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创投界,几乎每个月都有新技术问世,每个创业者都满怀雄心壮志,觉得自己的项目天下无敌。然而能成大器者九牛一毛,尤其是一些天天喊着“改变世界”的人,往往连自己都改变不了。
大家不妨向美国“科技教父”塞巴斯蒂安·特龙请教一下,这位创业大家从不空喊口号,却总是说到做到。即使你从未听说过他,也在某种程度上受过他的影响,比如你正在使用的智能地图、在线课程,将会用上的无人汽车等,都源于他的创业。现在,特龙正忙着测试他的新产品——无人驾驶飞行出租车,简称“飞的”。
特龙是德国人,1995年获得波恩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之后进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成为一名计算机科学家。他专注于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定位领域,研发过不少应用产品:华盛顿的一家博物馆安装了他的引导系统,可以在游客高峰期规划不同的参观线路;匹兹堡的一家疗养院引进了他的智能机器人,可以为老人们提供多项服务;一些企业还将他的机器人用于矿山测绘。
2003年,特龍跳槽到斯坦福大学,出任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代表作就是著名的无人驾驶汽车“斯坦利”。他组建了一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在2005年美国国防部举办的第二届无人车大赛中,与一批世界顶级团队展开了较量。
那次比赛是在沙漠里进行的,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回到出发地,但在之前的大赛中没有一辆汽车能开回来。“斯坦利”非常争气,在沙漠里跑了212公里,是第一辆成功穿越整个沙漠回到起点的无人车,特龙团队因此赢得了200万美元奖金。由于这件事在科技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斯坦利”现在被陈列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里。
不过,再牛的技术,从实验室到消费者的距离都隔着十万八千里。不少伟大的发明创造,因为成本过高、政策限制等因素,几乎与商业化无缘。特龙不希望自己的科技成果只限于200万美元的变现,他选择了一个更市场化的合作伙伴——谷歌。
从2007年开始,特龙以兼职的方式加盟谷歌,领导开发了街景地图。他和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非常投缘,经常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聊出不少天马行空的构想,催生了著名的X实验室。这是谷歌最神秘的部门,只研究那些超乎想象的前沿科技。作为实验室负责人,特龙要求产品至少领先人类认知水平10年以上。
2011年,谷歌给了特龙团队1.5亿美元,专门研发民用型无人车。为了全身心投入,特龙放弃了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现在,这款产品已经测试多年,在实际道路上行驶了48万公里。
特龙团队的另一项成果是风靡一时的谷歌眼镜,它具备智能手机的功能,可以声控拍照、上网、发电子邮件。特龙希望谷歌眼镜能商业化生产,像苹果手机一样普及,但由于价格、隐私问题等原因没能实现。然而这种超前的设计和对未来的思考,依然带给人们无数启发。
X实验室虽然充满奇思妙想,但过于超前,离特龙的产业化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2012年初,特龙辞去了谷歌副总裁职务,开始专注于一个全新的项目——在线教育。
“我在斯坦福上课时,课堂里只能容纳200多名学生,为了让更多人分享,我尝试把教学课程免费放到网上。”特龙说。这个网络平台就是优达学城,一个“菜鸟培训站”,对学生背景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注册就可以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参加考试、拿学分。特龙惊讶地发现,他讲授的无人车设计课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的16万名学生,其中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70岁,而考试成绩前400名的学生中,没有一名来自斯坦福。
特龙敏锐地意识到,在线教育时代已经到来。在得知一名9岁的印度女孩通过优达学完了整套电脑基础技术后,他将免费课程增加到60门。
随着优达的成功,类似的教学网络不断涌现,但跟风者大多套用了大学课堂的做法:教材深奥、课程繁多、作业和考试没完没了。但很多网络学生白天要工作,学习进度难以统一。于是特龙坚持“短平快”的风格,每个教学视频都短小精悍,一个知识点讲完,马上进行测试;不设教学进度表,学员不必按时上课和交作业;课堂是互动的,教师讲完后学员马上提问,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用特龙的话说,“寓教于练比寓教于听更重要”。
随着注册学员超过75万,特龙开始思考如何盈利。他首先推出了职业发展服务,与谷歌、脸谱等公司合作,定向培养系统开发员、数据分析师等人才,学员毕业后可与招聘公司对接。此外,特龙还通过大数据对学员的擅长领域进行分析,并推荐合适的公司,每介绍成一位,相关公司就会付给优达一定的费用。特龙还设立了“纳米学位”,寓意小巧灵活而作用巨大。它的课程主要教授实用性工作技能,采用在线集训的方式,时间短、见效快。学员付费完成课程后可获得“纳米学位”证书,硅谷的不少公司对这个证书很认可。
优达已跻身独角兽行列,目前市场估值超过11亿美元,平台上的免费课程用户超过400万人。
从去年10月开始,一种外形奇特的飞行器不断在新西兰南岛上空来来去去。它的体积介于无人机和小型飞机之间,两个翅膀上装着若干螺旋桨,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升空后再像普通飞机一样行进。这就是特龙新公司“雏鹰”的核心产品“飞的”,即无人驾驶飞行出租车,其背后投资人是拉里·佩奇。此前他们对这个项目一直保密,现在终于进入了测试阶段。特龙和佩奇希望抢在同行之前,在3年内建立一个无人驾驶飞行出租车的商用网络。与新西兰政府的合作让这个计划的速度加快了很多,几年前即使是最乐观的人也认为这项技术的应用至少需要10年时间。
除了商业价值外,保护环境是特龙研发“飞的”的主要目的。由于采用纯电动力,“飞的”不会产生任何碳排放,也不占用地面交通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特龙毫不讳言,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佩奇的影响。“他总是在考虑未来会发生什么,人类20年、30年、60年以后是什么样子。他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位导师,我从他那里学到的东西就是要不断地思考未来。”
在佩奇的影响下,特龙致力于解决最难的问题,因此过程总是漫长而曲折。他曾在演讲中提到,科技公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试错,然后修正,即“建造—打破—改进”的循环。
制造“斯坦利”时,特龙经历了多次失败,很多想法进行到一半才发现是死路一条。他回忆,第一个实验品出来后,刚开上路就掉沟里了,后来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许多次,但每一次翻车后都会进步一点,在不断的升级中,产品日趋完善。
带着德国式内敛的特龙,既不以赚钱为第一追求,也不包装和吹嘘自己。他经常从大众视野中消失,几年后带着惊世骇俗的新产品出现。有人说特龙至少3次改变了世界,享受其成果的人却极少知道他的名字,正如媒体评论的那样:“特龙让我们相信,有人的确是努力在让世界更美好。”
大家不妨向美国“科技教父”塞巴斯蒂安·特龙请教一下,这位创业大家从不空喊口号,却总是说到做到。即使你从未听说过他,也在某种程度上受过他的影响,比如你正在使用的智能地图、在线课程,将会用上的无人汽车等,都源于他的创业。现在,特龙正忙着测试他的新产品——无人驾驶飞行出租车,简称“飞的”。
从“斯坦利”到“X实验室”
特龙是德国人,1995年获得波恩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之后进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成为一名计算机科学家。他专注于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定位领域,研发过不少应用产品:华盛顿的一家博物馆安装了他的引导系统,可以在游客高峰期规划不同的参观线路;匹兹堡的一家疗养院引进了他的智能机器人,可以为老人们提供多项服务;一些企业还将他的机器人用于矿山测绘。
2003年,特龍跳槽到斯坦福大学,出任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代表作就是著名的无人驾驶汽车“斯坦利”。他组建了一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在2005年美国国防部举办的第二届无人车大赛中,与一批世界顶级团队展开了较量。
那次比赛是在沙漠里进行的,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回到出发地,但在之前的大赛中没有一辆汽车能开回来。“斯坦利”非常争气,在沙漠里跑了212公里,是第一辆成功穿越整个沙漠回到起点的无人车,特龙团队因此赢得了200万美元奖金。由于这件事在科技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斯坦利”现在被陈列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里。
不过,再牛的技术,从实验室到消费者的距离都隔着十万八千里。不少伟大的发明创造,因为成本过高、政策限制等因素,几乎与商业化无缘。特龙不希望自己的科技成果只限于200万美元的变现,他选择了一个更市场化的合作伙伴——谷歌。
从2007年开始,特龙以兼职的方式加盟谷歌,领导开发了街景地图。他和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非常投缘,经常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聊出不少天马行空的构想,催生了著名的X实验室。这是谷歌最神秘的部门,只研究那些超乎想象的前沿科技。作为实验室负责人,特龙要求产品至少领先人类认知水平10年以上。
2011年,谷歌给了特龙团队1.5亿美元,专门研发民用型无人车。为了全身心投入,特龙放弃了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现在,这款产品已经测试多年,在实际道路上行驶了48万公里。
特龙团队的另一项成果是风靡一时的谷歌眼镜,它具备智能手机的功能,可以声控拍照、上网、发电子邮件。特龙希望谷歌眼镜能商业化生产,像苹果手机一样普及,但由于价格、隐私问题等原因没能实现。然而这种超前的设计和对未来的思考,依然带给人们无数启发。
“寓教于练比寓教于听更重要”
X实验室虽然充满奇思妙想,但过于超前,离特龙的产业化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2012年初,特龙辞去了谷歌副总裁职务,开始专注于一个全新的项目——在线教育。
“我在斯坦福上课时,课堂里只能容纳200多名学生,为了让更多人分享,我尝试把教学课程免费放到网上。”特龙说。这个网络平台就是优达学城,一个“菜鸟培训站”,对学生背景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注册就可以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参加考试、拿学分。特龙惊讶地发现,他讲授的无人车设计课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的16万名学生,其中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70岁,而考试成绩前400名的学生中,没有一名来自斯坦福。
特龙敏锐地意识到,在线教育时代已经到来。在得知一名9岁的印度女孩通过优达学完了整套电脑基础技术后,他将免费课程增加到60门。
随着优达的成功,类似的教学网络不断涌现,但跟风者大多套用了大学课堂的做法:教材深奥、课程繁多、作业和考试没完没了。但很多网络学生白天要工作,学习进度难以统一。于是特龙坚持“短平快”的风格,每个教学视频都短小精悍,一个知识点讲完,马上进行测试;不设教学进度表,学员不必按时上课和交作业;课堂是互动的,教师讲完后学员马上提问,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用特龙的话说,“寓教于练比寓教于听更重要”。
随着注册学员超过75万,特龙开始思考如何盈利。他首先推出了职业发展服务,与谷歌、脸谱等公司合作,定向培养系统开发员、数据分析师等人才,学员毕业后可与招聘公司对接。此外,特龙还通过大数据对学员的擅长领域进行分析,并推荐合适的公司,每介绍成一位,相关公司就会付给优达一定的费用。特龙还设立了“纳米学位”,寓意小巧灵活而作用巨大。它的课程主要教授实用性工作技能,采用在线集训的方式,时间短、见效快。学员付费完成课程后可获得“纳米学位”证书,硅谷的不少公司对这个证书很认可。
优达已跻身独角兽行列,目前市场估值超过11亿美元,平台上的免费课程用户超过400万人。
视佩奇为“重要导师”
从去年10月开始,一种外形奇特的飞行器不断在新西兰南岛上空来来去去。它的体积介于无人机和小型飞机之间,两个翅膀上装着若干螺旋桨,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升空后再像普通飞机一样行进。这就是特龙新公司“雏鹰”的核心产品“飞的”,即无人驾驶飞行出租车,其背后投资人是拉里·佩奇。此前他们对这个项目一直保密,现在终于进入了测试阶段。特龙和佩奇希望抢在同行之前,在3年内建立一个无人驾驶飞行出租车的商用网络。与新西兰政府的合作让这个计划的速度加快了很多,几年前即使是最乐观的人也认为这项技术的应用至少需要10年时间。
除了商业价值外,保护环境是特龙研发“飞的”的主要目的。由于采用纯电动力,“飞的”不会产生任何碳排放,也不占用地面交通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特龙毫不讳言,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佩奇的影响。“他总是在考虑未来会发生什么,人类20年、30年、60年以后是什么样子。他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位导师,我从他那里学到的东西就是要不断地思考未来。”
在佩奇的影响下,特龙致力于解决最难的问题,因此过程总是漫长而曲折。他曾在演讲中提到,科技公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试错,然后修正,即“建造—打破—改进”的循环。
制造“斯坦利”时,特龙经历了多次失败,很多想法进行到一半才发现是死路一条。他回忆,第一个实验品出来后,刚开上路就掉沟里了,后来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许多次,但每一次翻车后都会进步一点,在不断的升级中,产品日趋完善。
带着德国式内敛的特龙,既不以赚钱为第一追求,也不包装和吹嘘自己。他经常从大众视野中消失,几年后带着惊世骇俗的新产品出现。有人说特龙至少3次改变了世界,享受其成果的人却极少知道他的名字,正如媒体评论的那样:“特龙让我们相信,有人的确是努力在让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