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打造 因材施艺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uonak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一件玉雕作品是否优秀,就要看这件作品的设计、用料和制作工艺是否体现了玉雕艺术的两大特点,即“因料设计”与“因材施艺”。
  因料设计,是玉雕艺术的特点,从一块未经加工的玉石材料到制作成一件玉器,首先是要进行“相玉”,“相”即是“看”,观察和判断材料内在的质量。根据材料上材质的优劣分布和外形的特征进行构思,同时对材料的瑕疵等“脏”的部分进行取舍、整形(如果是大件的山子料先要确定重心可以站立)其实就是初步的设计创作过程。“破形留神”,依据材料的料形、体积等固有条件,尽可能利用材料本身的最宽点和至高点,保留构成料形外轮廓的最突点,这样可以保持作品的外形尺寸,对于贵重的玉石材料更应如此。随后根据材料的特点、如外形、大小,质地,纹理,色泽等条件,进行构思,度形附意,确定作品的题材、内容。题材确定后,我们就需要慎密构思,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取舍,破形留神或随形就势,设计和制作出既能充分体现材料的优美,又同时能表达作者的艺术思想的作品,使玉石材料的天然美与艺术美相融合。“山川之精华,人文之精美”,刘海栗大师为玉雕厂作的题词也正是表达了这个意思。好的设计方案在整个作品的生产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作品最终能够达到完美的基础。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设计,如:漂亮多色的翡翠适合制成饰品;沉稳的碧玉可以考虑制作成器皿;洁白润泽的白玉则更适合制作成观音、弥勒佛或仕女这类传统人物的作品。所以,玉雕作品的设计不仅要掌握材质的特性,还必须要掌握传统文化历史知识及民俗民风等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在创作设计中思路开阔、得心应手。由于玉石材料贵重,如果没有精心设计而随意处理,不仅是雕琢不出优秀作品,还会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件优秀的玉雕作品,除了材料的因素之外就要看作品的构思立意、造型、内容和表现手法。作品的内容是指这件玉器表现的是什么题材,是人物的、山水的、动物的还是器皿类或是杂件,各自又是代表了什么意思。受到传统的儒教文化思想的影响,东方人表现事物的方法往往很含蓄,在艺术表现上就有了隐喻也就是所谓的意会。玉雕艺术在表现吉祥题材的作品时,经常会采用谐音或象征的手法,莲莲有鱼谐音年年有余、蝙蝠代表福,灵芝象征如意、顺心等等。玉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认识中是代表美好的象征,关于赞美玉的词语不胜枚举。而玉器便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载体,始终被人们所崇敬和热爱。人们喜欢吉庆祥和的作品,喜欢体现身份的艺术作品,或佩戴着有像征意义的饰品,玉器饰品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玉器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时要整体全面地考虑到玉石材料结构的完整性,能保则留。因此我们要反复推敲,决不轻易将材料中的瑕疵去除。要想方设法利用或遮盖。在青白玉《敦煌—丝绸之路》和白玉《寒江独钓》两件作品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可说明这一点,如果设计处理讨巧,材料的弊病可以被遮挡,僵白料的地方可以被巧妙利用,并且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敦煌——丝绸之路》这件作品是采用一块重约十五公斤的新疆青白玉山料,料体有几处裂纹,还连带些僵块,如果将裂纹和僵块都去净,就会使材料的体积和形状变小,造成损失。当确定了作品的题材后,就反复进行构思,决定保留材料的全部。作品设计成横卧式,根据材料上长短不一、深浅不同的裂纹以及根据僵块的大小和部位,结合材料正反两面材质的优劣分部等一系列情况,进行整体考虑,最后作品设计成横卧形,正面主体部位雕的是莫高窟标致性建筑九层阁,旁边还设计雕琢几座住着菩萨的石窟。横向构图不仅改变了料形的瘦长形轮廓,而且可以展现大漠的辽阔、深远。层叠的山峦和飘动的祥云不仅遮隐了材料的裂纹,同时带点透视的飞云又为莫高窟带来神秘感。白色的僵料部分雕成蜿延起伏的沙丘,作品近末端的地方是沙丘环绕着月牙泉及附近的建筑,与沿着沙丘缓行的驼队由近而远浑然一体,形成了一幅大漠驼铃的生动画面。作品的背面雕琢了一尊侧卧于石窟中的大佛,周围是双手合十状的众第子,前面和顶部有反弹琵琶与散花的天女,四周飘浮着祥云,地上有盛开着洁白的莲花,这是释迦牟尼表情安详侧卧在玉床上涅槃时的情景。由于设计得当,不仅保留了材料的体积,避免了损失,而且可以使作品构图最大限度地展开。
  白玉籽料《寒江独钓》,这件作品是用一块大部分带有僵白色的籽料,经反复构思后,根据料形和材质的情况,设计了一件小型山子雕摆件,僵白色的部分被利用雕琢成远处的山峦,披着白色积雪的远山与近处宁静的江面、一叶孤舟、身披蓑衣在垂钓的渔翁,岸边枯萎的芦杆很自然地形成了对比,一副“独钓寒江雪”画面跃然眼前,作品的背面是利用材料自然形状,略加雕琢形成临江突兀的山崖。作品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由于玉质材料的复杂性和不可知性,在作品制作过程中会遇到特殊情况出现,比如发现了材料中隐形的裂纹,或“脏”以及在制作翡翠作品的过程中发现了‘绿质’等情况,设计方案也就随之变动。
  因料设计与因材施艺在玉雕艺术中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侧重。相同处就是都要根据原材料的特点和具体条件。所不同之处在于,因料设计所要表达的是作品的题材立意、整体构思、主题思想,有时是表现在图纸上平面的画稿,或是用文字说明的文稿。因材施艺重点是要如何实施落实设计的方案,考虑工艺的难度、材质的承受牢度、作品层次结构、工艺程序的诸多问题,是如何将平面向立体转化。简言之,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即这块材料雕什么,怎么雕的关系。没有好的设计方案,难以出好作品。而好的设计方案却不能在材料上实施,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玉雕艺术也应要量身定衣,因料制宜。
  玉雕作品的设计创意也是评价其工艺价值的重要部分,成功的设计创意方案,是设计者根据对材料的全面审视、研究并结合自己对美学的认识的结果,是最终能将作品完美呈现于世,以达到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统一的前提和保证。
  “玉不琢不成器,”有了好的设计方案只是作品成功的一半,还必须要经过精心雕琢才能成为一件理想的作品。我国琢玉工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以精湛的技艺和优美的造型著称于世,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享有“东方艺术”之美誉。“因材施艺”是玉雕艺术的最大特点,“用好料”就是合理巧妙地处理设计制作过程,“用好料”不但是指把玉石材料充分地利用,还要善于发掘其外在的价值,化腐朽为神奇。因料施艺是玉雕艺术中应遵循的法宝,而挖掘潜能、化废为宝就更能说明技艺的高超。但过于繁琐的工艺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不宜提倡。   好设计可以化废为宝、价值倍增。在玉器的制作中,常会有些边角余料被丢弃作为报废料。如果我们对这些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利用,就可以产生质的变化,如糖色白玉《神仙鱼》、碧玉山子《母子情》这两件作品的设计就是成功的例子。糖白玉《神仙鱼》的材料是一块被丢弃多年搁在仓库中的边料,料体大部分是呈白色的僵块,只有一面的中间部分留有约一厘米厚的糖色料。整块料扁平、中间略厚四边不规则的门子料(所谓“门子料”就是为了探究玉石材料实质情况从毛石大料上切下的一块“皮子料”)。一般是作为报废料处理。经过设计,把这块料边上切下一块做底座使作品立起来,中间糖色部分雕成大小三条神仙鱼再留些分散的糖色雕些水草、石块等。后面大部分僵料被利用雕成珊瑚礁,经过技术人员精心处理成了一件巧色作品,赭红色的神仙鱼在飘动摇曳的水草间悠闲地来回游动。由白色的僵料雕成的珊瑚礁支撑着前面凌空的神仙鱼,红白相映、粗细搭配、动静结合,像童话里的海底世界,给人一种舒心惬意的感觉,是一件不错的摆件玉雕作品。
  碧玉山子《母子情》,材料也是一块边料,整块料约四公斤、高16公分、宽13公分、厚6公分。整块料几乎都是石化的僵料,只有一面留下1公分左右的玉料。如果只把玉料切下来,仅能做两三片挂件,其余大部分料就得废弃。经过精心设计,把留有玉料的一面作为正面,设计了一对母子鹿在林间小溪旁饮水。小鹿仰头撒娇,母鹿低头亲吻,表现了依依舔犊之情的温馨场面。鹿的周围是盘根虬枝的苍松古柏,顶部雕刻两只飞翔的仙鹤。正面仅存的玉料都被合理利用了,作品后部大块地被雕琢成崇山峻岭、飞云古松,将僵料雕琢得恰到好处,整个作品造型完整、内容丰富。
  如果把设计意图与材料的关系比作灵魂与躯体的关系也不为过。一块没有生命的石料,经过作者精心设计制作成为一件作品。其过程就是作者赋予材料灵魂的过程,给予什么样的灵魂那就看作者具有什么样的水准。所以说艺术作品是作者的世界观、道德观、思想情操、艺术格调及操作技艺的集中体现。
  玉雕艺术中成功的设计和创意,首先需要的是设计者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同时又要对材料的利用有纯熟的处理方法。这就要求设计者不断地学习、观察事物的新发展,不断提高美学理论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喜欢玉的人会越来越多,玉雕艺术作品一定会更受到欢迎。玉雕作品的创新和发展是势在必行,这就要求设计者思路要开阔,要有新的创意,可以结合其他艺术元素来融汇其中,使历经千年的玉雕艺术得以传承。
其他文献
文房器物,形微体轻,既可供设于案上,又可把玩于掌中,芥纳须弥,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知识载体,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凝聚了历代文人的智慧与审美。高濂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称其“可以养性,可以悦心,可以怡生安寿”。由此可见,文人对文房器物的追捧,更多是在诉求一种致精的生活方式,一种古雅的生活态度,一种闲隐的生活追求。  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现已渺不可寻,在现代的语境中,如何赋予文房器物以新的意义,并
期刊
继2003年秋拍“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后,在11月中旬举行的中国嘉德2013秋季拍卖会上再次推出“锦灰集珍——王世襄先生旧藏”专场,560余项藏品均为首次对外亮相,为嘉德二十周年庆典更添一抹亮色。此专场的180余组文玩杂项中,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家具、铜炉之外,更包括了葫芦、鸽哨等鲜见的内容。值得关注的是,一批首次露面的380余部珍贵藏书将向世人揭示王先生作为藏书家的多重
期刊
当工艺美术行业正在为文化经济的腾飞欢呼时,业内人士也清醒地意识到工艺人才的后续乏力,以国家级大师为例平均年龄均处于中老年段,同时,工艺美术行业从业人群的老化程度也极为严重,加上工艺美术自身企业规模较小,从业机会不多的特点,都造成了目前学业冷清,传承无后的事实。  从业态发展与传承的角度看,如何持续好当今的状态,为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与准备,恰是工艺美术行业板块及担负着人才培养职责的学院该积极思考的问
期刊
竹刻是在我国悠久深厚的竹文化与竹工艺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明代中后期文房雅玩鉴藏之风的兴起而成熟的特种雕刻艺术,是文人艺术与民间雕刻工艺相互交融的结晶。从明代直到上个世纪中叶的竹刻艺术史,可以概括为三大潮流:以嘉定竹刻为代表的“深刻”、滥觞于金陵濮澄的“浅刻”以及别具风韵的“留青阳文”。这三大潮流,既是雕刻样式上的分野,也具风格上的差异,并且相与激发、互为影响,共同构建出绚烂多姿的竹刻艺术世界。同时,
期刊
首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汇集了全国各地工艺美术家近年创作的千余件(套)作品,涉及玉雕、牙雕、石雕、木雕、陶瓷、金工、漆艺、染织、刺绣、家具诸多门类,这些工艺精湛、品格优雅、富有时代感和创造性的精妙之作,代表了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成就,也显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对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的巨大促进。  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华艺术的重要组成,也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世
期刊
Making good use of the traditional advantages and  integration into today''''s culture are Mr. Lv Jiajing’s  creation proposition and philosophy. In order to originate  his own glaze and style, he rea
期刊
虽说是时过境迁,且待风轻云淡,历史的尘埃既定,蓦然回首间,总有些人、有些事,反而因为岁月的淘析,时间的沉淀而愈发清晰、闪亮起来。  回眸20世纪中国美术,祝大年先生是“寂寞”的,这该是一个时代的误会,但同时却是一个时代筑就的潜在的精神高峰。  祝大年(1916-1995),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现代工笔重彩绘画、壁画和现代陶艺的开拓者,艺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画
期刊
Mr. Jin Yirui’s Ge Kiln adheres to literati ideal of the  Song Dynasty. He integrates unconstrained, lonely and noble  human nature into the texture of Ge Kiln, which is not  only aesthetics, but also
期刊
中国陶瓷器物有尚天趣一说,天趣是除去人为的技术与技法,在自然烧造中形成的材质不同程度的发挥,是一种不可复制与模仿的偶得,也是器物引人称奇的妙处。如窑变。然而,装饰,则是一种在工艺美术的范畴内,表现人工匠心的一条法则。装饰也是陶瓷艺术的灵魂语言,不论是图案与绘画,相对于器物造型本身来讲,都可以纳入装饰的范畴中,装饰可以使得器物活化,使得平常的器物在装饰的作用下变得生动活泼,带有生活的趣味。本文从装饰
期刊
In front of friends, the artworks not only embody students’  efforts, but also prove teachers’ meticulous education and  guidance.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commitment and  vision for the future ca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