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性和新保守主义在各自的主要观点和理论来源上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是冲突,新保守主义以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然正当”说及延伸而来的“价值普遍主义”为理论依据;现代性则以康德的“主体性哲学”和黑格尔的“理性精神
自由本性”为理论依归。
【关键词】现代性 新保守主义 意识形态
二十世纪80年代,“现代性才被真正大规模传播,“现代性”的传播和使用伴随着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批判与继承的始终,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者的思想来源也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新保守主义以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然正当”说及延伸而来的“价值普遍主义”为理论依据;现代性则以康德的“主体性哲学”和黑格尔的“理性精神的自由本性”为理论依归。
一、新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及思想来源
1、价值普遍主义的新保守主义
新保守主义是20 世纪70 年代在西方特别是美国迅猛崛起的一种思潮。这股思潮在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成为某些政治领导人职位竞选和制定国内外政策的主要理论源泉。新保守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古典保守主义,对自由主义也是一种“纠偏”: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自由主义遭遇到了挫折,美国的自由主义是从建国时期一直持续的,但是由于美国人对60世纪的不满殃及到了自由主义,认为自由主义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为了和自由主义划清界限,不得不树立新的口号—新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是在继承和借鉴传统保守主义与保守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内主张尊重传统、捍卫美国价值观和传统政治制度,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对外维护美国霸权地位,主张强硬的外交政策,试图推广美国民主制度的一种政治思潮。新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各个领域。在政治方面,主张国家干预社会生活和有限民主,反对无限民主和民主的泛滥;在经济方面,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对市场过多干预;在文化上主张尊重传统,捍卫美国价值观,反个人主义的泛滥;在外交方面,推崇实力外交,主张用强硬手段在全球推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新保守主义者继承和发扬了美国人关于“天赋使命”的传统,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建构是完美无缺和人类政治走向的最终归宿。他们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广美国的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把这一行为看做是美国对世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这些言论和行为的背后,起着发动机作用的则是价值普遍主义的理念。他们信奉一种超越社会、民族和历史的普遍价值,这种需要美国像传教士一样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普遍价值就是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和模式。
2、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然权利”说是新保守主义的思想来源
新保守主义有其深刻的政治哲学来源,学术界公认的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先驱是芝加哥大学已故哲学教授列奥·施特劳斯,他的“自然正当”哲学对新保守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施特劳斯著名的《自然正当与历史》一书中对古希腊经典作了一种抽象主义的阐释,并提出了著名的“自然正当”的政治哲学,这种政治哲学被学术界概括为:
价值普遍主义的思想正是来源于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然正当”学说,施特劳斯指出,“否定自然正当无异于认为一切权利都是实证权利,即权利的来源是各国的立法机构和法院。但我们有时候觉得有必要,甚至必须谈论‘不正当的法律’,这意味着我们实际上有高于实证权利的是非标准。”这里的“自然正当”就是人所应拥有的自然权利,这种自然权利超越了各国的立法机构和法院赋予我们的实证权利,不受各国和国际法的约束和制裁,人的目的在于获得这种自然权利而非实证权利,追求自然权利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在论述了自然权利的正当性和超越历史的特性后,列奥·施特劳斯将如何获得这种自然权利的途径付诸传统的政治思想,他考察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政治哲学家的思想,为新保守主义的输出资本主义民主提供了思想依据和理论来源。新保守主义据此强调资本主义民主的价值观和制度的普遍意义,主张对于非民主国家的输出要借助与美国实力,采取强硬措施,促成世界的民主的普遍化。
二、现代性的基本思想及思想来源
1、理性至上的现代性
现代性是建立在“理性至上”的基础上的,“现代性的正当性不是建立在外在的权威之上,而是建立在自身—个体的理性之上”。“理性取代了之前的上帝担当了启蒙的重任,人们相信理性的原则一旦确立与发展,人类的自由、进步与解放就会接踵而至。”关于现代性比较著名的界定有三个:
一是吉登斯“将现代性看做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它包括从世界观(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态度)、经济制度(工业生产与市场经济)到政治制度(民族国家和民主)的一套架构。”他将现代性理解为欧洲封建社会以后所建立的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及传统社会断裂之后,社会转向现代化的运行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一整套制度模式,包括世界观、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二是哈贝马斯“把现代性视为一项‘未完成的设计’,它旨在用新的模式和标准来取代中世纪已经分崩离析的模式和标准,来建构一种新的社会知识和时代。”哈贝马斯将人的自由和理性构成“主体性”原则的基本内容,从而认为现代性就是在遵循个人自由和理性精神前提下,确立一套区别于传统社会的制度模式和规范理念。
三是福柯将现代性理解为“一种态度”,即“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模式;一种由特定人民所做的志愿的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也就是一种行为和举止的方式……社会的精神气质”。这里福柯将现代性解读为三个层面:一是现代社会的运行模式;二是特定人民的自我选择与超越;三是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具备的精神气质。
从以上三个界定中可以看出,现代性是基于与传统社会断裂后,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模式和价值理念,是关于现代社会人与世界的关系和社会如何让完善和发展理论思考的结晶,包括在经济上主张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政治上讴歌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性化。这种制度模式和价值理念的背后是理性主义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渗透和灌输。 2、康德的“主体性哲学”和黑格尔的“理性精神的自由本性”是现代性的思想来源
理性主义的思想来源是康德的“主体性哲学”和黑格尔的“理性精神的自由本性”。康德以“理性批判”名义,对人的理性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人类理性的立法(哲学)有两大目标,即自然和自由。”提出“理性为认识立法”和“理性为道德立法”的命题,并在此基础上发了“人为自然立法”的声音。黑格尔则通过“绝对知识”亦即本质、真理的把握,来展现理性精神的自由本性,从而借助包含着主观自由与客观自由的统一、规律(原则)与行为的统一的“合理性”概念,来给出有关现代性的自我确证问题的答案。他提出“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和“人就是自由意志。”这两个著名命题,来论证现代性就是理性主义主导下的人的自由,主要包括意志自由、财产自由、道德自由和市民社会、国家与自由。从现代性的思想来源可以看出,现代性就是主张人是理性精神的产物,人的理性能力需要自由而不是传统社会的压制和控制,人能够凭借自身的理性告别传统社会,走向现代文明。这种现代性哲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把自然作为征服和掳掠的客体,在人类内部把其他民族和国家作为异己的控制对象。在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之后,作为主体的“人”更成了一切存在的尺度和中心。
3、崇尚进步主义的精神
现代性是指人们“今天”生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总和,是与“昨天”的生活状态完全不同的一种模式,马克思·韦伯等人对现代社会的论述时认为,“社会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慢慢发展的,这是公认的事实。”可见,现代性所指的是一种从落后的、愚昧的、未开化的状态,向先进的、文明的、高度发展的社会状态过渡的一个过程,现代性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一个空间概念,它所追求的是一种社会整体的进步。
4、普遍性和全球性的倾向
现代性继承了基督教文化关于历史是普遍史的思想,把发展设想为各民族按照同一模式走向共同目标的过程。现代性普遍主义信仰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一个普遍的、与各国的历史度化、资源禀赋无关的发展道路和模式。马克思认为,“现代性内在地具有全球性,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代性的全球性是资本扩张的本性,实际上,全球化只是现代性包含的一种必然性趋势。”可见,现代性是以基督教文明的普遍主义信仰为合法性基础的,强调的是经济和文化模式在世界上的趋同,现代性所主导的普遍性和全球性为经济强国和政治大国推行其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点。但就当前而言,这种现代性所认为的与历史传统和资源环境无关的现实很难为世界各国人们所接受。
5、现代性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
现代性不仅体现在人们当前生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科技发展等各方面,诸如西方所宣传的民主、自由、平等等更是现代性的应有之义。也就是说,凡是现在所有的,都可以归纳到现代性之中。所以,现代性是关乎现代人们生活区域的整体。现代性所要解决的是一个关乎社会发展的问题,而现代性定义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唐立新.新保守主义的逻辑[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4).
2张劲松.意识形态与现代性[J].江西社会科学.,2009(10).
3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P4.
4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P4.
5汪辉,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8.P430.
6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P570.
7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P11.
8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P53.
9许新,岳敏.现代性的解读:现代社会的特征分析[J].科学发展.2009(2).
0刘森林.发展哲学引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P55.
自由本性”为理论依归。
【关键词】现代性 新保守主义 意识形态
二十世纪80年代,“现代性才被真正大规模传播,“现代性”的传播和使用伴随着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批判与继承的始终,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者的思想来源也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新保守主义以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然正当”说及延伸而来的“价值普遍主义”为理论依据;现代性则以康德的“主体性哲学”和黑格尔的“理性精神的自由本性”为理论依归。
一、新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及思想来源
1、价值普遍主义的新保守主义
新保守主义是20 世纪70 年代在西方特别是美国迅猛崛起的一种思潮。这股思潮在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成为某些政治领导人职位竞选和制定国内外政策的主要理论源泉。新保守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古典保守主义,对自由主义也是一种“纠偏”: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自由主义遭遇到了挫折,美国的自由主义是从建国时期一直持续的,但是由于美国人对60世纪的不满殃及到了自由主义,认为自由主义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为了和自由主义划清界限,不得不树立新的口号—新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是在继承和借鉴传统保守主义与保守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内主张尊重传统、捍卫美国价值观和传统政治制度,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对外维护美国霸权地位,主张强硬的外交政策,试图推广美国民主制度的一种政治思潮。新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各个领域。在政治方面,主张国家干预社会生活和有限民主,反对无限民主和民主的泛滥;在经济方面,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对市场过多干预;在文化上主张尊重传统,捍卫美国价值观,反个人主义的泛滥;在外交方面,推崇实力外交,主张用强硬手段在全球推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新保守主义者继承和发扬了美国人关于“天赋使命”的传统,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建构是完美无缺和人类政治走向的最终归宿。他们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广美国的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把这一行为看做是美国对世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这些言论和行为的背后,起着发动机作用的则是价值普遍主义的理念。他们信奉一种超越社会、民族和历史的普遍价值,这种需要美国像传教士一样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普遍价值就是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和模式。
2、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然权利”说是新保守主义的思想来源
新保守主义有其深刻的政治哲学来源,学术界公认的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先驱是芝加哥大学已故哲学教授列奥·施特劳斯,他的“自然正当”哲学对新保守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施特劳斯著名的《自然正当与历史》一书中对古希腊经典作了一种抽象主义的阐释,并提出了著名的“自然正当”的政治哲学,这种政治哲学被学术界概括为:
价值普遍主义的思想正是来源于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然正当”学说,施特劳斯指出,“否定自然正当无异于认为一切权利都是实证权利,即权利的来源是各国的立法机构和法院。但我们有时候觉得有必要,甚至必须谈论‘不正当的法律’,这意味着我们实际上有高于实证权利的是非标准。”这里的“自然正当”就是人所应拥有的自然权利,这种自然权利超越了各国的立法机构和法院赋予我们的实证权利,不受各国和国际法的约束和制裁,人的目的在于获得这种自然权利而非实证权利,追求自然权利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在论述了自然权利的正当性和超越历史的特性后,列奥·施特劳斯将如何获得这种自然权利的途径付诸传统的政治思想,他考察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政治哲学家的思想,为新保守主义的输出资本主义民主提供了思想依据和理论来源。新保守主义据此强调资本主义民主的价值观和制度的普遍意义,主张对于非民主国家的输出要借助与美国实力,采取强硬措施,促成世界的民主的普遍化。
二、现代性的基本思想及思想来源
1、理性至上的现代性
现代性是建立在“理性至上”的基础上的,“现代性的正当性不是建立在外在的权威之上,而是建立在自身—个体的理性之上”。“理性取代了之前的上帝担当了启蒙的重任,人们相信理性的原则一旦确立与发展,人类的自由、进步与解放就会接踵而至。”关于现代性比较著名的界定有三个:
一是吉登斯“将现代性看做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它包括从世界观(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态度)、经济制度(工业生产与市场经济)到政治制度(民族国家和民主)的一套架构。”他将现代性理解为欧洲封建社会以后所建立的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及传统社会断裂之后,社会转向现代化的运行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一整套制度模式,包括世界观、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二是哈贝马斯“把现代性视为一项‘未完成的设计’,它旨在用新的模式和标准来取代中世纪已经分崩离析的模式和标准,来建构一种新的社会知识和时代。”哈贝马斯将人的自由和理性构成“主体性”原则的基本内容,从而认为现代性就是在遵循个人自由和理性精神前提下,确立一套区别于传统社会的制度模式和规范理念。
三是福柯将现代性理解为“一种态度”,即“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模式;一种由特定人民所做的志愿的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也就是一种行为和举止的方式……社会的精神气质”。这里福柯将现代性解读为三个层面:一是现代社会的运行模式;二是特定人民的自我选择与超越;三是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具备的精神气质。
从以上三个界定中可以看出,现代性是基于与传统社会断裂后,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模式和价值理念,是关于现代社会人与世界的关系和社会如何让完善和发展理论思考的结晶,包括在经济上主张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政治上讴歌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性化。这种制度模式和价值理念的背后是理性主义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渗透和灌输。 2、康德的“主体性哲学”和黑格尔的“理性精神的自由本性”是现代性的思想来源
理性主义的思想来源是康德的“主体性哲学”和黑格尔的“理性精神的自由本性”。康德以“理性批判”名义,对人的理性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人类理性的立法(哲学)有两大目标,即自然和自由。”提出“理性为认识立法”和“理性为道德立法”的命题,并在此基础上发了“人为自然立法”的声音。黑格尔则通过“绝对知识”亦即本质、真理的把握,来展现理性精神的自由本性,从而借助包含着主观自由与客观自由的统一、规律(原则)与行为的统一的“合理性”概念,来给出有关现代性的自我确证问题的答案。他提出“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和“人就是自由意志。”这两个著名命题,来论证现代性就是理性主义主导下的人的自由,主要包括意志自由、财产自由、道德自由和市民社会、国家与自由。从现代性的思想来源可以看出,现代性就是主张人是理性精神的产物,人的理性能力需要自由而不是传统社会的压制和控制,人能够凭借自身的理性告别传统社会,走向现代文明。这种现代性哲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把自然作为征服和掳掠的客体,在人类内部把其他民族和国家作为异己的控制对象。在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之后,作为主体的“人”更成了一切存在的尺度和中心。
3、崇尚进步主义的精神
现代性是指人们“今天”生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总和,是与“昨天”的生活状态完全不同的一种模式,马克思·韦伯等人对现代社会的论述时认为,“社会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慢慢发展的,这是公认的事实。”可见,现代性所指的是一种从落后的、愚昧的、未开化的状态,向先进的、文明的、高度发展的社会状态过渡的一个过程,现代性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一个空间概念,它所追求的是一种社会整体的进步。
4、普遍性和全球性的倾向
现代性继承了基督教文化关于历史是普遍史的思想,把发展设想为各民族按照同一模式走向共同目标的过程。现代性普遍主义信仰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一个普遍的、与各国的历史度化、资源禀赋无关的发展道路和模式。马克思认为,“现代性内在地具有全球性,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代性的全球性是资本扩张的本性,实际上,全球化只是现代性包含的一种必然性趋势。”可见,现代性是以基督教文明的普遍主义信仰为合法性基础的,强调的是经济和文化模式在世界上的趋同,现代性所主导的普遍性和全球性为经济强国和政治大国推行其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点。但就当前而言,这种现代性所认为的与历史传统和资源环境无关的现实很难为世界各国人们所接受。
5、现代性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
现代性不仅体现在人们当前生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科技发展等各方面,诸如西方所宣传的民主、自由、平等等更是现代性的应有之义。也就是说,凡是现在所有的,都可以归纳到现代性之中。所以,现代性是关乎现代人们生活区域的整体。现代性所要解决的是一个关乎社会发展的问题,而现代性定义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唐立新.新保守主义的逻辑[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4).
2张劲松.意识形态与现代性[J].江西社会科学.,2009(10).
3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P4.
4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P4.
5汪辉,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8.P430.
6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P570.
7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P11.
8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P53.
9许新,岳敏.现代性的解读:现代社会的特征分析[J].科学发展.2009(2).
0刘森林.发展哲学引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P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