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及富有活力的课堂数学学习活动,具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以改变学生认知方式的单一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突出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通过学习新理念、教学新教材,发现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极端性等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可以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可以创设“操作”情境,提供参与条件;可以创设“讨论”情境,营造参与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可创设一个猜数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步感受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再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l)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二、合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善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下来,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做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次,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比如在教学“用除法解决问题”课题时,首先出示一道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问题情境:老师到商店购物时发现一种饮料一箱54元共6瓶,另一种饮料一箱8瓶合计56元,老师想买一瓶饮料,买哪一种便宜呢?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与同伴交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完成意义的建构、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参与反思、修正自己行为的真正的人。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要具备整合教材的能力,选择那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首先创设“讨论”情境,提出:吴老师想买一本定价32元的故事书,可是老师现在只有9元钱,老师至少还要再攒多少钱才够买这本故事书呢?问题一出学生就急不可待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想出了6种解决问题的算法。有的学生说:先用30-9=21,再用21+2=23;有的学生是这样算的:12-9=3, 20+3=23;还有的学生举手说:我是先用10-9=1再用22+1=23的。这样选取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而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主动学习,从而想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让评价在微笑中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数学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时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发展,课堂评价时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于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如:是否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等。第三,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如:“你真了不起,所有的题都作对了,老师忍不住要为你竖起大拇指,可一看到你写的字时,大拇指就要往下掰了,练练字吧。”最后,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突出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通过学习新理念、教学新教材,发现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极端性等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可以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可以创设“操作”情境,提供参与条件;可以创设“讨论”情境,营造参与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可创设一个猜数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步感受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再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l)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二、合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善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下来,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做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次,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比如在教学“用除法解决问题”课题时,首先出示一道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问题情境:老师到商店购物时发现一种饮料一箱54元共6瓶,另一种饮料一箱8瓶合计56元,老师想买一瓶饮料,买哪一种便宜呢?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与同伴交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完成意义的建构、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参与反思、修正自己行为的真正的人。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要具备整合教材的能力,选择那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首先创设“讨论”情境,提出:吴老师想买一本定价32元的故事书,可是老师现在只有9元钱,老师至少还要再攒多少钱才够买这本故事书呢?问题一出学生就急不可待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想出了6种解决问题的算法。有的学生说:先用30-9=21,再用21+2=23;有的学生是这样算的:12-9=3, 20+3=23;还有的学生举手说:我是先用10-9=1再用22+1=23的。这样选取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而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主动学习,从而想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让评价在微笑中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数学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时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发展,课堂评价时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于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如:是否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等。第三,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如:“你真了不起,所有的题都作对了,老师忍不住要为你竖起大拇指,可一看到你写的字时,大拇指就要往下掰了,练练字吧。”最后,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