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uan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培养人的艺术修养及审美情趣。而语文课则是塑造学生灵魂、提高人才素质的加工厂。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关于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的描写;有许多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优秀事迹。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语文课的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使学生激动、惊奇、欣喜、流泪,震撼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去思考生活、思考人生,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教育。那么,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呢?
  
  一、激发情趣,有机渗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具体的形象感染学生,如讲《岳阳楼记》时,我首先介绍了岳阳楼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景,然后结合幻灯片播放课文录音让大家跟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领悟诗中所展现的景致、神韵和意境。大家被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所感动,被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所吸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了学生情操。
  
  二、巧设疑问,开发思维,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在课堂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系列问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在讲解《孔乙己》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咸亨酒店的老板为什么叫伙计往酒里加水?”学生们认识到这是以次充好,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并联系现实指出社会上种种不良行为:假冒伪劣产品、损人利己、以权谋私、损公肥私,都是唯利是图的表现。一个人如果私欲膨胀,最终只能是危害社会,自取灭亡。有了这些认识,就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三、结合实际,读写结合,砥砺学生意志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会读,还要教给学生会写,叶圣陶强调“作好文,首先要做好人”,将“作文”与“做人”并列起来,对中学生进行吃苦耐劳、顽强坚毅、知难而进的培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作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写作知识的传授,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写作技能的训练,更要重视学生的思维修养、审美情趣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引导。如通过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学习,让学生们认识到: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挫折,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勇敢面对,最后走向成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其作用是极其重大的。语文教学就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魅力,充分挖掘语文中美的因素,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感受美,“悟”出其中滋味,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使他们懂得做人的规范,弘扬做人的主体精神,真正做到自尊、自强、自信、自立,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其他文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班主任又是这个职业中最具诱惑性和挑战性的岗位。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是学生和任课教师的联系者和学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是班级的“灵魂”。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作用。特别是21世纪的班主任,更应具有高尚的情操,兢兢业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要真
期刊
语感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当中。如何培养语感呢?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而产生的。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一、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这样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二、释义悟情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
期刊
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古语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说的就是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而今,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搞扎实,才能激发起学生爱学语文的热忱。所以语文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从而受到熏
期刊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面对写作文,如何让学生真正写到“点”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乃是至关重要的。  谈起作文,学生头痛,而对于每个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也是费尽心思,同样是深感头痛的问题。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学生缺少写作的欲望,对于写作不感兴趣,那么应如何让学生在习作方面有兴趣呢?我总结了几点经验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先鼓励,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鼓励,对于学生来说
期刊
高考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了“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因为高考作文评卷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不可能像平时批改作文那么细致,往往是“一目十行”,他们的策略往往就是“抓观点,找亮点”。高考作文评卷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场眼球争夺战。有亮点的文章自然就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得分理所当然也就高了,这就像在芸芸众生中看见气质高雅、英俊秀丽、个性独特的人感到赏心悦目一样。我们的考场作文如果在做好基本规范的
期刊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不断出现沙尘天气,电视台对有关沙尘暴的真实画面和形象描述,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使我们想起了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争议的有关文字。原诗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神思飞跃、意境开阔,历来脍炙人口。但是对第一句前半句诗文历来颇有争议。宋朝有名的《唐诗纪事》所载王氏《凉州词》是“黄沙直上”,而许多版本则是“黄河
期刊
于平淡中显深刻,于平常中见功力,这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独到之处,《我的叔叔于勒》便是很好的例证。“小说用平常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可是能够表达得深刻,能够给人以启发,耐人寻味。”(张志公《莫泊桑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细细琢磨,我们确实能从一些很平常的细节中看到作品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比如小说中于勒称谓的种种变化,便能尽显当时的世态人情。  小说中于勒的称谓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褒扬称
期刊
《鸿门宴》情节曲折,矛盾错综复杂,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从文首到文尾,可谓六起六落。  一起:“项羽大怒”,“沛公大惊”。项羽获知曹无伤的密报,非常愤怒,不加思考,当即下达第二天打败沛公军的命令。范增竭力怂恿,更坚定了项羽除掉刘邦的决心。刘邦听说项羽要攻打自己,特别惊恐,竟不知道如何是好。“山雨欲来风满楼。”文首起笔就交代了刘、项矛盾激化、剑拔弓张、一触即发的形势。  一落:“项伯许诺”,
期刊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又往往来源于教师的讲授和有目的的培养。这就要“寓教于乐”、教学有方、“开窍”有术。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在课堂上易于疲劳,精力容易分散。据研究:7-10岁的儿童注意力只能保持20分钟。如何使他们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呢?怎么使课堂教学富有趣
期刊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考试作文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如“话题”作文的出现。此类作文题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和体裁上也不予限制,它只要求学生针对一种现象或事物进行自由命题。这种新型作文克服了命题作文“材料——立意——围绕材料阐述”的套路化、单一化的束缚,使学生的言说方式更加自由,书写空间更加广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也就更容易反映出作者的写作个性和心灵空
期刊