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及其实际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现状、传播类型、传播渠道、传播媒介等进行探讨,结合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特征提出加强人才培养、争取国家扶持、明确传播战略、加强学术研究、选定目标群体和注重文化建设等几点建议,希望通过该文研究为畲族民间体育项目提升其传播效果、促进其健康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传播 畲族 民间体育项目 传承
中图分类號: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1(c)-0218-02
畲族民间体育项目是畲族人民时代传承的独具一格的文化活动,是畲族体育文化模式的文化精神和外在表现的延续[1]。但在全球化的冲击下,畲族民间体育项目从之前的喜闻乐见到如今开展其相关活动举步维艰的尴尬局面。畲族民间体育项目资源较为丰富,但新闻媒体却没有进行合理的开发,主动承担传承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责任,健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及其互联网等多元一体的传播推广体系已成为燃眉之急。因此,研究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机制,有利于促进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对开创新的畲族民间体育项目推广渠道极为有利。
1 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现状
1.1 数量缺失
央视总监江和平曾说过:“打开电视,看到的总是CBA、NBA、英超、中超、网球和排球的比赛,甚至于‘国球’乒乓球或者羽毛球都不是本国的,全都是外国的体育项目。”[2]畲族民间体育项目在此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媒体报道的次数、电视播出的次数和竞赛与表演宣传活动等都明显偏少,造成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数量缺失局面。
1.2 质量缺失
在我国,体育电视传播节目普遍存在节目同质化明显、制作水平一般、主持人魅力欠缺等问题,除了少数实力雄厚的体育节目在传播少数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如《体育人间》等,能较好的把少数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与文化相融合之外,其他各省电视台的体育节目质量实在令人堪忧[3]。在对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调研时发现,其传播现状基本与国内其他少数民族传播现状相似,其电视类体育节目质量、运用新媒体进行传播的水平和传播效果的实际情况等都不容乐观。
1.3 缺乏重视
畲族人民一直生活在山区,其生活环境较为封闭,经济较为落后,从而导致其传播观念较为落后,因此,畲族人民在保护与传承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对传播的重视性程度必定不足,导致其在运用传播媒介及其选择合理的传播渠道和方式的水平较低,对其传承与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
2 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类型
传播的本质目的是运用信息传播手段和受者建立一种彼此间相互交流的沟通运行模式,以传播信息内容为媒介去影响受者,从而实现其目的。在社会中,不同的群体和个人由于其个人爱好、生活习惯、社会地位及其兴趣爱好的不同,故其传播活动的类型也有所区别。就体育传播类型而言,根据畲族民间体育项目传播活动的不同表现形式,可将其传播类型大致分为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及其人内传播等五种基本传播类型。
3 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渠道
传播类型的差异,导致其承担的任务与功能而出现差异,故其传播产生的影响及其效果也必将存在差异。在体育传播过程中,不仅需要以传播内容为依据去决定其传播类型,而且还需要以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依据去选择最有效的传播渠道,以便传播内容能更好的在各个受众群体间进行有效的传播[4]。就体育传播而言,根据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特点、功能及其任务,一般把畲族民间体育项目传播渠道分为竞技体育传播、学校体育传播及其大众体育传播等3种基本传播渠道。
4 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媒介
4.1 實体物媒介
实体物媒介是指以实体物为传播的媒介形式从而完成信息的传播。畲族民间体育项目中的信息传播媒介形式多样,其中对其体育思想观念、项目内容及其技能知识等一般通过书籍、报刊、杂志、电影拷贝、录像制品、磁带、光盘以及石刻等实体物媒介进行有效的传播。
4.2 物理能媒介
物理能媒介是指以物理能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是传播媒介中主要的传播媒介形式。以体育赛事的传播媒介为例,其传播媒介主要有现场媒介、广播、电视、网络和户外媒介为主[5],从中可以看出其大都以物理能媒介为主。而在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媒介中,其物理能传播媒介主要有广播、网络、电视及其电影等新型传播媒介为主。
4.3 生物媒介
生物媒介是指通过生物的作用实现传播信息内容的媒介方式。毫无疑问生物也是传播媒介的一种,而人作为一种高级灵长性生物,其生物传播的作用与意义明显。在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本体传播过程中,在传播运动技术的过程中如果脱离人的传播媒介作用,那么畲族民间体育项目技术的传播是无法实现的。在传播部分的畲族民间体育项目技术时,惟有在人作为传播媒介进行示范的情况下,才可能达到其传播目的,取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5 畲族民间体育项目传播的建议
5.1 加强人才培养
畲族民间体育项目进行传播面临的困难之一便是人才的缺失,由于畲族民间体育项目传承人群体素质普遍较为不理想,尤其是传播理念、认识及其运用水平等方面甚为不理想。畲族民间体育项目在传播方面专门性高素质人才缺乏,导致其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需要拓宽教育渠道,加强人才培养是其当前的首要任务。
5.2 明确传播战略
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及其推广需要确定精确的目标定位,以自身的人力和物力为依据,结合当前的政治、经济及其文化环境,从而制定明确的战略,实施最合理的传播布局及其实践。因此,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需要明确重点进行传播与推广的区域,从而制定出最合理的传播与推广战略,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5.3 选定目标群体
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不可能去面对所有的目标群体,需要明确其传播目标群体有哪些,哪些目标群体对畲族民间体育项目传承有利,根据不同群体特点从而选定最有效的目标群体,实现其传播的重点突破。从笔者调研和掌握资料分析,知识分子是畲族民间体育项目传播的主要推动者,学校、传承人和精英阶层是其传播的主阵地。
5.4 争取国家扶持
在我国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积极加强文化建设工作的今天,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战略就必须紧密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努力寻求国家的扶持,是其在传播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的一条基本准则。在此国家国家积极扶持的情况下,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可以积极谋求高层的介入,创造一条新的传播途径。在传播战略与国家文化战略紧密配合过程中,需要积极争取国家扶持与高层介入,于此同时也需要其他传播方式的辅助[6]。
6 结语
社会发展至今,传播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影响性作用变得越加重要,在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同样也是如此。畲族民间体育项目要想在现代社会中获得良好的传承发展,就必须有效的解决传播媒介数量缺失、质量缺失、缺乏重视和缺乏吸引力等问题,合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渠道,加强人才培养、争取国家扶持、明确传播战略、加强学术研究、选定目标群体和注重文化建设,从而更好的促进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 兰润生.对福建省畲族民间武艺活动特征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9):1181-1183.
[2] 王涛.《武林大会》闯进CCTV1——访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J].中华武术,2007(9):2-4.
[3] 时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电视传播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14(5):1-43.
[4] 鲁威人.体育传播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 蒋家珍.体育赛事品牌传播价值评估系统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6):1-108.
[6] 史友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考察与理念探索[D].河南:河南大学,2013(5):1-166.
关键词:传播 畲族 民间体育项目 传承
中图分类號: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1(c)-0218-02
畲族民间体育项目是畲族人民时代传承的独具一格的文化活动,是畲族体育文化模式的文化精神和外在表现的延续[1]。但在全球化的冲击下,畲族民间体育项目从之前的喜闻乐见到如今开展其相关活动举步维艰的尴尬局面。畲族民间体育项目资源较为丰富,但新闻媒体却没有进行合理的开发,主动承担传承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责任,健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及其互联网等多元一体的传播推广体系已成为燃眉之急。因此,研究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机制,有利于促进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对开创新的畲族民间体育项目推广渠道极为有利。
1 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现状
1.1 数量缺失
央视总监江和平曾说过:“打开电视,看到的总是CBA、NBA、英超、中超、网球和排球的比赛,甚至于‘国球’乒乓球或者羽毛球都不是本国的,全都是外国的体育项目。”[2]畲族民间体育项目在此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媒体报道的次数、电视播出的次数和竞赛与表演宣传活动等都明显偏少,造成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数量缺失局面。
1.2 质量缺失
在我国,体育电视传播节目普遍存在节目同质化明显、制作水平一般、主持人魅力欠缺等问题,除了少数实力雄厚的体育节目在传播少数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如《体育人间》等,能较好的把少数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与文化相融合之外,其他各省电视台的体育节目质量实在令人堪忧[3]。在对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调研时发现,其传播现状基本与国内其他少数民族传播现状相似,其电视类体育节目质量、运用新媒体进行传播的水平和传播效果的实际情况等都不容乐观。
1.3 缺乏重视
畲族人民一直生活在山区,其生活环境较为封闭,经济较为落后,从而导致其传播观念较为落后,因此,畲族人民在保护与传承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对传播的重视性程度必定不足,导致其在运用传播媒介及其选择合理的传播渠道和方式的水平较低,对其传承与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
2 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类型
传播的本质目的是运用信息传播手段和受者建立一种彼此间相互交流的沟通运行模式,以传播信息内容为媒介去影响受者,从而实现其目的。在社会中,不同的群体和个人由于其个人爱好、生活习惯、社会地位及其兴趣爱好的不同,故其传播活动的类型也有所区别。就体育传播类型而言,根据畲族民间体育项目传播活动的不同表现形式,可将其传播类型大致分为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及其人内传播等五种基本传播类型。
3 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渠道
传播类型的差异,导致其承担的任务与功能而出现差异,故其传播产生的影响及其效果也必将存在差异。在体育传播过程中,不仅需要以传播内容为依据去决定其传播类型,而且还需要以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依据去选择最有效的传播渠道,以便传播内容能更好的在各个受众群体间进行有效的传播[4]。就体育传播而言,根据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特点、功能及其任务,一般把畲族民间体育项目传播渠道分为竞技体育传播、学校体育传播及其大众体育传播等3种基本传播渠道。
4 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媒介
4.1 實体物媒介
实体物媒介是指以实体物为传播的媒介形式从而完成信息的传播。畲族民间体育项目中的信息传播媒介形式多样,其中对其体育思想观念、项目内容及其技能知识等一般通过书籍、报刊、杂志、电影拷贝、录像制品、磁带、光盘以及石刻等实体物媒介进行有效的传播。
4.2 物理能媒介
物理能媒介是指以物理能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是传播媒介中主要的传播媒介形式。以体育赛事的传播媒介为例,其传播媒介主要有现场媒介、广播、电视、网络和户外媒介为主[5],从中可以看出其大都以物理能媒介为主。而在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媒介中,其物理能传播媒介主要有广播、网络、电视及其电影等新型传播媒介为主。
4.3 生物媒介
生物媒介是指通过生物的作用实现传播信息内容的媒介方式。毫无疑问生物也是传播媒介的一种,而人作为一种高级灵长性生物,其生物传播的作用与意义明显。在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本体传播过程中,在传播运动技术的过程中如果脱离人的传播媒介作用,那么畲族民间体育项目技术的传播是无法实现的。在传播部分的畲族民间体育项目技术时,惟有在人作为传播媒介进行示范的情况下,才可能达到其传播目的,取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5 畲族民间体育项目传播的建议
5.1 加强人才培养
畲族民间体育项目进行传播面临的困难之一便是人才的缺失,由于畲族民间体育项目传承人群体素质普遍较为不理想,尤其是传播理念、认识及其运用水平等方面甚为不理想。畲族民间体育项目在传播方面专门性高素质人才缺乏,导致其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需要拓宽教育渠道,加强人才培养是其当前的首要任务。
5.2 明确传播战略
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及其推广需要确定精确的目标定位,以自身的人力和物力为依据,结合当前的政治、经济及其文化环境,从而制定明确的战略,实施最合理的传播布局及其实践。因此,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需要明确重点进行传播与推广的区域,从而制定出最合理的传播与推广战略,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5.3 选定目标群体
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不可能去面对所有的目标群体,需要明确其传播目标群体有哪些,哪些目标群体对畲族民间体育项目传承有利,根据不同群体特点从而选定最有效的目标群体,实现其传播的重点突破。从笔者调研和掌握资料分析,知识分子是畲族民间体育项目传播的主要推动者,学校、传承人和精英阶层是其传播的主阵地。
5.4 争取国家扶持
在我国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积极加强文化建设工作的今天,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战略就必须紧密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努力寻求国家的扶持,是其在传播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的一条基本准则。在此国家国家积极扶持的情况下,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播可以积极谋求高层的介入,创造一条新的传播途径。在传播战略与国家文化战略紧密配合过程中,需要积极争取国家扶持与高层介入,于此同时也需要其他传播方式的辅助[6]。
6 结语
社会发展至今,传播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影响性作用变得越加重要,在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同样也是如此。畲族民间体育项目要想在现代社会中获得良好的传承发展,就必须有效的解决传播媒介数量缺失、质量缺失、缺乏重视和缺乏吸引力等问题,合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渠道,加强人才培养、争取国家扶持、明确传播战略、加强学术研究、选定目标群体和注重文化建设,从而更好的促进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 兰润生.对福建省畲族民间武艺活动特征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9):1181-1183.
[2] 王涛.《武林大会》闯进CCTV1——访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J].中华武术,2007(9):2-4.
[3] 时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电视传播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14(5):1-43.
[4] 鲁威人.体育传播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 蒋家珍.体育赛事品牌传播价值评估系统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6):1-108.
[6] 史友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考察与理念探索[D].河南:河南大学,2013(5):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