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蓬勃发展,吸引了日益增多的来华留学生,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不断壮大。基于这一现状,我国高校开始由目前的单一掌控式留学生管理模式逐渐向趋同化管理转变,这是国际教育管理的大势所趋。但是,在具体落实这一政策时,许多高校面临了诸多困境与阻碍。因此,本文基于我国高校开展趋同化管理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促进我国高校趋同化管理良好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际教育管理;趋同化;来华留学生;管理建议
0 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开放性政策逐步放宽,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递增。据数据显示,至2020年,来华留学生规模已达到50余万人,我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在此背景下,以往我国对留学生的“单一化”“掌控式”的管理模式已经相形见绌。所以,向西方国家看齐的趋同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我国逐步开始借鉴、学习西方专业化、成熟性的趋同化管理模式。
1 趋同化管理的含义
本文所指的趋同化管理是指: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应享受相同的校内资源、遵守相同的学生手册规章制度、受到相同的行政部门管理,实现统一标准的教学管理与考试考核制度。
但是,趋同化并不意味着等同化。来华留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饮食习惯的差异。对于这些差异化,高校在趋同化管理的同时,不能机械化一刀切,僵化地照搬规章制度。为让留学生尽快融入学校和社会,高校对留学生提供一些适当的人性化服务,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一切都应本着“合理、公平、审慎”的原则。
2 我国留学生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的留学生管理大多停留在单一的掌控式模式下。以江苏某双一流高校为例,该校设置国际教育学院,全面统筹管理留学生。该院下设学生工作办公室、招生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就业指导办公室等部门,俨然是一个高校的独立学院,在留学生招生、学生报到、学生日常生活、教务课程安排、学生奖惩情况、居留许可签发、学生课余活动等各方面都是与高校其他各部门分离开,高校的其他部门对于国际教育学院也互动较少。也只有诸如运动会、校园歌手大赛、迎新晚会以及一些当地政府组织的国际化品牌活动,留学生可以集体与中国学生有着密切的交流与互动。这就导致了来华留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中国学生的圈子里,平时较多接触的也局限在国际教育学院的老师以及自己周围的留学生同学上。
同时,以留学生专职辅导员为中心,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咨询、奖学金评选等许多职能划归一体,形成保姆式管理。对于一些留学生规模比较小的高校,这样有利于统筹管理,更能使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感受到温暖与方便。但是,随着我国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的管理模式弊端逐渐显现:各部门与国际教育学院之间会出现虚与委蛇、扯皮现象,同时,也加剧了留学生管理人员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趋同化管理将势在必行,我国有部门高校也在为趋同化管理进行大力改革,如北京某高校将国际学生管理纳入学校的学工处进行统一管理,让留学生与校内中国学生享受同等待遇。上海某高校单独设立留学生办公室,由学校统一垂直管理,提高国际生管理地位,减轻留学生辅导员压力。
3 我国趋同化管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3.1 管理机构部门职能重复
中国学生一般由学工处、教务处、后勤处以及二级学院统筹管理,如若把国际学生纳入完全一样的系统中,会造成部门之间有交叉重复管理。因为正如本文上部分提到,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对于留学生管理,是由国际教育学院行使学工、招生、后勤等单独的权利。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管理机构的职能交叉重复。比如,校级招生办公室如若统筹国际生招生,那么国际教育学院的招生办公室的人力资源将造成浪费。另外,国际生招生基本为申请制招生,与中国的高考制度大为不同,校级招生办公室也会感到莫大的压力,从而降低招生效率。因此,在实行趋同化管理的时候,应细化各部门职责,做到术业有专攻,不混淆交叉各行政管理部门职责。
3.2 校内国际化资源与设施匮乏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有500多所高校具備接受留学生的资格,但是还是有不少高校在国际化软硬件设施这一方面做得并不到位。诸如学校标识引导牌、中英双语网站建设、教学楼双语标识、餐厅饮食多样性、主持等方面还有所欠缺,未能充分考虑国际学生的使用体验。趋同化并不是让国际学生完全用中文交流,完全将他们当作中国学生来对待。在进行趋同化管理的同时,也要理解国际学生的差异化,给予国际学生相应的便利措施。
3.3 高校各部门对趋同化管理的认识不足
“求同存异”是趋同化管理理念当中的基本原则之一,不能将留学生管理一概而论。正如本文上部分所提,由于我国来华留学生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大多数高校施行的是如国际教育学院一把抓的管理机制。由国际教育学院统筹规划学生的居留许可、教务授课、日常生活、奖惩情况等一系列职能。这在我国的国际化教育发展初期,规模较小时,可以做到良性发展,点对点服务留学生,也有利于我国的政治外交。
然而,当我国国际化战略快速发展时,这一制度则显得相形见绌。逐步增大的来华留学生规模,给事无巨细的保姆式服务带来了莫大的压力,使得留学生辅导员承担的责任逐渐加重,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在进行趋同化管理的时候,高校应牢记“求同存异”这一原则。对于中外学生差异化,高校在趋同化管理时,应注重对留学生加强中国国情教育,充分展现我国的人文风情,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同时,在这过程中也要尊重留学生的文化差异。
4 做好高校趋同化管理建议
4.1 留学生管理职能部门职责重新划分
正如本文上述,由于目前我国高校的留学生管理大部分划归诸如国际教育学院等相似部门单独管理,使得留学生过度依赖留学生辅导员,享受当前的保姆式管理模式。然而随着我国日益壮大的留学生规模,这无疑加剧了留学生管理部门的压力,使得留学生管理人员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我国高校的留学生管理职能部门要顺应时代,进行职责的重新划分。 首先,可以将留学生学工部与校级学工处合并,划归和中国学生统一管理,使得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享有同样的权力与义务,同时也增强了留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但是在此同时,也要秉持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划归统一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在学工处下单独设置留学生学工管理分部,由留学生专职辅导员为主导,学工处其他工作人员协同管理,帮助留学生专职辅导员减轻负担。例如,学工处在组织迎新晚会、新年晚会等大型活动时,设置双语主持人;进行宿舍安全检查时,与中国学生一视同仁,统一分配检查人员,减轻留学生辅导员压力,也能加强留学生与其他人员的交流与认知;由学工处组织牵头,国际教育管理部门承办各国文化风情展,促进中外学生的友好交流,让中国学生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风情,也促进留学生融入中国高校这一大家庭的归属感。
对于国际教育部门教务科、招生办等教学职能部门,也可以将其归属于校级招生和教务部门统一管理。教务处在安排留学生教学计划时,共同运用各二级学院的教学资源,将其和中国学生的教学计划统一安排,由原国际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中英翻译和校阅课程合理性,共同协作。招生时,由于我国的高考政策和留学生入学申请制的不同,则应由专业的国际教育招生人员为主,审核留学生高中和本科阶段情况,完成筛选,再由校级招生办其他工作人员为辅,安排留学生所隶属的相应二级学院,使得留学生校园归属感与中国学生趋于同化。
4.2 拓展留学生社会化交流空间
相对于中国学生丰富的诸如企业实习、勤工助学、多样社团等社会文化空间,留学生在我国享受的这些福利则相形见绌了。虽然,我国高校对于这些方面都相应给予了留学生权力,但是留学生所能真正实现的则少之又少。高校在与校外企业合作时,基本上以中国学生作为主要考量目标,并没有和具有招收外国人实习或者勤工助学的企业有着深入交流与合作。许多留学生被我国目前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所吸引,并且渴望在实习或者勤工助学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学以致用,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实际运用于社会当中。
另外,以江苏某一双一流高校为例,该校有1000多名在校留学生规模,虽然该校的学生会和社团没有禁止留学生加入,但是中国学生对外国留学生接纳度不高,相互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较少。这就导致了留学生之间基本都是自行建立留学生和单独的留学生社团。并且,由于留学生人员规模远远比不上中国学生规模,留学生所创立的社团大多局限于辩论社、舞蹈社、足球社等较为常见的方面。
留学生社会空间资源的缺乏,中外文化之间交流的不足,阻碍了高校趋同化管理的良好持续发展。要想更好的贯彻落实趋同化管理方针,促进中外文化的互相交流,高校則应当积极开展融合性的学生社团活动,为留学生争取与中国学生相匹配的社会文化交流空间与机会。这样一来,才是真正将高校趋同化管理良好持续发展了下去。
4.3 提升学校硬件、软件设施、资源配置
现阶段下,我国的来华留学生大多汉语能力较为薄弱,对于中文的理解程度还远远不够。趋同化管理留学生的同时,也得遵循求同存异这一原则,在生活、教学等方面给予留学生方便。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对于双语注释力度还不够,比较局限在校名、楼栋名、教室名、指引牌等基本硬件设施上。诸如学校宣传文件、消防安全公告、食堂用餐标语指示等,许多高校并没有特别重视,从而忽略了留学生的使用体验。
因此,建议高校全面落实双语注释;加强图书馆英文文献资料资源收集;完善一卡通和教务系统英文版开发。将学校的这些硬件、软件设施配套好,会有利于增强留学生的融入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推动趋同化管理的良性发展。
5 结束语
我国相较于西方欧美国家高校国际化发展,起步较为落后,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化政策快速发展,势必将逐步追赶上西方高校的脚步。因此,研究趋同化管理的良性发展模式,有助于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国际化视野与管理。同时,也能促进中外学生之间文化的友好交流,提升来华留学生参与感与集体荣誉感。各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符合自身的趋同化管理方案,形成鲜明特色,为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添砖添瓦,绽放成为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杨光.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1):169-170.
[2]黄展,刘晶.高校国际学生趋同化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6):68-71.
[3]张坤.高校中外学生趋同管理模式探索[J].教育评论,2014,(12):71-73.
[4]伊鸿慧.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8-9.
[5]马明月.S大学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0.
[6]刘鑫鑫,钱婷.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高校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策略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0,(08):43-45.
关键词:国际教育管理;趋同化;来华留学生;管理建议
0 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开放性政策逐步放宽,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递增。据数据显示,至2020年,来华留学生规模已达到50余万人,我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在此背景下,以往我国对留学生的“单一化”“掌控式”的管理模式已经相形见绌。所以,向西方国家看齐的趋同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我国逐步开始借鉴、学习西方专业化、成熟性的趋同化管理模式。
1 趋同化管理的含义
本文所指的趋同化管理是指: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应享受相同的校内资源、遵守相同的学生手册规章制度、受到相同的行政部门管理,实现统一标准的教学管理与考试考核制度。
但是,趋同化并不意味着等同化。来华留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饮食习惯的差异。对于这些差异化,高校在趋同化管理的同时,不能机械化一刀切,僵化地照搬规章制度。为让留学生尽快融入学校和社会,高校对留学生提供一些适当的人性化服务,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一切都应本着“合理、公平、审慎”的原则。
2 我国留学生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的留学生管理大多停留在单一的掌控式模式下。以江苏某双一流高校为例,该校设置国际教育学院,全面统筹管理留学生。该院下设学生工作办公室、招生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就业指导办公室等部门,俨然是一个高校的独立学院,在留学生招生、学生报到、学生日常生活、教务课程安排、学生奖惩情况、居留许可签发、学生课余活动等各方面都是与高校其他各部门分离开,高校的其他部门对于国际教育学院也互动较少。也只有诸如运动会、校园歌手大赛、迎新晚会以及一些当地政府组织的国际化品牌活动,留学生可以集体与中国学生有着密切的交流与互动。这就导致了来华留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中国学生的圈子里,平时较多接触的也局限在国际教育学院的老师以及自己周围的留学生同学上。
同时,以留学生专职辅导员为中心,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咨询、奖学金评选等许多职能划归一体,形成保姆式管理。对于一些留学生规模比较小的高校,这样有利于统筹管理,更能使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感受到温暖与方便。但是,随着我国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的管理模式弊端逐渐显现:各部门与国际教育学院之间会出现虚与委蛇、扯皮现象,同时,也加剧了留学生管理人员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趋同化管理将势在必行,我国有部门高校也在为趋同化管理进行大力改革,如北京某高校将国际学生管理纳入学校的学工处进行统一管理,让留学生与校内中国学生享受同等待遇。上海某高校单独设立留学生办公室,由学校统一垂直管理,提高国际生管理地位,减轻留学生辅导员压力。
3 我国趋同化管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3.1 管理机构部门职能重复
中国学生一般由学工处、教务处、后勤处以及二级学院统筹管理,如若把国际学生纳入完全一样的系统中,会造成部门之间有交叉重复管理。因为正如本文上部分提到,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对于留学生管理,是由国际教育学院行使学工、招生、后勤等单独的权利。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管理机构的职能交叉重复。比如,校级招生办公室如若统筹国际生招生,那么国际教育学院的招生办公室的人力资源将造成浪费。另外,国际生招生基本为申请制招生,与中国的高考制度大为不同,校级招生办公室也会感到莫大的压力,从而降低招生效率。因此,在实行趋同化管理的时候,应细化各部门职责,做到术业有专攻,不混淆交叉各行政管理部门职责。
3.2 校内国际化资源与设施匮乏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有500多所高校具備接受留学生的资格,但是还是有不少高校在国际化软硬件设施这一方面做得并不到位。诸如学校标识引导牌、中英双语网站建设、教学楼双语标识、餐厅饮食多样性、主持等方面还有所欠缺,未能充分考虑国际学生的使用体验。趋同化并不是让国际学生完全用中文交流,完全将他们当作中国学生来对待。在进行趋同化管理的同时,也要理解国际学生的差异化,给予国际学生相应的便利措施。
3.3 高校各部门对趋同化管理的认识不足
“求同存异”是趋同化管理理念当中的基本原则之一,不能将留学生管理一概而论。正如本文上部分所提,由于我国来华留学生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大多数高校施行的是如国际教育学院一把抓的管理机制。由国际教育学院统筹规划学生的居留许可、教务授课、日常生活、奖惩情况等一系列职能。这在我国的国际化教育发展初期,规模较小时,可以做到良性发展,点对点服务留学生,也有利于我国的政治外交。
然而,当我国国际化战略快速发展时,这一制度则显得相形见绌。逐步增大的来华留学生规模,给事无巨细的保姆式服务带来了莫大的压力,使得留学生辅导员承担的责任逐渐加重,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在进行趋同化管理的时候,高校应牢记“求同存异”这一原则。对于中外学生差异化,高校在趋同化管理时,应注重对留学生加强中国国情教育,充分展现我国的人文风情,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同时,在这过程中也要尊重留学生的文化差异。
4 做好高校趋同化管理建议
4.1 留学生管理职能部门职责重新划分
正如本文上述,由于目前我国高校的留学生管理大部分划归诸如国际教育学院等相似部门单独管理,使得留学生过度依赖留学生辅导员,享受当前的保姆式管理模式。然而随着我国日益壮大的留学生规模,这无疑加剧了留学生管理部门的压力,使得留学生管理人员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我国高校的留学生管理职能部门要顺应时代,进行职责的重新划分。 首先,可以将留学生学工部与校级学工处合并,划归和中国学生统一管理,使得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享有同样的权力与义务,同时也增强了留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但是在此同时,也要秉持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划归统一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在学工处下单独设置留学生学工管理分部,由留学生专职辅导员为主导,学工处其他工作人员协同管理,帮助留学生专职辅导员减轻负担。例如,学工处在组织迎新晚会、新年晚会等大型活动时,设置双语主持人;进行宿舍安全检查时,与中国学生一视同仁,统一分配检查人员,减轻留学生辅导员压力,也能加强留学生与其他人员的交流与认知;由学工处组织牵头,国际教育管理部门承办各国文化风情展,促进中外学生的友好交流,让中国学生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风情,也促进留学生融入中国高校这一大家庭的归属感。
对于国际教育部门教务科、招生办等教学职能部门,也可以将其归属于校级招生和教务部门统一管理。教务处在安排留学生教学计划时,共同运用各二级学院的教学资源,将其和中国学生的教学计划统一安排,由原国际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中英翻译和校阅课程合理性,共同协作。招生时,由于我国的高考政策和留学生入学申请制的不同,则应由专业的国际教育招生人员为主,审核留学生高中和本科阶段情况,完成筛选,再由校级招生办其他工作人员为辅,安排留学生所隶属的相应二级学院,使得留学生校园归属感与中国学生趋于同化。
4.2 拓展留学生社会化交流空间
相对于中国学生丰富的诸如企业实习、勤工助学、多样社团等社会文化空间,留学生在我国享受的这些福利则相形见绌了。虽然,我国高校对于这些方面都相应给予了留学生权力,但是留学生所能真正实现的则少之又少。高校在与校外企业合作时,基本上以中国学生作为主要考量目标,并没有和具有招收外国人实习或者勤工助学的企业有着深入交流与合作。许多留学生被我国目前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所吸引,并且渴望在实习或者勤工助学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学以致用,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实际运用于社会当中。
另外,以江苏某一双一流高校为例,该校有1000多名在校留学生规模,虽然该校的学生会和社团没有禁止留学生加入,但是中国学生对外国留学生接纳度不高,相互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较少。这就导致了留学生之间基本都是自行建立留学生和单独的留学生社团。并且,由于留学生人员规模远远比不上中国学生规模,留学生所创立的社团大多局限于辩论社、舞蹈社、足球社等较为常见的方面。
留学生社会空间资源的缺乏,中外文化之间交流的不足,阻碍了高校趋同化管理的良好持续发展。要想更好的贯彻落实趋同化管理方针,促进中外文化的互相交流,高校則应当积极开展融合性的学生社团活动,为留学生争取与中国学生相匹配的社会文化交流空间与机会。这样一来,才是真正将高校趋同化管理良好持续发展了下去。
4.3 提升学校硬件、软件设施、资源配置
现阶段下,我国的来华留学生大多汉语能力较为薄弱,对于中文的理解程度还远远不够。趋同化管理留学生的同时,也得遵循求同存异这一原则,在生活、教学等方面给予留学生方便。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对于双语注释力度还不够,比较局限在校名、楼栋名、教室名、指引牌等基本硬件设施上。诸如学校宣传文件、消防安全公告、食堂用餐标语指示等,许多高校并没有特别重视,从而忽略了留学生的使用体验。
因此,建议高校全面落实双语注释;加强图书馆英文文献资料资源收集;完善一卡通和教务系统英文版开发。将学校的这些硬件、软件设施配套好,会有利于增强留学生的融入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推动趋同化管理的良性发展。
5 结束语
我国相较于西方欧美国家高校国际化发展,起步较为落后,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化政策快速发展,势必将逐步追赶上西方高校的脚步。因此,研究趋同化管理的良性发展模式,有助于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国际化视野与管理。同时,也能促进中外学生之间文化的友好交流,提升来华留学生参与感与集体荣誉感。各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符合自身的趋同化管理方案,形成鲜明特色,为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添砖添瓦,绽放成为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杨光.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1):169-170.
[2]黄展,刘晶.高校国际学生趋同化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6):68-71.
[3]张坤.高校中外学生趋同管理模式探索[J].教育评论,2014,(12):71-73.
[4]伊鸿慧.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8-9.
[5]马明月.S大学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0.
[6]刘鑫鑫,钱婷.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高校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策略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0,(08):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