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事件是立体的,在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被转化为平面的影像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这个从客观事实到影像文本的转化过程中,新闻采访和报道者的价值观念已经被施加在新闻报道之中,并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中国正处于极速发展变革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与所处的环境同时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电视新闻在报道新闻事件的时候,不仅仅要将新闻本身包含的信息传递给观众,同时应该有意识的向观众传递正能量且能够引起受众内心共鸣的价值观念。本文以2016年改版后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为例,分析电视新闻的价值传播策略。
一、 电视新闻价值传播面临问题及改版的主要做法
在信息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发展,观众审美层次不断提高,电视媒体再也无法通过说教、类型化、典型化、动员等传统教化模式和守旧策达到良好的价值传播效果。美国传播学专家James·Ruhr在著作《中国人打开了电视机》中列举了我国电视节目在价值传播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我国电视新闻工作者已经意识到电视新闻对价值传播的重要性,但是在传播策略中仍难免存在问题。首先,一部分电视新闻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方式过于僵化,存在教条主义、简单化的弊病,形式较为单一,语言缺乏生动,不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观众,无法与观众形成价值共鸣。其次,部分电视媒体对价值传播的重要性缺乏深入的认识,热衷八卦、猎奇题材的新闻,以抢发突发事件、博取观众眼球为能事,没有将精力放在思考如何有效实现价值传播上。最后,部分电视媒体在价值传播上缺乏整体布局,存在同一媒体下的不同节目之间价值观紊乱等现象,对观众价值观的统一性形成了干扰。面对国内电视频道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央视新闻频道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关注价值传播”的口号,并及时将价值传播付诸实践。
改版后的新闻频道,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形成了各自的播报风格。早间新闻以轻松愉快的新闻内容为主,短平快成为这一时段新闻的主要特点。如《朝闻天下》加快了节目播报的节奏,增加了节目整体的信息量,也优化了新闻内容的搭配。这种快节奏、大信息量的新闻播报方式更符合观众早间收视时收视习惯和心理,简短的评论迅速表达出新闻立场,易于被观众快速接受。白天的《新闻直播间》立足于提高新闻的速度、深度和锐度,突出栏目的直播特色,以分时段的精细化编排重点打造全新版块“全媒体搜索”,根据观众观视习惯在不同时段重点投放财经、科技创意、文化等分类新闻版块。节目中增加了短评和编后话,目的在于利用及时的评论主动引导社会舆论。晚间则重点打造三大革新竞争力:以速度、深度解读重大国策;以数据思维制作精准新闻;以观点新闻统领战略方向,将评论与新闻事实更好地融合到一起,全方位打造观点新闻。从2016年改版后新闻频道在不同时段采用的不同播报策略来看,早间新闻以短评为主,日间新闻以编后话及中短评论为主,晚间新闻则重点打造深度讨论。
二、 央视新闻频道价值传播的增强传播力度策略分析
2016年改版后,央视新闻频道通过提升价值影响力、增加在价值传播中的发声,加强主题主线价值传播力度等方式,来增强对核心价值的整体传播力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央视新闻频道努力深化王牌节目的价值影响力。早在2015年11月初,央视新闻频道便公布了2016年改版计划,在理念、手法、载体上实现全方位的创新,首先对多档王牌节目进行改版升级,从这次改版中可以发现央视新闻频道在价值传播上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方式。作为新闻频道的标识节目,《新闻联播》率先打响了改版的第一枪,于2015年 11月19日便展开创新性的“头条工程”。2016年1月5日,《新闻联播》“头条工程”编委会正式启动运行,明确了积极推进“头条工程”、弘扬主流价值的改版方向。3月3日,《焦点访谈》于两会前夕推出新栏目《百姓心声》和《权威解读》,将百姓关心的新政新规的重点、要点、难点、影响讲深讲透。目的是要使观众知晓政策内容的基础上,还使观众理解政策的合理性,从内心接受和支持这些新的政策。《朝闻天下》增加了信息量,重点打造全新版块的全媒体搜索。《晚间新闻》重新确立了打造三大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以速度、深度解读重大国策,以数据思维制作精准新闻,以观点新闻统领战略方向。
其次,央视新闻频道在不断增加在价值传播上的发声。改版后的新闻频道无论在早间节目、日间节目还是晚间节目,都增加了评论的篇幅比例,不断加强“自己的声音”。早间节目增加了短评,日间节目增加了编后话,通过及时评论实现对舆论和思想的主动引导。而晚间节目则干脆以观点新闻为主,将评论与新闻事实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新闻广度的延伸和深度的挖掘引起社会的反思,实现思想启蒙和价值传播的作用。以《新闻联播》为例,改版后的时政头条首创了“1 N”组合编排的报道方式,即“时政新闻报道 评论员 国际反响 主题主线报道”。“头条工程”启动时恰逢习近平主席密集出访和出席双峰会,《新闻联播》的《新理念新发展》专栏通过5集“双案例组合”报道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个更加注重”分别进行解读。这些报道均以“两条短片 短评”的模式组合播出。每个组合5~6分钟,既有一定的时间可以进行视野拓展和深度挖掘,又不显得冗长沉闷;既有生动典型的故事,又有数据和观点作支撑,充分发挥了央视主流媒体舆论引领作用。
此外,改版后的央视新闻频道更加强了主题主线新闻的价值传播力度。央视新闻中心副主任许强表示,2016年新闻频道主题主线策略包括:一是提高选题的重大性,提高节目品质;二是优化主题主线报道,把新规、新政的重点、要点、难点、影响讲深讲透,让政策入脑入心;三是舆论监督选题要精,严把选题关,剔除一些小、散、轻的选题。通过对国家发展、社会民生的大事件的集中报道,有利于吸引观众注意,培育观众爱国情感,宣传国家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很多主题采用了系列报道的方式,如2016年《焦点访谈》先后播出了“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治国理政新征程”“治国理政新实践”“感恩的礼物”“问计两会”等多个系列报道、聚焦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法治、医疗等民生问题进行舆论监督,形成持续的影响力,价值传播的效果更为明显和持久。 三、 央视新闻频道的价值共鸣传播策略
仅仅依靠增强传播力度的方式仍然很难使观众从内心接受电视新闻传播的价值,想要获得良好的价值传播效果,就必须使新闻中的价值观念获得观众的认可,产生内心的共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央视新闻频道应用了以下策略:
首先,央视新闻频道更加重视与观众形成价值的共鸣。塞弗林和坦卡德在《传播理论》一书中提出:“电视新闻只有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构建起受众与其产生共鸣的价值体系,才能实现传播和价值传播的最终目的。”[1]新闻频道在2016年改版中进一步加大了价值传递视角转变的步伐,从传统的以官媒为出发点做新闻的主观教化方式,逐渐转变为以观众为出发点,分析观众是如何获取新闻信息和接受价值传递的。这种立足点的转变,体现了央视新闻频道以人为本的价值传播策略。为了实现这一策略,新闻频道在多个节目中增加了以普通百姓为出发点的栏目。如《焦点访谈》增加了《百姓心声》栏目,《新闻1 1》增加了《面孔》栏目、《晚间新闻》增加了《数据空间》版块等。通过这些接地气的栏目,央视新闻频道在播报与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新闻事件的时候,构架起与观众价值观念沟通的桥梁,寻找与观众共同的价值取向,努力形成与观众的价值共鸣。
再次,改版后的央视新闻频道通过更加成熟的叙事风格赢得观众信赖,产生价值共鸣。电视新闻是典型的叙事体,而叙事的本质是讲述价值观的。[2]作为国家媒体,央视新闻频道大多数时候是以全知视角进行新闻叙事并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全知视角的优势在于新闻频道可以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新闻叙事,这样做的效果有两方面:第一,使电视观众以主流价值观看待和分析新闻事件,在国家发展建设中拥有更强的主人翁精神,以着眼全局的的国家层面看待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第二,通过纵横天下、囊括四海的全景式叙事建立厚重的叙事体系和权威的品牌形象,增强观众信赖,使观众易于接受央视新闻频道的价值传播。然而,传统式的新闻全景式叙事存在权威有余亲切不足的弊病,很容易在心理上使观众对新闻叙述者产生疏远感,不利于价值观念的接受。改版后,央视新闻频道强调全职视角的亲民性,更注重用过电视画面这一文本叙事的补充方式传递表达情感,利用情感传递价值。如2016年6月25《晚间新闻》报道南方十省特大洪水时,通过对广大官兵在抗洪救灾一线的一组组镜头调动起观众的情感,促发观众对人民子弟兵的热爱,进而使观众对他们产生心理认同和的价值观判断。此外,改版后的央视也有意识的增加了个性视角新闻的数量,在新闻叙事的过程中带入采访者的主观价值,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投射,也丰富了价值传播的方式。
最后,改版后的央视新闻频道更尊重价值的多维性,以此获得价值传播持续长久的影响效果。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是多层次的,从不同角度来看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价值认识。在社会多维化发展的今天,新闻报道再以一维的价值观品评新闻事件就很难获得观众的价值认同。改版后的央视新闻频道在遵循全面性和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多维性价值理念报道了很多新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新闻1 1》中专题报道了“山寨”现象,不再是一味的口诛笔伐,而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剖析,辩证的分析了“山寨”对社会和个人的利弊关系。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再会因为某一媒体的价值宣传就轻易扭转自己已经形成的价值体系,改版后的央视新闻频道以开放性的价值观引领观众,这种做法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价值传播的效果也更好。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进步,电视新闻的价值传播策略也应该着眼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并不断自我更新。国民的价值观念左右着国家的发展方向,我国电视新闻努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构架的新型中国电视价值体系,是以国民价值观念的提升为目的的。提升和优化价值传播策略是电视新闻媒体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电视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沃纳·赛佛林,小詹姆士·W·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主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78.
[2]华尔特·费希尔.叙事的人类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153.
一、 电视新闻价值传播面临问题及改版的主要做法
在信息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发展,观众审美层次不断提高,电视媒体再也无法通过说教、类型化、典型化、动员等传统教化模式和守旧策达到良好的价值传播效果。美国传播学专家James·Ruhr在著作《中国人打开了电视机》中列举了我国电视节目在价值传播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我国电视新闻工作者已经意识到电视新闻对价值传播的重要性,但是在传播策略中仍难免存在问题。首先,一部分电视新闻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方式过于僵化,存在教条主义、简单化的弊病,形式较为单一,语言缺乏生动,不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观众,无法与观众形成价值共鸣。其次,部分电视媒体对价值传播的重要性缺乏深入的认识,热衷八卦、猎奇题材的新闻,以抢发突发事件、博取观众眼球为能事,没有将精力放在思考如何有效实现价值传播上。最后,部分电视媒体在价值传播上缺乏整体布局,存在同一媒体下的不同节目之间价值观紊乱等现象,对观众价值观的统一性形成了干扰。面对国内电视频道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央视新闻频道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关注价值传播”的口号,并及时将价值传播付诸实践。
改版后的新闻频道,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形成了各自的播报风格。早间新闻以轻松愉快的新闻内容为主,短平快成为这一时段新闻的主要特点。如《朝闻天下》加快了节目播报的节奏,增加了节目整体的信息量,也优化了新闻内容的搭配。这种快节奏、大信息量的新闻播报方式更符合观众早间收视时收视习惯和心理,简短的评论迅速表达出新闻立场,易于被观众快速接受。白天的《新闻直播间》立足于提高新闻的速度、深度和锐度,突出栏目的直播特色,以分时段的精细化编排重点打造全新版块“全媒体搜索”,根据观众观视习惯在不同时段重点投放财经、科技创意、文化等分类新闻版块。节目中增加了短评和编后话,目的在于利用及时的评论主动引导社会舆论。晚间则重点打造三大革新竞争力:以速度、深度解读重大国策;以数据思维制作精准新闻;以观点新闻统领战略方向,将评论与新闻事实更好地融合到一起,全方位打造观点新闻。从2016年改版后新闻频道在不同时段采用的不同播报策略来看,早间新闻以短评为主,日间新闻以编后话及中短评论为主,晚间新闻则重点打造深度讨论。
二、 央视新闻频道价值传播的增强传播力度策略分析
2016年改版后,央视新闻频道通过提升价值影响力、增加在价值传播中的发声,加强主题主线价值传播力度等方式,来增强对核心价值的整体传播力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央视新闻频道努力深化王牌节目的价值影响力。早在2015年11月初,央视新闻频道便公布了2016年改版计划,在理念、手法、载体上实现全方位的创新,首先对多档王牌节目进行改版升级,从这次改版中可以发现央视新闻频道在价值传播上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方式。作为新闻频道的标识节目,《新闻联播》率先打响了改版的第一枪,于2015年 11月19日便展开创新性的“头条工程”。2016年1月5日,《新闻联播》“头条工程”编委会正式启动运行,明确了积极推进“头条工程”、弘扬主流价值的改版方向。3月3日,《焦点访谈》于两会前夕推出新栏目《百姓心声》和《权威解读》,将百姓关心的新政新规的重点、要点、难点、影响讲深讲透。目的是要使观众知晓政策内容的基础上,还使观众理解政策的合理性,从内心接受和支持这些新的政策。《朝闻天下》增加了信息量,重点打造全新版块的全媒体搜索。《晚间新闻》重新确立了打造三大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以速度、深度解读重大国策,以数据思维制作精准新闻,以观点新闻统领战略方向。
其次,央视新闻频道在不断增加在价值传播上的发声。改版后的新闻频道无论在早间节目、日间节目还是晚间节目,都增加了评论的篇幅比例,不断加强“自己的声音”。早间节目增加了短评,日间节目增加了编后话,通过及时评论实现对舆论和思想的主动引导。而晚间节目则干脆以观点新闻为主,将评论与新闻事实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新闻广度的延伸和深度的挖掘引起社会的反思,实现思想启蒙和价值传播的作用。以《新闻联播》为例,改版后的时政头条首创了“1 N”组合编排的报道方式,即“时政新闻报道 评论员 国际反响 主题主线报道”。“头条工程”启动时恰逢习近平主席密集出访和出席双峰会,《新闻联播》的《新理念新发展》专栏通过5集“双案例组合”报道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个更加注重”分别进行解读。这些报道均以“两条短片 短评”的模式组合播出。每个组合5~6分钟,既有一定的时间可以进行视野拓展和深度挖掘,又不显得冗长沉闷;既有生动典型的故事,又有数据和观点作支撑,充分发挥了央视主流媒体舆论引领作用。
此外,改版后的央视新闻频道更加强了主题主线新闻的价值传播力度。央视新闻中心副主任许强表示,2016年新闻频道主题主线策略包括:一是提高选题的重大性,提高节目品质;二是优化主题主线报道,把新规、新政的重点、要点、难点、影响讲深讲透,让政策入脑入心;三是舆论监督选题要精,严把选题关,剔除一些小、散、轻的选题。通过对国家发展、社会民生的大事件的集中报道,有利于吸引观众注意,培育观众爱国情感,宣传国家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很多主题采用了系列报道的方式,如2016年《焦点访谈》先后播出了“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治国理政新征程”“治国理政新实践”“感恩的礼物”“问计两会”等多个系列报道、聚焦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法治、医疗等民生问题进行舆论监督,形成持续的影响力,价值传播的效果更为明显和持久。 三、 央视新闻频道的价值共鸣传播策略
仅仅依靠增强传播力度的方式仍然很难使观众从内心接受电视新闻传播的价值,想要获得良好的价值传播效果,就必须使新闻中的价值观念获得观众的认可,产生内心的共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央视新闻频道应用了以下策略:
首先,央视新闻频道更加重视与观众形成价值的共鸣。塞弗林和坦卡德在《传播理论》一书中提出:“电视新闻只有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构建起受众与其产生共鸣的价值体系,才能实现传播和价值传播的最终目的。”[1]新闻频道在2016年改版中进一步加大了价值传递视角转变的步伐,从传统的以官媒为出发点做新闻的主观教化方式,逐渐转变为以观众为出发点,分析观众是如何获取新闻信息和接受价值传递的。这种立足点的转变,体现了央视新闻频道以人为本的价值传播策略。为了实现这一策略,新闻频道在多个节目中增加了以普通百姓为出发点的栏目。如《焦点访谈》增加了《百姓心声》栏目,《新闻1 1》增加了《面孔》栏目、《晚间新闻》增加了《数据空间》版块等。通过这些接地气的栏目,央视新闻频道在播报与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新闻事件的时候,构架起与观众价值观念沟通的桥梁,寻找与观众共同的价值取向,努力形成与观众的价值共鸣。
再次,改版后的央视新闻频道通过更加成熟的叙事风格赢得观众信赖,产生价值共鸣。电视新闻是典型的叙事体,而叙事的本质是讲述价值观的。[2]作为国家媒体,央视新闻频道大多数时候是以全知视角进行新闻叙事并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全知视角的优势在于新闻频道可以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新闻叙事,这样做的效果有两方面:第一,使电视观众以主流价值观看待和分析新闻事件,在国家发展建设中拥有更强的主人翁精神,以着眼全局的的国家层面看待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第二,通过纵横天下、囊括四海的全景式叙事建立厚重的叙事体系和权威的品牌形象,增强观众信赖,使观众易于接受央视新闻频道的价值传播。然而,传统式的新闻全景式叙事存在权威有余亲切不足的弊病,很容易在心理上使观众对新闻叙述者产生疏远感,不利于价值观念的接受。改版后,央视新闻频道强调全职视角的亲民性,更注重用过电视画面这一文本叙事的补充方式传递表达情感,利用情感传递价值。如2016年6月25《晚间新闻》报道南方十省特大洪水时,通过对广大官兵在抗洪救灾一线的一组组镜头调动起观众的情感,促发观众对人民子弟兵的热爱,进而使观众对他们产生心理认同和的价值观判断。此外,改版后的央视也有意识的增加了个性视角新闻的数量,在新闻叙事的过程中带入采访者的主观价值,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投射,也丰富了价值传播的方式。
最后,改版后的央视新闻频道更尊重价值的多维性,以此获得价值传播持续长久的影响效果。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是多层次的,从不同角度来看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价值认识。在社会多维化发展的今天,新闻报道再以一维的价值观品评新闻事件就很难获得观众的价值认同。改版后的央视新闻频道在遵循全面性和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多维性价值理念报道了很多新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新闻1 1》中专题报道了“山寨”现象,不再是一味的口诛笔伐,而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剖析,辩证的分析了“山寨”对社会和个人的利弊关系。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再会因为某一媒体的价值宣传就轻易扭转自己已经形成的价值体系,改版后的央视新闻频道以开放性的价值观引领观众,这种做法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价值传播的效果也更好。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进步,电视新闻的价值传播策略也应该着眼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并不断自我更新。国民的价值观念左右着国家的发展方向,我国电视新闻努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构架的新型中国电视价值体系,是以国民价值观念的提升为目的的。提升和优化价值传播策略是电视新闻媒体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电视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沃纳·赛佛林,小詹姆士·W·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主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78.
[2]华尔特·费希尔.叙事的人类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