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 调动学习激情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96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巾去。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情感和求知欲,从而自然地达到获取知识。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乐意参与,使课堂产生个吸引力。
  
  一、“问题情境”故事化
  
  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因此,把教材中通过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中去。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感兴趣,思维被激发。如:在猜数游戏一课的想一想“小兔背土豆”图,配合音乐,编故事小兔背7个土豆,边走边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说一说还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列出不同的算式。又如:跳绳一课中的数学故事“八戒吃瓜”,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在学习“0的认识”时,教师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一天,小猫们去河边钓鱼,你看他们真是满载而归。老大钓了3条,可用3表示;老二钓了2条,可用2表示;老三钓到了1条鱼,可用1来表示;老四真贪玩,一条鱼也没钓到,要用几表示呢?同学们顿时产生悬念,把学习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二、“问题情境”生活化
  
  学于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悟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巾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不同学科、不同课题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精心设计问题。
  例如,“摘果子”一课中通过笑笑摘西红柿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如:“乘车”混合运算一课教材从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人手,创设公共汽车上下车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汽车到站上下车的情境,轻松地理解了两步计算的列式、运算顺序。如:“左右”中的找一找,小明家在左边。在几号房呢?可以把这幅图编成一个生活化的故事。有一天,淘气要去小明家玩,可忘记了他住在几号房,只记得小明家在左边,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帮他找一找吗?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尽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小,知识经验不多,但只要是他们真正乐意参与的数学活动,他们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是不可低估的,在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背景条件下,他们的观察是那样的仔细,想象是如此的丰富,从画面到人物;从人物的动作到心理活动,都有自己的见解,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能够从具体的现实生活中自己发现和抽象出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对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何其重要!
  在教学中就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积极创设数学情境,促使学生在实践话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变“学了做”为“做中学”。同时,学生在学、做、用一体化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知识的价值,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知识和探索大千世界的欲望。
  
  三、“问题情境”谜语化
  
  导人新课是新授课的首要环节。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导言,使教学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巾跨进知识的大门。如:教学“可爱的企鹅”时导人新课,可通过猜谜语:小动物,美滋滋,旅游穿件黑褂子,出门忘了系扣子,露出白白大肚子。小朋友你们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企鹅)。又如:教学“小明的一天”。猜谜引入,一个朋友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滴答滴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它是谁呢?(钟表)。
  
  四、“问题情境”游戏化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安排一些富有情趣的游戏等数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爱学数学。如开展“夺红旗…‘找朋友…‘当售货员”及“争当优秀投递员”等活动,使数学课堂不但是学生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场所,而且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如在教完“练习五”时,做数学活动送信,对学生说“你们是小邮递员,请把你们手中的信送到相应的房子中。”当送到相应的房子后,老师说:“你们真了不起,都是称职的小邮递员。”同学们都高兴地笑起来。一节课下来,学生轻松地学习了知识。有一种成就感。又如:“左右”时让学生感知自身的左右,做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等。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注意范围很局限,利用教材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高高兴兴地进人数学王国领略数学知识的乐趣。如:开火车、找朋友、摘桔子、当邮递员、夺金牌……寓数学知识于充满兴趣与生机的游戏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作为教师是否能把学生的潜在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这就是靠平时的培养。
其他文献
数学对象在脚本中有着越来越普遍的运用,不仅在画线问题上必须用到这些函数,在一些比较普遍的物体绕圆形或者椭圆旋转的问题中也广泛用到数学对象。因为旋转问题已经成为实现效果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作为一门编程语言,进行数学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在数学计算中经常会使用到数学函数,如取绝对值、开方、取整,求三角函数值等,还有一种重要的函数是随机函数。本文将所有这些与数学有关的方法、常数、三角函数以及随机数都集中到一个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以来,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传统的数学教学枯燥、抽象、远离生活。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兴趣慢慢消失,甚至“谈数色变”,这成了数学教学中的普遍问题。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供了新的契机。  下面,本人就如何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与学生平等交流中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新课改要求我
期刊
文学被称为“语言的艺术”,而文学作品中的譬喻。则堪称是“语肓艺术中的艺术”。而对于譬喻的巧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没人能如钱钟书先生一样创制出如此令人日不暇接的妙喻来。并且,钱钟书先生除了在小说中巧妙运用譬喻外,还发表了许多以“比喻”为标目的学术著作。这里,笔者结合钱钟书先生的一些学术著作就钱先生《围城》中的比喻艺术作一些浅略的分析。  譬喻又称比喻。是文学语言运用中一种基本的修辞手
期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教师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更应强化能力的训练和学法的指导。而数学学科具有极强的学科特点,教学不能单纯告诉学生命题结论,而是要让学生尽量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为实现
期刊
生动的教学-隋境的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材的编写,克服了过去繁、难、偏、旧的弊端,全面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社会的发展需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呢?不妨尝试一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主
期刊
我们都知道,在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若能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能,那么教师的劳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我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积极朝这方面努力,探究好的教法,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在新课改浪潮的冲击下,我积累了一点经验,望能与教学同仁共勉,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流程中,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应采用——背、扶、放组合法。背。是背着学生过桥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传道者;扶,是教师扶着学生过桥的
期刊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摸球游戏,体会概率的意义;体验并会计算一类事件的概率;能按指定概率设计游戏方案。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摸球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教材分析    《摸到红球的概率》是北师大版数学七
期刊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因此,它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  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数学语言的特
期刊
作为一种新的教材呈现方式,数学新课程将以往的计算与应用题结合在了一起,我们已经很难再从新课程教材中发现单纯的计算或应用题了,而随之接触到的却大多是包含了算与用的“解决问题”等类型的教材模块。新教材的编排内容和形式让我们眼前一亮,使沉闷的课堂变得生机盎然,使计算教学既洋溢生命的活力又充满数学的魅力,更使学生喜欢上了计算。  新教材对计算的教学内容的这一变革,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时伴随着用数学,并通过现实
期刊
教学背景材料及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9页)  O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1-5的认识和加减法后学习的。数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含义比较宽,教材采取了读数、写数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创设猴子吃桃等充满童趣的数学题材来教学0的含义和读写,通过小鸟图、青蛙图等讲述有关O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猜测、观察、实际操作等活动认识数字O的含义,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