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的新教师就如一股新鲜的血液,代表着新生机和新希望。本文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新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新教师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作了一定的实践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旨在深入理解新课标,积极倡导“以生为本”、“以师为根”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教师 初中思想品德课 以生为本
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该学科承担着德育理论的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渠道,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但纵观现今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教师虽兢兢业业,忙忙碌碌,任劳任怨,可学生却食之无味,收获甚微,这无疑是摆在每一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一道大难题。尤其是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新教师,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变,理论与实践的冲突,如何让“枯燥”的思品课“鲜活”起来,怎样进一步增强思品教学的有效性,这已是广大新教师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愿谈谈自己的看法,若能作为引玉之砖,则颇感欣慰。
一、“以生为本”,是新教师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基础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以生为本”理念,并深入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动观,全方位地触动了教育工作者,这标志着一种富有人性化的教育发展观受到了重视。由此可见,在我们思品教学中也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构建“以生为本”的人文性课堂。
(一)记住学生的名字,让你我受到尊重
初中思想品德课一周只有两节,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大多数的思品老师都要担任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甚至是跨年级两头奔,所以对比任语数外“主”科的教师,我们的教学对象要多出好几倍。再加上,新教师刚走出大学课堂,教学经验不足,理论多、实践少,还要忙于各种学习培训、听课备课,认不到几个学生、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是常有的事。我也不免经历过类似尴尬。在给初一学生讲授《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这一框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自己思考对本框课题的理解,接下来我犯了一个极大的错:我指着一个同学请他回答问题,却叫了另一个同学的名字。当时我的感觉是多么地尴尬,甚至觉得无地自容,羞愧不安,看到那两位学生受伤的眼神、不悦的表情,我的心被刺痛了。在内心深处,我一直是将学生看成自己的朋友,而非教室里来去匆匆的过客。但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又有什么资格去说自己是爱学生的呢,更有何信心去上好思想品德课呢?于是,在心中默默下了决定,此刻起,一定一定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无论用何种方式。
美国著名政治家吉姆法里说:“记住人家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因为我很早就发现,人们对自己的姓名看得惊人的重要。”但由于现行的中考制度以及教育现实的使然,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新老师,家长会上家长叫不出你的名字,遇上这样的事情,我们心里总不会高兴。希望家长叫得出你的名字,尊重你的学科,这也是人之常情。那么不妨换位思考,能够正确喊出学生的名字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做的事情。
在每个人心中,自己的名字是世界上最动听的符号。所以,记住学生的名字,尊重学生,也就是尊重自己。
(二)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你我没有距离
学生的心灵是智慧的发源地,是为接受一切美好东西而敞开的窗口。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言:“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我们新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己与学生的情感的构建,要与学生拉近距离,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起一种情感的纽带。一旦形成了这样的职业感受,我们就能体会到课堂的鲜活、快乐和丰富多彩,就会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就会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表达生命内质的生活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的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失衡的。[1]在这种消极关系的作用下,课堂气氛严肃沉闷,学生什么都不敢想,什么都不敢说,对思品课毫无兴趣,更不愿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想改变此状,“教师应该用仁爱之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的善良、关怀是学生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的基石。”[2]新教师平时应多放下身段,多弯下笔直的腰。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置身于学生学习的空间当中,没有必要一直紧贴着三尺讲台,可以多下来走动走动。穿梭在学生的课桌之间才更有可能浸润到学生的心怀脑际,从而淡化师生之间的绝对距离,拆卸师生心灵的篱笆。
(三)贴近学生生活,让你我演绎精彩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课改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生活, 充分调动学生生活与情感的积淀,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有所体验,并能结合现实生活,将所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因此,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是顺应新课改、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必然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新教师要正确把握思品学科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选择学生生活中相应的事例、现象和情境作为教学的切入口,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变客观接受为主观感受,勘察现实生活,多思考人生。这有利于增强思品学科的亲和力和现实感,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认识生活的欲望和热情,促使思想品德走向学生,学生也定能在这些宽广学习环境中收获多多。
基于以上观点,我在教学中也做过一些大胆尝试,比如:我一直建议学生,每天看半小时新闻,并把看到的新闻讲给家长、老师、同学听。还有在给初二学生讲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我安排了两组学生进行辩论赛,通过查找资料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讨论“法律和道德究竟谁更重要?”最后我再加以点评。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便于我抓住学生在表达中暴露出的“思维漏洞”,及时进行有效地矫正,真正实现教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总之,我们新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引领学生体悟“生活中处处有政治”,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甚至亲身经历过的生活实际来阐明概念、观点,并用这些观点、理论去说明学生的生活实际,化深奥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疑惑为信服,从而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二、“以师为根”,是新教师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保证
初中思想品德作为中考必考科目,又是开卷考试,对于授课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性很大,对于缺少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更是举步维艰。但新教师也不乏有利条件,年轻、有活力、有激情;知识结构比较新鲜、自学能力比较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的比较好……就如一棵正值青年的树苗,根部发达,能有效吸收各种养分。那么如何强基固本,真正做到“以师为根”,我归纳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是新教师“以师为根”的首要前提
学习,是一个终身的、世界性的命题。向老教师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新教师应该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从自己的优势出发,向优秀老教师请教学习,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1、要学习他们严谨的教学态度。在我们学校政治教研组内,很多老教师都有丰富的经验,已对初中三年思品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倒背如流,课堂教学游刃有余,教育艺术精湛万分。但是,他们在上课之前,仍然会坚持认真备课,反复钻研教材、教参,做到对本堂课的内容了若指掌,还会提前几分钟进教室,检查学生预习,解答学生一些疑问,不懈怠任何一个环节,以确保整个教学过程有序进行。有了如此充分的准备,再加上自身的优势,他们上课自然得心应手,对每一个重点都有合适的突出方法,对每一个难点都有巧妙的突破方法,而不是到了课堂上再随意发挥。毋庸置疑,这一点是我们新教师不得不学习的宝贵财富!
2、要多听老教师的课,汲取他们优秀的教学经验。有句话说得好:“会看别人的戏,才能演好自己的戏”。本校一位老教师的一堂课让我感受颇深,她在讲解“党的奋斗历程”中,展示了许多革命建设时期当地的乡土图片,而且穿插了一些现用历史教材中学生熟悉的历史人物故事,效果异常的好。事实上,很多学科间是可以相互参考的,如何高效的整合教材,更加恰当的为我们所用,让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更快更稳定的提高,都是我们年轻教师应该好好学习的。
3、要大胆地创新,合理地借鉴、学习。有些新教师在向老教师学习的过程中,把老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经过自己的内化,就生硬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上,结果导致与教材内容的脱节、教学策略的失效。因而,我们新教师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合理地借鉴,在教学上不断提高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其他教师。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潜心提升课堂魅力,是新教师“以师为根”的关键所在
课堂魅力,赋予学生以学习的动力;课堂魅力,赋予教学以勃勃的生机。
1、以巧妙导入,点缀课堂魅力。思想品德课较多内容都是理论和抽象的概括,如何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使它产生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魅力,对新教师而言,显得格外重要。笔者通过对不同教学内容的分析,在以往的教学中也采用过多种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时,我先给同学们讲“苏武牧羊”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进故事中后,再让学生感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顺理成章的进入课堂教学,从而成功地点缀了本堂课的教学魅力。
2、以生动授课,焕发课堂魅力。授课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整个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新教师要提升课堂魅力就必须要全力以赴把课讲好,深入浅出,有条有理。那么,新教师怎么使思想品德课魅力四射呢?第一,课堂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抑扬顿挫、有感染力。因为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最有力武器。第二,授课过程中要巧设疑问,提问要有梯度性、启发性、创造性。第三,教师在授课中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情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教学。
3、以点睛之笔,成就课堂魅力。课堂小结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记忆,可以有效的促进知识迁移,好的小结对整课堂的教学起到以点带面,画龙点睛的妙用。新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小结,揭示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重点,最终成就课堂魅力。
(三)用心做好教学反思,是新教师“以师为根”的必然要求
新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教学反思是新教师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的重要环节。它是新教师自觉成长的催化剂,只有对自己课堂及时反省和检查,敢于怀疑自己,善于突破、超越自我,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什么是教学反思?曾在大学一本教材中看到,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是新课程理念下一个比较时髦、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词术语。即在教学前思考如何教学;教学中思考如何实施好教学方案;教学后思考备课和上课的成败、得失。
其次,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也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教学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对我们新教师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怎么样做好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我教学的重新构建,我们新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请同行听课,课后研讨,让他们指出自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也可以通过写教育随笔、教学案例来进行有效思索,详细回顾并记下自己的教学全过程,以写促思,以思促教。也可向其他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从中发现问题,或请别人就自己的做法和体会发表意见,从交流探讨中反思教学的得失。
综上所述,新教师要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就必须把“以生为本”和“以师为根”两理念结合起来,并认真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以上几点是笔者的浅显的见解,目的是努力做好教学工作,扛起时代赋予的现实责任,鞭策自己为做一名优秀的中学政治教师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康多龙.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 .教育革新,2006(5):24.
[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6.
【关键词】新教师 初中思想品德课 以生为本
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该学科承担着德育理论的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渠道,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但纵观现今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教师虽兢兢业业,忙忙碌碌,任劳任怨,可学生却食之无味,收获甚微,这无疑是摆在每一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一道大难题。尤其是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新教师,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变,理论与实践的冲突,如何让“枯燥”的思品课“鲜活”起来,怎样进一步增强思品教学的有效性,这已是广大新教师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愿谈谈自己的看法,若能作为引玉之砖,则颇感欣慰。
一、“以生为本”,是新教师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基础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以生为本”理念,并深入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动观,全方位地触动了教育工作者,这标志着一种富有人性化的教育发展观受到了重视。由此可见,在我们思品教学中也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构建“以生为本”的人文性课堂。
(一)记住学生的名字,让你我受到尊重
初中思想品德课一周只有两节,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大多数的思品老师都要担任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甚至是跨年级两头奔,所以对比任语数外“主”科的教师,我们的教学对象要多出好几倍。再加上,新教师刚走出大学课堂,教学经验不足,理论多、实践少,还要忙于各种学习培训、听课备课,认不到几个学生、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是常有的事。我也不免经历过类似尴尬。在给初一学生讲授《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这一框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自己思考对本框课题的理解,接下来我犯了一个极大的错:我指着一个同学请他回答问题,却叫了另一个同学的名字。当时我的感觉是多么地尴尬,甚至觉得无地自容,羞愧不安,看到那两位学生受伤的眼神、不悦的表情,我的心被刺痛了。在内心深处,我一直是将学生看成自己的朋友,而非教室里来去匆匆的过客。但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又有什么资格去说自己是爱学生的呢,更有何信心去上好思想品德课呢?于是,在心中默默下了决定,此刻起,一定一定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无论用何种方式。
美国著名政治家吉姆法里说:“记住人家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因为我很早就发现,人们对自己的姓名看得惊人的重要。”但由于现行的中考制度以及教育现实的使然,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新老师,家长会上家长叫不出你的名字,遇上这样的事情,我们心里总不会高兴。希望家长叫得出你的名字,尊重你的学科,这也是人之常情。那么不妨换位思考,能够正确喊出学生的名字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做的事情。
在每个人心中,自己的名字是世界上最动听的符号。所以,记住学生的名字,尊重学生,也就是尊重自己。
(二)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你我没有距离
学生的心灵是智慧的发源地,是为接受一切美好东西而敞开的窗口。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言:“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我们新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己与学生的情感的构建,要与学生拉近距离,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起一种情感的纽带。一旦形成了这样的职业感受,我们就能体会到课堂的鲜活、快乐和丰富多彩,就会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就会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表达生命内质的生活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的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失衡的。[1]在这种消极关系的作用下,课堂气氛严肃沉闷,学生什么都不敢想,什么都不敢说,对思品课毫无兴趣,更不愿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想改变此状,“教师应该用仁爱之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的善良、关怀是学生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的基石。”[2]新教师平时应多放下身段,多弯下笔直的腰。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置身于学生学习的空间当中,没有必要一直紧贴着三尺讲台,可以多下来走动走动。穿梭在学生的课桌之间才更有可能浸润到学生的心怀脑际,从而淡化师生之间的绝对距离,拆卸师生心灵的篱笆。
(三)贴近学生生活,让你我演绎精彩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课改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生活, 充分调动学生生活与情感的积淀,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有所体验,并能结合现实生活,将所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因此,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是顺应新课改、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必然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新教师要正确把握思品学科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选择学生生活中相应的事例、现象和情境作为教学的切入口,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变客观接受为主观感受,勘察现实生活,多思考人生。这有利于增强思品学科的亲和力和现实感,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认识生活的欲望和热情,促使思想品德走向学生,学生也定能在这些宽广学习环境中收获多多。
基于以上观点,我在教学中也做过一些大胆尝试,比如:我一直建议学生,每天看半小时新闻,并把看到的新闻讲给家长、老师、同学听。还有在给初二学生讲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我安排了两组学生进行辩论赛,通过查找资料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讨论“法律和道德究竟谁更重要?”最后我再加以点评。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便于我抓住学生在表达中暴露出的“思维漏洞”,及时进行有效地矫正,真正实现教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总之,我们新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引领学生体悟“生活中处处有政治”,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甚至亲身经历过的生活实际来阐明概念、观点,并用这些观点、理论去说明学生的生活实际,化深奥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疑惑为信服,从而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二、“以师为根”,是新教师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保证
初中思想品德作为中考必考科目,又是开卷考试,对于授课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性很大,对于缺少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更是举步维艰。但新教师也不乏有利条件,年轻、有活力、有激情;知识结构比较新鲜、自学能力比较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的比较好……就如一棵正值青年的树苗,根部发达,能有效吸收各种养分。那么如何强基固本,真正做到“以师为根”,我归纳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是新教师“以师为根”的首要前提
学习,是一个终身的、世界性的命题。向老教师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新教师应该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从自己的优势出发,向优秀老教师请教学习,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1、要学习他们严谨的教学态度。在我们学校政治教研组内,很多老教师都有丰富的经验,已对初中三年思品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倒背如流,课堂教学游刃有余,教育艺术精湛万分。但是,他们在上课之前,仍然会坚持认真备课,反复钻研教材、教参,做到对本堂课的内容了若指掌,还会提前几分钟进教室,检查学生预习,解答学生一些疑问,不懈怠任何一个环节,以确保整个教学过程有序进行。有了如此充分的准备,再加上自身的优势,他们上课自然得心应手,对每一个重点都有合适的突出方法,对每一个难点都有巧妙的突破方法,而不是到了课堂上再随意发挥。毋庸置疑,这一点是我们新教师不得不学习的宝贵财富!
2、要多听老教师的课,汲取他们优秀的教学经验。有句话说得好:“会看别人的戏,才能演好自己的戏”。本校一位老教师的一堂课让我感受颇深,她在讲解“党的奋斗历程”中,展示了许多革命建设时期当地的乡土图片,而且穿插了一些现用历史教材中学生熟悉的历史人物故事,效果异常的好。事实上,很多学科间是可以相互参考的,如何高效的整合教材,更加恰当的为我们所用,让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更快更稳定的提高,都是我们年轻教师应该好好学习的。
3、要大胆地创新,合理地借鉴、学习。有些新教师在向老教师学习的过程中,把老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经过自己的内化,就生硬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上,结果导致与教材内容的脱节、教学策略的失效。因而,我们新教师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合理地借鉴,在教学上不断提高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其他教师。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潜心提升课堂魅力,是新教师“以师为根”的关键所在
课堂魅力,赋予学生以学习的动力;课堂魅力,赋予教学以勃勃的生机。
1、以巧妙导入,点缀课堂魅力。思想品德课较多内容都是理论和抽象的概括,如何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使它产生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魅力,对新教师而言,显得格外重要。笔者通过对不同教学内容的分析,在以往的教学中也采用过多种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时,我先给同学们讲“苏武牧羊”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进故事中后,再让学生感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顺理成章的进入课堂教学,从而成功地点缀了本堂课的教学魅力。
2、以生动授课,焕发课堂魅力。授课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整个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新教师要提升课堂魅力就必须要全力以赴把课讲好,深入浅出,有条有理。那么,新教师怎么使思想品德课魅力四射呢?第一,课堂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抑扬顿挫、有感染力。因为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最有力武器。第二,授课过程中要巧设疑问,提问要有梯度性、启发性、创造性。第三,教师在授课中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情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教学。
3、以点睛之笔,成就课堂魅力。课堂小结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记忆,可以有效的促进知识迁移,好的小结对整课堂的教学起到以点带面,画龙点睛的妙用。新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小结,揭示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重点,最终成就课堂魅力。
(三)用心做好教学反思,是新教师“以师为根”的必然要求
新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教学反思是新教师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的重要环节。它是新教师自觉成长的催化剂,只有对自己课堂及时反省和检查,敢于怀疑自己,善于突破、超越自我,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什么是教学反思?曾在大学一本教材中看到,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是新课程理念下一个比较时髦、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词术语。即在教学前思考如何教学;教学中思考如何实施好教学方案;教学后思考备课和上课的成败、得失。
其次,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也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教学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对我们新教师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怎么样做好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我教学的重新构建,我们新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请同行听课,课后研讨,让他们指出自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也可以通过写教育随笔、教学案例来进行有效思索,详细回顾并记下自己的教学全过程,以写促思,以思促教。也可向其他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从中发现问题,或请别人就自己的做法和体会发表意见,从交流探讨中反思教学的得失。
综上所述,新教师要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就必须把“以生为本”和“以师为根”两理念结合起来,并认真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以上几点是笔者的浅显的见解,目的是努力做好教学工作,扛起时代赋予的现实责任,鞭策自己为做一名优秀的中学政治教师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康多龙.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 .教育革新,2006(5):24.
[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