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组织设计问题一直是管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从各种研究结果中来看,组织设计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战略的问题, 依据核心竞争力设计的企业组织,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从而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本文将组织设计问题与核心竞争力理论相结合,以企业组织设计为研究视角,分析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组织设计之间的作用机理,探讨基于核心竞争力变革组织的必要性,指出组织设计的新发展。
关键词: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 组织设计
一、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组织设计的研究背景
从国外的研究来看,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企业合理的组织结构对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保持具有重要作用。随后,提出“基于能力的竞争”概念的学者也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是来源于产品或是市场,而是来源于基于企业内部过程的战略性能力,而这种战略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企业在那些跨事業部和联结职能部门的支撑结构上的战略投资。”鲍·埃里克森和杰斯伯·杰克尔森则从组织设计角度出发,认为组织设计是开发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不同的组织模式具有相应不同的核心竞争力。而研究组织结构与核心竞争力关系最著名的莫过于R.库姆斯,他明确指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潜在投入因素就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尤其是那些在企业的创新和产品开发过程中联结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因素。
从国内的研究成果来看,许可和徐二明在《基于核心能力生命周期的企业经营战略选择》一文中,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周期的角度,提到外部组织、环境,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变化、网络组织的出现、新的生产方式,从而带来核心能力的变迁。武博认为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特点,研究开发适应企业自身需要的并能反映企业个性的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保证组织结构合理、管理优化,企业在管理上才具备真正意义的核心竞争力。韦伟等从组织结构的变化角度研究二者关系,指出组织结构的变化正是为了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赵国浩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建筑于企业战略和结构之上,以具备特殊技能的人为载体,涉及到众多层级的人员和组织的全部职能,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企业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竞争合力。
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组织设计分析
1.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组织设计之间的关系。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组织设计相互联系。成功的战略制定并不能够保证成功的战略实施,不管战略如何高明,如果想要它取得理想的效果,都必须得到很好的执行。战略的实施必须得到适当的组织设计支持,组织设计为企业创造出一个促进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内环境”,以克服组织对战略的“惰性”。而组织设计也必须围绕着核心竞争力战略及变化展开,否则,仅仅依据一种既定的思维模式来就事论事,是毫无意义的。
企业的持续发展有赖于竞争优势,而其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当人们谈及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时,往往注重企业的技术能力,而较少考虑组织设计能力。的确,像是现在苹果、三星等手机品牌,无一不是凭借其先进而独特的技术占领国际国内市场的。但实际上,技术和组织是唇齿相依、血肉相连的,技术只有扎根于组织之中,并支撑组织发展,才能体现出价值。此外相同的技术在不同的组织中体现出不同价值,技术价值的大小和重要与否完全取决于组织。日本汽车行业的优势,并不是靠高水平的自动化设备和先进的技术达到的,造成产品质量和生产力方面差异的是组织与管理能力。这种能力为它们培养、创造了技术能力,并构造了使其技术能力得以有效发挥作用的优良环境。应该强调的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与业绩改善的根本性动力来自于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应该完善组织设计,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2.基于核心竞争力变革组织的必要性。
2.1从一国经济走向全球经济。经济全球化,“全球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各国合作生产、分销成为新的全球模式。跨国公司的海外经营活动不断膨胀,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加强。国际化经营不仅使企业的经营范围扩大,也使得外部的竞争环境变得更加激烈,企业的组织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外国企业的竞争力量。
2.2信息社会的到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被持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信息化社会加速了服务型企业、高技术企业的发展,传统的组织理论无法直接运用于服务型企业和高技术企业的组织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企业的生产调度、质量控制、市场销售、会计管理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取代了企业大量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减少了企业的组织层次。此时企业更加要注重核心竞争力的竞争,组织设计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2.3消费市场对企业的挑战更直观。产品普遍过剩,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要求越来越苛刻,企业不仅要保证产品质量,更要把握消费潮流,核心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利润已不再主要来源于生产制造过程,而更多地来源于服务、营销,策划、新产品开发等一系列非制造过程。市场变化速度惊人,“市场空隙”和市场机会往往稍纵即逝,若企业仍按过去的组织结构,进行层层汇报再反复商量之后层层下达,决策尚未制定出来,市场机会已经消失了。
2.4劳动者的素质大大提高。大数据时代,知识资本成为社会中的决定因素,人们在组织中的地位更多地与知识而不是与经历、资历挂钩。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完成了大量以往由劳动者来完成的简单劳动,人从事的工作层次较以往高。越来越多的工作已不再需要众多非熟练的流水线工人,劳动者已由过去的非熟练工人向知识工作者转变,将劳动者机械化了的传统组织理论在今天的组织中已不再适用。劳动者在组织中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在具体情况下往往能比上级更能做出准确决策,留住核心人才,是现代企业管理者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举措之一。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组织设计新发展
核心竞争力是特定企业个性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始终融合于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职能部门之中,蕴藏于企业整体长期的学习和经验积累之中,体现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有机结合,是企业的一个学习过程。而企业组织是配置资源并使其发挥效能的结构形式,它是企业整体能力的整合机制。它的作用就在于通过管理过程的制度化、程序化,而将企业的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融入企业的核心能力中。 1.发展企业文化,加强人本管理。当今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已逐渐转变为核心人才之间的竞争,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更应该是企业需要关注的。作为企业支撑骨架的组织结构应具备开放性的特点,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引进高级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吸收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营销、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优点,取其之长,补己之短。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不断扩大和延伸组织的活力,转变企业文化,从关注利润到关注人才。企业的组织应成为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传递知识的媒介,成为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的温床。通过人本管理培养企业的创新人才,通过人才促进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最后巩固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发挥组织创造力,强化创新能力。创造力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说,经营型企业有且只有两个根本任务:一是创新,二是市场营销。企业缺乏创造力就如同一艘没有动力的航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想方设法打破企业的惯性,对企业组织的结构和行为进行相应的变革和调整,保持企业的创新精神和活力。
3.建立知识型管理,形成学习集体。提升企业的绩效,拓展企业的成长能力,必须改进企业家的知识,提升企业家的能力,拓展企业家的思维。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家普遍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文化素质低,现代管理意识差,缺乏市场观念。他们重业务,轻市场,薄管理,缺乏超前意识,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因此,我国企业的管理层应积极吸收现代管理知识,掌握管理专业知识,精通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取长补短,努力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建立知识型管理,提高驾驭市场风险的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的结果。它的形成在于更大范围地开发智力资源,调动更多人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应仅局限于对企业少数“尖子”的智力开发,不应是智力资源、分工细致的单一技术、管理人才的简单组合,而要求企业建立一支相当规模的、相对稳定的、具有多学科知识、多方面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管理有机融合的人才队伍。其中每个人都应具备多方面知识,多种技术和技巧,而且得到最大限度的协调和整合,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紧随市场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不断吸收和消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能,不断创新,不断推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维护核心主业的发展,提升和壮大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的地位。
4.外包与流程优化,推动网络组织。业务外包正日益改变着传统组织的外部架构。在外包的推动下,企业把不符合自身核心竞争力战略的业务分离出去,其经营越来越依赖于外部资源。企业的边界逐渐模糊化,其外部架构越来越难以辨认,与别的企业形成了相互连结的网络。企业的内部结构也因流程优化的实施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流程优化的推动下,企业内部的层级关系也越来越不明晰,部门的壁垒被打破,整个企业划分成若干平行的流程,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
无论是业务外包还是流程优化,它们都是核心竞争力战略的实施手段,共同致力于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的网络结构的构建。在网络组织环境下,企业和部门边界已形同虚设,内外融为一体。企业间的长期外包业务必然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精简,为流程优化准备了实施条件,而企业内部的流程优化改革必然会把一些非核心流程推向市场或干脆“扫地出门”,为外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业务外包和流程优化,互为促动,有助于网络组织结构的形成。
总的来说,企业决策者在进行企业组织设计及变革时,不要照搬照抄当今西方最新的理论和模式,而要从实际环境出发,思考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战略和进行组织设计。
参考文献:
[1]许可,徐二明.基于核心能力生命周期的企业经营战略选择[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5).
[2]赵国浩.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于克信.组织学习战略领导与企业核心能力[J].经济体制改革,2003(5).
[4]郭斌.基于核心能力的企業竞争优势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卢福财.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关键词: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 组织设计
一、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组织设计的研究背景
从国外的研究来看,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企业合理的组织结构对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保持具有重要作用。随后,提出“基于能力的竞争”概念的学者也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是来源于产品或是市场,而是来源于基于企业内部过程的战略性能力,而这种战略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企业在那些跨事業部和联结职能部门的支撑结构上的战略投资。”鲍·埃里克森和杰斯伯·杰克尔森则从组织设计角度出发,认为组织设计是开发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不同的组织模式具有相应不同的核心竞争力。而研究组织结构与核心竞争力关系最著名的莫过于R.库姆斯,他明确指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潜在投入因素就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尤其是那些在企业的创新和产品开发过程中联结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因素。
从国内的研究成果来看,许可和徐二明在《基于核心能力生命周期的企业经营战略选择》一文中,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周期的角度,提到外部组织、环境,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变化、网络组织的出现、新的生产方式,从而带来核心能力的变迁。武博认为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特点,研究开发适应企业自身需要的并能反映企业个性的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保证组织结构合理、管理优化,企业在管理上才具备真正意义的核心竞争力。韦伟等从组织结构的变化角度研究二者关系,指出组织结构的变化正是为了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赵国浩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建筑于企业战略和结构之上,以具备特殊技能的人为载体,涉及到众多层级的人员和组织的全部职能,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企业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竞争合力。
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组织设计分析
1.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组织设计之间的关系。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组织设计相互联系。成功的战略制定并不能够保证成功的战略实施,不管战略如何高明,如果想要它取得理想的效果,都必须得到很好的执行。战略的实施必须得到适当的组织设计支持,组织设计为企业创造出一个促进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内环境”,以克服组织对战略的“惰性”。而组织设计也必须围绕着核心竞争力战略及变化展开,否则,仅仅依据一种既定的思维模式来就事论事,是毫无意义的。
企业的持续发展有赖于竞争优势,而其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当人们谈及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时,往往注重企业的技术能力,而较少考虑组织设计能力。的确,像是现在苹果、三星等手机品牌,无一不是凭借其先进而独特的技术占领国际国内市场的。但实际上,技术和组织是唇齿相依、血肉相连的,技术只有扎根于组织之中,并支撑组织发展,才能体现出价值。此外相同的技术在不同的组织中体现出不同价值,技术价值的大小和重要与否完全取决于组织。日本汽车行业的优势,并不是靠高水平的自动化设备和先进的技术达到的,造成产品质量和生产力方面差异的是组织与管理能力。这种能力为它们培养、创造了技术能力,并构造了使其技术能力得以有效发挥作用的优良环境。应该强调的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与业绩改善的根本性动力来自于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应该完善组织设计,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2.基于核心竞争力变革组织的必要性。
2.1从一国经济走向全球经济。经济全球化,“全球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各国合作生产、分销成为新的全球模式。跨国公司的海外经营活动不断膨胀,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加强。国际化经营不仅使企业的经营范围扩大,也使得外部的竞争环境变得更加激烈,企业的组织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外国企业的竞争力量。
2.2信息社会的到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被持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信息化社会加速了服务型企业、高技术企业的发展,传统的组织理论无法直接运用于服务型企业和高技术企业的组织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企业的生产调度、质量控制、市场销售、会计管理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取代了企业大量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减少了企业的组织层次。此时企业更加要注重核心竞争力的竞争,组织设计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2.3消费市场对企业的挑战更直观。产品普遍过剩,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要求越来越苛刻,企业不仅要保证产品质量,更要把握消费潮流,核心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利润已不再主要来源于生产制造过程,而更多地来源于服务、营销,策划、新产品开发等一系列非制造过程。市场变化速度惊人,“市场空隙”和市场机会往往稍纵即逝,若企业仍按过去的组织结构,进行层层汇报再反复商量之后层层下达,决策尚未制定出来,市场机会已经消失了。
2.4劳动者的素质大大提高。大数据时代,知识资本成为社会中的决定因素,人们在组织中的地位更多地与知识而不是与经历、资历挂钩。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完成了大量以往由劳动者来完成的简单劳动,人从事的工作层次较以往高。越来越多的工作已不再需要众多非熟练的流水线工人,劳动者已由过去的非熟练工人向知识工作者转变,将劳动者机械化了的传统组织理论在今天的组织中已不再适用。劳动者在组织中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在具体情况下往往能比上级更能做出准确决策,留住核心人才,是现代企业管理者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举措之一。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组织设计新发展
核心竞争力是特定企业个性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始终融合于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职能部门之中,蕴藏于企业整体长期的学习和经验积累之中,体现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有机结合,是企业的一个学习过程。而企业组织是配置资源并使其发挥效能的结构形式,它是企业整体能力的整合机制。它的作用就在于通过管理过程的制度化、程序化,而将企业的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融入企业的核心能力中。 1.发展企业文化,加强人本管理。当今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已逐渐转变为核心人才之间的竞争,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更应该是企业需要关注的。作为企业支撑骨架的组织结构应具备开放性的特点,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引进高级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吸收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营销、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优点,取其之长,补己之短。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不断扩大和延伸组织的活力,转变企业文化,从关注利润到关注人才。企业的组织应成为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传递知识的媒介,成为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的温床。通过人本管理培养企业的创新人才,通过人才促进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最后巩固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发挥组织创造力,强化创新能力。创造力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说,经营型企业有且只有两个根本任务:一是创新,二是市场营销。企业缺乏创造力就如同一艘没有动力的航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想方设法打破企业的惯性,对企业组织的结构和行为进行相应的变革和调整,保持企业的创新精神和活力。
3.建立知识型管理,形成学习集体。提升企业的绩效,拓展企业的成长能力,必须改进企业家的知识,提升企业家的能力,拓展企业家的思维。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家普遍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文化素质低,现代管理意识差,缺乏市场观念。他们重业务,轻市场,薄管理,缺乏超前意识,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因此,我国企业的管理层应积极吸收现代管理知识,掌握管理专业知识,精通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取长补短,努力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建立知识型管理,提高驾驭市场风险的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的结果。它的形成在于更大范围地开发智力资源,调动更多人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应仅局限于对企业少数“尖子”的智力开发,不应是智力资源、分工细致的单一技术、管理人才的简单组合,而要求企业建立一支相当规模的、相对稳定的、具有多学科知识、多方面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管理有机融合的人才队伍。其中每个人都应具备多方面知识,多种技术和技巧,而且得到最大限度的协调和整合,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紧随市场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不断吸收和消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能,不断创新,不断推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维护核心主业的发展,提升和壮大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的地位。
4.外包与流程优化,推动网络组织。业务外包正日益改变着传统组织的外部架构。在外包的推动下,企业把不符合自身核心竞争力战略的业务分离出去,其经营越来越依赖于外部资源。企业的边界逐渐模糊化,其外部架构越来越难以辨认,与别的企业形成了相互连结的网络。企业的内部结构也因流程优化的实施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流程优化的推动下,企业内部的层级关系也越来越不明晰,部门的壁垒被打破,整个企业划分成若干平行的流程,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
无论是业务外包还是流程优化,它们都是核心竞争力战略的实施手段,共同致力于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的网络结构的构建。在网络组织环境下,企业和部门边界已形同虚设,内外融为一体。企业间的长期外包业务必然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精简,为流程优化准备了实施条件,而企业内部的流程优化改革必然会把一些非核心流程推向市场或干脆“扫地出门”,为外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业务外包和流程优化,互为促动,有助于网络组织结构的形成。
总的来说,企业决策者在进行企业组织设计及变革时,不要照搬照抄当今西方最新的理论和模式,而要从实际环境出发,思考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战略和进行组织设计。
参考文献:
[1]许可,徐二明.基于核心能力生命周期的企业经营战略选择[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5).
[2]赵国浩.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于克信.组织学习战略领导与企业核心能力[J].经济体制改革,2003(5).
[4]郭斌.基于核心能力的企業竞争优势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卢福财.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