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奥尔夫教学体系是21世纪全球范围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音乐的“原本性” 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核心观念,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将奥尔夫教学法引入幼儿钢琴教学,使幼儿在学会钢琴知识与钢琴弹奏技能的同时,引导幼儿在语言、动作、听力、辨别力、合作配合意识等多方面思考,不仅从说、听、行全方位开发了幼儿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的钢琴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幼儿钢琴教学;能力培养;音乐表现;即兴创造;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1
一、奥尔夫音乐体系简介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始创于20世纪二十年代,1924年,在慕尼黑一所实验舞蹈学校,奥尔夫与17位女学生一起,开始了古希腊音乐理念——“Mousike”——音乐、舞蹈、语言合一的现代实验,并在本纪中叶至今的四、五十年内得到发展与传播。经过将近七十多年的发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己经成为21世纪全球范围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同时也己经被中国当代音乐教育界所广泛接受。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观念
奥尔夫十分重视音乐的“原本性”。“原本”的拉丁文是elementarius,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端的”。它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核心观念。在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中最本质的东西,是对音乐的存在方式—其中最具本质特征也是最重要的则是对音乐教育参与方式的认识,即原本的音乐是一种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而对于音乐教育的实施对象和实施范围,奥尔夫认为应该面向所有成长着的人、甚至是专业音乐家的培养领域,而所有的人都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实施对象首先无疑是儿童。通过这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可以使学习音乐的人尤其是儿童以最自然的方式参与到音乐的活动中,并充分的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内容与方式
在奥尔夫的教育理念里,除了注重原本性教育,他也很注重教学过程,他希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尽可能的按照学生的意愿与需求去参与音乐活动,他认為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独创性。在奥尔夫教学法活动中,每一个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综合教学活动,将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它的目的是激发每一个参与者的生命活力。可分为游戏;动作;语言的结合;节奏;唱歌五部分。
二、幼儿钢琴教学中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一)奥尔夫教学法对幼儿琴童的能力培养
1、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
钢琴教学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钢琴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地、有创造性地塑造音乐形象。钢琴是工具,技巧是手段,表现音乐才是目的。我们常说不要做弹奏钢琴的匠人,而事实上,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又忽略了用脑去思考、用耳朵去倾听,用情绪去表现。在钢琴学习中我们如果将思维、动作、嗓音等方面全方位的结合,就可以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也可以调动我们身体里的每个细胞,让每个细胞为弹出美妙的琴声服务。
2、即兴创造能力的培养
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想象力丰富、活跃、富于幻想而且很大胆,具有挑战冒险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儿童在6岁以前听到音乐时能随乐而舞,边舞边唱;当看到一幅画时,他们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讲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当他们扮演“过家家”时,可以通过简单的物品即兴表演。他们弹出的既是噪音也是音乐,这就是他们的即兴创造。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音乐开发智力。通过音乐,可以使孩子的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幼儿钢琴教学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游戏相结合
奥尔夫创建的音乐教育体系主要对象是儿童,这种体系使儿童能够很自然的进入并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在儿童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发展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并使儿童在共同交流、分享和共同积极创造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体验音乐的美,在体验中提升自我,在运动中创造自我,在合作中寻找自我,从而发自内心的爱上音乐,为儿童发展个性开拓新的局面。
三、总结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运用到钢琴教学中是一件有挑战而又令人愉快的事。有挑战是因为这样的课必须提前有一个周密的策划:其一,要求每个游戏的设计必须明确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效果;其二,游戏的设计要符合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在本文中,笔者选择了最适合采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前儿童需要什么、厌倦什么,什么样的游戏设计出来既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又能活跃课堂气氛,给教学对象以新鲜愉快的感觉;其三,在课堂上,教师对自己的定位应该既是教师,又是儿童。从教师的角度,他必须总体上把握课堂全局,要让课堂按照计划中的每一步逐渐走向目标;从儿童的角度,教师也是课堂的一分子,奥尔夫教育体系强调的是“参与’,教师参与到幼儿中,并带动幼儿,可以消除幼儿的紧张、不安与胆小,这对达到预想效果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经过以上的实验,我们不可否认,在钢琴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实践是令人愉快的。
参考文献:
[l]李姐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2][日]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I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3]彭飞,张厚案.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月第2版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幼儿钢琴教学;能力培养;音乐表现;即兴创造;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1
一、奥尔夫音乐体系简介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始创于20世纪二十年代,1924年,在慕尼黑一所实验舞蹈学校,奥尔夫与17位女学生一起,开始了古希腊音乐理念——“Mousike”——音乐、舞蹈、语言合一的现代实验,并在本纪中叶至今的四、五十年内得到发展与传播。经过将近七十多年的发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己经成为21世纪全球范围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同时也己经被中国当代音乐教育界所广泛接受。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观念
奥尔夫十分重视音乐的“原本性”。“原本”的拉丁文是elementarius,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端的”。它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核心观念。在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中最本质的东西,是对音乐的存在方式—其中最具本质特征也是最重要的则是对音乐教育参与方式的认识,即原本的音乐是一种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而对于音乐教育的实施对象和实施范围,奥尔夫认为应该面向所有成长着的人、甚至是专业音乐家的培养领域,而所有的人都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实施对象首先无疑是儿童。通过这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可以使学习音乐的人尤其是儿童以最自然的方式参与到音乐的活动中,并充分的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内容与方式
在奥尔夫的教育理念里,除了注重原本性教育,他也很注重教学过程,他希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尽可能的按照学生的意愿与需求去参与音乐活动,他认為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独创性。在奥尔夫教学法活动中,每一个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综合教学活动,将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它的目的是激发每一个参与者的生命活力。可分为游戏;动作;语言的结合;节奏;唱歌五部分。
二、幼儿钢琴教学中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一)奥尔夫教学法对幼儿琴童的能力培养
1、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
钢琴教学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钢琴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地、有创造性地塑造音乐形象。钢琴是工具,技巧是手段,表现音乐才是目的。我们常说不要做弹奏钢琴的匠人,而事实上,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又忽略了用脑去思考、用耳朵去倾听,用情绪去表现。在钢琴学习中我们如果将思维、动作、嗓音等方面全方位的结合,就可以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也可以调动我们身体里的每个细胞,让每个细胞为弹出美妙的琴声服务。
2、即兴创造能力的培养
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想象力丰富、活跃、富于幻想而且很大胆,具有挑战冒险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儿童在6岁以前听到音乐时能随乐而舞,边舞边唱;当看到一幅画时,他们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讲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当他们扮演“过家家”时,可以通过简单的物品即兴表演。他们弹出的既是噪音也是音乐,这就是他们的即兴创造。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音乐开发智力。通过音乐,可以使孩子的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幼儿钢琴教学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游戏相结合
奥尔夫创建的音乐教育体系主要对象是儿童,这种体系使儿童能够很自然的进入并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在儿童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发展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并使儿童在共同交流、分享和共同积极创造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体验音乐的美,在体验中提升自我,在运动中创造自我,在合作中寻找自我,从而发自内心的爱上音乐,为儿童发展个性开拓新的局面。
三、总结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运用到钢琴教学中是一件有挑战而又令人愉快的事。有挑战是因为这样的课必须提前有一个周密的策划:其一,要求每个游戏的设计必须明确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效果;其二,游戏的设计要符合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在本文中,笔者选择了最适合采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前儿童需要什么、厌倦什么,什么样的游戏设计出来既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又能活跃课堂气氛,给教学对象以新鲜愉快的感觉;其三,在课堂上,教师对自己的定位应该既是教师,又是儿童。从教师的角度,他必须总体上把握课堂全局,要让课堂按照计划中的每一步逐渐走向目标;从儿童的角度,教师也是课堂的一分子,奥尔夫教育体系强调的是“参与’,教师参与到幼儿中,并带动幼儿,可以消除幼儿的紧张、不安与胆小,这对达到预想效果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经过以上的实验,我们不可否认,在钢琴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实践是令人愉快的。
参考文献:
[l]李姐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2][日]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I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3]彭飞,张厚案.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