泉”实验,然后指出:“氨气除了具有极易溶于水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呢?我们这节课就详细讨论氨气的结构和性质。”
六、激情引入法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学生联想,自然地导入新课。如讲“硫酸”一节时,我充满激情地说:“在2003年2月23日,清华大学一名四年级学生刘海洋用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那么浓硫酸为何会使熊烧伤甚至双目失明呢?要解开这一谜团,我们就得来学习‘硫酸’。”
总之,新课引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方法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而变化,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引入方法,都应当在学习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只要是在新课开始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就是成功的引入。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