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06年初,我便听大学同学赵倩女士讲,她要办一本心灵文化杂志,用媒体人的角度来传播中国传统的佛教文化。对于我这样一个毕业于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长期从事证券投资分析的人来说,并不是完全的赞同,更不用说立即成为一名行愿人!由于是大学同班同学,加上钦佩赵倩女士能够放弃自己原有的高收入工作,全身心投入创办杂志这样的精神,我才半信半疑地开始了解一些佛教知识,认识佛学,接触更多与佛法有关的东西。
大家都知道,2007年中国股市遭遇了一场惨烈的股灾,由于亲近佛法,我比很多人都幸运地躲过了这场灾难。后来不久,我在赵倩女士的推荐下,参加了广州慧匠文化举办的“终极商业智慧”课程,课程缘起于《当和尚遇到钻石》这本书。通过学习,我从作者麦克格西那里,用西方人的视角了解到了《金刚经》这部经典,正式开启了我对佛教经典的学习兴趣。我发现自己开始能够感知到《金刚经》在讲什么,也不再觉得经典晦涩难懂了。《当和尚遇到钻石》就佛教观点来看,面对工作有一个方法,就是每天早晨,我们应该带着一个疑问走进办公室:“如果我今天晚上即将死去,我要如此度过我生命的最后一天吗?”这种修持死亡冥想立竿见影的成果是:你将简化你的生活,舍弃你所拥有的事物,放慢你的生活步调,这是一种获得身心自由的开端。明白“万物皆有尽时”头脑保持清晰明澈,人生的优先次序、轻重缓急也了然于心。也让我能理解在《行愿》云聚上听到的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鱼少水,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当和尚遇到钻石》作者还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智慧。我们能够如同莲花一般,我们能够接受生命中所有苦痛和混乱并茁壮成长,进而成为世间稀有的珍宝:一个真正慈悲的人!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其实源自我们本身。我们必须服务众生,而为了服务众生,我们必须置身滚滚红尘之中。特别是作者对《金刚经》中“空”的理解,他认为事物本身是“空”的,之所以会有好坏、善恶、利弊之分,都并非来自事物本身,而是源自每个人内心,对事物不同的观点我们主观的好恶,比如一个在你心里可憎的人在别人那儿也许就可亲了。自从这次学习后,我更能理解赵倩女士为什么那样坚定地“行愿”。
由于《行愿》缘起峨眉山,缘起普贤菩萨,我也知道了普贤菩萨表征大行,普贤菩萨又称“大行普贤”,代表佛法的实践。普贤菩萨的大行最集中体现为十大行愿。诠释普贤十大行愿的主要经典是《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中说,如果要想证得无上菩提,成就佛果,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是佛教一切行愿中最广大、最殊胜、功德最不可思议的行愿,因此被称为“十大愿王”,普贤菩萨是佛法伟大的实践者,他最广大的行愿以虔诚而崇高的信念,坚定而刻苦的修行,诠释了佛法的真谛所在。
这样,我终于明白,原来赵倩和她敬重的本焕老和尚、永寿大和尚都是行愿人,自此我也要做一名行愿人。我也要找回自己的般若智慧,点亮心灯!
《行愿》杂志到今天已经走过十年了。作为《行愿》人,我心里自有很多感概!
十年,既短又漫长。《行愿》作为一本介绍心灵文化的读本,已经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受众。“行愿人”与更多的善男子、善女子结缘。一路上有无数的菩萨、大德关爱。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相信,大家通过正念的行动,一定能实现所有美好的愿望!
我开始喜欢阅读每一本《行愿》杂志,去向更多的人介绍杂志。我开始去了解佛学,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进行全新的解读,我的“心”不再浮躁,不再迷茫,不再有“怕”。我也不再那么“忙”。所以现在愿意和天下所有的人分享我自己的很多感悟,也做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两个方面也有明显的收获。
一是,自己在进行证券投资的过程中,建了“大道至简,行愿无尽”的微信群,和股友结缘。大家一起来通过交流、沟通,与自己内心的贪婪和恐惧做斗争。目前,我们一直在坚持,在进步。
二是,自己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大乘佛法,把佛学的大智慧,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结合,以我最浅薄的知识,去帮助那些心理上需要帮助的人。现在已经有很多实例。我也明白了,我要做什么,该怎么做。
我常告戒自己:我是普通而平凡的行愿人,在流行日渐高涨、时尚备受追捧的时代,我们遇到并受益于被很多人误解和遗忘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佛教文化智慧。佛教无疑是心灵的启示与教育。只有改善自己的心灵,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只有改善自己的心灵,才能改善自己的命运和人生走向。要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是精神世界与物质财富成正比的结合,要做到这样,所取决的不是别的,而是我们的“心”。点亮心灯,般若花开!
大家都知道,2007年中国股市遭遇了一场惨烈的股灾,由于亲近佛法,我比很多人都幸运地躲过了这场灾难。后来不久,我在赵倩女士的推荐下,参加了广州慧匠文化举办的“终极商业智慧”课程,课程缘起于《当和尚遇到钻石》这本书。通过学习,我从作者麦克格西那里,用西方人的视角了解到了《金刚经》这部经典,正式开启了我对佛教经典的学习兴趣。我发现自己开始能够感知到《金刚经》在讲什么,也不再觉得经典晦涩难懂了。《当和尚遇到钻石》就佛教观点来看,面对工作有一个方法,就是每天早晨,我们应该带着一个疑问走进办公室:“如果我今天晚上即将死去,我要如此度过我生命的最后一天吗?”这种修持死亡冥想立竿见影的成果是:你将简化你的生活,舍弃你所拥有的事物,放慢你的生活步调,这是一种获得身心自由的开端。明白“万物皆有尽时”头脑保持清晰明澈,人生的优先次序、轻重缓急也了然于心。也让我能理解在《行愿》云聚上听到的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鱼少水,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当和尚遇到钻石》作者还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智慧。我们能够如同莲花一般,我们能够接受生命中所有苦痛和混乱并茁壮成长,进而成为世间稀有的珍宝:一个真正慈悲的人!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其实源自我们本身。我们必须服务众生,而为了服务众生,我们必须置身滚滚红尘之中。特别是作者对《金刚经》中“空”的理解,他认为事物本身是“空”的,之所以会有好坏、善恶、利弊之分,都并非来自事物本身,而是源自每个人内心,对事物不同的观点我们主观的好恶,比如一个在你心里可憎的人在别人那儿也许就可亲了。自从这次学习后,我更能理解赵倩女士为什么那样坚定地“行愿”。
由于《行愿》缘起峨眉山,缘起普贤菩萨,我也知道了普贤菩萨表征大行,普贤菩萨又称“大行普贤”,代表佛法的实践。普贤菩萨的大行最集中体现为十大行愿。诠释普贤十大行愿的主要经典是《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中说,如果要想证得无上菩提,成就佛果,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是佛教一切行愿中最广大、最殊胜、功德最不可思议的行愿,因此被称为“十大愿王”,普贤菩萨是佛法伟大的实践者,他最广大的行愿以虔诚而崇高的信念,坚定而刻苦的修行,诠释了佛法的真谛所在。
这样,我终于明白,原来赵倩和她敬重的本焕老和尚、永寿大和尚都是行愿人,自此我也要做一名行愿人。我也要找回自己的般若智慧,点亮心灯!
《行愿》杂志到今天已经走过十年了。作为《行愿》人,我心里自有很多感概!
十年,既短又漫长。《行愿》作为一本介绍心灵文化的读本,已经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受众。“行愿人”与更多的善男子、善女子结缘。一路上有无数的菩萨、大德关爱。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相信,大家通过正念的行动,一定能实现所有美好的愿望!
我开始喜欢阅读每一本《行愿》杂志,去向更多的人介绍杂志。我开始去了解佛学,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进行全新的解读,我的“心”不再浮躁,不再迷茫,不再有“怕”。我也不再那么“忙”。所以现在愿意和天下所有的人分享我自己的很多感悟,也做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两个方面也有明显的收获。
一是,自己在进行证券投资的过程中,建了“大道至简,行愿无尽”的微信群,和股友结缘。大家一起来通过交流、沟通,与自己内心的贪婪和恐惧做斗争。目前,我们一直在坚持,在进步。
二是,自己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大乘佛法,把佛学的大智慧,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结合,以我最浅薄的知识,去帮助那些心理上需要帮助的人。现在已经有很多实例。我也明白了,我要做什么,该怎么做。
我常告戒自己:我是普通而平凡的行愿人,在流行日渐高涨、时尚备受追捧的时代,我们遇到并受益于被很多人误解和遗忘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佛教文化智慧。佛教无疑是心灵的启示与教育。只有改善自己的心灵,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只有改善自己的心灵,才能改善自己的命运和人生走向。要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是精神世界与物质财富成正比的结合,要做到这样,所取决的不是别的,而是我们的“心”。点亮心灯,般若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